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50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docx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推荐

2018学年第一学段自主检测

高三历史

说明:

l.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请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C.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D.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全球通史》说: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D.立即展开暴力革命斗争

3.“这一革命开辟了通往战胜私有制的统治和消除人剥削人制度的道路,这一革命把社会主义从一种社会政治理想流派变成了大规模的世界实践现象。

”这一革命是指

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4.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5.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

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6.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讲话的目的是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7.“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力的强大D.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8.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9.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

这一“转移”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C.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1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11.《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

贱民和全球强国。

文章说:

中国曾被视为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

“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美苏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B.“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中国开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更响亮的声音”→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12.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

“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

”这段话反映出国际形势是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13.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中国古代民谣: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15.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政府调控物价D.自由放任

16.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D.封建地租货币化

17.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重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

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

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

18.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19.《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20.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A.棉纺织品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21.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摺》中说:

“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

”这说明李鸿章

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22.李洵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2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24.“虽然苏联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一直令人非常失望”,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

B.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的政策导向

D.赫鲁晓夫大规模垦荒不切实际

25.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多年辉煌的历程,其间充满了艰难曲折,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

尼克松在祝酒辞中说:

“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

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注入力量”。

——《中美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同舟共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对新中国态度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化产生的影响。

(6分)

 

(2)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主要指什么?

面对“巨大分歧”,美国为什么仍然要“设法搭一座桥”,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6分)

 

(3)材料三中奥巴马政府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请你结合当今世界形势说明其原因。

(4分)

 

27.(18分)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这个曾经震撼了20世纪中国的“幽灵”,不容分说地攫住了20世纪上半叶众多中国知识者的心灵,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的主题。

——黄道炫《革命的张力与限界》

(1)举例说明“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的主题”。

(2分)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思潮盛行中国。

试从国际环境方面分析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