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11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docx

湖北省届高三联考

湖北省教学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十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chì)造忖(cǔn)度盥(guàn)洗放诞(dàn)不已

B.坚韧(rèn)间(jiàn)或驯(xùn)熟少不更(gēng)事

C.榫(sǔn)头桅(guǐ)杆黏(nián)液循规蹈(dǎo)矩

D.孝悌(tì)骐骥(jì)逡(qūn)巡锲(qì)而不舍

1.B(A忖(cǔn)C桅(wéi)D锲(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牺惶忤逆勘误苌弘化壁

B.昧心惊愕效力繁文辱节

C.孟浪戕害捐除一帆风顺

D.玄虚摩登国萃冠冕堂皇

2.C(A苌弘化壁-苌弘化碧B繁文辱节-繁文缛节D国萃-国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

他在东南大学的一段,却知者不多。

②文艺要讴歌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动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精神世界。

A.可是因缘英明呈现B.但是情缘英勇体现

C.至于姻缘英雄表现D.不过情愫英武再现

3.C(“但是、可是”与后文的“却”重复;“因缘”侧重于原因,“姻缘”侧重于婚姻;“英明、英勇、英武”多修饰人;“表现”指的是物体或物质显示出的某种特征和性质;“再现”是指过去的事情或情景再次出现;“呈现”是指显露,出现;“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急避险造成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所致的损害。

B.她聪明,就像她的名字“永久的智慧”,几乎所有的女红她都会:

烹饪、刺绣、织毛衣,做绢花和洋娃娃,编中国结和跳交谊舞。

C.解决农村案件频发问题,不仅要在社会治安上着力,恐怕我们更需要多从增强农民权利等更为宏观的问题来考虑,如此,才能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尊严。

D.要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并使之蔚然成风,还要大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浓厚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4.D(A句式杂糅,“为避免或救护……使之不受损害”是将同一个意思的正反两种说法糅合在一个句子中了。

要么说“为避免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受损害”,要么说“为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

B并列不当,“跳交谊舞”不是女红C搭配不当,“增强农民权利”应为“保障农民权利”。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中周萍与继母繁漪有染,后来他不想再保持这种关系,于是告诉父亲想要到矿上去,借以摆脱繁漪的纠缠。

B.哈姆莱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但由于缺少得力的帮手,势单力薄的他一再拖延复仇计划。

C.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预示“金陵十二钗”最终命运的图册和判词;“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是写给巧姐的判词。

D.《呐喊》的创作意图是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阿Q正传》《风波》都收集在《呐喊》中。

5.B(拖延复仇计划的原因是哈姆莱特的犹豫多疑的性格和人文思想。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伦理本位

梁漱溟

缺乏集团生活之中国人,则一面不知有团体,一面不知有个人。

从社会结构上说,英美为个人本位之社会,苏联为社会本位之社会,中国恰都不是。

过去中国社会,从其结构上看,非个人本位,非社会本位,乃是伦理本位。

何谓伦理本位?

本位即重点,个人本位重点在个人,社会本位重点在社会,伦理本位之重点,乃在相关系之两方中之对方。

伦者伦偶,指相关系之两人而言。

例如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皆是。

在此相关系之两面中,彼此互以对方为重,是曰伦理。

在父则以子为重——是之谓慈父。

在子则以父为重——是之谓孝子。

以此类推,重点都放在对方。

朋友不如此,非好朋友;兄弟不如此,非好弟兄。

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

因情而有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义也。

所以伦理关系,亦即是相互间之义务关系。

每个中国人必须各自认识其义务而履行之,却从来不许谈权利。

这并非是空话,可从经济关系验之。

试看个人本位之社会,财产既为个人所有,而社会本位之社会则其财产,主要属于社会(共产),中国人之财产,既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社会,乍看粗看,似属于家庭,其实也不是。

