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42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案(2课时)

教学内容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课时安排

2-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

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石磨、迷你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

教师材料:

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视频。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

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见参考资料),便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或观看古文明遗址的视频或图片,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情况。

通过视频了解现代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如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写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笔、用刀或针刻字,来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

在对比的时候,关注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教学准备:

古代人生活的图片、视频

现代人生活的图片、视频

体现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特点的一些实物,如书信、手机、无线电发射器、钢笔和毛笔等

活动二:

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设计意图:

选择衣、住、行等方面变化的比较,一是这些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二是便于了解变化是一步步发展完成的。

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一些卡片,可能让学生按照衣食住行分类,并且按照时间排序(具体见教材)。

观看《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从古両上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观看视频《上帝也疯狂-1》,通过了解现代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等视频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要配合学生活动手册使用。

教学准备:

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

反映古代人生活的视频、图片,如《清明上河图》等

反映现代人生活的各种视频和物品

视频:

影片《上帝也疯狂-1》;纪录片《日食记》;《巴黎时装秀》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教学内容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

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石磨、迷你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

教师材料:

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视频。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三:

调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发明。

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发现不了科技产品对B常生活的影响,因为他们楚最新科技产品的“原住民”,他们享受着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不知道生活本来不是这样子的。

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祖辈在短短几十年间,各种科技发明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让孩子们回家问问长辈,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一方面让儿童学会一种接触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调用家庭资源,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对自己家里生活改变最大、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最具说服力。

每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分享信息,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学过程:

设计相关的调查表,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

什么是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重要发明并说明理由。

列出几种科技产品,如手机、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等,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家里最需要更换的一件家用电器或用品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这项调查不要有固定的答案,每户人家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提出改变最大的一项科技发明。

注意前后对比,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己家里生活的影响。

活动四:

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设汁意图:

用四种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

而碾米的目的是导向其用途,可以做成学生熟悉的米粉制品。

教学过程:

让学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碾碎的顺序是研钵(擀面杖)、石磨和电磨,让学生在分别用不同工具碾米的过程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组织观看磨豆腐、舂米或榨油的视频,了解原始农业的一些技艺,以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效和方便。

让学生介绍当地的米粉食品,体现对家乡的关注。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常更喜欢体验古代的工具,因此可以让学生使用古代工具,教师操作现代工具。

使用电动粉碎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特别注意安全。

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操作比较适宜,或由教师帮助学生来操作。

准备资源:

石磨、研钵、擀面杖、粉碎机等工具。

磨豆腐的视频、《舌尖上的中国》视频。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主题的提出

科学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际上存在着科学与工程这两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活动。

与此相对应,我们也有必要区分这两类不同的方法,并分别建立其能力训练体系。

因此,本套教材的能力训练体系分为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两个系列。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科学方法的学习,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学习。

但如果将科学方法的学习完全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则有可能在实践中遭到削弱。

采用某种系统的、显性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乃至理解科学的本质都是必要的。

本套教材在每册设计了专项学习的主题,其目的就是除了在具体科学知识学习中渗透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之外,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一次丰富而完整的科学或丁程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接受专门性、整体性的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本套教材的专项学习包括“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和“像工程师那样”

的工程实践两大系列,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册交替安排,螺旋上升,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重点,设定不同的深度,让学生既感觉到挑战,又能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思维、技能、品质等多方面的提高。

这些专项活动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项目活动为基本形式,强调学生的主性、幵放性。

本册的工程实践项活动题从的“做小车”活动拓展而来,通过提出“用气球让小车动起来”的仟务,让学生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同伴进行展示分享。

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本册的活动是螺旋上升的起点,抓住工程活动的三个主要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让学生经历工程活动的过程,体验工程的核心在于设计。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套教材在《课程标准》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国内外比对和研究讨论,分别构建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而为确立各学段的能力培养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材把工程实践从科学探究中独立出来,作为与科学探究并列的另一类探究。

在《课程标准》显现了四个要素——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基础上,参考了若干国家的技术与工程教育标准和教材,以及本土的研究,将工程实践细化为六个要素,即明确问题、前期探索、确定方案、制作模型、评价改进、展示分享,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在包含本活动在内的每个“像工程师那样”的工程实践专项学习中。

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

本册的专项活动“像工程师那样”指向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训练。

本套教材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遵循螺旋式的设计思路:

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呈现的工程实践活动从简单到复杂,在每册重点训练一种或几种工程实践能力。

本册的专项活动抓住工程实践的三个主要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程活动就是从具体的问题和需求出发,通过设计和制作来满足耑求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工程活动的各外个环节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

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

通过设计小车和阅读汽车发展简史,初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

活动框架:

教学内容

像工程师那样……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

.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

.通过设计小车和阅读汽车发展简史,初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制作气球小车。

难点:

设计并改进气球小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纸、笔;上节课装上轮子的小车、气球、吸管、胶带、打气筒等。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

读图、看光盘视频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了解150年来更多日用生活产品的变化。

设计意图:

先以汽车为例,让儿童知道今天的汽车不是从来如此,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再看150年来更多的日用生活产品变化的视频,意在让学生通过更多案例的了解,意识到工程师设计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学过程:

除了汽车和光盘上的案例,还可以让儿童说说他们知道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变化,如玩具、洗衣服工具等。

资源准备:

电子教材中的汽车发展史视频。

活动二:

设计以空气为动力的小车。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空气动力小车,让儿童经历一个设计的全过程,重点指导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问题、设计、展示。

通过分析“怎样用气球让小车动起来”和“怎样让小车尽可能跑得远”这两个问题,认识到工程技术领域的问题多和“怎么办”和“怎样会更好”有关。

通过让儿童想办法把气球粘到小车顶,想办法让气出得慢一点、时间长一点,以便让小车跑得远一点,达到领会“设计”的基本含义(先想后做,不要一上来就动手)的目的。

通过展示自己做的小车,经历电子教材中表达和接受他人评议的过程,体会互动交流,听取他人意见的好处。

教学过程:

可以利用第4单元已经做好的手动小车。

不要急于求成,作为最后一个单元,可以为儿童的创造性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

通过比赛,让学生分析跑得较远的小车获胜的可能原因,继续改进自己的小车。

资源准备:

电子教材中未来交通的视频等。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