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80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docx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陈旭远教授chenxy@(2009、9)

参考书目

1、威廉.维尔斯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3、袁振国:

《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杨小薇: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导论

一、教育研究的对象

以教育活动为对象-教育观念型存在:

有关教育的意见、观点、思想、理论和学科等。

教育活动型存在:

他们所赖以产生的直接的基本的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对教育研究活动及教育学科本身发展性问题研究的产物(叶澜)

教育观念研究

教育活动研究

教育研究之研究(教育学科元研究)

二、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及其特点

教育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搜集和评价有关的教育信息,探求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

教育研究与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这就是:

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同样执行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教育研究的特点:

首先,具备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即:

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和复杂性。

教育研究更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突出的实践性。

二是教育研究要受到道德标准的约束。

(二)教育研究方法及其体系

所谓教育研究方法,就是在研究教育问题和建构教育理论时,研究者所采取的程序、策略、原则、工具、方式的总和。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研究,所要研究的课题和运用的具体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步骤都是相似的。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来看,教育研究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课题确立2查阅文献3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分析资料6得出结论

三、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经验-描述”研究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主要是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直觉基础上的思辨方法,也伴有简单的逻辑推理,带有明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

(二)“哲学-思辨”研究阶段

思辨方法在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早已出现,在18世纪的教育研究中达到高峰。

在夸美纽斯之后,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教育研究方法论同认识论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下的两种研究方式:

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科学-实证”研究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在自然科学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的历史背景下,教育研究中引入了实验方法,试图从形而上的思辨研究转向经验科学的实证研究。

教育科学应运而生。

(四)“规范-综合”研究阶段

20世纪的教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局面。

“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口号,成为当代众多的教育理论流派得以共存的基础。

与此同时,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以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

它意味着教育研究的深化。

纵观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既是传统研究范式在自然科学方法的冲击下逐渐解体的过程,又是人本主义研究范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四、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一)哲学理论

哲学与教育学科的关系源远流长。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根在哲学。

教育研究的发展有赖于其对哲学的真正重视,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哲学思潮,将会大大拓宽教育研究主体的视界。

(二)横断科学理论

横断科学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其研究对象的性质既是抽象的又是实存的,是哲学的主题与科学的方法的综合。

横断科学主要指系统科学与数学。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发散收敛方法、多元主义方法、互补思想方法、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突变理论、协同学等

(三)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最为重要和直接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育研究往往都是从一种概念框架开始的,这种框架在如今常被称为范式。

 

第一章教育研究课题的确立

第一节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与选择

一、寻找教育研究课题

(一)教育研究的起点

1、观察起点论

“科学始于观察”,观察起点论主张一切科学认识来源于对事实的观察,它从根本上把实践置于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

2、问题起点论

问题起点论提倡以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其两个经典命题为:

“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

它以过程为线索构成的研究模式为:

P1(问题1)——TT(试探性猜测)——EE(经过批判性检验消除错误)——P2(问题2)。

3、范式起点论

范式起点论在研究哲学上与观察起点论是针锋相对的,认为科学研究应从概念、原理、公式、命题和理论体系等出发。

(二)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

从教育实践出发,教育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有:

1、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中提出课题。

“民族素质的关键在于创新”的呼声中,创新教育成为世纪之交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小班教学以后怎么办?

2、从教育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中提出课题。

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思想品德教育严重滞后等问题。

3、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课题。

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教学策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增加每个学生课上基本技能训练量的教学策略、提高技能训练实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把思维训练落实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创造才能的教学策略;

从教育理论出发,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有以下三方面:

1、从学科建设需要中提出课题。

如在教育改革中实现了教育观念的变革,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已由传统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引出系统整体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结构的观点、活动与实践的观点以及主体的观点等等,教学论的传统内容需要进行批判性考察,这也正是现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从相关学科间的交叉领域寻找课题;

3、从国内外教育信息的综合分析中提出课题。

二选择教育研究课题

1、演绎法

演绎法是指研究者从某种教育理论出发,推演出一个研究课题。

它的起点是科学理论,形成的思维过程是演绎。

(如目标教学实验)

