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2155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docx

给排水注册专业考试给水工程

第三章取水工程

3.1取水工程概论

一.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二.给水水源

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一.地下水源概述二.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3.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一.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二.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三.江河固定式四.江河移动式五.湖泊、水库六.山区浅水河七.海水取水构筑物

3.1取水工程概论

一.水资源概述及取水工程任务P53

1.水资源概念及我国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概念1)广义概念2)狭义概念3)工程概念

(2)我国水资源概况

2.取水工程任务

二.给水水源P55

1.给水水源分类及其特点

(1)给水水源分类

(2)给水水源的特点

2.给水水源选择及水源的合理利用

(1)给水水源选择的一般原则

1)水源水量充沛可靠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5)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6)具有施工条件

(2)水源的合理利用

1)工业用水宜采用地表水源,饮用水宜采用地下水源。

2)利用经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3)在工业给水系统中采用循环给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源取水量。

4)利用海水作为某些工业的给水水源5)人工回灌地下水即用地表水补充地下水;

6)在沿海城市的潮汐河流,采用“蓄淡避咸”的措施。

3.给水水源的保护P57~59

(1)保护水源的一般措施

1)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加强水资源管理

3)进行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4)防止水源水质污染

(2)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①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②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准堆放废渣。

③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④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下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相应扩大。

⑤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

⑥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严防污染和水量流失。

2)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

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P59规范P12

一.地下水源概述

1.地下岩层的构造

2.地下水的种类

3.地下径流

二.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类型P60~65

(1)管井:

管井直径一般为50~1000mm,管井深一般在200m以内。

(2)大口井:

井径一般为5~8m,最大不宜超过10m,但可小于5m。

大口井井

深一般不宜大于15m,单井出水量一般为500~10000m3/d。

(3)渗渠:

多孔集水管直径一般为600~1000mm,埋深一般4~6m。

出水量

一般10~30m3/(d·m)。

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

(1)管井

1)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5m,其底板埋藏深度大于15m;

2)在深井泵性能允许的状况下,不受地下水埋深限制;

3)适用于任何沙层、卵石层、砾石层、构造裂隙、溶岩裂隙等含水层,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2)大口井

1)适用于含水层厚度5~15m,地下水埋深在10m以内;

2)适用于任何砂、卵石、砾石层,但渗透系数最好大于20m/d;

3)含水层厚度大于10m时应做成非完整井。

非完整井由井壁和井底同

时进水,不易杜塞,应尽可能采用

4)在水量丰富、含水层较深时,以增加穿孔辐射管做成辐射井;

5)比较适合中小城镇、铁路及农村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3)渗渠

1)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5m,地下水进而深小于2m时,渠底埋深度小于6m;

2)适用于中砂、粗砂、砾石或卵石层;

3)最适宜于开采河床渗透水

3.3地表水取水构筑物P65

一.江河水水源特征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1.江河水水源特征

(1)江河的径流特征

(2)泥沙运动

(3)河床演变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1)河段的来水量及其变化

2)河段的来沙量和来沙的组成及其变化

3)河段的水面比降

4)河床地质情况

(4)漂浮物和冰冻

2.江河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3.江河水水源与取水构筑物的关系

二.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P68~70

1.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

2.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由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在取水构筑物处应有不小于2.5~3.0m的水深。

3.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4.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5.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6.注意避开河流上的人工构筑物或天然障碍物

1)取水构筑物应设在桥梁上游0.5~1.0Km或下游1.0Km以上的地方。

2)当取水构筑物与丁坝同岸时,则应设在丁坝的上游

3)取水构筑物不宜设在码头附近,距码头边缘不得小于100m。

三.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P70

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设计要点:

1)进水间的设计

①进水孔的设计

当河流水位变幅在6m以上,一般设置两层进水孔,侧面进水孔不得小于

0.5m,顶面进水孔不得小于1.0m。

取水构筑物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

顶面进水时,不得

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上层进水孔的上缘应在洪水位以下

1.0m。

④吸水室的设计

⑤排泥、冲洗启闭及起吊设备

2)取水泵房的设计

①水泵的选择

②泵房的平面布置

③泵房的高程布置

当泵房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0.5m;

