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145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剖析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行业背景分析

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

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

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2004年全国只有20万多人。

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4-6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

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苏州市将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一个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训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

(二)需求分析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急需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是:

92.5%的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的统计,2007年的江苏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40%,其中绝大部分是软件和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

现行企业对采购、生产、生产计划、仓库管理、财务、IT、销售等管理部门都需要ERP知识来满足企业需求。

当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

人才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30% ,其中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40%,目前,从具体的需求来看,社会机构、信息产业链中的企业,对专业网络人才的缺口有2万以上,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随着更多外资的进入,网络人才的需求在3万—4.5万之间,供需的差距显而易见。

2、从专业特点来看,需要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思路开阔,有创新意识,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通常有两个主要依据,一是知识分类,即学科分类;二是社会服务对象或领域的分类,即职业分类。

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与训练需要而设置的。

就高职高专教育而言,其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

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所构成。

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计算机网络专业就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平均3-5年为技术更新周期,因此对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更能适应技术的更新需求。

根据调查,互联网行业受访者中,大专学历的比例占到44.2%,本科学历的比例占到47.1%,硕士以上学历占到4.2%。

高学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与高职高专教育类的人员基本持平。

由此可见,我校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3.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初具特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当前的热门专业,将其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来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创新优势,力求将其办成“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品牌。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保持特色,不断创新。

归纳起来,我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办学上的特色与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定位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本份,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我校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其教学重心聚焦于“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的培养”,实现了打造“具有一定行业知识、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技能、善于独立开发应用”的综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作为最终培养目标。

(2)培养模式灵活化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采取考证、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多种渠道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国家水平考试、信息产业部的信息技术认证考试、劳动厅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各IT厂商的专项认证考试等。

通过快速强化学习,使学生迅速达到某一工作领域所需的全部要求。

学生不但在技术上可以铸造坚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可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学生在求职时才能充满自信,上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3)案例教学与现场测评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

案例教学的模式将被推广到该专业技术课程,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技术案例,形成更直接的感性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行业技术训练,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课、实训课、工程训练课、技术训练课、项目训练课、毕业实习等等,均结合相关课程和技术领域所涉及典型范例进行案例教学。

与此同时,每一次实践课均采用“现场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直观而有效的成绩评定,对成绩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让成绩不好的同学知道自己的差距和寻求补救的机会。

通过重视案例教学与现场测评相结合教学的过程,强化实践的过程,鼓励操作技能积累,促进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4)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办学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方向,开设课程,为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或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培训人员,为企业节约成本。

同时,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三)专业现状

1.专业历史沿革

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目前在校生共180人。

2.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教师数为8人,兼职教师2人。

中级职称6名,硕士7名。

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主干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有一定的了解,能指导实践环节的训练,能开展企业项目开发的专业教学团队。

近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6部,承担市级科研课题3项,校级课题1项。

3.实训条件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良好的实训设施。

本校计算机机房已有十个,学校校园网采用千兆干线,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拓扑结构,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本专业已建有3个专业实训室,分别是:

●与思科公司共建网络技术实训室,并已成功申请成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与联想公司共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与开元公司共建综合布线实训室。

我系与苏州地区IT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江苏兰深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捷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想苏州维修站)、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安艾艾迪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新宇软件有限公司等都是我系实习基地。

这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

江苏兰深科技有限公司还在我系设立了“兰深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及有突出特长的学生。

4.教学建设与改革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模块化、分阶段进行人才培养。

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合作共建稳定的实训、就业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顾问委员会成员。

产学结合、工学结合,聘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毕业设计等,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和服务理念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认证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按照“结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培养模式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2)重构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组网、建网、管网和用网”四个岗位群,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教育、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拓展能力与综合素质教育”三大模块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一方面根据不同素质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根据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和技术培养要求,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

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除了突出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将其他能力和素质(如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模块化和软件复用的思维习惯、单元和模块测试能力等)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3)努力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①在专业课中试行项目案例教学。

②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了技能考核和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

③构建“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安排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④重视校本教材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本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

⑤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⑥注重创新教育和个性发展

⑦积极探索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逐步形成科学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机制。

(4)学生参与竞赛崭露头角

09年首次参加“宝时得”杯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计算机竞赛,获得“园区网组建”项目的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动画设计与制作”项目的三等奖一个。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

1.首先通过社会调研、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明确专业定位。

2.按“专业→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即专业目标定位——企业职业岗位——对应岗位工作过程重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3.在确定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中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

4.通过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素质”建设,不单单是拥有一张职业技能证书就成为双师,而是能独立设计、开发、实施一门课的教学,包括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体验性,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大量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

5.实训室建设紧紧围绕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先进设备,模仿真实工作环境。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专业顾问委员会的建设,让用人单位参与学校建设,教学计划审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并协助毕业生就业。

突出“工学结合”,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一批知名或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

(二)总体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IT专业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前沿综合实用”的培养体系。

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融入IT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学院重点专业。

(三)具体目标

表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主要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内容与指标

1

人才培养质量

中级职业资格证书>90%,一次就业率>80%,对口就业率≥80%,岗位胜任率≥90%。

2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出工学结合、项目引领、案例驱动。

3

课程建设

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建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2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4

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70%,建设专业规划建设团队、专业岗位建设团队、科研与社会服务团队等三类专业团队。

5

实践基地建设

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或模拟、仿真的技术水平要保持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仪器设备配置合理,能满足学生独立操作的教学要求,重视实训环境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与企业开展校企紧密型合作数量≥5个,每年能新增紧密型合作企业1-2家。

