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72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docx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五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及其原因、表现和评价

考点:

(1)社会大变革:

东周的建立A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B

(2)百家争鸣B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甲版)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背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此后的周朝即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背景

社会转型之时,“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

 

影响最大的三家

 

儒家

 

孔子

 

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和“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领域

 

经济

以铁制农具和梨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境内的空旷生地,不断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

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孟子

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

熔礼、法于一炉

代表人物

韩非、李斯

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内政

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

始祖

老子

观点

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

认为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朴素辨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文化

(见“百家争鸣”)

社会

大转型

时间

春秋战国——秦朝

具体内容

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地位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甲填空版)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背景

公元前A年,周平王迁都到B,此后的周朝即东周。

东周又分为C和战国两个时期

背景

社会转型之时,“N”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O,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

 

影响最大的三家

 

儒家

 

孔子

 

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P”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Q为仁”;“礼”和“仁”以R为最高目标,试图以S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D,社会动荡

 

领域

 

经济

以E和梨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F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境内的空旷生地,不断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G的规定也逐渐失效。

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各国推行H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

随着农业的发展,I、商业也活跃起来。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孟子

由“仁”发展出“T”

荀子

熔礼、U于一炉

代表人物

韩非、V

提倡“法治”,倡导W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提倡X,严刑峻法。

内政

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J,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以K为目标的改革,在L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

始祖

老子

观点

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Y”,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

认为事物恒变、Z对立转化(朴素辨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文化

(见“百家争鸣”)

社会

大转型

时间

春秋战国——秦朝

具体内容

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M体制

地位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乙版)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背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此后的周朝即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背景

社会转型之时,“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

 

影响最大的三家

 

儒家

 

孔子

 

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和“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领域

 

经济

以铁制农具和梨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境内的空旷生地,不断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

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孟子

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

熔礼、法于一炉

代表人物

韩非、李斯

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内政

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

始祖

老子

观点

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

认为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朴素辨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文化

(见“百家争鸣”)

社会

大转型

时间

春秋战国——秦朝

具体内容

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地位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乙填空版)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背景

公元前770年,A迁都到洛邑,此后的周朝即B。

C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背景

社会转型之时,“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M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N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

 

影响最大的三家

 

儒家

 

孔子

 

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O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和“仁”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P。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领域

 

经济

以铁制农具和D为代表的E,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境内的F,不断开辟为G,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

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H也活跃起来。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I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孟子

由“Q”发展出“仁政”

荀子

熔R、法于一炉

代表人物

S、李斯

提倡“T”,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U制度,废除V、奖励W、富国强兵。

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内政

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J、财政、赋税、K、法律等各个方面。

始祖

老子

观点

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X、Y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Z”的时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

认为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朴素辨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文化

(见“百家争鸣”)

社会

大转型

时间

春秋战国——秦朝

具体内容

西周的“L”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地位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一、社会大变革

1、

(1)教学目标:

知道周朝各时期的划分、迁都等常识。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概况。

通过对由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状况的巨变探究,认识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2)教学媒体:

P18~P18/1、2。

PPT。

(3)操作程序:

划线与阐释(P18/1、2)——划线与自学(P18/3)——互动(“文献选读”)——朗读(P18/1、2)——小结。

划线与启发(P18/4)——小组讨论——朗读——互动与自学(P18/5)。

划线与阐释(P19/2)——朗读——小结。

二、百家争鸣

1、

(1)教学目标:

体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原因、“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最主要的学派。

(2)教学媒体:

P19/3。

(3)操作程序:

划线与阐释——朗读——同桌小议——小结。

2、儒家

(1)教学目标:

认识“诸子百家”中主要的流派,及其争论的焦点。

分析孔子的主要思想。

理顺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和李斯的关系、各自的地位,粗浅地认识他们的主要观点。

(2)操作程序:

划线与互动(“知识链接”、PPT)。

划线与互动(P19/4;PPT)——朗读——同桌讨论——小结。

划线与自学(P19/5)。

(3)教学媒体:

P19/3、4、5、“知识链接”。

PPT。

3、法家

(1)教学目标:

认知并讨论法家的主要观点,评价之。

(2)操作程序:

划线与阐释(P20/2;PPT)——朗读——同桌讨论。

划线与阐释(P20/3)——自学。

小组讨论与发表评论(评价法家的主要观点)——小结。

(3)教学媒体:

P20/2、3。

PPT。

4、道家

(1)教学目标:

全面认识和理解道家的主要思想观念,学习正确看待各家学说的思想方法。

(2)操作程序:

划线、阐释与互动——朗读——小结。

(3)教学媒体:

P20/4、5;PPT。

三、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草)

1、从总体上看,春秋时期旧的社会秩序尚且还存在着,但是在较强大的七个诸侯国中,以礼乐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制度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周王不再受到尊奉;祭祀祖先或神灵的活动、结婚的礼仪,也几乎不行了;个人的出身、归宗、人的宗法关系不讲究了;人们对于文化生活、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不在意了;列国同王室之间的信息往来没有了;列国间时和时战,关系非常不稳定;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已经失效,土地开始自由买卖。

