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104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汪清六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

“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B.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C.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D.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

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

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

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

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6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

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5.诗歌的第二联是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

请简要分析(6分)

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析(6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3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关山月——民族气节传千秋

柳琴

1989年冬,我去香港参加世界佛法大会,归来时已是1990年初,楚图南建议我途经广州时访问关山月、商承祚、欧阳山等老前辈。

楚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世人说画常说价,我言民族气节传千秋。

抗战时期,关山月在画家中是“以笔代戈”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关山月1912年农历九月十六出生在广东省阳江县埠场果园村,当时正值社会变革时期。

他原名关泽霈,自幼喜爱作画,所见之物皆可入画,被乡里称为奇才。

他的父亲教子极严,令他从六岁开始读私塾,经、史、子、集,诗词、书法都要学,这为他日后治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国事与艺坛的巨变中,少年关山月立下了以笔墨报效国家的志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丧在日寇之手,他痛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用“子云”的笔名举办画展,开始“以笔代戈”,伸张民族大义。

  1935年,他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由老师更名为关山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铁蹄的肆意践踏,使城镇百业凋零,大片乡村哀鸿遍野。

1938年广州沦陷,他与妻子在撤退时失散,经历了国破家亡、与牲畜为伍的岁月。

关山月寻师到澳门,住在普济禅院。

这两年中,关山月创作的抗战组画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逃难人民所受战乱之苦,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震撼人心。

那时,关山月以教书为生,还在慧因法师的帮助下教绘画班,白天写生创作、筹备抗战画展,晚间忍受着饥饿研究画艺。

抗战画展经费不足,装裱没有钱,慧因法师援之以手,为关山月签名担保。

在香港、澳门举办的抗战画展取得成功,叶浅予在《今日中国》上发表了关山月的抗战组画。

同时,他创作的《渔民之劫》等四幅作品入选由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

关山月的抗战组画只展不卖,他的花鸟山水画受人喜爱,被抢购一空。

当他归还装裱费时,慧因法师已为他付清此账,还叮嘱他将钱用于抗战画展在大后方的巡展。

关山月永远忘不了慧因法师的高风亮节,忘不了这位出家人对抗战画展的慷慨资助。

  1940年,关山月告别恩师高剑父、知音慧因法师,越过日寇的封锁线到达广州,因无法战地写生,他辗转到达大后方。

关山月一面在云、贵、川写生,一面在桂林、贵阳、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开办抗战画展,用画笔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

这期间,他结识了郭沫若、陶行知、夏衍、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抗日的文化人士,他的绘画技艺也不断升华。

他创作的《黄河冰桥》《塞外驼铃》《蒙民迁徙图》等一大批作品被各界称赞。

于佑任为他的《哈萨克鞭马图》题词,吴其昌为他的《漓江百里图》题写长跋,张大千花一千元高价购买他的一幅山水,美国新闻处出高价欲购关山月所摹敦煌壁画。

徐悲鸿评价他的画:

风格大变,造诣愈高。

郭沫若为他题跋:

纯以写生之技法出之,力破陋习,国画之曙光吾于此喜见之。

朱光潜预言关山月的画法:

“备中西之长,兼具雄奇幽美之胜,竿头日进,必能独树一帜……”。

1946年他的名作《祁连放牧》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在巴黎举办的教育展览,备受赞誉。

1948年他应邀出任广州艺专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从此走上了画家与美术教育家的新历程。

  关山月一生与民族同忧同喜。

1949年他参与绘制巨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主的豪迈心情。

1959年他与傅抱石合作了《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气势宏大,喷薄而出照耀千山万壑的骄阳,吐露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

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以后,关山月饱含激情为联合国中国厅创作了巨幅《报春图》。

1976年,关山月以《松梅颂》表达全国人民与“四人帮”顽强斗争直至胜利的自信。

几十年来,关山月的创作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他的画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

1978年,日本《读卖新闻》把关山月的《俏也不争春》评为世界名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关山月多次代表国家到国外交流讲学、办画展,美国加州长堤州立大学曾授予他荣誉艺术大师称号。

  关山月特别喜爱梅花,爱她的风姿,更爱她的风骨。

1993年我主持操办《中国当代名人名作展》赴广州征画,他慷慨地拿出大幅《梅竹图》参展。

他与楚图南都爱梅花。

楚老曾为关山月题写过一首梅花诗,诗曰:

“不怯严寒不争春,清梦幽香月下魂。

万般心事如相问,应比梅花瘦几分”。

楚老去世后,我将楚老生前为关山月所书的一幅梅花诗遗墨转给他,关山月非常珍视。

去年夏天,正当我为楚图南诞辰100周年筹备出版纪念文集时,关老携女儿关怡来京,送来一幅他写的“一生心事问梅花”。

他告诉我,这幅字取自于楚老生前常用的一枚印章。

我把这幅字用于楚老纪念文集的封面。

关山月常以梅花自喻,在文革初期,他因画梅花而被批斗下放。

但他依旧深爱梅花。

他对我说:

“我关山月永远是布衣本色,只是风骨不改。

(选自2000年08月0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关山月抗战画展成功全赖慧因法师援之以手,他为关山月签名担保,为他归还装裱费,叮嘱他将钱用于抗战画展在大后方的巡展。

B.关山月抗战期间创作的《黄河冰桥》《塞外驼铃》《蒙民迁徙图》等一大批作品被各界称赞,是因为这期间他结识了郭沫若等一大批抗日文化人士。

C.梅始终是关山月画作的重要素材,《俏也不争春》评为世界名画,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是因为他的创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D.关山月送作者一幅楚老生前写的“一生心事问梅花”,在为楚图南诞辰100周年筹备出版纪念文集时,作者把这幅字用作了纪念文集的封面。

