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83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资料

近几年的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多元方程组类的题目,解决这类公务员行测题目往往需要列出3元以上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可以得出答案。

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能列出方程组是考生在拿到题目时应该有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是如果老老实实的去解这个方程组,那么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做这样的题目会觉得得不偿失。

   【代入排除法】

   公务员行测考试的最大特点是,题量大,做题时间不够,因而决定了应对公务员行测考试题,我们就不能采用对待填空题和解答题的解法,对待行测考试题最好的解法是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解题第一大法,拿到题目之后第一个想法是能不能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例题讲解】

   例1、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

(201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A.12   B.18   C.36   D.45

   华图解析:

(1)这道题目常见的解法是:

   假设四个数分别为a,b,c,d,且a<b<c<d,那么我们可以得到:

   a+b+c=45

   a+b+d=46

   a+c+d=49

   b+c+d=52

   进而由以上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a=(45+46+49+52)/3-52=12

(2)运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题目中已知4个数中每3个数的和,求解的是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如果最小的是18,那么最小的三个数的和最小为18+19+20=57>45,即答案不可能是18或者18以上,所以答案选择A。

   例2、甲、乙、丙、丁四人,其中每三个人的岁数之和分别是55、58、62、65。

这四个人中年龄最小的是(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A.7岁   B.10岁   C.15岁   D.18岁

   华图解析:

(1)本题也可以采用列多元方程组就求解;

(2)已知4个人中每3个人的年龄之和,同理,如果年龄最小的为18岁,那么年龄比较小的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最小为18+19+20=57岁>55,所以排除D。

同时我们由55和65可知,4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人与年龄最小的人的年龄之差为10岁。

由AB可知,最大人的年龄为17岁或者20岁,可以得出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最大为17+16+15=48岁或者20+19+18=57岁,都小于65,所以排除AB,答案选择C。

   例3、四个连续的自然数的积为1680,它们的和为(  )(2008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46题)

   A.26   B.52   C.20   D.28

   华图解析:

已知4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求4个连续自然数的加和,我们可以令最小的自然数为x,那么四个自然数分别为:

x,x+1,x+2,x+3,那么这4个自然数的和为4x+6,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这4个数的和减去6之后肯定能被4整除,代入选项,只有A符合

   例4、某校初一年级共三个班,一班与二班人数之和为98,一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6,二班与三班人数之和为108,则二班人数为:

( )(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17题)

   A.48   B.50   C.58   D.60

   华图解析:

一班+二班=98人,一班+三班=106,二班+三班=108人,我们很容易得到:

一班<二班<三班,那么二班的人数满足:

98/2<二班<108/2,即49<二班<56,答案选择B。

2011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在陆陆续续的开始,那如何进行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备考,成为广大考生比较关心的内容,所以华图网校特别为广大考生将推出一系列的行测备考内容,为广大考生的备考打好基础。

对于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分模块练习对于大多数公务员考试考生来说已经比较容易,可是一旦在公务员考试中遇到完整的数字推理题,往往会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那么如何区分数列类型已经成为做数字推理题的关键所在。

   一、整体判别顺序

   1、先看有明显特征的,比如数列较长,考虑多重或三级数列;再者分数较多的,考虑分式数列,分数较少考虑做商或者负幂次(这是幂次数列的一个特点)

   2、再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主要有两点:

a、看有无明显的倍数关系;b、从有代表性的大数看有无递推关系。

   3、主要看幂次(在下文中会强调)

   4、无特征做差

   5、考虑递推

   二、判别幂次数列

   差距:

所给数字与相邻幂次之间差的绝对值。

   大数:

数字较大但不要过大而增加计算复杂性。

   判别方法如下:

   如果多个数字之间差距很小甚至相等,不考虑幂次;

   如果数字之间差距较大,先找三个大数,再找这三个数字附近有无幂次数,最后判断这三个数字与附近幂次的差距是否成规律(如果成规律,优先考虑幂次)。

三、例题解析

   【例1】0,0,6,24,60,120,(   )。

(2010年4月25日公务员联考行测试卷)

