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31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docx

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零售药店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0月

人口老龄化及处方药外流为零售市场送来春风: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医疗支出的增加,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已达到13775亿元。

其中医药销售多掌握在等级医院手中,医药零售占比仅为16.41%。

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破除医药养医,促进处方药外流等政策利好医药零售市场发展。

国内药店竞争积累,连锁率低:

目前国内药店密度大,且存在连锁率低,竞争激烈。

目前多数大型药店处于地方割据状态,希望通过外延扩张布局全国市场,扩大体量来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目前几家连锁药店先后上市,资本的进入将加快国内药店连锁化进程。

新经营模式带来机会与挑战:

应对医院采购缩紧,处方药外流等变化,DTP药店模式在国内迅速铺开。

药店直接沟通厂商和患者,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一方面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患者的专业化指导提高客户粘性。

零售药店利用线下的品牌效应、忠实会员和物流网络开发O2O模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现阶段医药O2O发展仍有局限,产品线或营销方式的变革都将为其带来新的机会。

健康服务是摆脱同质化困境的最佳方案:

医疗服务是增强药店竞争力,摆脱同质化困境的最佳方案。

药店以用药指导及生活方式建议的方式参与到患者健康管理全过程,通过长周期慢病管理锁定患者治疗期药品消费,实现共赢。

顺应中医药发展蓬勃态势,基于药店的特色国医馆有效填补社区医疗服务空白。

美国医药零售市场的启示:

中美两国医疗结构差异较大,且药店体量及连锁化程度尚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医药电商业务主要以PBM模式展开,尚难以适应国内医疗模式。

沃尔格林丰富的产品结构、专业化门诊服务及多元化医药电商的发展轨迹对于国内药店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

典型公司分析:

一心堂立足于云南市场,凭借高密度覆盖的规模优势享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公司通过拓宽线上产品线进行用户导流,实现电商平台快速发展。

国药一致国大药房并购案正在进行中。

国大药房体量居国内首位,药事服务完善,龙头地位不可撼动。

医药零售市场享受政策春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现阶段连锁企业并购整合,探索多样化经营模式。

未来药店的竞争力将体现在对于C端客户控制力,因此专业服务将是决战巅峰的重要手段。

一、医药零售行业趋势向好

1、人口老龄化孕育市场增量

我国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进程快。

2015年中国大陆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4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升高至10.5%。

近十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2015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在城镇居民死亡构成中占比超过80%。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提升对药品刚性需求,成为药品市场增长的重要有利因素。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在快速增加。

2015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达到1100元。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支出分别以约20%和10%的速度增长。

2015年国内药品市场规模达到13775亿元,同比增长7.60%。

其中城市等级医院渠道仍占据超过半壁江山,零售实体药店占比仅为16.41%。

美国药品市场的结构是零售80%,医院20%。

在医药分离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医院渠道增速明显下滑,医药零售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2、政策导向零售市场成长

现行医疗体制中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院掌握着社会几乎全部的医疗资源,在药品选购中占据决定性地位。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药品。

慢病药物、OTC类健康药物主导权逐渐回归消费者,也为零售药店业务发展带来机会。

为破除“以药养医”的医疗环境,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控制药占比,监控辅助用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从而引导处方药外流。

处方外流的最大收益者将是零售药店。

2015年国内零售药店处方药销量共939亿元,在零售药店整体营收中占比首次突破30%,同比增长14.93%。

随着医改的推进,处方药将逐渐成为引领零售药店发展的重要业务板块。

国内零售药店也在积极布局,从品类拓展,商业模式,专业服务和支付方式等多角度发展,迎接处方药业务放量。

二、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现状

处方外流、医药分离带动零售药店行业成长。

根据中康CMH数据,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达3093亿元,较2014年增长9.8%,其中药品类(不含药材类)销售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11.6%。

2014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中药品销售占比78.31%,同比增长9.15%;非药品销售占21.69%,同比增长11.08%。

非药品增长持续快于药品。

非药品品类的增长主要由家用器械和食品两个细分类别带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相关类别导入药店销售对食品在药店的高速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连锁药店乘行业东风迅速跑马圈地,一方面在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寻求资金支持拓展全国市场。

为适应行业发展,药店积极布局专业化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及个性化诊疗,推广中医特色医馆。

优化互联网+运营模式,带动行业横向延伸。

1、国内零售药店连锁率近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新版GSP政策要求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执行药品电子监管,提高了药店的运营成本。