E.关山月与楚图南都爱梅花,楚老也曾为关山月题写过一首梅花诗,两人常以梅花自喻,在文革期间,他们都因画梅花而被批斗下放。

(2)关山月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分)

 

(3)关山月是画家中“以笔代戈”的杰出代表之一,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8分)

 

(4)李苦禅说:

“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

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

画的价值,重在人格。

人格——爱国第一。

”请结合传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三、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23分)

9、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齐白石的画大体是某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

那些莲叶啦,树丛啦,〔①〕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啦,蚱蜢啦,则画得细致极了,那真是〔②〕描绘出来的,纤细的触须,虫翅上的脉络,都〔③〕。

这两种笔墨结合在一起,彼此衬托,〔④〕:

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更显得〔⑤〕

A.用墨如泼惜墨如金清晰可见相映成趣生气蓬勃

B.浓墨重彩轻描淡写依稀可见相映生辉勃勃生机

C.粗犷豪放刻意求工历历可辨相得益彰栩栩如生

D.寥寥数笔煞费苦心历历可数相互配合呼之欲出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的那一套主张和立场在日本国内政治生态中逐渐成了气候,篡改、否定和歪曲历史成了这些势力包括目前的安倍当权派实现其政治图谋、欺骗国际社会的工具。

B.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C.警钟不仅为地铁公司而鸣,正如业内人士呼吁的那样,包括地铁在内的服务行业、高危行业,都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行业必备技能,同时,全民的急救意识也应增强。

D.对于不少外国观众来说,都是透过好莱坞电影来认识中国人的服装打扮,从而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希望透过《一代宗师》发现中式时装的细节和趣味。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度。

神农《本草经》载: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当时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过往行客,“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时,上流社会对饮茶器皿也渐趋讲究。

①北朝名士任瞻初抵石头城(今南京)赴宴时,见席中有茶,闻之清香扑鼻,便一饮而尽,并征问此乃茶乎茗乎。

②唐朝以降,茶才进入柴门蓬户,普及民间。

③而掌管北朝的游牧民族的士大夫们,对茶仍多有鄙视,将茶视为“奶酪的奴仆”。

《洛阳伽蓝记》中云:

“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不复食。

④茶、茗本系一物,南朝墨客见北朝名士这等寡见少闻,竟忘却礼节,举座笑而喷饭。

⑤至南北朝时,品茶啜茗还仅是上流社会的一种风雅,且局限于南方。

⑥但茶作为一种饮料,始自东汉末年。

A.①②④⑤⑥③B.⑥⑤③①④②  C.⑥②⑤①④③D.①⑥②⑤③④

12、在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概括本段文字的寓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一只狐狸发现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

于是它饿了三天让自己瘦下来。

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

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

只好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

老木匠虽答应,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

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

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后悔。

——其实,人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漫画,给漫画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漫画的内容。

(1)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

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

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着自己的本事。

  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

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答案】D【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2.【答案】A

3.【答案】D【解析】“在他的影响下”错。

4.

(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贴然”,服服帖帖。

每点1分。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补出全句主语;“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共享。

每点各1分。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

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

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

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

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

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

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

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

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

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

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

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

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

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告倒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

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

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

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

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

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

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

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

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

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

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

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

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5.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分);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分)

(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1分)

6.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空”表现出无奈,没有这一点的扣1分)(3分) 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

(3分)

7、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8、

(1)D3分,C2分,A1分B、E不给分(A慧因法师帮助只是画展成功的一个因素,因此1分,B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E楚图南以梅花自喻和因画梅花而被批斗下放在文中没有根据。

(2)①自幼喜爱作画。

所见之物皆可入画,被乡里称为奇才

②父亲教子极严,国学基础深厚。

③师傅的悉心教导。

1935年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

④勤奋创作与研究。

抗战期间白天写生创作,晚间忍受饥饿研究画艺

⑤社会名流的帮助与激励。

慧因法师对抗战画展的慷慨资助,于佑任、吴其昌、徐悲鸿、郭沫若等名家题词题跋对他的激励(1点1分,5点6分)

(3)①痛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用“子云”笔名举办画展,开始“以笔代戈”,伸张民族大义。

②用抗战组画真实再现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逃难人民所受战乱之苦。

③开办抗战画展,用画笔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

④表达全国人民与“四人帮”顽强斗争直至胜利的自信(1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4)观点:

画的价值在人格,人格首要看民族气节,民族骨气。

①在国事与艺坛的巨变中,少年关山月立下了以笔墨报效国家的志愿

②我关山月永远是布衣本色,只是风骨不改

③民族气节传千秋,一生与民族同忧同喜

④用绘画表达中国人民翻身做主的豪迈心情,吐露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

⑤“一生心事问梅花”,关山月常以梅花自喻喜爱梅花,爱她的风姿,更爱她的风骨。

文革初期因画梅花而被批斗下放但依旧深爱梅花[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应结合文本,同时联系现实)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阐释,言之成理也可得满分。

] 

9.C

10.C.(A项“篡改、否定和歪曲”语序不当,应为“否定、篡改和歪曲”;B“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动宾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发现”前加“使他们”。

11.B

12、

(1)赤裸来去,无法带走任何财富与盛名(3分)

(2)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而做,要做就做到最好(3分)

13、

(1)标题:

假公济私

(2)说明内容:

漫画的主人公头上顶着为“公”的保护伞,私下里却做着中饱私囊的勾当,哪怕有再多的舆论谴责,他仍然满面笑容、心安理得。

14、作文:

 参考话立意:

各有所长,分工有所不同,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别人,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善于借助外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