6

教学资源库建设

完成四门课程的题库、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和资源上网的建设工作。

7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论文:

人均>1篇/每年。

课题:

近2年完成横向合作项目≥2项,有一定的技术服务收入。

专业教师完成专业课题(项目)≥4项。

充分利用专业师资和实训室资源,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共享教学资源。

到2011年,实现培训社会人员年均50人次。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定位

根据江苏工业系统信息化需要的生产第一线的网络技术人员的强大需求,在广泛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与合作企业的反复协商和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反复研究论证,明确了本专业定位于面向江苏特别是苏州各类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和IT行业,培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熟悉网络技术相关国际通用标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实践技能,立足于江苏制造业、工业企业信息化部门,能从事企业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技术支持以及网上信息发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面向:

工业企业信息化部门、网络产品制造商、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等

岗位面向:

工业企业网的构建、网络管理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等

层次面向:

高职大专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1、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建设思路:

按“专业→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即专业目标定位——企业职业岗位——对应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

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建设思路

针对工业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而需的三个工作岗位(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分别对应为建网、管网和用网),通过调研和考查得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得到如图2所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三个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摒弃学科化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是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以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

建设目标:

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

建设内容:

对应三个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建设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并将核心课程建成精品课,其中2门院级精品课程,努力创建1门省级精品课程。

表2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

核心课程

建设内容

建设目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与Cisco公司校企共建,共同确定与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目标,设计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建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精品课程网站,创建院级精品课程。

编写《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校本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争创省级精品课程。

修订《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完善教学资源库,出版教材。

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努力争创省级精品课程

《网络操作系统》

与公司进行校企共建,共同确定与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目标,设计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修订《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课程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校本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创建院级精品课程。

修订《网络操作系统》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完善教学资源库。

院级精品课程

《网页设计》

与公司合作校企共建,共同确定与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目标,设计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修订《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课程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校本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

修订《网页设计》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完善教学资源库,出版教材。

创建院级精品课程

院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与公司校企共建,共同确定与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目标,设计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修订《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计算机网络基础》校本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

修订《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考核大纲、完善教学资源库,出版教材。

院级精品课程

通过核心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

3、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做合一”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将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教学等。

“教、学、做”合一的实现必须做到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边学边练,从而达到真实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呈现。

4、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对课程建设和对学生学习效果鉴定的重要方式,“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评价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课程考核分数的确定方法:

①过程性、终结性考核想结合:

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过程考核;某一个大模块结束或期末时进行终结性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②理论、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

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便指导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有助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理论,更会实践操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③校内、校外考核相结合:

校内考核主要对真实/模拟工程项目素材,校外考核主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④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考核相结合:

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时,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促使学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达到职业标准,并且适合企业文化。

(2)不同专业方向的考核要求的确定方法: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其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

(三)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建立一支“能说会做,专兼互补”的专业实战教学团队。

到2010年,专职教师人数达到1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2人;中级职称人数6人;双师素质比例达70%;45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10人;兼职教师人数达5人,与专职教师比例为1:

0.5。

具体建设目标如表3所示。

 

表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

项目

2009年

2010年

专职教师人数

8

11

高级职称人数

1

2

中级职称人数

2

6

45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

7

10

兼职教师

2

5

2、师资建设

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库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师资建设。

通过国外考察、高校进修、企业锻炼、行业培训等途径全方位实施。

具体建设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师资建设模式图

①专业带头人

目标:

至少培养一到两名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每年至少有两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发表,能在各级评优或竞赛中获奖,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作用,每年上好一次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完成一到两项省级课题研究,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一到两项。

措施:

(1)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培养的组织领导,从教研科研立项、论文撰写、教材编写等各方面督促教师做好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为专业带头人牵线搭桥,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有计划地送入高校进行进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快速提高。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每年要下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

(4)从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根据文件规定,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5)从教学设备、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使用科研设备,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②骨干教师

目标:

通过培养,骨干教师能领略专业带头人的专业规划建设战略思想开展专业岗位建设,能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

培养4名骨干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发表,能在各级评优或竞赛中获奖,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作用,每人每年上好一次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共完成三项课题研究,到企业兼职,共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三项。

措施:

(1)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的组织领导,从教研科研立项、论文撰写、教材编写等各方面督促教师做好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为骨干教师牵线搭桥,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有计划地送入高校进行进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快速提高。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每年要下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

(4)从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根据文件规定,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5)从教学设备、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使用科研设备,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③青年教师培养

目标:

加强学历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到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80%以上。

加强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IT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使青年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以上。

措施:

(1)继续贯彻老教师帮带新教师的制度,每年新教师上岗前,首先进行新教师岗前培训,然后建立新老教师帮扶对子,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2)加强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IT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3)建立教师访学制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送1名以上教师以访学形式进行交流和学习。

(4)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合作力度,使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项目开发。

通过项目开发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确保每年至少完成1项社会服务项目。

④兼职教师队伍

目标:

有计划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

0.5。

措施:

聘请苏州大学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指导和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能力培养实际项目开发及指导工作;聘请IT企业中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任务,同时担任工作室项目开发指导教师;聘请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担任生产性实训指导教师;聘请顶岗实习的企业的人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3、团队建设

根据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主攻方向、专业地位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将专业教师划分为专业规划建设团队、专业岗位建设团队、科研与社会服务团队等三类专业建设团队。

表4团队建设计划表

团队名称

建设目标

专业规划建设团队

更新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时调整专业岗位,设置岗位能力

专业岗位建设团队

根据专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