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230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docx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

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意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省委常委会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为主题,集中学习交流,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进行分析检查,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的根源,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以来,省委常委会对分析检查阶段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主要措施进行认真研究,认为整改的关键是如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创新科学发展机制、积极应对危机冲击和如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作风保证等问题。

根据中央部署和要求,按照《河南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省委常委会对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具体化、制度化和责任化,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明确了整改落实责任,提出了整改落实承诺。

现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整改落实方案公布如下。

一、克服“十重十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针对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十重十轻”思想和现象,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巩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成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

1、全面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

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把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管理、先进发展经验等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列入学习培训的内容,并建立述学、评学和奖学新机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促使党员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

2、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解放思想活动。

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紧密结合工作特点和岗位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有效克服“十重十轻”观念的办法措施(试行)》的要求,持续开展大讨论、大交流、大调研等活动,在交流碰撞中廓清“十重十轻”的表现、原因和危害,切实找准解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分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量化细化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时限,并接受群众监督。

3、大力培养树立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

认真总结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适时推出一批市、县、乡、村和企业、学校、社区以及各行业、各领域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使全省上下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切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形成崇尚科学发展、谋划科学发展、实践科学发展的新气象。

二、破解“十大难题”,扫清科学发展障碍

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克难攻坚,着力解决影响我省科学发展的“十大难题”,开辟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为主要抓手,着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新动力。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到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以上,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科学修编城镇体系规划,打造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以“洛阳新区”为重要增长极,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半小时交通圈”区域为紧密层、“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为辐射层的“两极两圈三层”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形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努力实现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5、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紧紧围绕壮大我省战略支撑产业、新兴先导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重点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到20XX年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加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突出战略重点,集成科技资源,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带动形成和壮大一批新兴战略支撑产业。

完善扶持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加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和担保体系,为创新型企业搭建良好融资平台,完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奖励扶持等政策,促进专利技术、专利产品实现产业化。

到20XX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6、大力提高经济开放度。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坚持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深化合作、提高质量,确保我省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开放度有较大提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重大项目,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积极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加快建设出口基地,打造出口品牌,积极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继续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20XX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30亿美元。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实施项目合作与推动劳务输出紧密结合,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紧缺资源开发基地和产品加工制造基地,积极拓展对外劳务合作的领域。

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重点发挥各类开发区、集聚区的骨干作用,积极发挥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区)的示范作用,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增长极。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和承载空间相适应。

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快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淘汰钢铁、造纸、焦化、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

加快省、市、县三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流域、集中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在四大流域及丹江口库区实施重点涉水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加快节能减排能力建设。

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

加快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

认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

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和排放标准,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到20XX年,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左右,县级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县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建成高标准的林业生态省。

8、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拓展农民务工增收空间,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成本、高效益。

着力打造现代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受益。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拓宽为农民服务的领域和层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社会管理等一体化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增收提供宽广平台和持久动力。

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9、加强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事故总量降下来、伤残人数减下来。

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认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着力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好小煤矿整顿整合和关闭取缔工作,抓好公共聚集地的安全防范。

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省,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XX年,安全生产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10、搞好信访稳定。

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大局,把保稳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力争不发生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群死群伤安全事故、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案件,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

深入推广“义马经验”等开展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模式,健全群众工作网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健全省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维稳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着力改善民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

深入开展平安河南建设,构建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活动,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体系。

力争20XX年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达到80%以上,20XX年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

1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以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为重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职责、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

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公示省级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减少和调整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扩大省直接管理县(市)试点,理顺和明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权责关系。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发布、备案和定期清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更多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尽快推动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三、创新“十大机制”,增强科学发展动力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十大机制”的意见(试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同时在实践中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14、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量化细化评价指标,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评价制度,及时有效监测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政行为。

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干部教育培训的依据,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5、创新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机制。

深化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推动科技创新的联动机制,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政策,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企业融资办法,强化企业和社会科技投入,实施政府采购激励政策。

建立完善符合省情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不断提高科技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6、创新财政分配调节机制。

坚持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调控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调节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持续改善民生的财政保障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机制,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提高财政调控能力的保障机制,提高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

17、创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完善奖补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种粮积极性。

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完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加强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强化教育培训,健全粮食稳定增长人才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完善粮食增产金融支持体系,确保到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

18、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着力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统筹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和落实“两极两圈三层”的城乡发展规划,积极壮大县域经济,破除城乡区域分割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9、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格局。

强化改革推动机制,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

建立项目推进机制,以新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完善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加强政策保障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创新人才支撑机制,积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新机制。

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文化产业项目评审制度、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督导检查制度,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20、创新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确保安全生产状况不断改善。

坚持依法监督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坚持责权一致原则,创新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创新安全生产运行保障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监控机制。

