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书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书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很理想,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
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
三角形;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新课标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0
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
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品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
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
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习观。
学习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
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
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
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习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
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习备考。
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习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1
教学进度表------学年度第二学期序时间课计划执行课题备注号时进度进度相交线,平行线,平行线12月22日—2月24日4性质22月27日—3月2日平移,复习平行线性质,33月5日—3月9日平行线性质43月12日—3月16日平移+单元复习53月19日—3月23日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63月26日—3月30日单元复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4月2日—4月6日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84月9日—4月13日题学习镶嵌+单元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94月16日—4月20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04月23日—4月27日期中复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115月7日—5月11日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125月14日—5月18日单元复习+不等式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135月21日—5月25日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单145月28日—6月1日元复习156月4日—6月8日统计调查+直方图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66月11日—6月15日+单元复习176月18日—6月22日总复习总复习186月25日—6月29日总复习197月2日—7月6日总复习207月9日—7月13日2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年月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单元教学“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内容的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本章在位、知识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结构以及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前后联系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本套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这些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得第一个图形变换.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目标,不仅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这一重点目标,而且还充分关注了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和体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明确地指出了学生经历课程内容学习后应教学目的达到的过程性目标与终结性目标。
将教学目标的实施融入到情境中,融入到过程教学要求中,融入到应用中,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与相交线、平行重点线有关的角的知识,因为直线的位置关系是通过有关角的知识反映出来的难点难点是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解决以上难点的关键是要按照教科书的安排,关键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引入推理论证的内容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课时安排相交线3课时3
平行线判定3课时平行线的性质3课时平移1课时小结2课时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认知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加强直观性,注意突出重点内容教学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例的思考和表达和循序渐进地安排技能训练教学方案处理好平移内容备注4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年月日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提前安排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套教科单元教学书体系安排上的一个特点.原教科书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只有2课时,放内容的地在初中三年级“函数”一章,作为学习函数的基础知识来安排的.这套教科书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单独设章,8个课时,放在7年级下学期学习,目的是让学位、知识生尽早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种数学工具,尽早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结构以及前后联系1.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坐标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为整数);教学目的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平面直角坐标教学要求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通过研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5.结合实例,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1、了解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的功能;2、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及求法;3、知道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对应关系;重点4、通过观察、尝试、交流得出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难点5、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某些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关键本章难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根据坐标找出点,写出点的坐标本章关键:
能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数字描述物体具体的位置6.1平面直角坐标系3课时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课时课时安排数学活动小结1课时教学措施1、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很多,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熟记相关的概念,要5
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紧密结合图形,理解这些概念,不要死记硬背,主要是从教学方案相关的概念中头脑中反映出相关的图形2、对于平面内的点的表示要和直线上的点的表示相区别,在用有序数对时,要注意先后的顺序3、用坐标表示点的地理位置,加强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生活的联系,确定点的坐标是关键备注6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年月日“三角形”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单元教学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这与以往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内容的地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属于不同年级.而新的结构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位、知识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结构以及前后联系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教学目的角的和.教学要求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重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课时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课时安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7.4课题学习镶嵌2课时数学活动1课时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2、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和3、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教学方案空间。
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备注7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年月日涉及求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方程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
本章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讨论,并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讨论三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
由此为今后进一单元教学步学习不等式组以及二次函数奠定基础。
内容的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位、知识及其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结构以及组解法举例。
前后联系使学生经历建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本章的中心任务。
(1)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和检验结果”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数学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教学目的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教学要求(3)了解解二元方程组的基本目标(使方程组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体会“消元”思想,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加减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教学难点:
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难点关键8.1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课时课时安排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课时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2课时数学活动8
小结2课时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2、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和空间。
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教学方案备注9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年月日量之间除了有相等关系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关系.正如方程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有力数学工具一样,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有利数学工具.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因而是最简单的含未知数的不等式(组),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不等式(组)的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单元教学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内容的地也是教学中的主要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位、知识基础知识;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和能结构以及力.本章重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注意体现列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建模思想和前后联系解不等式(组)中蕴涵的化归思想.使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本章的中心任务.由于不等式所解决的是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这与以前较多讨论的等量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学习本章时会遇到如何通过比较新旧知识取得新进展的问题.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了解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教学目的2.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3.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重点1.重点:
不等式的三条性质,解和解集的意义,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一元一次不难点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2.难点:
准确运用性质解题,确定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关键组的解集并在数轴上加以表示,9.1不等式4课时课时安排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课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10
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和2、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教学方案备注11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年月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重视对数据的使用和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本章主要内容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频数单元教学分布表(没有给出概念),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的一内容的地般过程。
位、知识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统计结构以及图和扇表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问题2和问题3介绍了抽样调前后联系查。
结合问题2讨论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术语,还讨论了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问题3是利用分层抽样获取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例子。
接着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介绍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从而使对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教学目的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5.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是难点关键10.1统计调查约3课时课时安排10.2直方图约2课时12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和2、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教学方案3、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备注13
课题5.1相交线课型课时数第课时新授课知识与技能: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际操作,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对顶角、目邻补角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图形变化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教学重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以及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难点教学准三角尺,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以剪刀为实例引出本章内容,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目的是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解相交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经常见到的;②通过画面,培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
剪布时,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学生经历从图形到文字到符号的转换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对顶角、邻补角概念的理解,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引导探究共能组成几对角?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AOC与AOD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学生填表讨论完成;AOC与BODAOC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交流评价14
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角尝试应用AOC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吗?
为什么?
(射线OA是活动的)变式迁移两条直线相交于点0,当一条直线绕点0转动时,∠1和∠3同时增大或同时缩小,你能猜出∠1和∠3的大小关系吗?
小结升华
(2)你能用适当的方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试试看精选作业(3)∠1和∠2互为补角,∠3和∠2互为补角,那么∠1+∠2=________,∠3+∠2=_________,由此说明∠1和∠3相等吗?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一判断题: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过,而且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一个角的邻补角一定和它互补.()15
邻补角是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二填空题AOE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的对顶角是,COF的邻补角是AOCAOE若:
=2:
3,EOD130BOC,则=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FCOEFOB90,AOC30则学生对于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找法还不是很熟练,尤其是邻补角总是忘掉教学一个。
由于刚接触简单的证明,所以解题的步骤不是很规范反思板5.1.1相交线1邻补角书2对顶角3对顶角的性质设4例题计16
课题5.1.2垂线课型课时数第课时知识与技能: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过程与方法: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垂线的定义及性质教学重点垂线的画法难点教学准备三角尺,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
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引导探究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认识垂线的唯一性;当角α是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角ABCD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CAOBD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
(如上图)17
ABCD(已知),AOCCOBBODAOD90(垂直定义).AOC90(已知)交流评价ABCD(垂直定义)垂线的画法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