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0055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1 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11含答案

周测1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2.1864年4月28日,李鸿章曾写道: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由此可见李鸿章主张(  )

A.全面学习西方B.进行社会体制改革

C.全面引进人才D.引进外国技术设备

3.清驻英公使郭嵩焘曾致函李鸿章:

“此间政教风俗,气象日新。

推求其立国本末,其始君臣争政……百余年来,其官民相与讲求国政,自其君行之,蒸蒸日臻于上理。

”这体现了郭嵩焘(  )

A.对英国民主政治有本质的认识B.对英国政治体制的赞赏与向往

C.上书建议进行君主立宪制改革D.直接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康有为、谭嗣同宣称“百家皆孔子学”,康有为称孔子为“改革的先师”,梁启超赞扬孔子“垂法万世”。

这些做法的实质是(  )

A.确立儒家思想为改革指导思想B.谋求传统儒家思想的全面复兴

C.质疑民主思想在中国的适宜性D.为维新变法运动寻求理论依据

5.“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

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

”材料中“精神追求”是指(  )

A.实业救国B.独立富强

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6.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

昔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

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

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8.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梁漱溟等人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

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认识(  )

A.中国落后的根B.学者的阶级立场

C.教育的重要性D.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

9.某学生以“世界变迁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其章节的标题,正确的是(  )

①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②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③斯大林模式与中国“一五”计划

④欧共体与上海合作组织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0.近代中国曾出现过这样的诗句:

“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文明未播中原种,美雨欧风只自暖”。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显示了欧风美雨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B.体现了对欧风美雨的向往和欢迎

C.反映了主张中国全盘西化的政治思潮

D.流露了对欧风美雨欲得而未得的惋惜之情

11.陈独秀在1920年12月的《新青年》发表《民主党与共产党》一文,指出:

“资本和劳动阶级未消灭以前,他两阶级的感情、利害全然不同,从哪里去找全民意?

除非把全国民都化为资本家或都化为劳动者,才真有全民意这件东西存在,不然,无论在任何国家里,都只有阶级意、党派意,绝对没有全民意。

”据此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

A.陈独秀主张消灭劳动阶级B.当时中国存在两党的对立

C.马克思主义影响了知识界D.资本和劳动阶级难以消灭

12.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

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

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

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1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

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

”由此可见(  )

A.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D.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

14.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予以充分的历史肯定,并在吸纳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和超越。

中共充分肯定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新三民主义(  )

A.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把民族主义与反对帝国主义相联系

C.把民生主义与“耕者有其田”相联系

D.实现了阶级属性的跨越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

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

”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

16.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7.“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

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8.“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19.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

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下列属于他所说的“天时”的是(  )

①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扩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④D.①③

2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部中国近代史,本质上是中国人自我发现、自我觉醒和自我选择民族生存方式的认识史……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并在此轨迹的制约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材料二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历了160余年的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

1949年10月之前,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可称之为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基本上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而实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可称之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979年之后,主要是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人是怎样有阶段性的“自我发现、自我觉醒和自我选择民族生存方式的”。

(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60年代以来三个阶段的“现代化”的实践及指导思想。

(1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民主义就是针对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地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中共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步骤及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

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5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久远,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

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

……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

因而,中国的文明更具连续性,也更为独特——中国与欧亚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有着较后者相互之间更为根本的差别。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

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祸事,而非幸事。

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变化只有局限在传统秩序的范围里,才是可接受的。

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接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特点,并结合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史实予以分析。

(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周测1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A 材料中“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的信息说明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学习西方长处以抵抗西方侵略,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部分学习,并不是全面学习,故C项错误;魏源只主张学习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故D项错误。

2.D 本题考查洋务派的主张。

从“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可知李鸿章反对全面改革,主张只学习西方的技术,A、B两项错误;从“不必尽用其人”可知C项错误。

3.B 由材料“此间政教风俗,气象日新”“其官民相与讲求国政,自其君行之,蒸蒸日臻于上理”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由“其官民相与讲求国政,自其君行之”可知,郭嵩焘对英国民主政治并未有本质的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郭嵩焘建议进行君主立宪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直接指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

4.D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减少改革的阻力,从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求维新变法的依据,托古改制,故本题选D;其他选项错误。

5.B 实业救国的企业家们与要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共同追求是独立富强,故B项正确。

