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75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①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③做学提升能力的引路人

④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⑤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B、明主性C、免费性D、强制性 

3. 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

4.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B、蒸馏水C、食用醋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B、错觉C、幻觉D、联觉

9.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0. 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

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监督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

11. 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

12. 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激情B、共情C、热情D、反移情

13.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思想性原则

14. 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验法B、练习法C、演示法D、探究法 

15. 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

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

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D、贝尔-兰卡斯特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D、政治、经济与文化 

20.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分科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分)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0分)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

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也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厌烦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10分)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

“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

“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

”大多数学生很犹豫。

沈老师笑着说:

“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

”大家都笑起来。

沈老师说:

“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

”接着示范的读了一遍,然后问:

“往前走几步没有?

”学生都点头说:

“走了。

”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

(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

(8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

(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时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

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向左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继续加速前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目标,设计不少于两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墨分五色,是哪五色?

(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名作欣赏、技法练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分)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1245

2、A.公共性

3、C.顺序性

4、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B.民主型

6、A.沟通与合作能力

7、A.肥皂水

8、D.联觉

9、C.趋避冲突

10、B.复述策略

11、D.命题学习

12、B.共情

13、B.启发性原则

14、A.实验法

15、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17、D.相互适应取向

18、A.特朗普制

19、C.社会、儿童与学科

20、B.校本课程

二、简答题

21、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

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

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

通常情况下是:

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

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

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

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

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

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

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

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24、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

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