   A.180  B.196  C.210  D.216

   解析:

先从“24,60,120”这三个数看,24=27-3,60=64-4,120=125-5;差距分别为“3,4,5”很有规律,因此可以考虑幂次,答案选C。

   【例2】2,2,3,4,9,32,(   )。

(2010年4月25日公务员联考行测试卷)

   A.129  B.215  C.257  D.283

   解析:

“2,2,3,4”这四个数字相差很小,必然没有那么多幂次与其相邻,因此不考虑幂次,但是从大数“4,9,32”可以看出联系49-4=32,可以考虑递推,答案选D。

   【例3】0,4,16,48,128,(   )。

(2010年4月25日公务员联考行测试卷)

   A.280  B.320  C.350  D.420

   解析:

从“16,48,128”这三个数字很容易看出,与相邻幂次的差距分别为5,1,3,规律不明显,因此不考虑幂次。

   【例4】0,2,10,30,(   )。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A.68  B.74  C.60  D.70

   解析:

从“10,30”可看出,30=27+3,10=8+2,规律很显然,答案选A。

   【例5】14,20,54,76,(   )。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A.104  B.116  C.126  D.144

   解析:

从“20,54,76”看出,20=25-5,54=49+5,76=81-5,差距是常数5,考虑幂次,答案选C。

   【例6】3,2,11,14,(   ),34。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A.18  B.21  C.24  D.27

   解析:

从“11,14,34”看出,11=9+2,14=16-2,34=36-2,差距是常数2,考虑幂次,答案选D。

   总结:

方法看似简单,但是要求公务员考试考生的基础必须很好,要熟练掌握一些简单幂次,要有较高的数字敏感性,遇到题目的时候要尽量按照这个思维过程来考虑,否则很容易思维混乱。

2011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在陆陆续续的开始,那如何进行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备考,成为广大考生比较关心的内容,在众多考试重点中,数量关系的运算最为关注。

然而,在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试卷中,经常会用到快速而简单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之为“数字特性法”,这中方法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从基本的应用题,到溶液问题,费用问题等等都可能会用到这样的一种解法。

   【方法介绍】

   在数字特性法中,常见的是其中的三种:

加减奇偶法,十字交叉法,以及整除判断法。

加减奇偶法指的是利用运算结果的奇偶性进行答案的选择,由于只需要进行奇偶性的判断,因而受到很多考生的青睐,考生亲切的称之为“定性秒杀法”。

   加减奇偶法的核心在于,关于加法或减法结果奇偶性的判断。

一句话来总结加减奇偶法就是:

加法或者减法的运算是不会改变运算结果的奇偶性的。

   总结来说是: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一、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二、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例题讲解】

   例1、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未答对的题数相差多少(  )。

(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2题)

   A.33       B.19

   C.17       D.16

   解析:

由题目很容易的可以得到:

答对题目加未答对题目=50,50是一个偶数,所以答对题目与未答对题目的差一定也是偶数,所以答案选择D。

   例2、某人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3看成了8,把减数十位上的8看成了3,得到的差是122,那么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

(2008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45题)

   A.77       B.88

   C.90       D.100

   解析:

有题目很容易知道,被减数减去一个个位数字为8的减数(个位为8,该数为偶数)得到122,那么被减数减去个位数字为3的减数,结果一定为奇数,所以答案选择A。

   例3、一次数学考试共有20道题,规定:

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

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错了几道题,但只记得未答的题的数目是个偶数。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答错了多少道题?