坚持条块有机结合,创新安全生产协调联动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

坚持奖励约束并重,创新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21、创新保护利用资源和环保约束机制。

健全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责任、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开源节流、严格保护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激励约束、资源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机制。

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交易、环评约束和奖惩机制,完善挂牌督办和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激励机制。

建立先进的环境自动监控体系。

创新生态恢复改善和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机制。

建立完善绿色信贷、证券和保险体系。

建立健全污水垃圾处理厂(场)规范运营机制。

22、创新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健全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把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制度化。

严格落实信访评估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健全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面、动态、可持续的和谐稳定。

23、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着力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结合起来,把考核评价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结合起来,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四、办好“十大实事”,凝聚科学发展合力

针对民生改善步伐不快、欠账多、不平衡的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20XX年筹措不少于450亿元的资金,继续办好“十大实事”。

健全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定期督促检查制度,真正把“十大实事”办实办好。

24、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26万平方米以上、竣工70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35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1.4万套廉租住房、4万套经济适用房。

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3500户。

25、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月增加100元以上。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

巩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改善供养条件,将年供养标准由1400元提高到1600元。

提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6、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

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落实稻谷、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落实好生猪、奶牛等各项扶持政策。

继续实施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较大幅度提高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标准,扩大油菜补贴范围。

严格落实退耕还林补助。

继续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增加家电下乡补贴品种。

开展水稻、棉花政策性保险试点。

完成14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任务,确保全年全省再解决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温饱问题。

全面落实库区移民搬迁政策,完成1.06万人的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安置试点工作。

27、继续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建设。

改建县乡公路6000公里、通村公路4000公里,改造大中危桥4万延米。

解决300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继续在适宜地区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新增户用沼气75万户。

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600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省百分之八十以上行政村,支持配送中心建设。

28、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实施3354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完成6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扩建改造,建成50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9000个村级基层点,建成4000个农家书屋。

开展“千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为所有乡镇免费送一场演出,为所有行政村每月公益性放映一场电影。

29、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继续免除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提高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

实施167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扩建2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

新建扩建12所特殊教育学校,满足残疾适龄儿童就学需求。

30、着力改善群众医疗卫生条件。

建设1万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为120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完成370个薄弱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建扩建50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

将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率。

及时为依法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医保接续。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力争参保人数达到505万人。

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10万例复明手术。

进一步抓好艾滋病救治救助工作。

全面落实结核病“三免费”政策。

扩大免疫规划,在使用5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7种传染病的基础上,扩展到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

31、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在4个县(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项目。

32、积极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

深化贾鲁河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对淅川矾土冶炼、巩义白水泥和铝石窑、信阳明港镇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对陕县棕刚玉和新密、巩义、登封、偃师、禹州耐火材料等行业进行深度治理,完成3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加快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建设任务的80%以上。

完成1万个村(镇)绿化工程,创建30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

33、加强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对年产能力30万吨以下的煤矿进行停工停产整顿和复工复产验收。

建成农业部肉牛羊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14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和省粮油、漯河肉制品、商丘面粉等3个国家级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建设17个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所。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力争全省城市、农村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比上年分别提高2和3个百分点。

五、打赢“六大硬仗”,攻克科学发展难关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应对危机的法宝,把应对危机冲击作为当前省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战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实施应对危机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努力打赢应对危机的“六大硬仗”,渡过难关,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34、打好又好又快发展的硬仗。

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实施“8511”投资促进计划,重点在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社会事业8大领域,开工建设500个以上超亿元重大项目,带动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亿元。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法定支出、工资发放、改善民生、落实配套资金、“十大实事”等资金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和政府投融资主体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继续组织企业、项目单位开展银企洽谈、供需协作,组织好煤电油气运供需衔接,努力保障重点企业要素资源供给。

引导新增投资更多投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环境保护、技术改造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切实增强发展的后劲和产业竞争力。

认真落实我省《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加大对自主创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活力。

20XX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35、打好农村改革发展的硬仗。

全面启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重点建设3个万亩连片小麦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建成商丘、周口、安阳大型商品粮基地,抓好213个小麦、玉米、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重点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100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建设10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花木、信阳茶叶等生产基地扩规模、创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支持27个肉牛主产县、26个肉羊主产县、45个生猪主产县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发展。

加快农村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发挥农信社、农发行、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继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20XX年确保完成粮食生产1000亿斤的任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的目标。

36、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仗。

把扩大消费作为立足点,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挖掘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实现增长14%。

把促进集约发展作为着力点,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推动装备制造、有色、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工业主导产业升级,加快重大产业升级工程建设,抓好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700个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突出抓好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扶持150户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和30个特色服务业园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步伐,以郑汴核心区、洛阳新区建设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