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53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docx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

2019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二】

  一.单项选择

  1、资本原始积累最典型的国家是:

英国。

  2、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

鸦片战争以后。

  3、中国第一家私人资本缫丝企业的创办人是:

陈启源。

  4、中国私人资本的重要来源是:

买办资本。

  5、揭开中国近代工业化序幕的是:

洋务运动。

  6、清政府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企业是:

安庆内军械所。

  7、福州船政局是由:

左宗棠创办的。

  8、湖北枪炮厂是由:

张之洞创办的。

  9、清政府创办最早、规模的近代军事企业是:

江南制造局。

  10、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主要以建造海军船只为生产内容的近代军事企业是:

福州船政局。

  11、清政府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是:

轮船招商局。

  12、清政府创办的的钢铁工厂是:

汉阳铁厂。

  13、中国私人资本最早投资兴办的近代机器工业是:

缫丝业。

  14、中国近代第一家私人资本纺纱工厂是:

宁波通久源轧花厂。

  15、1905年,在香港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办人是:

简照南。

  16、甲午战争前,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是:

英国。

  17、在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明确提出“先富后强”的人是:

李鸿章。

  18、从商人起家而转变为中国早期早有势力的资本家是:

盛宣怀。

  19、清政府规模、效益的官督商办煤矿是:

开平煤矿。

  二.多项选择

  1、中国近代工业最早的创办资本构成是:

地主、官僚、商人等占有的社会财富、买办资本、海外华侨回国投资。

  2、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中主要有:

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3、福州船政局创办初期的组成是:

铁厂、船厂、学堂。

  4、清政府创办民用工业的初期,其主要是期望用以解决以下问题:

原材料、能源、交通运输、资金。

  5、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主要集中于:

航运、煤矿、冶炼、电讯、纺织。

  6、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主要类型有:

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7、中国近代私人资本的主要投资领域是:

缫丝业、绵纺织业、面粉工业、食品工业、火柴业、烟草工业等轻工业部门。

  三.名词解释

  1、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率先投资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继而又于70年代开始兴办近代民有工业,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的高潮,被称为洋务运动。

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

  2、官督商办:

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通常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理。

所收商股,绝大部分是地主、官僚、商人和买办的资本。

因为这种企业具有明显的衙门习气和官场积弊,至19世纪末,这种形式逐步衰微。

  3、官商合办:

是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又一种主要形式,通常由官商双方订立合同,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利润分配办法,各按认股比例出资。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商人处于对企业管理无权的地位,因而不愿出资认股。

这种形式未能盛行。

  四.简答

  1、近代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是什么?

  2、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条件是什么?

  3、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动机是什么?

  4、外国资本在华的经营活动和范围考察,有什么特点?

  5、清政府国家资本的封建性是什么?

  6、为什么说中国私人资本始终无法担当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主角?

  第五章、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一.单项选择

  1、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日本推行殖民掠夺与统治的必然结果。

  2、李鸿章与日本政府首相:

伊藤博文签订了。

  3、中向日本的陪偿金额是:

二亿三千万两。

  4、是继后又一个“划时代”的卖国条约,共有:

11款。

  5、之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入:

以资本输出为主。

  6、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是:

实行君主立宪制。

  7、义和团组织源于:

长江以北各省的白莲教;根据地是在:

山东。

  8、共有:

12款,共赔款金额达:

九亿八千多万两,分:

39年还清。

  9、被称为“庚子赔款”的是:

  10、不但使沙俄掠取中国东北路权,而且为俄国军队入侵中国领海和口岸的条约是:

  11、使沙俄取得南满铁路修筑权的是:

  12、甲午战争后,英国的势力范围是:

长江流域;俄国的势力范围是:

长城以北,特别是东北地区;德国的势力范围是:

山东。

  13、在近代创办的在华外国企业中,英国人的投资企业数占:

60%以上。

  第五章、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一.单项选择

  1、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日本推行殖民掠夺与统治的必然结果。

  2、李鸿章与日本政府首相:

伊藤博文签订了。

  3、中向日本的陪偿金额是:

二亿三千万两。

  4、是继后又一个“划时代”的卖国条约,共有:

11款。

  5、之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入:

以资本输出为主。

  6、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是:

实行君主立宪制。

  7、义和团组织源于:

长江以北各省的白莲教;根据地是在:

山东。

  8、共有:

12款,共赔款金额达:

九亿八千多万两,分:

39年还清。

  9、被称为“庚子赔款”的是:

  10、不但使沙俄掠取中国东北路权,而且为俄国军队入侵中国领海和口岸的条约是:

  11、使沙俄取得南满铁路修筑权的是:

  12、甲午战争后,英国的势力范围是:

长江流域;俄国的势力范围是:

长城以北,特别是东北地区;德国的势力范围是:

山东。

  13、在近代创办的在华外国企业中,英国人的投资企业数占:

60%以上。

  14、俄国在华资本到1902年,已经跃居首位。

  15、帝国主义开始了攫取中国路、矿权的活动的是:

  16、甲午战争后到清朝覆灭,外国在华投资兴办的各工矿企业达:

147家之多。

  17、19世纪70、80年代,外国在华制造业中的投资以:

船舶制造业投资最多。

  18、清末纺纱行业的外资企业是:

日本纺织托拉斯内外棉纺绩公司。

  19、外国资本投资的面粉工业最多的国家是:

俄国。

  20、最早在华投资兴办的机器面粉厂是:

增裕面粉厂。

  21、日本在华最早兴办的面粉企业是:

东亚制粉株式会社。

  22、中国采矿权的丧失是从1895年的中法开始的。

  23、第一个实际使中国丧失采矿权的是1898年中德签订的。

  24、俄国攫取东北采矿权的是:

  25、190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煤矿是:

抚顺煤矿,由华商王承尧承办。

  26、外国列强在华投资经营的煤炭企业是:

开平矿务局。

  27、1910年,中国政府承认俄国在东北内河航行的特权是。

  28、民国北京政府的财政改革是从1913年开始的。

  29、本世纪初慈禧被逼采用一些新政措施,其中心内容是:

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工商业。

  30、一战期间,中国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的商品最典型的是:

面粉。

  二.多项选择

  1、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的“大陆政策”,其目标是:

朝鲜、中国。

  2、中要求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在甲午战争中“完全支持日本,鼓动日本发动战争”的国家是:

英国、美国。

  4、百日维新后,慈禧太后不得不采纳维新时的一新“新政”措施,分别体现在:

、、、。

  5、甲午战争后,凭借“还辽有功”而瓜分中国的国家是:

俄国、法国、德国。

  6、1895年,德国借口“还辽有功”而取得在汉口、天津开辟租界的特权。

  7、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突出表现在:

加工制造业、矿冶业、水上运输业。

  8、西方列强逐步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的方法有:

勒索战争赔款、提供政治贷款。

  9、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战争赔款,有过的大举债有:

俄法借款、英德借款、英德续借款。

  10、庚子赔款的赔款担保是:

海关各项税饷、盐税、常关税。

  11、与清政府订立的国家有:

美、英、德、法。

  三.名词解释

  1、:

是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严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它使中国的社会和国家财政收支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是继之后又一个“划时代”条约。

  2、戊戌变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积级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来振兴中国。

1898年4月23日,清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上谕,开始了“百日维新”,但这严重地触及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得益,他们软禁了光绪皇帝,捕杀变法骨干,结果变法失败。

这说明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美国政府向西方国家发出照会,要求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就是要列强对美国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它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这就是说,“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要求在华的经济侵略,不受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所限制。

美国承认各国在华的得益和势力范围,各国在华所划定的势力范围也不排斥美国所实行的经济侵略活动。

  四.简答

  1、简述的主要条款及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2、简述的主要条款及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3、甲午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表现出典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特征,表现在哪里?