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财产是不分的,乃至祖父在堂,祖孙也不分,是曰共财之义。

兄弟间或伯叔与诸侄间,析产分炊,是曰分财之义。

分财可能不止一次,富者可再度分财与贫者。

亲戚朋友则有通财之义,通财与分财不同,是要偿还的。

每个中国人,视其财产之大小,与对人关系亲疏远近,而必须负担或照顾家庭以外之人之生活。

财产大,则负担之范围亦广,倘不践行此种义务,必遭社会指责。

中国自唐代以来,法律精详,为世界冠,但于物权债权则自来忽略,此与西洋自罗马法以来,爱讲物权债权者则相反。

爱讲物权债权者,其财产总是为了自己享用。

中国所重在情义,为了情义而财产便成为伦理关系中,所共有共享。

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

在西洋遇事讲社会救济,政府要负责任。

中国不然,一切问题消纳于伦理关系,彼此顾恤之中而不见。

所以我说中国人的财产不属个人,不属社会,而是属于伦理的。

其次从政治上看,亦完全建筑于伦理。

官则曰“父母官”,民则曰“子民”,为政则曰“如保赤子”,又曰:

“以孝治天下”。

说他是专制,说他是民主皆不对;专制是权在一人,民主是权在人人,中国根本不讲权,所以都不是。

凡讲权者皆以自我为中心,而伦理则看重对方也。

伦理情谊为中国文化一大长处,那只是民族精神两特点之一。

中国民族精神更有一大特点,即是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

所谓讲理即讲是非,以利害隶属于是非,不以是非隶属于利害,此因中国自古以道德代宗教之故。

宗教尚说祸福,祸福之含义在利害。

西洋中古以前之人生,皆笼罩于宗教之中,不出祸福之念。

近代思想开发,崇尚功利,又不出利害之念。

在祸福利害以外之是非心,不甚明著。

中国自周孔教化以来,除以伦理情谊领导中国人外,便是发扬人生向上精神,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

譬如说: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西洋人也许感觉奇怪,不求饱求甚么?

不求安求什么?

须知中国人所求者,就是那个“正”字。

“正”即正当合理。

苟非正当合理,则虽安饱,他也不要。

安饱问题是次于合理问题的。

这种精神,并不只于读书人见之。

不拘什么人都喜欢讲理评理。

俗语说:

“不欠钱粮不怕官,不亏良心不怕天。

”此可见其心中自信有理,而理为最高至上,虽天也不怕!

与宗教徒是何等不同!

此人生向上之精神非常伟大,为西洋人没有的。

6.下列对“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是中国没有集团生活。

B.伦理本位相对两人关系而言,是指在中国家庭里彼此以对方为重。

C.伦理本位的社会里,伦理关系是相互间的义务关系,没有权利。

D.伦理关系是一种情谊关系,因情而有义,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6.D(A“没有”改为“缺乏”B不局限于家庭C“没有”改为“不谈”)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父子间夫妇间乃至祖孙间,财产是不分的,都属同一家庭。

B.中国人有与兄弟和朋友分财之义,还有分财与贫者之义。

C.为了情义,财产成为伦理关系中双方共享,但只限于家庭。

D.中国人彼此顾惜,不存在由政府负责的社会救济。

7.D(A财产是属于两人之间的,不是同属家庭B朋友之间只通财之义C与“其范围初不限于家庭以内”意思不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治也是以伦理本位为基础的,伦理看重对方,所以“父母官”并不讲权。

B.西洋人崇尚宗教,没有是非观念,因此也就没有中国人人生向上的伟大精神。

C.伦理情谊看重情义,坚守是非义理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的安饱问题次于合理问题。

D.伦理情谊和人生向上的精神是中国文他的长处,我们应该吸收并发扬光大。

8.B(主观臆断,文中并没有说西洋人没有人生向上的精神。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亨,合肥人。

父用,请老,亨嗣职。

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燕师起,以所部降。

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

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

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

夜帅众破郑村坝兵,西破紫荆关,掠广昌,取蔚州,直抵大同。

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

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

明年从破东平、汶上,军小河。

战败,王真死。

诸将皆欲北还,惟亨与朱能不可。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

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

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

规画周详,后莫能易。

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

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

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

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

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

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

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

洪熙元年二月,颁制谕及将军印于各边总兵官。

亨佩征西前将军印。

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

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

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

招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

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

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

赠漳国公,谥忠毅。

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老,亨嗣职嗣:

继承

B.追敌中流矢却却:

退却

C.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凡:

凡是

D.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已:

结束

9.C(总共)

10.下列各项全都表明郑亨作战有谋略的一项是()

①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②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

③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

④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

⑤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

⑥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⑤⑥

10.C(①受命为之②战败的情况③驻守情况)

11.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

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B.郑亨随军攻破东立、汶上,驻扎小河。

战败,王真战死,将领们都想回去。

C.郑亨常年驻守边境地区,多次跟随皇帝出征,对敌用兵方法很多。

D.作为一个将领,郑亨不仅深受部下的拥戴,而且和家人感情也非常好。

11.B(不是没有能够回去,是不同意回去。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招降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

(3分)

(1)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请求优厚地安抚他们,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

(采分点:

“抚”“属”各1分,大意1分)

(2)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

(4分)

(2)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依据军纪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

(采分点:

“挠”“卒”“裁之以理”句式各1分,大意1分)

(3)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2分)

(3)他的小妾张氏,自尽殉夫,被赠封为淑人。

(踩分点:

“经”1分,大意1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7处)(3分)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

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选自韩愈《游箴》有改动)

13.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

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总是追求获得很多能力,早晚都是孜孜以求;我这个时候,吃饱了就玩,早晚都是碌碌无为,唉,我难道是没有智慧吗?

我已经被君子抛弃,而进入小人的行列了吗?

14.阅读下面一诗一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注】①上苑:

指在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御花园。

(1)一诗一词都写到了“梦”,梦中的情思分别是什么?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1)诗中“乡梦”说明梦里有思乡之情(2分);词中所梦之处是故都金陵的御花园梦所以梦里有亡国之恨(2分)。

(或梦里有对故国繁华的追恋1分)

(2)一诗一词都运用“春风”这个意象,试分析各自的作用。

(4分)

(2)《春兴》:

运用比拟或拟人的修辞,把“春风”变得多情,既表达了思乡之切,又把无形的乡梦,变成了有形的缕缕春风,化虚为实,具体形象可感。

(2分)《望江南》:

“春风”比喻故国美好的生活,作者用梦中沉醉的欢乐反衬梦醒来后的无限悲痛、凄凉。

(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氓》)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4)何时可掇,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5)明明如月,羁鸟恋旧林。

(曹操《短歌行》)

(6)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8)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大地的声音

向迅

①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②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

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

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

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

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③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唧——唧——啾——啾——此起彼伏,高低错落。

④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

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

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⑤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⑥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

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⑦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

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

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⑧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生长着无数生命。

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⑦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

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

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

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⑩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有改动)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开头描写清凉的初秋夜晚,以静衬动,营造了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描写与议论作铺垫。

B.作者听出了虫鸣声中“哀戚和愁绪”,其实是作者对自己三十年来抛掷时间行为的反省。

C.文章语言优美,多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难以不可捉摸的虫鸣声,让读者身临其境。

D.作者描写草籽可怜巴巴地冒出精瘦的绿色,批判了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对自然的破坏。

E.生命究竟短暂,但作者主张绽放生命的精彩,要像虫鸣一样用歌声构筑宽广的世界。

16.BD(B虫鸣声的“哀戚和愁绪”与我的反省没有直接联系D“精瘦的绿色”表现生命的顽强)

17.阅读文章①-④段,简要归纳作者描写了虫鸣声哪些特点。

(4分)

17.密集、优雅、同起彼伏、高低错落、淡淡的哀戚

18.文章多处描写虫鸣的声音,为何题目是“大地的声音”?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原因。

(4分)

18.①虫鸣声是大地声音的一种(“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

②虫鸣声有代表性(“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③作者由虫鸣声扩大到大地上其它声音,逐步升华。

(答出两点即可)

19.作者巧妙地借助“聆听声音”来表达文章深刻的主旨,可见聆听很重要。

我们要怎样聆听呢?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8分)

19.

(1)怎样聆听?

