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92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课标解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本单元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学会1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新词,抄写指定段落。

 

 

(二)阅读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

 2.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三)习作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或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口语交际

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诗歌、讲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五)综合性学习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在汇报交流中提高总结及口语能力,在交流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教材特点:

1.编写特点:

(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

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优秀篇目《詹天佑》,还选取了感情真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的诗歌的《中华少年》。

 (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此外,“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

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编写体例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读,精选的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课例包括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包括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和与其结合的习作。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包括2个固定栏目: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还插进了机动栏目展示台。

 3.内容结构: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祖国在我心中,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著名人士的爱国情怀。

两篇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则向我们介绍了边防战士和中华少年的爱国之情。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表达爱国情怀。

习作则学

习演讲稿或读后感。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

即体会爱国情怀。

日积月累积累一些爱国名言。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

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难点:

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自主对照课后习题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搜集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师准备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资料;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课件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学生介绍)

2.詹天佑是谁?

──京张铁路的设计施工者。

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

(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

(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

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

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生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交流詹天佑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

生字:

施挠庸艰毅铲劣惹讥浆岔

词语:

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

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

(1)读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正音(抽查一个小组)。

(2)解词。

2.抽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抽查一个小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学生质疑

五、合作交流

1.我能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想想:

围绕中心句,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我能用精炼的短语归纳。

[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明确:

中心句: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围绕中心句,课文具体写了临危受命、修筑铁路、提前竣工三件事。

]

2.阅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

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

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问:

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

“要挟”什么意思?

(要挟: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3)问:

当地的情况怎样?

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4)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轰动)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

(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

  (5)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六、归纳整理

詹天佑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

学法和写法上我的收获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启发谈话。

2.提问:

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按课文内容用排比句说话。

 在……情况下,在……情况下,在……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在清政府无能,国内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在自然环境非常险恶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3.明确学习目标:

 詹天佑在这样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真是件不简单的事情。

他是怎样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结合当时情况,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四部分,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并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知道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我能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一)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想法体会,在书上批注)。

交流:

1.轻声读第四节,思考:

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

分别用“”、“”、“”划出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句子,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讨论。

(1)勘测线路时遇到的困难(地势险峻﹑气候恶劣)。

(2)理解詹天佑“说”的话并指导朗读.(说明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请女生读詹天佑“做”的句子。

1.勘测线路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真是困难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2.读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带点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小结,引读课文:

瞻天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凭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勘测线路的任务。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二)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画图说说):

交流:

1.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

詹天佑又时怎样开凿隧道的呢?

默读第五节,划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练习纸上画出示意图,想想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2.讨论:

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用不同方法开凿隧道?

(因为……所以……,……因此……,……那是因为……之所以……)

3.媒体出示:

“从两端向中间凿井法”、“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

(三)在青龙桥设计火车线路时(画图演示或实物模拟演示):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才华的表现,他还有更杰出的表现呢﹗

1.那就是他还设计了一种“人”字型线路(图),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

请大家自学第六节,看看插图,想想火车是怎样爬坡的,然后边说边拿自己作的小火车演示一遍。

2.同桌说,指名说,评议,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造精神。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外国人曾扬言说:

不依靠外国,中国至少得用五十年时间才能修筑好京张铁路,而事实呢?

齐读末节。

2.图片,京张铁路提早竣工了,咱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为什么说这条铁路的修筑成功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请联系当时情况想想。

3.是的,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能办到;外国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办到!

京张铁路提前竣工这一事实,正是对曾经阻挠、要挟、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的最有力的回击﹗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一大胜利。

“詹天佑了不起!

”“中国人真了不起?

“就连现在到中国游览的外宾,都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赞叹。

三、学生质疑

四、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示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的呢?

[这是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应该联系课文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回答。

  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蕴含在对事件与人物的描写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加以表现。

杰出是他爱国的资本,而爱国则是支持他能够克服一个个巨大困难的根本动力。

]

五、归纳整理

1.现在,我能较全面评价詹天佑这个人了。

2.通过本课地学习,我又明白了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

六、板书设计

5詹天佑

 勘测线路

杰出  开凿隧道  提前竣工

设计“人”字形线路

教学反思: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

“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学生自主预学课文,自学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

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

(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

“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挚、寝、频、朦、胧、凄、斑、篇

2.词语:

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3.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三、合作探究,感受文中的母亲

1.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怀念的是哪两个母亲,是一种什么情感。

交流: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呢吗?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抒情情散文一个特有的写作特点:

开头点题,提示文章的中心;结尾总结全文,再次提示文中的中心;首尾呼应,更是增强作者情感的表达。

  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试着以作者的角度,用作者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蕴含于文字中的深深的母子之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

四、归纳整理

通过课文地学习,我明白了课文要打动人必须做到什么?

(从文章流露的情感上去考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齐读第一段。

二、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

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

“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3.再读整段话。

三、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

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

(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③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五、归纳整理

1.通过课文的学习,我明白了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

亲生母亲:

祖国母亲:

2.在学法和写法上我又有了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6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教学反思: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难点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边观看,边小声议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谈话揭题。

同学们,从图片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海岛战士不辞辛苦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的英姿,看到了海岛战士认真学习文化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岛战士身上的故事。

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

搜集了有关农业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昆虫与瓜果蔬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

三、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

3.提问:

故事发生在哪里?

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故事发生在去宝石岛的路上及岛上。

介绍了两件事,一是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二是岛上战士开尝瓜会。

四、重点研读语句,感悟战士爱岛建岛的爱国精神

1.我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

[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

2.我能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语句划出来读读,谈谈对海岛战士的印象?

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1)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2)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3)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五、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1.读一读,想一想:

课文中关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这一部分,在写作方法上属于什么?

如果没有这段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会有哪些困难?

课文中关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这一部分,属于插叙。

插叙是在顺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帮助展开情节,突出人物品质,丰富课文的内容。

2.课文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作题目?

 

  明确:

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六、归纳整理

1.海岛战士是怎么表达对祖国的爱的?

2.写法上我有一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               ↓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教学反思: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

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

《中华少年》。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四、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五、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

“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六、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