(201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45题)

   A.3       B.4

   C.5       D.6

   解析:

小明答对一题得2分,所有答对的题目总得分一定是偶数,答错一题扣1分,最终小明得了23分,可以确定小明的错题数一定是一个奇数,排除BD。

假设A为答案,答错3道题目,那么答对了(23+3)/2=13题,未答题目为20-3-13=4道题,符合要求,所以答案选择A。

   例4、哥哥5年后的年龄和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29岁,弟弟现在的年龄是两人年龄差的4倍。

哥哥今年(  )岁。

(2009年北京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第24题)

   A.10       B.12

   C.15       D.18

   解析:

哥哥5年后和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为29岁,那么哥哥和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一定是29-5+3=27岁,弟弟的年龄是年龄差的4倍,也就是说弟弟的年龄一定是一个偶数,所以哥哥的年龄一定是一个奇数,答案选择C。

 2011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在陆陆续续的开始,那如何进行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备考,成为广大考生比较关心的内容,所以华图网校特别为广大考生将推出一系列的行测备考内容,为广大考生的备考打好基础。

   【盈亏问题介绍】

   现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

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如果物体不够分,少了,叫亏。

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是一类应用非常普遍的应用题,在省公务员考试中考察的比较多,(所以华图教育特别提示备考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因而非常有必要分析这类问题的具体解题思路,以便在今年的应考中有一个好的对策。

   解盈亏问题常常用到比较法。

思路是比较两种不同的做事方法,把盈余数与不足数之和看作总差数,用每个单位的差去除,就可得到单位的数目,对本题就是栽树的人数。

我们有如下的公式:

   (盈+亏)÷(每个单位的差)=单位数

   (盈一盈)÷(每个单位的差)=单位数

   (亏一亏)÷(每个单位的差)=单位数

【真题讲解】

   例1、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第32题)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解析:

每间住4人,剩余20人没地方住;每间住8人,有一间缺4人没住满。

   我们可以假设这些学生先4人一间,然后再每间加4人,那么第一次剩余的20人可以分配到20÷4=5间,还有一间只有4人,可以很容易得到房间为5+1=6间,那么总人数为6×4+20=44人。

   通过做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第一次分配人到房间是盈,第二次分配人到房间是亏,(盈+亏)÷(分配方法之差)=房间数。

   例2、单位安排职工到会议室听报告。

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个人没有坐;如果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

听报告的职工有多少人?

(2009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19题)

   A.128      B.135

   C.146      D.152

   解析:

每3人坐一条长椅,剩余48人;每5人坐一条长椅,缺10人没地方坐。

   48+10=58人,58÷(5-3)=29条长椅,则人数=(29-2)×5=135人。

   当然本题还可以直接用人数能被5整除来进行判断,选择B。

   例3、某单位以箱为单位向困难职工分发救济品,如果有12人每人各分7箱,其余的每人分5箱,则余下148箱;如果有30人每人各分8箱,其余的每人分7箱,则余下20箱。

由此推知该单位共有困难职工(  )(2008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第43题)

   A.61人      B.54人

   C.56人      D.48人

   解析:

本题和别的盈亏问题的区别在于,每次的救济品分发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的分配方法和其他人不同。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首先统一分配方法,即所有人采用相同的分配方法。

   第一次每人分5箱,余下148+12×2=172箱

   第二次每人分7箱,余下20+30=50箱

   172-50=122箱,122÷(7-5)=61人。

   由解盈亏问题的公式可以看出,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小心确定两次分配数量的差和盈亏的总额,如果两次分配是一次是有余,另一次是不足时,则依上面的计算过程,先求得人数(不是物数),再求出物数;如果两次分配都是有余,则计算过程变成两次剩余差除以两次分配数之差。

   有时候,必须转化题目中条件,才能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解答;有时候,直接从“包含”入手比较困难,可以间接从其反面“不包含”去想就会比较容易。

 

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复习要点

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言语与常识两大模块,往往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许多言语题目中就带有很多的常识考点,并且都涉及儒家思想。

在此希望为帮助考生高效复习提供一种言语与常识相结合的复习思路:

既可以复习言语题目,又复习了常识方面有关儒家思想的考点。

以下我们就一起看这些例子:

  例题讲解方法

  【例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

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的认识与体现。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罄、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华图讲解:

本章孔子讲君子、小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

“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同周围的人的意见和谐一致,但这种和谐一致并非与别人的意见简单的机械的等同,更不是与别人苟同。

这里面当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

至于“小人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虽在一些问题上与别人的看法、意见一致,但是却很难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例2】孔子尝曰:

“未知生,焉知死?