医药零售市场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导致零售药店利润不断下降。

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强烈冲击。

相对而言,连锁药店体量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

放大资本优势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加强。

因此连锁化是药店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1年5月,商务部发布《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到2015年药品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要占药品零售行业销售总额的60%,连锁门店在药店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药店数量庞大,但分布不均衡,连锁化率和集中度较低,距离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5年我国零售药店数44.81万,同比增长3.02%。

全国平均每家药店服务人口数为3011人,接近2500人/店的饱和标准。

近五年来,零售药店总数相对平稳,而其中连锁药店占比不断攀升。

尤其在2015年连锁率加速追赶目标,实现45.73%,然而与三分之二的目标尚有差距。

2015年全国百强连锁的直营门店数量接近3.3万家,同比增长12.5%。

百强连锁直营店在国内零售药店中占比仅为7.32%,而实现营业收入占整个零售药店行业销售额34.8%。

说明连锁规模效应带来的品牌效应可以增强药店竞争力,优先获得市场认可。

2015,我国十强连锁药店营收总额在零售行业中占比仅为17.04%。

行业龙头国大药房营业收入仍不及医药零售市场整体3%。

美国三大药店(CVS、Walgreens、RiteAid)在2014年合计销售额则达到其零售药店市场份额的89%。

无论从门店数占比或销售额占比角度,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均仍处于低水平。

2、地区差异明显,区域性龙头初现

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格局以区域连锁为主,行业龙头通过外延扩张布局全国市场。

区域龙头药房掌握区域核心资源,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不同地区经济及民生特色各异,企业发展状况及地区开发程度不同,为行业整合带来机遇与挑战。

2015年,全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

从单店产出来看,上海市以243万元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北京等地药店的单店产出也都超过100万元。

从各区域经营状况看来,以上海、福建和陕西为代表的地区药店密度较小,而单店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将其定义为A型区域。

该类型地区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并仍未被完全满足,因此是新店开拓及资本进入的最佳区域,开发难度较低且市场空间大。

相对而言,区域B单店营收及药店密度均较低,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结构,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

新的药店经营模式有望改变居民生活及医疗观念,开发难度较大,未来有望开拓蓝海市场。

大部分省份属于D竞争激烈区,目前药店密度相对较大,且单店收入小于90万元。

该区域是目前国内药店丛林时代的最显著缩影,需要改变单一的医药销售经营方式,把握处方药外流的机遇,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方式。

最终,零售药店希望进入黄金发展C区,实现药店密度满足人民要求(约2500人/店),且单店营收较高。

2015年,国大药房营收领跑国内零售药店,同仁堂、大参林、桐君阁和一心堂的营业收入均高于50亿元。

日均坪效可以表征药店单位面积的额盈利能力。

国内各连锁药店坪效差异大,经营模式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连锁药店重视医疗服务,店内有中医坐堂,业务板块融合提升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差异来自于地域差别。

老百姓坪效表现优秀,门店布局中南部地区,药店密度较低,空间大,门店盈利能力强。

3、连锁药店应对竞争迅速跑马圈地

中国的药店正经营进入丛林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

单体药店陷入经营困境,现阶段连锁企业并购扩张的最佳时机。

医药零售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三大连锁药店先后上市,迅速外延扩张跑马圈地。

区域龙头开启抱团模式。

医药零售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药店之间整合包括三种模式:

直接并购模式;松散型联采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

近两年,老百姓、一心堂和益丰药房先后上市,凭借资本优势加速并购整合。

上市公司收购方式主要是全资收购,后期也包括一些现金+股权置换模式。

大型连锁药店在重点区域内实现高密度覆盖,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后选择进行全国性扩张。

包括老百姓和一心堂在内的上市公司在门店拓展中更倾向于基层市场。

基层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尚有空白区域需要填补。

顺应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市场需求将被激发,实现快速放量。

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万家单体药店,在城市、城镇、农村分布比例为1:

3:

1,主要服务于城镇社区,区域特征明显。

单体药店运营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上游议价能力弱。

通过商品集中采购的方式,成立县级药店联盟、省级药店联盟,可以有效联合整合区域采购需求,降低采购成本。

国内区域龙头并购风云不断升级,各地以区域内零售商股份制合作为主要形式,先后在贵州与四川区域开启并购新模式。

四川省内药店密度高,单店盈利能力较弱。

若仅依靠区域合采分销手段难以有效更合区域资源。

2016年9月6日,四川东升大药房联合巴中怡和药业、南充嘉宝堂正红大药房等5家四川连锁药房正式签署股份制合作协议,成立跨区域连锁公司。

本次股份制合作中,合作股东均以所有门店全部资产入股,原有公司不再保留任何独立运营权。

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股权、管理、运营全方位合作,加快整合四川药品零售市场。

三、医药零售行业新模式

药店发展分为内生和外延两大方面。

现阶段外部机会明显,行业步入兼并扩张的热潮。

同时政策导向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处方药市场开放为药店的发展带来颠覆性改变。

药店唯有通过内部优化升级,才能在时代浪潮来临之时抓住发展机会,迅速占领市场。

国内医药零售经营模式从未停止过改变的步伐,我们可以从DTP和O2O为代表的新兴经营模式中窥见未来。

1、DTP药店-沟通厂商与患者的专业渠道

所谓DTP(DirecttoPatient),即制药企业不通过任何代理商,直接将产品授权给药房经销。

患者在医院就诊拿到处方后,可直接到药店买药,并获得专业用药服务。

DTP从形式上是指从药厂到患者的直销形式,其本质是搭建在药店专业服务平台上的一对一服务。

该业务模式依赖药房与制药企业资源的深度绑定,产品以高毛利专业药为主。

DTP模式在21世纪初进入中国,十余年间未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医院对于处方外流的严格限制。

中国以药养医的弊病根深蒂固,改革任重而道远。

DTP模式销售产品以新特药为主,价格较贵,使用频率相对低。

目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医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DTP药房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DTP药店整合各方需求,发挥新渠道优势

随着医药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CFDA批准的新药数目不断上升。

同时居民医疗保健需求被释放,医疗支出快速上升,也将带动新特药市场发展。

DTP模式可以融合医生、药店、厂商和患者四者需求,发挥新渠道优势。

医院从新特药中获益。

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政策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的期限越来越近,且药品零加成削减医院售药利润,更多处方药将流向零售市场。

近年来政策严格限制医院药占比,药品招标政策改革导致高价药、专科药、新特药流标。

面对高不可攀的进院标准,厂商毫无疑问将转向院外渠道,零售药店最佳接盘者。

医生用药受到限制,会倾向于接受与药店合作,进行患者导流。

药店专业化演变。

政策大力推进处方药外流,对于药店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会。

未来零售药店想要承接处方药销售,必须具备专业药事管理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

DTP药房将是医药零售行业专业化演变的第一步。

药厂新药推广。

医院和医生在患者用药建议中占据强势地位,药品厂商对于医院终端的控制力较弱,谈判能力差。

一方面,新药经历漫长研发周期上市后即使顺利进入医院打开销路,也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漫长的周期影响了药品的盈利能力,以及创新性,原本的新药市场早已变成一片红海。

药店运营灵活,准入条件易满足,因此将是市场推广中事半功倍的一环。

另一当面医生没有足够的精力及主动性收集患者完整用药信息,并即使反馈给厂商。

DTP模式将打破传统药物推广通路。

厂商通过药房直接接触患者,给予药店专业技术支持,并从药店获得患者的完整治疗信息及用药反馈。

患者获得专业服务。

对于患者而言,选择DTP药房等于选择低价与服务。

厂商直接供货于药店,省却中间商代理环节的层层加价,可以实现对于药品价格的有效控制。

同时,医院医生资源紧缺,患者无法获得贯穿病程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药店将是填补医疗服务空白的重要选项。

患者可以通过DTP药房购买药品,同时获得个性化健康服务,包括药学咨询、送药上门、患者教育、输注中心、特药诊所、追踪随访、慈善赠药、预约挂号和保险服务等。

(2)DTP药店运营模式

DTP模式依托于实体药房,销售相关处方药并提供专业化地医疗服务。

DTP模式前提是处方的引流,基础是药店的专业,核心是患者的服务。

目前DTP药房销售产品治疗领域集中于慢性病用药及疑难杂症新特药。

其中抗肿瘤药占比高于20%,生物制品比例高。

专科领域用药,特别是费用较高的新特药难以进入医院,重视发展药店渠道。

针对慢性病用药患者,药店提供从用药前健康管理、处方审核、用药指导到用药后提醒服用、定时随访、补药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患者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

新特药多为自费产品,用药费用较高,利润空间大,给了零售药店可发挥的运营空间。

DTP药房直接从厂商采购,两者建立稳定的合作。

厂商销售团队进行医院内推广,并推动院内处方外流,将患者导流到DTP药房。

DTP药房并获得来自于厂商的一手产品资料和患者教育信息。

药房向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并将药品放量情况、患者用药情况及效果及时反馈给药厂,大大缩短了厂商到患者的距离,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外资品牌如罗氏、辉瑞、赛诺菲、拜耳、阿斯利康等,积极布局零售渠道,将旗下高端处方药投向药店,为近来DTP业务的迅速开展扩容提供了资源。

