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58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W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意识和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具有对政策法规依附性强以及跨学科技术密集的特点,因其高度依赖技术进步和高端人力资源、对其他产业具有超强渗透力、能引领带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和上海市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产业总体规模、结构、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杨浦依托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与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总包与系统集成、管理咨询、运营服务等领域,集聚了一批拥有较强技术和市场能力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发挥和挖掘杨浦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既有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高端化循环经济,增加循环产业链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构建杨浦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吸引外部优质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空间合理集聚和结构持续优化,促进杨浦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订本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本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底,杨浦区共有各类节能环保企业数量203家(其中从事污染治理和环境服务领域的企业占62.6%,从事建筑节能领域的企业占30%),总产出16.11亿元,实现地方税收2130万元,并提供了4300个长期就业岗位,申请技术专利233件,其中发明专利163件,占70%。

同时,还建成了上海市唯一的环保科技园、环保企业专业孵化器等产业集聚区,引进了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交易大厅等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相关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情况表

指标

“十一五”初期

(2006年)

“十一五”末期(2010年)

增长

企业数量

132

210

59.1%

从业人员数量

3600

4700

30.5%

产业载体面积

14.8万平米

20万平米

35.1%

总产出

5.73亿元

8.86亿元

54.6%

区级地方税

715万元

1816万元

153.9%

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依托大学内生发展

据统计,目前杨浦区域内从事节能环保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以及内燃机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研究院所,集聚了400余名专家。

其中有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部、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5个,拥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杨浦依托区域内高校科研和高端人才资源而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服务提升产业价值

杨浦区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产业链两端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总包与系统集成、管理咨询、运营服务等服务业领域。

节能环保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出比重约占产业总产出的80%,明显高于全市水平,附加值水平高,产业结构较为优化。

3、整合优势对外辐射

依托大学优势学科及产业优势,杨浦节能环保产业的对外辐射能力正在不断得到强化。

“十一五”期间,杨浦节能环保企业不断拓展国内市场,上海以外地区的业务已经占到了杨浦节能环保产业总规模的一半以上。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瓶颈

1、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当前区内节能环保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缺少拥有强大市场开拓力与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纵深度不够,现有企业间同质竞争多于互补合作。

杨浦区在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研发领域已拥有一批高校品牌,但在产业领域尚缺乏龙头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带来的企业品牌。

2、产业整合能力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之间的资质比较分散,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缺乏由政策环境、公共服务、商务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因素构成的园区品牌,阻碍了综合性的区域产业品牌的形成。

由于对科技成果和技术转化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相当部分节能环保技术未能及时转化,没有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有效模式。

3、融资渠道有待完善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具有对流动资金需求大等、大型工程主要由国有单位承担等特点,金融机构缺乏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民间资本缺乏进入环保领域的渠道和积极性。

当前,与节能环保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基金、投资资金、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的发展还不完善,从而对企业大规模拓展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二、本区“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展望

(一)国内外:

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体现综合国力竞争

节能环保产业与科技进步的互动作用十分强烈,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节能环保产业已是各国科技前沿的必争领域,成了对经济发展有强大改造和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

实施绿色新政、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业已成为全球共识,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

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投入全球性绿色制造行动,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国家竞争力相结合,同时高度重视发展环境服务业(据统计,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例在50%以上),这些都将极大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也迅速,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同时国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中,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内容,节能减排的深入推进和低碳经济蓬勃兴起,必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上海:

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竞争优势明显

从上海来看,上海环保产业的产业范畴和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和增加,产业规模持续稳定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贡献日渐突出。

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服务型产业比重日益增加,其中的设施运营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服务的实力和市场份额均占重要地位,呈现了与经济同步的快速增长。

预计随着经济复苏和新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环保产业将必然实现更快增长。

随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其所展示的绿色低碳经济理念对上海今后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意义,将进一步加快上海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杨浦:

聚焦高端产业链,后发优势明显

从杨浦来看,杨浦区地处上海,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杨浦区是上海市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区,具有环保节能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学科、人才和基地优势;杨浦区具有环保节能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形成发展现代环境服务业和建筑节能业的产业基础,当前在区域内已经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如上海环保集团、亚同环保、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企业形成集聚,占据了产业发展的高端领域。

在当前,特别是杨浦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战略中明确要优化产业结构,聚焦发展知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正是建设新兴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当前所倡导的“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方向,是杨浦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加快实现向创新型、低碳型经济转型,建设低碳杨浦的具体行动。

三、“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区联动、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为主线,按照不断优化以科教为特色、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的要求,依托区域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优势,紧紧抓住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和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瞄准节能环保产业链高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针对性的制定鼓励产业发展政策、构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招大引强和积极培育科技服务类企业两方面同步推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服务国家战略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杨浦节能环保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上海市科技研发资源、产业资源聚焦和政策支持。

集聚发展原则。

产业、资金及政策向各专业园区集中,服务重点向高成长中小型环保企业、高科技人才聚焦,构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项目的促进体系,推动杨浦成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资源高地。

开放创新原则。

以国际化的视野看待市场、人才、资本、技术,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引导优质跨国企业、国内企业、海外人才创业企业入驻杨浦,加快形成技术溢出效应。

高端发展原则。

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链中的高端部分,提高产业中服务业、高技术研发的比重,占据产业高增值环节,鼓励和支持工程总包型、研发型、服务型企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创新产业推进机制,建设以白玉兰环保广场、环同济、上海电力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等为重点的节能环保科技园区(产业基地)。

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实力雄厚、配套服务完备、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较大幅度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与贡献,使之成为杨浦新的经济增长极,使杨浦成为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具体到2015年