2 、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教学的观察或调查资料中总结出来的教育研究课题。

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的思维过程是归纳。

(如上海青浦县的“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就是顾泠沅在总结一些数学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选择课题的基本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的领域;

2、查阅有关的研究文献;

3、界定研究课题的范围;

4、考虑研究课题的意义;

5、表述研究课题。

第二节教育研究课题的表述

一、研究课题的特征

(一)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变量及其关系

变量是与常量相对而言的。

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以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与此相反,变量是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或条件。

例如一项研究要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5年级学生学科成绩的效果。

(二)研究课题必须明确地表述出来

1、课题表述要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

研究者对研究课题中变量的表述一般需要借助概念来进行,简洁明确和无可置疑。

2、课题表述应明确所研究课题的范围;

例如:

上海师大教科所和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性改革实验”中提出,“儿童具有很大的潜能,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先天和主要是后天的种种原因,智力发展比较好,只要教学过程组织得比较合理,就能提早打开儿童智慧的闸门,使得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的儿童少年能提前两三年时间完成现行中小学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发展。

3、课题表述可采用叙述的形式也可采用发问的形式

(三)研究课题需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检验

科学的发展就是对假说的不断证实和证伪。

正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二建构教育研究概念

(一)教育研究概念的来源

1、吸收

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说,吸收就是从前人那里寻找适合于研究问题的概念。

2、移植

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移植到教育研究中的概念,往往都需要经过重新界定与引申。

3、引进

把日常用语引入教育研究,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与改造,比之于日常用语更为精确,可能消除某些原来的含义,也可能赋予某些新的意义。

4、创造

某门学科能够独立存在,条件之一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概念,即由本学科学者首次提出的概念。

创造性建构的概念,一方面来源于理论思维,另一方面来源于经验观察。

5、转译

在国际间学术成果的交流中,转译其他国家教育研究的概念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研究。

转译的概念经过另一种文化与社会背景下研究者的理解,概念原本包含的意义可能会部分地失去,也可能会增加部分新含义。

(二)教育研究概念的界定

教育研究中概念的定义可按以下方式给出:

1、首先确定该名词的上位概念;

2、分析该名词的内涵及其本质,以其内涵的本质特征作为上位概念的定语;

3、将上位概念及其定语组合在一起,即为某名词的定义。

三、变量间关系的类型

两个及两个以上研究变量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1、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两个或更多变量按一定方向相应变化的关系。

相关关系有两种形式:

正相关与负相关。

正相关是两个变量在同一方向上变化的关系,例如:

如果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收入则越高,这是正相关。

负相关的两个变量在相反方向上变化的相关。

例如:

如果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伴随着的经济损失就越大,这是负相关。

2、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变量发生变化,即:

原因A的变化导致了B的变化。

A与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A与B之间有关系;A与B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于其他因素形成的;A的变化先于B的变化。

如果A与B是变量,那么原因A是自变量,结果B就是因变量。

因果关系具有四个特点:

(1)从时间上看,因果关系具有时序性。

(2)从空间上看,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

(3)从发生上看,因果关系具有必然性。

(4)从变化上看,因果关系具有转换性。

四教育研究假说

研究假说是对问题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

与研究课题的三个特征相对应,研究假说具有如下特征:

1假说揭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假说需用陈述句的形式明确地表述出来;3假说应当是可以检验的。

(一)研究假说的形式

假说的建立应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研究假说,是研究者对变量之间关系的一般期待;另一种是统计假说,又称虚无假说,是与研究者所预期的结果完全相反的假说。

(二)假说的检验

对教育研究中假说的检验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用描述性的、论述性的方式说明是否达到了研究设计的目的;

从严格意义来讲,对假说的检验依赖于概率统计的原理,要经过三个步骤:

1建立一个统计假说;2进行统计量的计算;3根据统计结果判断是否接受研究假说。

 

第二章文献查阅

第一节教育文献概观

一、文献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一)文献的种类

文献从其物质形式出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印刷型文献

以纸张为存贮介质,以手写与印刷为记录手段的传统文献形式。

2、缩微型文献

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的文献形式。

国外的图书馆大都提供缩微胶片的服务,一张全息胶片可存贮20万页文献。

3、机读型文献

以磁性材料为存贮介质,以打字、穿孔或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为记录手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的文献形式。