6.A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今之陈独秀”可知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中的根本目标不正确;毛泽东强调谭嗣同等人追求真理,并未深受维新派思想的熏陶,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7.C 材料所谈的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应该从属于思想上的变革,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从属于反封建这个目标。

A项中的彻底变革社会制度错误,他们尚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B、D是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

8.D 胡适、梁漱溟和毛泽东都是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无论“五鬼闹中华”,还是三座大山也好,都是在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探索救国之道,故D项正确;A项迷惑性强,须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本质的意义;五鬼闹中华与三座大山等说法,与学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有关,也有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B项不属于意义,C项仅是胡适对“五鬼”的认识,不是两个观点的共性,故B、C项排除。

9.D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西方启蒙思想中汲取营养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明治维新的成功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日本学习,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开展“一五”计划,据此可知①②③都体现了世界变迁影响中国现代化。

欧共体对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无影响,排除④,故选D项。

10.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体现了欧风美雨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以及对欧风美雨的向往和欢迎;材料“文明未播中原种,美雨欧风只自暖”反映了欧风美雨对中国影响力有限,“只自暖”,也体现了对欧风美雨欲得而未得的惋惜之情,材料中没有体现全盘西化的政治思潮,所以答案选C。

11.C 材料引文反映了陈独秀反对资产阶级民主而鼓吹无产阶级民主,原因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由“1920年12月”可知当时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由此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12.B 从材料中的“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同一些社会主义因素,B正确。

13.D 根据题干材料“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等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D正确。

14.D 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重大的区别,故选D。

15.B 材料信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表明这是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自觉选择”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故A、C、D三项错误。

16.B 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B项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此时毛泽东思想尚未成熟,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

17.D 根据材料中“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等信息,可知该著作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故D项正确。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步骤和前景,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讨论的是关于新中国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

18.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作了必要的准备,故选C项。

19.D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题干时间信息1979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两极格局结束之后,故②错误;二战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已经兴起和扩展,故④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以来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故D项正确。

A、B、C错误。

20.C 20世纪5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急于建成社会主义,错误地发起了“大跃进”运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故选C项。

21.

(1)学造器物:

林则徐翻译西书,仿制洋炮,“开眼看世界”;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打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提倡“中体西用”。

(4分)仿行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力求实现民主共和。

(4分)提倡思想解放:

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启迪民智。

(2分)

(2)早期现代化:

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迈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维新派以进行君主立宪制变革为宗旨,开始为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而努力;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指导,努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8分)

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

如: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2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改革开放。

(2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按照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从“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分别写出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及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及其实践活动即可。

(2)问,依据材料二中三个阶段的划分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作答。

22.

(1)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3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分)

(2)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

(1分)步骤: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分)发展前景: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分)

(3)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分)贡献:

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可知,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和解决民生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革命的步骤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的前途上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3.特点:

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呈现出封闭性、稳定性和落后性。

示例一: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于抑商政策,传统儒家思想的活跃,天朝上国、闭关自守观念盛行,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呈现出封闭性、稳定性和落后性的特点。

示例二: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脆弱萌发,洋务运动及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戊戌变法的失败等,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华文明演进具有封闭性、稳定性和落后性的特点。

(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得12分)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概括出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呈现出封闭性、稳定性和落后性的特点,然后抓住题干中“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联系明清时期或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  )

A.3B.2C.1D.0

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  )

A.球B.圆柱C.圆台D.圆锥

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  )

A.

B.

C.

D.

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  )

A.2B.3C.4D.5

5.已知向量

=(1,2),

=(x,4),若

,则实数x的值为(  )

A.8B.2C.﹣2D.﹣8

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A.15,5,25B.15,15,15C.10,5,30D.15,10,20

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D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C.异面但不垂直D.异面且垂直

8.不等式(x+1)(x﹣2)≤0的解集为(  )

A.{x|﹣1≤x≤2}B.{x|﹣1<x<2}C.{x|x≥2或x≤﹣1}D.{x|x>2或x<﹣1}

9.已知两点P(4,0),Q(0,2),则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

A.(x+2)2+(y+1)2=5B.(x﹣2)2+(y﹣1)2=10C.(x﹣2)2+(y﹣1)2=5D.(x+2)2+(y+1)2=10

10.如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已测得隧道两端的两点A、B到点C的距离AC=BC=1km,且∠ACB=120°,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kmB.

kmC.1.5kmD.2km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