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56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docx

苏教必修四综合检测卷

综合检测卷

(满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侪辈(chái) 罹难(lí)

哀恸(tònɡ)仁爱孝悌(tì)

B.名宿(xiù)巨擘(bò)

翘楚(qiáo)蜚声文坛(fēi)

C.妊娠(shēn)吐哺(bǔ)

叨扰(dāo)舐犊之情(shì)

D.炫富(xuàn)奢靡(mí)

绯闻(fěi)名噪一时(zào)

答案 A

解析 B项“宿”读sù。

C项“叨”读tāo。

D项“绯”读f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恻隐  蝉联  指手画脚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泓沟砝码以逸待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C.脉络伎俩故弄玄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伸张装潢渊远流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 C

解析 A项匮—篑。

B项泓—鸿。

D项渊—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霍金21岁时患上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以至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但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为了“让文化勾通两国人民的心灵”,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来到日本记者中心,出席了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演讲会。

C.春初时节,走进大洲广场,顿觉沐浴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中,书画摄影、诗词楹联、剪纸刺绣等令人目不暇接。

D.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谈心,但千万不能讥讽孩子无知,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孩子今后再也不敢跟父母交心了。

答案 C

解析 A项以至:

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根据语境,应用“以致”。

以致:

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B项根据语境,应用“沟通”。

“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旨意,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C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符合语境。

D项根据语境,应用“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

“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有筹委会同学的精心组织策划,还有许多同学默默无闻地在“场外”工作,我们分别二十年的高中同学得以在母校不期而遇,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答案 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可在“全版权运营模式”的后面加“的全面升级”。

C项“不期而遇”与“精心组织策划”矛盾。

D项语序不当,可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5.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

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 积少成多 利他性 寓善于乐

6.下面一段征稿启事,在标点、语法和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并修改。

(4分)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事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尤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科普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自本网2008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

答:

 

答案 ①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②将“提高”改为“普及” ③“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 ④将“务必”删掉

7.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的部分数据:

项目

百分比(%)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人欺负

34.7

(1)根据以上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

(4分)

答:

 

(2)为留守儿童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表意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答:

 

答案 

(1)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只有您的爱才能让他们不变成候鸟——请关爱留守儿童。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22分)

景公过晏子曰:

“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

”晏子再拜而辞曰:

“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

”景公笑曰:

“子家习市,识贵贱乎?

”是时景公繁于刑。

晏子对曰:

“踊①贵而屦②贱。

”景公曰:

“何故?

”对曰:

“刑多也。

”景公造然变色曰:

“寡人其暴乎!

”于是损刑五。

或曰:

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

此不察治之患也。

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

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

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

管仲曰:

“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之以政?

”公曰:

“善。

”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处三日而民歌之曰:

“公乎,公乎,胡不复遗其冠乎!

或曰:

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

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

仲尼闻之曰:

“仁哉文王!

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

智哉文王!

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或曰:

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是以身不及于患也。

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

固其所以桎梏囚于羑里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有删改)

 ①踊:

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②屦:

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子再拜而辞      辞:

谢绝

B.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胜:

全,尽

C.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幸:

侥幸

D.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辟:

开辟

答案 D

解析 辟:

同“避”,避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C项连词,可译为“那么、就”;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

D项与“以”连用,意为“认为……是”;动词,成为。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韩非子法制思想的一组是(3分)(  )

①是时景公繁于刑 ②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 ③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 ④公胡不雪之以政 ⑤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⑥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A.②③⑤B.①③⑥

C.①②④D.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①是说景公刑法太多。

④管仲建议桓公雪耻。

⑥韩非子认为孔子的话是不对的。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婴跟景公说刖鞋昂贵,景公意识到自己用刑太多。

就减少了五种刑法。

韩非子认为晏婴是借巧妙的言辞来劝谏景公。

B.齐桓公开仓放粮,赈济贫民。

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

几天后百姓纷纷唱起了赞歌:

公平啊,公平啊!

C.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要用法,赏罚分明,该治罪的要治罪。

否则,老百姓就容易做坏事,社会就要陷入混乱。

D.孔子认为文王献出方圆千里土地,请求纣王解除炮烙之刑,从而得到天下人心,是个仁慈的人、聪明的人。

答案 B

解析 B项“公平啊,公平啊!

”理解不当,原文的“公”是指齐桓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

(3分)

译文:

 

(2)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

(3分)

译文:

 

(3)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

(4分)

译文:

 

答案 

(1)我晏婴家里比较贫穷,依靠购买食物过日子,而早晚都要到市场,不可以远离它呀。

(2)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而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这不是很荒唐吗!

(3)纣王因文王扩大疆域、得到人心而憎恨他,他自己又轻易放弃土地而争取人心,这就更使纣王怀疑。

参考译文

齐景公去探望晏子,说:

“先生住房很小,又靠近市场,请先生搬家到豫章的园林中去吧。

”晏子再次拜谢推辞说:

“我晏婴家里比较贫穷,依靠购买食物过日子,而早晚都要到市场,不可以远离它呀。

”齐景公笑着说:

“先生家熟悉市场行情,知道物品的贵贱吗?

”当时齐景公治政多使用刑法。

晏子回答说:

“刖鞋贵而单底鞋很便宜。

”齐景公说:

“这是什么缘故?

”晏子回答说:

“是刑法多了。

”齐景公吃惊得变了脸色说:

“我难道很残暴吗!