”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

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

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华图讲解:

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现实主义的,他要求门弟子对现实的人生世相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

儒家只重视今生今世,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君子。

对于死,则表现为大大方方处之坦然,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悟死亡的真谛。

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是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

  【例3】尽管新儒家学者无一例外地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但此种影响的实际存在倒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这段话中的“此种影响”是指(   )。

  A.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可能对社会发生的影响

  B.对儒家哲学作用的夸大所造成的影响

  C.新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D.儒家哲学在过去发生过的实际影响

  华图讲解:

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

其中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曾联署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强调“心性之学”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话题是言语类型题目中经常涉及的。

在平常的教研中应该重视对于这类题型的把握,熟悉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既方便解题,又可以穿插一些常识的知识点,一举两得。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经济热点题预测

 根据广东省行政能力测试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近几年广东省考的出题风格和题型特点,本文拟用热点--考点--题点的模式对2011年广东省考常识判断经济热点题作出如下预测。

以供考生参考

  热点一:

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有关该热点的考点很多,考生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考点。

第一,相关概念:

如贸易顺差和逆差。

第二,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对本国经济,汇率等的影响。

第三,贸易保护的手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

  B贸易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C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小于出口贸易总值

  D贸易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答案】D。

  2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顺差时,则()

  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B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

  C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D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答案】D。

  3经济学上常把( )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A投资、消费、出口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

  D资本、原材料、土地

  【答案】A。

  热点二:

2010年4月8日,股指期货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共同启动了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对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因此有关该热点的考点很窄,应该只会局限于股指期货的概念与功能。

  下列有关股指期货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股指期货是指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合约

  B股指期货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价格水平

  C目前我国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D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

  【答案】B。

  下列有关股指期货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股指期货是一种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

  B股指期货最基本的功能是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C利用股指期货只能规避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风险无能为力

  D股指期货也是一种投资工具,极具投机性

  【答案】C。

  热点三: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方面的考点比较多,如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指标,类型及成因等。

考生应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

  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

  B在通货膨胀时,商品的物价水平会持续上涨,劳务价格的水平不会上涨

  C季节性物价上涨也是通货膨胀

  D在通货膨胀时,货币会贬值

【答案】D。

 

 广东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较之国考难度较低,题量为100道题,而时间也缩减至90分钟,准备过国考的考生需注意这一点区别。

广东省201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内容。

考生备考时正是需要从这四大模块入手。

  一、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部分共15题,其中5道题为数字推理,10道题为数学运算。

  【例1】(广东2010-2)3,4,12,18,44,()。

  A.44B.56C.78D.44

  【答案】C。

  数字推理题通常有多级数列、多重数列、分数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等,本题属于多级数列。

考生在备考时需掌握基本数列的特征及其推理方法,并多加练习以熟练应用。

  【例2】(广东2010-8)有一些信件,把它们平均分成三份后还剩2封,将其中两份平均三等分还多出2封,问这些信件至少有多少封()。

  A.20B.26C.23D.29

  【答案】C。

  数学运算的题型分类较多而测查点繁杂,更需要考生认真复习。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共30题,其中10道题为选词填空,20道题为阅读理解。

  【例3】(广东2010-17)人民富起来了,但如果教育不能及时跟上,伦理道德的(),会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A.沦丧B.失范C.缺失D.丧失

  【答案】B。

  广东省考言语中的选词填空偏重于实词辨析,考生需对此类问题多加注意。

  【例4】(广东2010-32)随着全球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空间太阳能引起了美国等国家的兴趣。

长期来看,空间太阳能不但能够使人类减少对有限的化石能的依赖,也使用的一种途径,并且空间太阳能还将带来空间利用和探索的新时代。

  最能反映上述问题主旨的一项是()。

  A.空间太阳能引起了美国等国家的兴趣

  B.空间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C.空间太阳能可以解决当前全球的能源问题

  D.空间太阳能将给宇航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答案】B。

  阅读理解属于片段阅读,阅读量不大,就真题而言主旨概括题较多,意图推断题不容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