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期末考试试题包括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期末考试试题包括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期末考试试题包括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期末考试试题包括答案
高一语文
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
(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xiē)子 亢(kàng)旱 阡(xiān)陌 苌(cháng)弘化碧
B.金钏(chuàn) 谂(shěn)知 厮(sī)守 面面相觑(qù)
C.忖度(dù) 玉簪(zān) 蹩(bì)进 残羹冷炙(zhì)
D.自诩(xǔ) 推衍(yǎn) 苑圃(pǔ) 咄咄(duō)逼人
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蹒跚 蜂踊 烟霭 蘖根 B.杜撰 寒喧 沮丧 胳膊
C.仓皇 理睬 膨胀 绰号 D.潇洒 连绵 蹙缩 慰籍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要努力 利用外资的领域,继续 投资环境,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法律 , 他们在我国合法经营的 。
A.拓宽 完善 保障 保护 权力
B.扩大 改善 保护 保障 权益
C.扩大 改善 保护 保障 权力
D.拓宽 完善 保障 保护 权利
4.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
B.华君武的这幅题目为《转败为胜》的漫画,把乌龟的那种自以为蛮有把握赛过兔子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C.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D.教室里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认真,课堂气氛沸反盈天,十分活跃。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对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史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作为文学,它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其中悲剧有《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
D.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有《王昭君》等著名剧本。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徒见(被)欺 宁许以负(担负,使动用法)秦曲
B.单于壮(以……为壮,钦佩,意动用法)其节 畔(通“叛”)主背亲
C.皆共目(递眼色)之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D.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停止) 相如廷(当廷,做状语)叱之
7.选出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送匈奴使留汉者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
“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8.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精神上的残废”具体指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B.“精神上的中毒”具体指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
C.“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
D.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
第②③④段列举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第⑤段提出诊治的办法,从第⑥段起,作者批判了自己错误的文学欣赏态度。
9.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下列关于其具体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对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B.第4段引用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的语句,形容一些欣赏者心胸狭隘,推卸责任的欣赏态度。
C.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D.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
“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
B.白益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
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
捆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四、(14分)
14.阅读下面文字,用“/”给加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什么样的特点。
(2分)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16、默写名句(5分,每小题0.5分)
(1)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2)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4)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5)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9)吾所以为此者, 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卒相与欢,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17分)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样呢?
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
我可以做多少事情!
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
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
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
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
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
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
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
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
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
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
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
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
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
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
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
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
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7."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分)
18.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9.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
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6分)
20.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6分)
六、作文(50分)
21.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
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参考答案
一——三选择题部分(39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A
B
D
C
D
B
A
C
A
D
四、(14分)
14.阅读下面文字,用“/”给加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5.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什么样的特点。
(2分)
寂静。
(意思对即可)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示例:
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
(6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4分。
如从“虚实结合”“比喻”“象征”“衬托”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6、默写名句(略)
17.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意思对即可)
18.
(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
(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3)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意思对即可)
19.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
(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
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
(意思对即可)
20.
(1)取材方面:
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语言方面:
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
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
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翻译: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
“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
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
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
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
“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
”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
“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
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
”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
“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
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
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
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
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
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