(3)DTP药店建设要求

处方药外流的市场正在逐步打开,国控系、华润系、上药系以及外资康德乐等巨头,均在积极推进DTP业务。

未来谁能抓住处方药全面开放的契机,便可以压倒性优势在医药零售终端的丛林竞争中脱颖而出。

目前DTP药房的建设以新特药的运输、销售与服务升级为切入点,展开硬件及软件更新换代,完善药店终端竞争力。

力图转变消费者习惯,推动整个处方药零售市场发展。

冷链物流。

DTP药房销售新特药价格较高,对于药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较高的要求。

新特药,特别是对生物药,药房对药品的接收、存储、向患者发药、上门送药需要保障2℃至8℃全程闭环冷链运输。

要求药房建立起冷链运输系统。

健康管理。

DTP的核心在于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填补个性化医疗服务资源空缺。

药店应搭建专业化的医师队伍,完善服务。

在售药前,药店专业药师须进行处方核查,严格按照处方售药,并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进行疗程化健康管理,加强后期跟踪。

店面内应设有专门的诊疗服务区,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管理,另外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实现远程问诊,开发处方来源,并提高患者粘性,增强药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DTP药房可以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对于自身管理以及上游药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期完备的客户反馈信息可以增长DTP药店对于上游的控制力。

门店选址。

DTP药房多建立在医院周边或繁华街区。

药店与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把握处方来源。

将门店建设在商业中心,人流量大保障基本店面坪效,并且交通便利可保证药品及时输送。

厂商合作。

DTP模式要求药房经营者与医药厂商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

不同于普药“终端为王”,新特药厂商资源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多数为外资或合资品牌,龙头企业有着领先的研发能力及市场影响力。

厂商对于DTP的合作药店有一套认证体系,药店的软硬件必须达到标准。

例如,西安杨森以招标形式寻找DTP合作药房,在比较了各药店的服务体系后作出选择。

目前在DTP发展早期,药店争取与厂家合作,获得优势产品的区域独家代理权将是DTP药房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DTP药房一切围绕患者服务建设,通过专业化的硬件及软件建设,打通上下游,才有希望抓住行业春风,占领处方药零售市场。

(4)现阶段DTP药店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015年医疗机构仍是国内处方药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比超过90%。

医院对于处方的控制力强,并且患者信任度及依赖度短时间内难以撼动。

因此DTP药房多被制药厂商作为药品流标后的备选渠道。

因此药店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及重视。

目前DTP药店销售产品主要还是集中于公立医院采购流标的新特药。

患者在医生处获得处方,多会听从医生建议在医院附近的合作药店购药。

一些患者还需要拿回医院来进行注射。

一方面,药厂需要在医院与药店两边均分别布局渠道,营销费用难以控制。

另外,药品选择及患者教育的权利牢牢掌握在医院手中。

DTP药房要进一步打开处方药市场,尤其是医保药品市场的难度非常大。

DTP药房通过专业周到的服务锁定慢性病患者的后续用药,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客情建立方式。

(5)百济新特药房-线上线下联动DTP药房

百济新特药房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设十余家连锁药房。

并在线开设“特药网”及“百济新特网”进行线上药学指导以及线上药品交易。

百济新特药房打造DTP/O2O模式,突破传统药店营销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掘金新特药市场。

百济新特药房定位于服务重症患者,提供专科药品,包括慢性病用药和重大疾病用药等处方药,需要长期稳定用药且价格昂贵。

重症慢性病患者在医院获得处方后,存在某种处方药不能进院的问题。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推荐下,到医院周围的DTP药房购药。

在较为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患者对于新特药的需求难以在当地满足。

因此百济新特药房开通专业送药业务。

通过020网上药师咨询锁定患者需求,实现网上下单,药店直送,将药房的辐射范围扩展到周围100公里以内。

百济新特药房以专业化药师队伍为核心。

百济新特药房中每个专科都有多位专职药师,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病程阶段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以及营销策略。