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必要时上应

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④泵房的抗浮、防渗

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①取水头部的形式及适用条件

②取水头部的设计与计算

顶向进水时,不小于0.5m;侧向进水时,不小于0.3m;虹吸进水时,一

般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进水孔的流速:

有冰絮时为0.1~0.3m/s,无冰絮时为0.2~0.6m/s。

进水管有自流管、进水暗渠、虹吸管等。

四.江河移动式取水构筑物P80

1.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1)适用条件

1)水位变化幅度在10~40m,涨落速度小于2m/h的江河水取水;

2)临时供水的取水构筑物或允许断水的永久性取水构筑物;

3)投资受到限制,难以修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时。

(2)取水位置的选择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择在河岸较陡和停泊条件良好的地段。

1)河岸有适宜的坡度(20°~60°)河床较稳定,无明显的冲刷或淤积痕迹,离供水点较近,水质较好,施工方便之处。

2)设在水流平缓,风浪小,河道平直,水面开阔,漂浮物少,无冰凌的河段上,应避开大急流、顶冲和大风浪区,应与航道保持一定距离。

3)尽量避开河漫滩和浅滩地段。

(3)浮船和水泵设置

(4)连络管和输水管

1)连络管①阶梯式连接②摇臂式连接

2)输水管

2.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1)适用条件

1)水位变化幅度在10~35m,涨落速度小于2m/h的江河中取水;

2)作为永久性取水构筑物;

3)水位变化幅度大且水流急、风浪大,不宜用浮船取水时;

4)受牵引设备限制,每部泵车的取水流量小于10万m3/d;

5)取水河道漂浮物少、无冰凌、无船只碰撞可能。

(2)取水位置的选择

1)宜选择在河岸地质条件较好,岸坡稳定的位置。

2)宜选择在岸坡倾角为10°~28°的地段。

3)应选在凹岸的顺直河段上,主流近岸,水深足够,避免设在回水区或凸岸,以防淤积。

(3)泵车的位置(4)坡道的设置

(5)输水斜管一般一部泵车设置一条输水管。

(6)牵引设备(7)安全设备

五.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P86

1.湖泊、水库的特征

2.湖泊、水库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3.湖泊河水库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1)隧洞式取水和引水明渠取水

(2)分层取水的取水构筑物(3)自流管式取水构筑物

六.山区浅水河取水构筑物P88

1.山区河流的特点

(1)水量和水位变化幅度较大

(2)水质变化异常剧烈

(3)河床由砂、鹅卵石或岩石组成(4)北方某些地方潜流时间长

2.山区浅水河取水构筑物的设置要求

取水量所占的比例要大,要能抬高水位或从底部取水,要具有防止颗粒堵塞的措施。

3.山区浅水河取水构筑物的类型

(1)低坝式取水构筑物1)固定式低坝取水2)活动式低坝取水

(2)低栏栅取水构筑物

七.海水取水构筑物P90

1.海水的特点与取水构筑物的设计要求

(1)海水具有腐蚀性

(2)海洋生物的影响(3)潮汐和波浪的影响(4)泥沙淤积

2.海水取水构筑物的主要形式

(1)引水渠或自流管取水

(2)岸边式取水(3)潮汐式取水

4.1给水处理概论

一.给水水质指标P93

1.物理指标

(1)浊度

(2)悬浮物(3)臭和味

2.化学指标

(1)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

(2)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

(3)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3.微生物指标

4.放射性指标

二.水质标准P95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饮用水水质项目大为增加,从原35项增加到96项

(2)把检测项目分为常规检测项目(34项)和非常规检测项目(62项)

(3)提高了对浊度的要求

(4)在饮用水常规检测项目中增加了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耗氧量(以O2计)不超过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

(5)在无机物、有机物单项项目的选择和限制的确定上,既借鉴国外标准(WHO、欧盟、美国),又考虑中国国情。

(6)重视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危害,从原有的1项,增加到13项。

(7)对部分原有项目的限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共4项:

浊度、铅、镉、四氯化碳。

(8)增加了粪性大肠菌群的项目。

2.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3.其他重要水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其他水质标准

三.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工艺

1.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P100

(1)去除颗粒物

方法有:

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筛滤(格栅、筛网、微滤机、滤网滤芯过滤器等)、膜分离(微滤、超滤)、沉砂(粗大颗粒的沉淀)、离心分离(旋流沉砂)

(2)去除、调整水中溶解(无机)离子、溶解气体的处理方法

石灰软化、离子交换、地下水除铁除锰、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膜分离(反渗透、纳滤、电渗析、浓差渗析等方法)、水质稳定(水中溶解离子的平衡,防止结垢和腐蚀等,详见本书第五章)、除氟(高氟水的饮用水除氟)、氟化(低氟水的饮用水加氟)、吹脱(去除游离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曝气(充氧)、除气(锅炉水除氧等)等

(3)去除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粉状炭吸附、原水曝气、生物预处理、臭氧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过氧化氢预氧化、预氯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用于工业纯水、高纯水制备中有机物的去除)等

(4)消毒方法:

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电化学消毒、加热消毒等

(5)冷却方法

2.饮用水处理的工艺分成:

(1)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2)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或)深度处理的饮用水处理工艺(3)其他特殊处理工艺

4.2

二.铝盐铁盐混凝剂在水中的反应P108

1.水解反应Al3++H2O→Al(OH)2++H+

Al(OH)2++H2O→Al(OH)2++H+Al(OH)2++H2O→Al(OH)3↓+H+

2.缩聚反应2[Al(OH)]2+→[Al2(OH)2]4++2H2O

三.水的混凝机理与混凝过程P109

1.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

(2)吸附电中和(3)吸附架桥(4)沉淀物的卷扫或网捕

2.混凝过程在水处理中,混凝的工艺过程实际上分为“凝聚”与“絮凝”两个过程,对应的工艺或设备称为“混合”与“反应”。

(1)凝聚在水处理工艺中,凝聚主要指加入混凝剂后的化学反应过程(胶体的脱稳)和初步的絮凝过程。

(2)絮凝:

是指细小矾花逐渐长大的物理过程。

3.混凝动力学

四.混凝剂与助凝剂P113

1.混凝剂

(1)硫酸铝Al2O3的含量不小于15.6%,液体产品中Al2O3的含量不小于7.8%,适宜PH值为5.5~8,最佳范围6.5~7.5。

(2)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式中m为聚合度,通常m≤10,n=3~5。

Al2O3的含量不小于32%和29%,液体产品Al2O3的含量不小于12%和10%,适宜PH值为5~9。

(3)三氯化铁PH值的适应范围(5~11)

(4)硫酸亚铁

(5)聚合硫酸铁

化学式为[Fe2(OH)n(SO4)3-n/2]m,式中n<2,m=f(n)。

PH值范围为5~11,最佳范围6~9。

(6)其他复合式药剂,如聚合铝铁,聚合铝硅,混凝复合药剂

2.助凝剂

(1)活化硅酸

(2)聚丙烯酰胺(3)石灰(4)其他

3.混凝药剂的投加P115

(1)投加量确定

(2)投配系统

(3)混凝药剂投加的自动控制

1)数学模型法2)现场模拟试验法3)特性参数控制法

五.混合设备P116:

混合时间一般10~30s,速度梯度500~1000s-1。

1.机械混合:

水力停留时间为1~2min,平均速度梯度500s-1左右。

2.水力混合

(1)管式静态混合器

(2)压力水管混合(3)其他有:

跌水混合、漩流混合等。

六.絮凝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30min,GT值在104~105

1.机械搅拌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5~20min,桨板边缘处的线速度从第一级的0.5m/s降到最后一级的0.2m/s。

2.水力搅拌

(1)隔板反应池起端流速一般为0.5~0.6m/s,末端流速一般为0.2~0.3m/s,水力

停留时间20~30min,总的水头损失0.3~0.5m。

(2)折板反应池

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

0.25~0.35m/s;

第二段:

0.15~0.25m/s;

第三段:

0.10~0.15m/s。

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为6~15min。

(3)其他形式的反应池

3.不同形式絮凝池的组合使用

(1)往复式隔板与回转式隔板组合

(2)机械反应与隔板反应组合

七.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P123

1.水温2.浊度与悬浮物3.水的PH值

4.3沉淀

一.颗粒沉淀特性P125

1.沉淀分类:

(1)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3)拥挤沉淀(4)压缩沉淀

2.离散颗粒沉淀速度

(1)颗粒沉速公式P127

对于Re<1的层流区,有stokes公式:

对于1≤Re≤1000的过渡区,有Allen公式:

对于Re>1000的紊流区,有Newton公式:

二.理想沉淀池特性分析P129

1.理想沉淀池的构成

在理想沉淀池中,对沉淀过程的基本假设是:

(1)沉淀过程属于离散颗粒的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各颗粒的沉速不变;

(2)理想沉淀池中的水从左向右水平流动,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AC断面)在池中各点水流速度均为v;

(3)在沉淀过程中,各颗粒的水平运动分量等于水流的水平流速v;

(4)颗粒沉到池底(CD线)就算已被去除。

2.理想沉淀池对颗粒的去除率

理想沉淀池对水中悬浮颗粒的总的去除率为:

3.理想沉淀池中特定颗粒沉速与表面负荷的关系

在理想沉淀池中:

式中t0—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B—池宽;A—沉淀池的表面面积;

Q—水的流量;

q0—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也称为过流率,即单位时间内单位池表面

面积所处理的水量。

三.沉淀池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设计参数P134

1.基本结构

(1)进水区与进水穿孔花墙

(2)沉淀区

(3)出水区与出水堰(4)缓冲层、污泥区与排泥装置

沉淀池排泥系统:

1)多斗池底重力排泥2)穿孔管重力排泥3)机械排泥

2.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

对于采用混凝沉淀工艺的饮用水处理,沉淀池特定颗粒沉速设计值一般为u0=0.3~0.6mm/s。

根据原水情况,又可采用以下设计数据:

(1)对于原水浊度<250NTU,u0=0.35~0.45mm/s(相当于;q0=1.26~1.62m3/(m2·h))

(2)对于原水浊度>250NTU,u0=0.5~0.6mm/s(相当于;q0=1.80~2.16m3/(m2·h)

四.沉淀池

1.平流式沉淀池P136~P139

对平流式沉淀池的有关要求:

(1)沉淀池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保证断面水流均匀。

(2)平流式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3.0h;

(3)池中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3.0~3.5m;

(5)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为3~8m,最大不超过15m。

衡量平流式水力状态的参数:

弗劳德数Fr一般在1×10-4~1×10-5,雷诺数Re一般在4000~15000。

2.斜板(管)沉淀池P140

(1)斜板(管)沉淀池的优点:

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占地省等。

缺点是:

1)运行中斜板(管)中易产生积泥和藻类滋生问题,需定期放空对斜板进行冲洗,积泥过多还易发生斜板压塌事故;

2)斜板(管)材料的费用高

3)因水流在斜板之间停留时间极短(几分钟),斜板沉淀池的缓冲能力及稳定性较差

2)斜板沉淀池产水量的计算:

斜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u0=

式中A斜――各斜板总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n—斜板数;B—斜板宽度(池宽);

l—斜板长度;θ――斜板倾角。

在设计斜板沉淀池时应考虑乘以斜板效率系数η斜,η斜通常取

0.6~0.8。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量计算公式为: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流量为与水流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流

速:

把v代入前式并整理,可以得到导向流斜板沉淀池产水量的计算式:

A原――斜板沉淀池的池表面面积,等于池的长度×宽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计算公式为: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在采用常用斜板结构数据的条件下,一般可采

用q斜=9.0~11.0m3/(m2·h).

(3)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P143

在给水处理中,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进水浊度长期低于

1000NTU的原水,斜板(管)沉淀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

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9.0~11.0m3/(m2·h)。

斜板部分常用的数据是:

斜板长度l=1m,倾角为60度,板间距

(或管径)30~50mm。

沉淀池斜板管下面的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

1.5m,斜板管上面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m。

(4)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同向流的斜板数据一般采用:

板间距35mm,斜板的上部为沉淀

区斜板,斜板长度l=2.0~2.5m,倾斜角为40度;斜板的下部为排泥区

斜板,斜板长度不小于0.5m,倾斜角为60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的液面负荷一般为30~40m3/(m2·h)。

(5)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给水处理中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数据是:

斜板的结构尺寸一般为

倾斜角50~60,板间距50~80mm,斜板内的水平流速一般采用

v=10~20mm/s;侧向流斜板体的容积负荷约为8~10m3/(m2·h).