其主要类型有:

机读目录、文摘索引磁带、联机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票据、电子邮件、光盘数据库、视频数据服务、超级文本等。

4、声像型

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存贮介质,借助计算机或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的文献形式。

它包括:

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电视片、录像带、录像盘、激光唱盘、激光电视录像盘、多媒体学习工具、程序化学习工具、游戏卡等等。

文献按其信息量的变化情况划分,可以分为三个结构等级:

1、一次文献

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档案材料等。

一次文献具有创造性,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2、二次文献

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加工、提练、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又称第二手资料,包括:

目录、题录、文摘、索引、手册、名录等等。

3、三次文献

研究者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概括的产物,包括各种述评、综述或进展性出版物以及文献指南等。

三次文献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可使研究者直接了解某课题领域的概况。

(二)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告诉研究者本领域内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2、确定和限制研究课题与假设

3、提供对研究有益的思路、方法或修改意见

4、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材料

二教育文献的主要来源

(一)书籍

专著

论文集

如瞿葆奎先生主编的26卷本《教育学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在教育研究中影响很大。

教科书

资料性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收词目800多条,反映了教育科学的全貌及最新成果。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分十二卷,收词目三万条,全书出齐后又出了合编本。

科普读物

(二)报刊

报纸

《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教师报》、《德育报》等等,此外《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等综合性大报都专辟教育科学版或教育版。

教育期刊可以分为四种:

学术理论性期刊、

《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可以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

情报性期刊

事业性期刊

按领域和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前者如《中国成人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等等,后者如《人民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分中、小学两版)、《特区教育》等等,

普及性期刊

(三)教育档案类

教育档案是人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包括教育年鉴、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

年鉴

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信息密集型工具书

在《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能查到各年的教育资料;《中国教育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条目形式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各个年度各类教育的发展成就、教育法规、统计资料及重大事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此外国家教委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高等教育出版社)专门收集每年的教育统计资料;

学术会议报告、记要与提交会议的论文(多数未公开发表),

能反映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与成果,代表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发展水平。

这是研究者的重要资料源,应该注意搜集。

学位论文

是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后为取得某种学位而撰写并提交的科学论文,带有一定的独创性,一般选题论证充分,文献综述全面,探讨问题比较专深。

第二节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一、确定检索的主题与范围

以下步骤可帮助研究者确定检索的主题和范围:

(一)界定研究概念

(二)列出可能有关的概念

(三)考虑有关文献的潜在标题

(四)确定检索范围——语种分布——地理分布——时间分布——文献类型

(五)选择检索手段

目前可供利用的检索手段有手工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后者又可分为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

二从不同渠道获取资料

(一)手工式文献检索

用手工方式来查找文献资料,简称“手检”,属传统检索手段,主要使用卡片式目录和书本式检索工具。

手检费用低,甚至可以不花钱,但是速度慢。

1、选择检索工具

常用的检索性工具书有:

书目、索引、文摘等等。

2、选择检索方法

传统的检索方法主要有四种:

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和追溯法。

3、选择检索途径

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检索途径有:

分类、著者、关键词等等。

分类索引

分类索引是以检索主题的分类号码为标目,按某种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索引款目。

国内教育研究常用检索工具中的书目和索引均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标引和编排,分五个部类22大类: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C-K社会科学,N-X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其中G类为文化、教育、体育。

著者索引

关键词索引

4、编排检索程序

首先关注最近的几种研究资料,考查检索主题的当前动态,这些资料后附的文献目录能使研究者了解最近从事相同或类似课题的其他人所研究的课题。

其次查找有无相关的专题书目,专题书目能提供基本的参考文献,省去研究者的许多检索工作。

再次查阅研究综述与文献评论,这样可以利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

接下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注意能否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文献的饱和度,以决定查阅何时中止。

(二)计算机化的文献检索

计算机化的文献检索是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和查找信息的电子化信息检索系统,简称“机检”,通常由计算机、数据库、检索软件、检索终端及其它外部设备构成。