①细心观察才能聆听②平心静气地聆听③用自己的灵魂聆听(3分);

(2)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2分);

(3)列举现实在恰当例子、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3分)(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

语言简洁,态度鲜明,不超过20字。

(4分)

一家媒体进行“最刺耳明星广告”评选活动,读者纷纷以电话和邮件方式来“发泄”对明星代言广告的不满。

请明星代言已成商家宣传产品的不二法则,而记者在调查后揭底,不少明星虽然代言了某产品,却从来不使用该产品,很多广告不能信。

点评:

20.①禁止明星代言不重质量、不守信用的广告。

或②明星代言广告应重视产品质量和信用。

(A新闻对象:

明星代言广告2分;B内容:

不重质量、不守信用2分)

21.下面是《窦娥冤》中的一段唱词: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甲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上面画线的甲句,《古名家杂剧》为: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

”(乙句)请比较甲、乙两句的优劣并说明理由。

要求:

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4分)

①乙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甲句用“何为地”这种反问的语气强烈;

②甲句不仅表达了窦娥对冤屈的控诉之情,更能突出了她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每点2分)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人生会有喜悦和悲痛存在,无论是与爱慕的人不期而遇,还是与热爱无比的人分别,他们都将注定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2.示例:

人生会有高峰和低谷存在,无论是与热爱的事恋恋不舍,还是与厌恶非常的事交缠,他们都将注定会永远印在我的记忆里。

人生会有顺境与逆流存在,无论是与钟情的事携手相伴,还是与烦心无比的事交头,他们都将注定会永远伴在我的左右。

六、写作(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大意是:

天下的事情啊,根本就没有一定要怎样去做,也没有一定不怎样去做,做一切事的最基本法则就是要服从义理,义理要求怎样去做就怎样去做。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木要套作,不得抄袭。

【译文】

郑亨,合肥人。

父亲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

洪武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

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

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袭击大宁时,至刘家口,诸将准备攻关。

成祖担心守关官兵逃往大宁报告,增加防备,于是命郑亨率劲骑数百,卷旗登山,暗至关后,断其归路。

然后强打猛攻,将守关者全部捆绑起来,然后突至大宁,郑亨进升为北平都指挥佥事。

他趁夜率军击败郑村坝守军,西破紫荆关,攻取广昌、蔚州,直抵大同。

郑亨进攻沧州,驻军,在东昌扼住陆运道路。

战败,收集散兵,回军深州。

第二年,他随军攻破东立、汶上,驻扎小河。

战败,王真战死,诸将都想北还,唯独郑亨与朱能不能同意。

永乐元年(1403),郑亨充任总兵官,率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防守宣府。

郑亨到达边境后,估计宣府、万全、怀来有利的地形后,每隔数堡,选择一座可以容纳数堡兵马的堡垒,修筑高城深沟,挖井蓄水,小心嘹望。

一旦寇贼来到,便夜举火,昼鸣炮,合力坚守,规划周详,后莫能改。

三年郑亨应诏回京,随即又奉命前往镇守。

七年(1409)秋,郑亨防守开平边境。

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郑亨监督运输。

十二年,郑亨又随军北征,率领中军。

忽失温之战,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而退,又与大军破敌军。

二十年,郑亨又随军出塞,统领左哨,他率领一万士兵,修筑龙门之路,让大军能过,在屈裂击败兀良哈。

郑亨率军运送辎重返回,再败追踪的敌寇,仍驻守开平。

成祖共五次出塞,郑亨都在军中随行。

仁宗即位后,郑亨镇守大同。

洪熙元年(1425)二月,仁宗向各边地总兵官发制谕及将军印。

郑亨佩征西前将军印。

他镇守边地时,垦田积谷,使边备完固,从此大同很少有寇贼之患。

宣德元年(1426),郑亨应诏掌管后府事务。

不久,仍镇守大同,运饷给宣府。

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请求厚抚,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

九年(1434),郑亨死于大同。

郑亨严肃厚道,善抚士卒,耻于用苛捐重税盘剥百姓。

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

郑亨被赠为漳国公,谥号忠毅。

他的小妾张氏,自尽殉夫,被赠为淑人。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忖(cǔn)C桅(wéi)D锲(qi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