3.竖流式沉淀池

4.福流式沉淀池

五.澄清P149

1.澄清池工作原理:

在澄清池中通过机械或水力作用悬浮保持着大量的矾花颗粒,其浓度一般在每升几克,进水中经混凝剂脱稳的细小颗粒与池中保持的大量矾花颗粒发生接触凝聚反应,被直接黏附在矾花上,然后再在澄清池的分离区与清水分离。

2.机械搅拌澄清池:

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h。

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min,其中第二反应室按计算流量的停留时间是30~60s。

u0=0.8~1.1mm/s。

3.脉冲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的脉冲周期一般为30~40s,其中充水与放水的时间比为3:

1~4:

1。

清水区的上升流速一般可以采用0.7~1.0mm/s,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各为1.5~2.0m。

六.气浮P151

1.气浮原理:

原理是在水中加入大量的微小气泡,并使其黏附在颗粒上,共同快速上浮,从而大大加快了颗粒的分离速度。

2.气浮池: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5.4~9m3/(m2·h)(u0=1.5~2.5mm/s),回流比为5%~10%。

3.浮沉池:

浮沉池斜板区液面负荷一般采用10m3/(m2·h)左右。

4.4过滤

一.过滤原理P153

1.过滤技术分类

(1)表层过滤:

表层过滤的颗粒去除机理是机械筛除。

(2)深层过滤:

深层过滤颗粒去除的主要机理是接触凝聚,即颗粒的去除是通过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进行了接触凝聚,水中颗粒附着在滤料颗粒上而被去除。

石英砂滤料的规格是:

d=0.5~1.2mm,滤层厚度700mm。

2.深层过滤的机理

(1)迁移:

在滤料层孔隙中随水流动的小颗粒在下列作用下可以与滤料颗粒的表面进行接触,这些作用有:

拦截、重力沉降、惯性、扩散、水动力作用等。

(2)附着:

颗粒之间存在的附着力的作用下,水中颗粒被附着截留下来。

二.滤池的运行P154

1.滤池的运行周期

(1)过滤状态:

正向过滤,反向过滤,双向过滤,辐流过滤。

滤池的设计最大水头损失(滤池的最高水位与滤后水出水堰之间的高差)一般为2~2.5m,滤池的过滤周期一般在12~24h。

(2)反冲洗状态

1)单独用水反冲洗2)水反冲洗加表面辅助冲洗3)气水联合反冲洗

滤料层的膨胀率一般需达到40%~50%,一般需要冲洗5~7min,加上冲洗前后的操作过程,整个反冲洗过程用时一般约为10min。

反冲洗用水采用过滤后的清水,由反冲洗水塔或反冲洗水泵提供,所用水量一般占过滤水量的5%左右。

滤间正在反冲洗和检修而停止进水期间,由于上游来水水量不变,因此正在运行的各滤间的进水流量将略有增加,水量为正常运行时的n/(n-1)倍,池中滤速也相应增加。

此时的滤速为强制滤速。

P1562.滤池过滤的运行方式:

变水头恒速过滤;恒水头恒速过滤;减速过滤

三.滤料P159

2.水处理常用滤料

(1)石英砂滤料

1)粒径dmin=0.5mm,dmax=1.2mm,K80<2.0;

2)滤料层厚度h=700mm;

3)正常滤速v=8~10m/h,强制滤速v强=10~14m/h;

4)反冲洗强度q=12~15L/(s·m2),反冲洗膨胀率约45%,冲洗时间7~5min.

(2)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

1)上层为无烟煤滤料,粒径dmin=0.8mm,dmax=1.8mm,K80<2.0,厚度h=300~400mm;

2)下部为石英砂滤料,粒径dmin=0.5mm,dmax=1.2mm,K80<2.0,厚度h=400mm

3)正常滤速v=10~14m/h,强制滤速v强=14~18m/h;

4)反冲洗强度q=13~16L/(s·m2),反冲洗膨胀率约50%,冲洗时间8~6min。

(3)均质滤料

均质滤料的含义是指使滤料层中上下颗粒分布均匀的滤料。

基本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