”于是减去五种刑法。

有人说:

晏子说的刖鞋昂贵,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是想用巧妙的话来制止过多的刑法。

这是不懂得治理才造成的过错。

用刑恰当就无所谓多,用刑不恰当就无所谓少,晏子不以用刑不当去说,而以用刑过多而说,这是不懂法术的过错。

打了败仗的军队被杀死的人数以千计,但还是败逃不止;可见治理混乱的刑罚只怕用得不够,而奸邪还是不能除尽。

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而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这不是很荒唐吗!

爱惜茅草就会损害庄稼,宽容盗贼就会伤害良民。

如今要减轻刑罚,施行宽厚仁爱,这就是便利奸邪的人而伤害好人啊,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

齐桓公有一次喝醉了酒,丢了帽子,以此为耻辱,三天没有上朝。

管仲对他说:

“这不仅仅是大王一人的耻辱,大王为什么不通过政令洗雪耻辱呢?

”齐桓公说:

“好啊。

”于是就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

几天后百姓纷纷唱道:

“大王啊,大王,你怎么不再丢失帽子了啊!

有人说:

开仓赈济穷人,这是赏赐无功的人;审核狱案放掉轻罪的人,这是不惩罚有罪的人。

赏赐无功的人,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获得意外的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怎能用来洗刷耻辱啊!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这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憎恨。

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

孔子听到后说:

“文王真仁慈啊!

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文王真聪明啊!

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有人说:

孔子认为文王聪明,不也是错的么!

聪明的人,是能够知道祸难所在从而避开的人,因此自身不会遭到祸患。

纣王因文王扩大疆域、得到人心而憎恨他,他自己又轻易放弃土地而争取人心,这就更使纣王怀疑。

正因如此,他才被戴上刑具监禁在羑里。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4分)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答案 

(1)“偷”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2)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

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

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3)__________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丰草绿缛而争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秋声赋》)

答案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风急天高猿啸哀 

(2)可以横绝峨眉颠 欲寄彩笺兼尺素 (3)今宵酒醒何处 别有幽愁暗恨生 (4)落霞与孤鹜齐飞 佳木葱茏而可悦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0分)

文化博弈与中国形象

傅守祥

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文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网络传播十分发达、信息流动空前畅通的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碰撞异乎寻常的激烈,文化的交融也异乎寻常的宽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化已然渗透到了文化领域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人类文化发展范式,开始展现出新范式的雏形。

人们普遍担忧的文化同质化问题,正在通过政府间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努力,转化为所谓“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动。

与此同时,文化的冲突和竞争却前所未有的频繁和激烈,为捍卫文化权利和争夺文化利益的较量甚至在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的国家间展开。

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边界都难以作为永恒的参数来界定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身份,动态的跨文化认同悄然崛起,同时,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也带来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关系取向。

在当今时代,中国仁爱和恕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差异的敏感、包容、接纳、欣赏的态度的和谐取向具有普遍意义,它们将在跨文化交往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实际上,每种文化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每种文化形态都应当自觉地将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放在同等水平上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势的当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优势为他们实行文化霸权找到了理由。

他们认为自己经济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的先进性,因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而且,物资和技术上的强势也为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和技术支持。

当今世界文化的趋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同国家的人越来越爱穿相同牌子的衣服,住相同风格的房子,用相同的交通工具甚至爱吃相同的快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挖掘本土文化的个性,光大文化的“中国元素”是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中国元素”代表的是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形象”,它包孕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与现代、物性与神性,它容纳了中国文化形态的自然与人文、日常与信仰。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元素”将为中国文化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化国家,虽然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但是在全球化影响下也难免遭受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蚀,锻造文化的“中国元素”是一条捷径却非坦途。

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也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

同时,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时代氛围下,我们应该将培养跨文化公民意识的能力当作未来全民教育的中心任务。

为了在新形势下开创中国文化外交的新局面,将文化的资源优势全面转化为竞争优势,必须从两个方面下手:

一是在微观层面,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产业层次;二是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形象等,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立。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作为“大国”的四大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B.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信息流动的空前畅通,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异乎寻常的激烈,交融也异乎寻常的宽泛。

C.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元素”,将承担起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D.中国仁爱和恕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及其对差异的包容、接纳、欣赏态度等在跨文化交往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D项“发挥了”错,原文是“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全球化渗透到文化领域后,人们普遍担忧的文化同质化问题正在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转化为“多元共存”的政策行动。

B.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的国家间也展开了为捍卫文化权利和争夺文化利益的较量,可见文化的冲突和竞争在全球化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C.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因而其经济发达,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

D.不同国家的人在衣、食、住、行上表现出的越来越多的共性追求,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趋同之势愈演愈烈。

答案 C

解析 C项“有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都要向他们看齐”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文化霸权的自以为是的理由而已,并非客观事实。

17.联系全文,概述如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提升中国形象。

(4分)

答:

 

答案 

(1)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形象。

(2)改革文化体制,提升文化产业层次。

(3)积极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将培养跨文化公民意识的能力当作未来全民教育的中心任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

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

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

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

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

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

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

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

这河流岂可小瞧!

凝固的屋檐也不示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

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

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

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

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

其实不然。

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

院落分五进,有厅堂,有卧室,有书房,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

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

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

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

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

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

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

他的原话是: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

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

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

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

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

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

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

顾炎武已明确指出: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

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

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18.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

(4分)

答:

 

答案 “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

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杰精英)。

19.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答案 连用三个设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

20.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列举千灯镇众多的名人,充分体现了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或:

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

21.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

(6分)

答:

 

答案 ①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

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

②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我”愚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

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