  第七章、民国初年的城乡经济

  一.单项选择

  1、在民国初年,封建地租依然存有,其主导是:

实物地租。

  2、在民国初年,种植物经济作物地区增长成为突出的地租是:

货币地租。

  3、近代农村经营方式为完整意义上资本主义农业经营的是:

新式富农经济。

  4、我国当时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农村经济形式是:

新式富农经济。

  5、经营地主与旧式富农的根本区别是:

本人不参加劳动。

  6、军阀统治对中国农村经济的破坏,使当时中国农作物下降最厉害的是:

棉花。

  7、最代中国的商业中心是:

上海,其城市的贸易额几乎占了全国的:

1/3。

  8、中国第一家大型商业资本集团是:

先施商业资本集团。

  9、近代我国北方的通商口岸是:

天津。

  10、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

1897年。

  11、中国第一家由国家经营的银行是:

户部银行,成立于:

1905年。

  12、中国第一家官商合办的银行是:

交通银行,成立于:

1907年。

  13、在中国较早爆发抵制洋货运动的城市是首先出现“爱用国货会”的:

上海。

  二.多项选择

  1、民国初年,军阀、官僚、商人热衷于土地兼并而不投资工商业的原因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保障、土地收益较高又可靠。

  2、民国初年,农民所受的地租剥削除正额地租外,还有:

押租、预租、附加地租。

  3、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困难和危机主要是因为:

农村封建剥削的加剧、军阀统治的破坏、帝国主义的掠夺。

  4、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经济的侵略主要方式有:

输出资本、输出商品、控制农产品市场。

  5、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方式有:

操纵中国农产品原料价格、实行不等价交换、抑价收购、贷款预购。

  6、北洋军阀搜刮人民的方式主要有:

发行公债、滥铸货币、滥造纸币、苛捐杂税。

  7、北洋时期的税赋主要有:

田赋、盐税、厘金。

  8、北洋军阀时期,背井离乡的农村主要的去向有:

流向城市、奔向新垦区、出国当苦工、流为兵匪。

  9、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的出现,主要表现在:

富农经济的发展、经营地主的增加、农牧垦殖公司的出现、农村手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滋长。

  10、近代中国的城市主要有三类,分别是:

通商口岸城市、工矿业城市、商业城市。

  11、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主要代表是:

商业、市政公用事业。

  12、近代,大型商业资本集团主要有:

先施集团、永安集团、新新百货公司、中原公司。

  13、和城市经济的兴起有直接关系的行业有:

国际贸易、国内贸易、金融业。

  14、南三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

  15、北四行:

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

  16、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城市金融活动的三大中心是:

上海、北京、天津。

  17、近代,小麦的主产地是:

山东、河北、河南、东北三省。

  三.名词解释

  1、富农经济:

是近代一些富裕农民雇佣长工种地,实行商品生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但中国的富农完全实行商品生产的较少,一般都有出租土地实行封建剥削的情况。

这种生产方式因为资金和技术投入相对较多而比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有所提升。

富农经济又分为新式富农经济和旧式富农经济。

  2、新式富农经济:

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经济,其特征是土地经营者从国家或地主手中租入土地,然后实行生产投资,采用雇工形式实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这种经营方式是完整意义上资本主义农业经济。

  3、旧式富农经济:

是近代中国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

占有部分土地的富裕农民,因为家庭劳动力不足而经常雇用一个或几个雇工耕种土地,自由也参加劳动,对所雇用的工人按月或按年支付货币工资,农业产品有一部分是商品。

  4、经营地主:

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

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

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过渡的一种形式。

  5、农牧垦殖公司: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放垦官荒,即将大量生熟荒废地廉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很多官僚地主、商人、资本家纷纷筹款廉价领出荒、废地,大量雇工或招佃开垦耕种,于是出现了一些农垦公司或垦殖公司。

其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个别看,基本上都是封建性的。

  四.简答

  1、民国初年,农村经济困难和经济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民国初年出现了哪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3、试述经营地主的资本主义性质和封建性表现。

  4、北洋军阀时期,城市经济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5、简述民国初年城乡经济不平衡的表现。

  6、试述民国初年的城乡经济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