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15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8课知识要点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答:

(1)(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2)(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

(1)综合国力方面:

(经济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文化方面:

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人民生活方面:

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现生活的两大跨越,要具体展开

(4)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方面: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8)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9)全体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等。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我国进入新时代,要应对新挑战,抵御风险,解决社会主要问题,就要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

(3)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的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6.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共享作为发展理念?

答: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答: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度和法律保障)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如何正确认识创新?

答:

(1)创新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的重要性)

答: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

3.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怎样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答:

(1)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答:

(1)来源: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目的:

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4)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5)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6)人民民主的真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途径)

答: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

3.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重要性)

答:

(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4.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是什么?

(公民应该怎样参与民主生活?

答: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准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5..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答: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和实行善治

2.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答: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个人)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家和社会)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答: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是什么?

答:

地位: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

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如何实现依法行政?

(政府、公民怎样做?

答:

(1)政府角度: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角度: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答: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如何坚持厉行法治?

答:

(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4)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第五课守望文明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艺术,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3.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有人认为“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修复和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答:

此观点是错误的。

正是这些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保护文化遗产把历史告诉人们,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意志。

5、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答: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质、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答: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衰,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8.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为什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答: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

9.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答:

(1)内涵: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2)特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10.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答: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

具体体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2.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作用、价值)

答:

(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3)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4)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3.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内涵)?

答:

(1)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2)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3)公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15.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是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3)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6课建设美丽中国

1.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素质偏低

(2)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城乡分布不均衡⑤男女性别比失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2.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

(2)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答:

(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目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资源现状: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资源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小国)

5.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1)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6.面对资源环境问题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

(1)思想上:

积极宣传和支持我国的基本国策。

(2)行动上:

①)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②出行不乘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

③用淘米水浇花。

④纸张两面用等等。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答: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答: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10.共筑生命家园企业公民应该怎样做?

答:

(1)企业:

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环保节能投入,节能减排等。

(2)公民:

①要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

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选择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绿色理性消费等。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第7课中华一家亲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国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

答:

(2)经济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3)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4.公民(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答:

(1)思想上:

①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意识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2)行动上:

①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②三个尊重:

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③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④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同各种破环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⑤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说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⑥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5.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答: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4、如何反对分裂?

答:

(1)反对分裂,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一国两制”的内涵

答: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3)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6.解决台湾问题的措施(做法)

答: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4)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国文化,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5)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7.在祖国统一问题,台湾问题上,青少年该怎么做?

答:

(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积极宣传“一国两制”;

(2)反对分裂,依法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等。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1.中国梦”的内涵?

答: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地位)

(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内涵和本质)

2.两个百年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

(1)建党一百年(1921年—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建国一百年(1949年—2050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2020年—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中国梦的原因和要求

答:

(1)原因: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作用)②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重要性/关系)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地位)

(2)要求:

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成就?

答:

(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2)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3)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4)中华民族正正义昂新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答: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复兴的角度)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社会主义角度)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世界贡献角度)

6.怎样实现中国梦?

答:

(1)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2)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要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7.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原因?

(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的底气源自哪里?

答:

(1)自信的根本所在: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8.自信中国人的表现

答:

(1)对国家有认同;

(2)对中华文化有底气;(3)对发展有信心。

9.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答: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固步自封。

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对国家有认同,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

(5)对文化有底气,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阐发中国精神。

中国风貌。

(6)对发展有信心,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7)树立远大理想,那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10.你准备为实现“中国梦”做点什么?

答: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成长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3)积极宣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4)为家乡和祖国发展献计献策;同各种破坏和阻碍发展的行为作斗争;

(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