药师上岗前会有严格的考核,要经过专科病症的培训、专科的咨询培训以及接待服务类药店经营考核,并延伸完整的晋级评定的系统。

百济新特药房着力打造差异化服务。

药师审核处方售药,并提醒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对其用药及生活方式给出建议。

比如肿瘤医生可能会忽略放化疗期间造血系统损伤会造成皮损,表现为严重口腔溃疡等,影响患者生活。

百济新特会在尊重客户隐私的前提下,按病种和需求对会员进行分类,有选择性的提供药学服务。

美国发展最好的DTP模式是在线上药店,主要服务于慢性病患者,通过线上下单补药。

当DTP遇到O2O可实现方便快捷的购药服务。

线上问诊及服务盘活了药店医师资源,促进医疗服务推进。

2、B2C+O2O药店-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带动了苏宁等一批线下商铺的腾飞。

电子商务势必对传统销售市场带来冲击,线上线下融合势在必行。

因此包括上游药厂,中游流通企业以及下游药店纷纷布局医药电商模式,但是互联网购物的热潮是否能有有效复制到医药领域值得深入分析。

(1)医药电商领域内,药店开展B2C+O2O模式优势十足

零售药店经营医药电商先天优势十足。

实体门店是顾客信任中心、顾客服务中心、会员扩展中心、线上流量源泉,同时也是售后服务点、信任基点、送货点、信息发布点、品牌展示点、自提点。

以现有高密度分布药店为根据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送药上门是医药电商的最佳模式。

零售药店多分布在社区及人口聚集地,深耕细作多年,拥有牢靠的用户基础。

以一心堂为例,在云南地区布局超过2600家门店,十余年经营建立起百姓信任的品牌,并培养超过1000万会员。

连锁药店拥有会员数据库,了解会员的基本信息及大致需求,有助于向线上导流,并进行精准营销。

另一方面,网上售药可以有效整合药师资源,实现网络远程健康管理,提供专业用药指导。

GSP要求线下药店配备执业药师,辅助患者进行用药管理。

医药零售商搭建电商平台,可以以此为载体实现门店间执业药师资源线上共享。

同时为患者提供线上医药问询服务,对于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管理,建立会员健康数据库。

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医药电商平台持续获得有针对性的药师服务,并直接下单补药,接受药店送货上门。

第三方医药电商相对于药店有更加完善的配送体系及线上经营经验,因此在前期医药电商经营中影响力更大。

7月底,国家食药总局宣布第三方网上售药平台试点工作已经结束。

政府对于网上售药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对于配送环节,及处方药销售的顾虑。

第三方售药平台的退出给予零售药店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目前消费者网上购药仍心存疑虑,市场空间有限的,蓝海市场有待开发。

以动态眼光看待医药电商,零售药店将在处方药销售及支付方式升级上占有优势。

目前医药电商经营范围还以非处方药为主。

政策方面尚未明确对于网售处方药的意见。

零售药店有处方销售的经验及渠道,并且专业化服务能力将明显由于第三方平台。

在支付方式上,部分零售药店有医保资质,目前阶段以线上下单,线下支付的方式进行。

若未来医保交易方式顺应支付变革潮流,将大力推动零售药店医药电商放量。

(2)医药B2C+O2O模式运营问题

医药电商的运营与推广主要受制于两大问题:

1、消费痛点不明确。

医药线上销售不同于一般快消品,医药产品储存特性不明显。

一般消费者会在身体出现不适后选择对症买药,需求较为急迫。

目前国内药店分布密度较高,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药店。

而目前国内专业O2O药品配送商也仅能承诺30分钟内送达。

2、医药消费频率低。

消费者购买药品并非像网上点餐频率高。

也不像网上购买快消品及服饰类,存在冲动消费的行为。

而药店上马O2O要考虑新系统开发,库存订单分配和门店对接,还须建立专业配送团队。

整体运营成本较高,在消费者习惯没有被大规模改变的今天,难以实现盈利。

(3)药店B2C+O2O模式运营新尝试

零售药店最重要的资源来自于线下,将线下的稳定客户转移至线上,并引导其产生消费是运营医药电商平台的关键突破点。

药店可以通过营销折扣活动将会员向线上平台引流。

通过线下实体店的体验,增强用户对于线上健康管理的需求。

同时,为了增强线上平台的流动性及盈利性,可以增强产品多元化,加入高毛利产品如日常消费品、食品生鲜类等。

一心堂利用其优势品牌影响力及区域门店服务优势,推出了一心到家的生鲜B2C业务。

消费者网上下单,价格比市场便宜10%-15%,并且有专人送货上门。

一心到家业务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亲自部署,从生鲜采购到仓储包装、运输层层把关。

推出一心到家业务半年内日订单量突破3000单。

生鲜业务一方面利用现有线上平台及配送体系获得可观收益,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一心堂电商平台的知名度与使用度。

一心堂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