1、扩大产业规模

每年保持30%的增长,到2015年总产出超过5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以上,扶持2-4家全面融合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并拥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特大型集团公司,并培育1-2家上市公司。

按照环保产业中的“规划—评价—工可—设计—总包—调试—运营”的产业链流程,联合同济大学等相关单位,重点聚焦区域内现有大中型企业,推动在区内成立一家拥有全流程或者三个流程以上甲级资质的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内的特大型拥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集团公司。

2、形成专业集群

依托各相关园区,引导形成节能环保成果转化与孵化器、环境工程综合服务园区、节能服务与新能源产业特色基地等专业聚集区,新增产业载体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公共专业服务功能齐备、大中小各型企业合作补的产业生态集群。

3、共享创新资源

调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引入创新资源,尤其应重视金融资源与大学科研资源。

建成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技术鉴定与认证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本领域内的教育培训、技术交流,吸引高端人才集聚,设立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服务杨浦节能环保企业发展。

四、“十二五”本区环保节能产业的主要工作

(一)明确定位,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市区联手等方式建设上海环保科技园,重点引进国内外重点龙头环保企业,同时依托同济大学等高校学科优势,推动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入驻,建设杨浦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和环保公共服务集聚区。

推进环保专业孵化器和创业苗圃建设。

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推动大学生开展节能环保创业实训,以节能环保成果转化与孵化为重点,建设上海环保企业专业孵化器。

建设新能源及电力节能技术产业基地。

发挥上海电力学院技术优势和上海电力市场优势,以新能源开发和电力节能技术为重点,推进电力科技园建设,加快推动电力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建筑节能特色产业基地。

发挥同济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学科优势,以建筑设备及其综合系统、围护结构的建筑节能为重点,推进同济大学科技园和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

(二)集聚重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

重点支持区内优质企业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领域的产业发展,关注新能源产业中服务业、高技术研发的发展,与本领域内高校、大型国企开展战略合作,吸引同类型的企业形成产业聚集。

污染治理和环境服务领域。

重点聚焦水处理、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废气治理领域的企业,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引导,以设计和工程总包为核心,着重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入驻杨浦,重点培育本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有能力的环境治理领域中小企业。

建筑节能领域。

重点聚焦已掌握核心理念和技术的建筑节能企业,支持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参与杨浦生态城区和低碳城区建设。

在科技园区、总部集聚区、旧城区改造以及新城区(如结合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建设,把低碳理念融入新江湾城规划与建设之中)等领域建设中推广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等项目,鼓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使示范建筑和社区成为节能环保产品、服务的综合展示窗口。

节电技术领域。

重点聚焦区内新兴绿色照明、智能电网及超导输变电缆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超导电缆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照明终端应用产品,形成绿色节电技术产业链。

(三)合理定位,建设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建设并完善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环保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以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建设面向中小型环保企业的环保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环境检测、中试小试工艺验证、专家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水处理、气处理、固废处理类创新创业群体与企业。

建设环保产品检测检验平台。

发挥区域各大学学科优势和行业协会社会化管理作用,为环保产品与技术提供标准化认证服务,积极向外输出服务,推动环保鉴定认证事业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运作,促进环保相关技术与产品向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推动专业园区与高校建立环保节能产业联合产业化实验室。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投资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技术的本地化转化,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

(四)聚焦后世博,推动低碳技术应用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为契机,抓住后世博发展机遇,重点聚焦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技术、支撑园区场馆的生态建筑建设与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所汇聚的全球最先进的城市低碳发展理念及实践案例,推动世博会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在杨浦区经济和社会中的应用。

推动节能环保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大力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等节能技术产品,重点在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公共机构等领域加大推广力度。

积极做好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推广的配套环境建设工作。

落实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

(五)加强互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强产业之间的联动。

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跨学科特点,与现代设计、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具有紧密联系。

“十二五”期间,要加强产业之间的渗透与互动,重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以及环保产品设计、环保电子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重点产业彼此带动、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

支持鼓励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强与市级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合作,积极发挥区域内上海市环境工程协会、上海环保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定期举办国内外高端论坛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支持。

通过产业资源聚集和宣传推广,塑造“环保杨浦”区域产业品牌。

建立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和展示平台。

依托各专业服务平台,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发布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为投资者到杨浦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进一步加强杨浦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负责全区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协调、项目管理、政策制订等工作,加强统一调控和综合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与配合,整合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扎实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政策制度保障

建立专项统计制度。

对发展产业相关可用载体资源情况梳理,参考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政策,制订杨浦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扶持目录,建立节能环保产业专项统计制度。

分级别、分重点筛选本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

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股权投资机构、融资租赁、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环保企业。

针对节能环保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依托投贷联盟的平台,整合股权投资机构、银行等机构的业务优势,设计并推出例如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等一批金融产品,探索建立针对性强的节能环保产业的融资模式,更好的满足节能环保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引导、扶持有实力的节能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一手抓培育,一手抓招大引强,紧紧围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污染治理和环境服务、建筑节能、节电技术等重点领域展开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与长三角周边地区开展节能环保合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重点引进总部型、工程总包型、研发型龙头企业入驻杨浦,推动产业集聚。

落实财政资金扶持。

根据《杨浦区促进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在“十二五”期间内,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于节能环保产业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对符合国家、市相关产业政策规定的节能环保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给予相应政策资金配套。

(三)人才队伍保障

结合杨浦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节能环保领域重点产业的国内外科研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落户杨浦。

鼓励区域内高校院所专家与企业开展互动交流,鼓励企业通过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利用外部人力资源,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杨浦开展节能环保领域的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用地、资金等支持。

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教育培训。

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开展节能环保领域专业人才和专业认证培训,推动节能环保培训机构集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