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64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大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充足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

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的生产方式,牛骨头数量多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试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逐渐普及牛耕,不是题干的商朝,故A项错误;牛骨比龟甲更加沉重,而不是便利,故B项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故C项错误;

商朝时期青铜农具很少使用,铁农具还没有出现,农业生产主要使用石质、木质、骨质工具,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对游牧和畜牧依赖较多,故D项正确。

_

【答案】D

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试题解析】题干反映了重视农业生产,但是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商业的认可,但是还有对农业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把农业和商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中认为农业和商业队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都很关键,故D项正确。

【答案】D

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④发明淬火工艺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试题解析】火药最早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而不是宋代,故①错误;宋朝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故②正确;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③正确;西汉时冶铁业中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试题解析】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即被列强打破,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开办于1866年,而且是清政府官办的,不会对材料现象构成干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结束,当时和清政府作战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故C项正确;清政府当时被列强欺压,没有设法拖延,故D项错误。

【答案】C

5.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中国近代的“夹缝”指的是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联合进攻和压迫,材料轮船招商局本身就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创办,材料没有显示遭受到“夹缝”,结果也不能反映“艰难生存”,故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外国资本在和洋务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失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个别外资企业竞争失败,不能推广为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故D项错误。

_

【答案】C

6.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B.与“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D.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试题解析】材料中的实业救国有实施者“统治阶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员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洋务企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拥护光绪帝掀起维新变法,意图通过社会改良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按照材料“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展开的力量主要是新式知识分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7.1924年孙中山指出:

“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

”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知识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试题解析】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涉及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故B项错误;按照思想主张,孙中山在材料中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主张,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6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做法与民生主义主张截然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C

8.“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

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试题解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与题干主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步骤和前景,与题干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讨论的是关于新中国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的问题,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一部分,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故D项正确。

【答案】D

9.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

所)

时间

类别

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

普通中学

41

249

346

2699

1607

1620

2736

2693

职业中学

116

123

183

294

普通高等学校

3

11

16

40

62

61

221

608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知识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1949—1956年,职业中学为零,说明当时教育体系不够完整,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是在90年代以后,而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199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按照表格材料,进入21世纪后,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10.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试题解析】“一边倒”体现了材料中的第一个特征,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材料中的第二个特征,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缓解国际矛盾等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不再是立足于意识形态对立或社会制度对立等出发点,体现了过渡性的特征,故C项正确;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务实外交的体现,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_

【答案】C

11.右图是一张侨汇券。

即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

据此可以推断

①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②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

③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

④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巨变

【试题解析】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从1956年起,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改变,材料显示是1961年,故①正确;按材料显示“全县通用”可知该券只能在南海县内使用,故②错误;该时期由于经济上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生产力大受限制,物资匮乏,导致供应不足,故③正确;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体现了国家对侨眷的关心,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2.“没有人为了恶而行恶,人们行恶只是为了邪恶的理由或者由于无知……他认为良知及其声音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及神圣地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和证据。

”这里的“他”是

A.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但丁D.彼得拉克

【知识点】苏格拉底

【试题解析】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感觉的作用,与“良知”无关,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符合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但丁是意大利文学三杰之一,抨击天主教会,但是没有说及“良知”,故C项错误;彼得拉克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以“人的学问”取代“神的学问”,强调的是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3.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

“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知识点】宗教改革;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试题解析】按照材料“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一关键信息,体现了马丁·路德对世俗生活的认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按照材料所述,马丁·路德把信仰从精神领域扩展至世俗领域,其目的在于发动底层群众,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4.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

“(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由的。

”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

A.人人平等B.社会契约C.自由民主D.理性法制

【知识点】启蒙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试题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政治联合体”,“人人平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自由民主强调的是个人权利,与题干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理性法制突出的是人的理性,是人在主观上对自我的控制,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5.“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

”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ABCD

【知识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试题解析】按照材料“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这一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浪漫主义,《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故B项正确;《石工》是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向日葵》是印象画派代表作,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_

【答案】B

16.“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A.经典力学B.量子理论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知识点】相对论

【试题解析】经典力学主张绝对时空观,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量子理论解释的是微观粒子现象,与题干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按照狭义相对论而言,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质速关系),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正确。

【答案】D

17.黄安年教授在《世界现代历史》系列十五讲中提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取20世纪开始说比十月革命起点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起点说更加符合世界现代史的学科体系和20世纪的历史实际。

”支撑该观点成立的史实包括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及其矛盾激化和一战爆发

③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纪元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试题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在生产生活上进入“电气时代”,符合题意,故①正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美德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综合国力、海外殖民地等方面出现了不平衡,随之矛盾不断激化,进而导致一战爆发改变原有的国际格局,符合题意,故②正确;十月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制度,符合题意,故③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垄断出现之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和世界格局的根本,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8.1945年5月,在二战中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英国拉开了全民大选的帷幕。

英国工党吸收“福利国家”思想作为竞选纲领,与此同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却奔走于各大国会场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

7月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

有人认为丘吉尔的失败说明英国民众的政治成熟。

上述文字表明丘吉尔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保守党竞选策略不符合战后民众需求B.民众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超越国家政治

C.工党政府推行福利国家建设,赢得民心D.二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国际地位降低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战争严重破坏了英国的国计民生,战后人民渴望的是重建,丘吉尔侧重国外忽略国内恢复,违背了人民意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按前述理由,民众的生活在战后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国际关系理应从属于前者,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党政策之所以获取民心是在保守党策略失当的前提下,其根本还是丘吉尔在领导人民赢得战争胜利拥有相当威望的情况下忽略了民意导致,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正是因为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战后丘吉尔某种程度上才把注意力放在了国际关系上,进而导致忽略国内民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9.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

【试题解析】20世纪20、30年代,苏联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的生产力,为了抵御外敌、迅速发展生产力,采取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来日益僵化,阻碍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方现代化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从重工业开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斯大林模式起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不能一言以蔽之全面否定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0.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

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

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B.西欧一体化进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D.不结盟运动兴起

【知识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试题解析】北约是美国为首建立的旨在遏制共产主义、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政治联盟,主要功能集中在政治和军事的对峙上,与“技术革命”、“世界道德”等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欧洲联盟从最初的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其基本出发点以保障自身安全为主,符合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领域的合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为了维护独立、反帝反殖而形成的国际组织,缺少内部的统一体系和深层合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_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其中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1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1分,第25小题10分。

21.(14分)“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

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欲是情发出来底。

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

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

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

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1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4分)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

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

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5分)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可以归纳为”寡欲“或减少欲望。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可以归纳为节制欲望;第二小问侧重点,根据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可以归纳为修身,根据材料二“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可以归纳为维护专制统治。

_

(3)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三“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可以归纳为天理或封建纲常;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以从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的角度来概括。

(4)第一小问人欲观,根据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可以归纳为自私自利是人正当欲望;第二小问见解,根据材料四”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可以从付出(义务)与索取(权利)的关系角度考虑;第三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四”为人君者不然,……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可以从君主专制的角度思考。

【答案】

(1)办法:

减少欲望。

(1分)

(2)不同:

欲望有度(2分)

侧重:

材料一侧重修身;(1分)材料二侧重维护专制统治。

(1分)

(3)标准:

是否符合封建伦理道德;(2分)

特点:

把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起来。

(2分)

(4)人欲观:

自私自利是自然的人欲;(1分)

见解:

人要对社会尽义务,社会也要给人权利。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2分)

原因: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

(2分)

22.(11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