在文献检索中,手检是基础,机检是发展方向,目前已由单纯的文献线索检索发展到全文检索、文字声音和图像一体化检索。

1、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

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的效果取决于文献信息存贮与检索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如检索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结构、存贮文献信息的标引质量以及检索策略,其中检索策略起到关键性作用。

编制检索策略,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有关的数据库。

如上海图书馆的《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中文报刊资料索引光盘》、《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目录索引光盘》等,为题录型数据库,专供检索文献篇名;《中文报刊资料摘要光盘》为文摘型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光盘》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为全文形式数据库。

其次选择并输入检索词。

再次显示并审查部分命中文献。

最后输出检索结果。

2、利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查找资料

a、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集教育信息。

网络搜索引擎是一种国际互联网上信息查询系统,它提供两种搜索方式,即关键词搜索和主题搜索。

关键词搜索

主题搜索

b、利用教育网站获得教育信息。

中国教育报网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中国教育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教育科研网

www.edu.gov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

c、利用网上教育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d、利用网上图书馆查阅教育文献。

c、利用网上教育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d、利用网上图书馆查阅教育文献。

 

第三节文献的整理和运用

一、集中和总结信息

(一)书目登记

书目登记最好按照国家标准的著录格式进行,与检索工具所录基本一致。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著作和期刊的格式为: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例如:

[1]陈桂生元教育学的探索[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黄向阳教育研究的元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

(2):

27~38。

上述登记书目的方法又称英式注释法,此外在近年的教育研究中有些研究者经常采用另一种较为简便的注释方法——哈佛注释法。

它避免用脚注,在不伤正文流畅、又无须求助于尾注的情况下为读者提供文献出处。

其基本做法是在正文中提及作者的姓名和出版日期,如“正如马云鹏(2000)所说……”,然后将其著作详情在文末注出。

如果一个作者同一年里有一部以上著作,可在年代之后加上“a”或“b”以示区别,如“陈向明(199a)和陈向明(199b)”。

如果涉及一个以上作者,其顺序由第一个作者的姓名决定。

(二)资料记录

记录资料有三种形式可供选用:

提纲、摘录和摘要。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将文中论点或基本内容记下来。

摘录是将需要直接引用的重要内容按原文抄写下来。

摘要是将切合自己研究所用的要点和内容以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记下来。

研究者通常以摘要形式总结文献中的信息,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宗旨与假说、研究方法、结果或结论。

二、文献综述

(一)组织信息

在记录资料的同时,研究者就要着手编制适宜的分类系统,可以按资料特点、研究变量或所用关键词来进行,有助于研究者形成一个概念或理论框架。

记录资料时所作的最初分类有时是不合适的,当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认识逐步深入时,就会采取其它分类方式,以概括既有资料并指导下一步的研究。

在写作文献综述时,做好分类的文献资料即可按一定次序排列并形成观点。

在阅读文献和组织信息的过程中,许多更具体的问题会被提出来,提供给研究者潜在有用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使研究工作生出蓓蕾来。

(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做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文献综述可以先写,整理出关于研究现状的明确述评,有助于提高其后的研究质量。

写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要选择与当前研究课题有直接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的长度要视研究计划或报告的类型而定;

2、把各个研究成果放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清楚,

3、适当地引用文献资料,但不要把文献综述变成引证材料的罗列。

4、文献综述也要有结论。

思考与练习

1、确定一个教育研究课题领域,在互联网上找出20条相关的研究信息。

2、在教育研究刊物中找一篇教育研究论文,试为之写出300字的摘要。

3、就你所选定的教育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查阅,并列出参考文献目录。

4  、为你所选定的教育研究课题撰写文献综述。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选择研究类型与方法

一、不同研究目的: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研究的指向具有普遍性。

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研究是指向特定问题的。

行动研究被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它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为解决具体的问题或为基层决策提供信息而进行的研究。

它研究的人群通常很小,也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具有普遍实用性。

二、不同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

研究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

定性研究:

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

三、不同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从研究方法上分类,教育研究可分为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观察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比较研究、教育历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人种学研究等等。

第二节教育研究课题的操作化

一、确定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是研究者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意义,将研究变量的抽象化形式转变为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的具体形式

二、具体化为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