这些变化最终导致“礼乐制度”毁坏的结果;与此同时,各诸侯国开始进行改革内政,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封建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2、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

孟子

“仁政’

荀子

熔礼、法于一炉。

法家

韩非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唯法为治”。

道家

老子

认为礼、法治都是土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变化的原因是: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各异。

3、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四、探索与争鸣(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社会变革的领域或含义;百家争鸣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训练养成逻辑思考、交流和表达思想的技能,并提升其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小组讨论,形成对于政治领域变革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当堂的反馈。

通过师生互动,一方面理解经济领域的变革,另一方面理解弄通经济领域变革对于政治领域的影响。

通过自学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理解社会转型是促使形成百家争鸣之局出现的背景。

通过师生互动或朗读,分别理解儒、法、道三家的最主要的思想或主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内涵与形式。

二、教学重点

(一)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

(二)儒、法、道三家的主要思想观念。

三、教学难点

(一)导致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如何促成变革的。

(二)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是如何促发百家争鸣的。

四、考点:

(1)社会大变革:

东周的建立A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B

(2)百家争鸣B

五、教学过程

(一)社会大变革

1、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第一目/1、2、3自然段)

(1)据板书或PPT简释——导入

西周(洛邑)

东周(镐)

秦朝

封邦建国体制

春秋

战国

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社会转型

国家兼并;民族融合

(2)轮流朗读

(3)师生互动性小结

A、社会转型的实质是什么?

(答:

从封邦建国体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革。

B、社会转型发生在哪一个历史时期?

(答:

春秋战国。

2、社会变革

(1)师生互动式导入(预习:

解读《地图册》P10。

依据“读图指南”进入师生互动过程)

A、农业方面,铁器的广泛应用,灌溉、施肥技术的提高,会对社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并提出什么新的要求?

(答: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促使手工业的日益发展。

B、商业活动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什么?

(答:

提供了交换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各行业的日益发展。

C、随着人们开辟和使用可耕地的能力的提高,对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逐渐失效。

D、土地所有权不再固定成为现实以后,人与人之间普遍出现了什么新的摩擦?

列国之间的战争有了什么新的目标?

(答:

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

列国间的战争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E、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中各国出现了什么新的动向?

(答:

改革。

(2)朗读

(3)提问式小结

A、经济领域的变革大致情形如何?

B、政治领域的变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二)百家争鸣

1、社会转型中出现百家争鸣(第1自然段)

(1)小组讨论:

社会转型为什么会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朗读

(3)讲解性小结:

(略)

2、儒、法、道

A、儒家的主要思想观念(第2、3自然段)

a、对第2自然段进行分层。

b、讲解(略)

c、自学

d、师生互动型小结

▲孔子为周礼输入了什么新的生命力?

(答:

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荀子分别怎样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答:

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孔子是怎样看待社会大变革的?

(答:

不满。

B、法家的主要思想观念(第4、5自然段)

a、讲解型导入(略)

b、朗读。

c、小组讨论小结

▲法家思想观念或治国措施的利弊。

▲法家对于社会大变革的态度。

C、道家的思想观念(第6段)

a、自学导入

b、阐释

c、师生互动式小结

▲道家对现实政治的态度如何?

(答:

绝对否定。

▲列举道家思想观念中积极的因素?

(答:

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

(第7自然段,只解释和自学,)

四、回家作业:

《练习册》

五、课后反思:

六、讲授(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和地位。

案例1:

教材第二分册,第五课,第二目的第一自然段:

在要求学生朗读或自学前,教师的导入用了一段讲述——社会转型之际,社会动荡;社会的各个领域里,旧的东西被人们、抛弃;人们在思考着:

未来的理想社会该是怎么样的?

走什么道路、用什么方法去建成理想社会?

各种想法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听过这段讲述后的同学,再去朗段或自学课文,其效果是较好的。

原因:

这段将书里所使用的关键词——社会转型、百家争鸣等——都是学生所已经熟悉了的。

从社会转型到社会动荡,再到“人们在思考”,其逻辑联系又是学生所容易体悟到的。

案例2:

教材(第二分册,第五课,第二目):

在比较儒、法、道三家的政治态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述是——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非常不满;于是他向后看,看到了西周,看到的周公制礼作乐,非常欣赏。

道家不仅对“礼崩乐坏”不满,而且对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论不屑一顾;道家也向后看,比孔子看的更远——欣赏原始社会。

法家热情欢迎当时的社会变革,能够面对现实。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背景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此后的周朝即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背景

社会转型之时

 

(观点)

 

儒家

 

孔子

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以“礼”和“仁”为造就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

领域

经济、政治、文化

结果

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活跃,社会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孟子

由“仁”发展出“仁政”

荀子

熔礼、法于一炉

代表人物

韩非、李斯

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始祖

老子

观点

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力的追逐。

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朴素辨证法思想)

意义

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灿烂的一页;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