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09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adi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2.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B)

A.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3.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B)。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D.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4.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上海设立了第一块租界,设立国是(A)。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5.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B)。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6.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7.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D)

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

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8.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9.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C)。

A.中法战争以后

B.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10.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A.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B.清廷消极备战、积极求和。

C.文官贪财、武将惜命。

D.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

11.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C)。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战争

12.在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C)

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

13.(B)被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A.邹韬奋B.鲁迅

C.茅盾D.王稼先

14.1914年7月,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成立于(D)

A.旧金山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15.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D)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6.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7.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A)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

A.王明B.李立三C.陈独秀D瞿秋白

18.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A)

A.四川懋功B.陕北吴起镇C.四川甘孜D.甘肃会宁

19.1931年11月召开,错误地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的会议是(B)

A.遵义会议B.赣南会议C.中共六届四中全会D.八七会议

20.毛泽东提出以农村为中心,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文章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21.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D)

A新文学运动B民主、民权运动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22.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A)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B)

A.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4.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B

A.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B.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

C.主持了中共“一大”D.出席了中共八七会议

25.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26.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

A.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B.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答案C

27.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

【标准答案】:

B

28.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A)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冯玉祥B李济深C吉鸿昌D李杜

29.在(A)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仓库,被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A淞沪会战B淞沪抗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30.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B)

A.党个性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

A、军事管制委员会B、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C、各界人民代表大会D、各级人民政府

【标准答案】:

A

32.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革

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33.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34.1993年4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C)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A.香港

B.澳门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35.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地是(D)

A.陕北保安B.陕北洛川

C.陕北瓦窑堡D.甘肃会宁、静宁

36.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B)。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实现

D.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A)。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38.“九一三事件”指的是(B)。

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中央“文革”小组基本取代中央政治局的职能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C)。

A.毛泽东得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40.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以后,毛泽东提议(D)担任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A.陈云

B.邓小平

C.李先念

D.华国锋

41.毛泽东最早改变八大决议中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分析,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是主要矛盾”的会议是(A)。

A.1957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

B.1958年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

C.1959年的庐山会议

A.1962年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

42.1927年帝国主义之所以积极扶植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要是由于(B)

A.蒋介石野心的日益膨胀

B.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

C.蒋汪争权夺利斗争尖锐

D.北洋军阀统治土崩瓦解

43.1927~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不包括(D)

A.蒋桂战争

B.蒋冯战争

C.蒋冯阎桂“中原大战”

D.蒋冯阎桂对张作霖的“北伐”

44.(B)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

A.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B.公车上书

C.“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5.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的基本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长达(A)

A.5年

B.6年

C.7年

D.8年

46.“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C)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47.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是(答案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4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答案】A

49.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D)

A.建立厦门经济特区B.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海南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50.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是(A)

A.邓演达B.梁漱溟C.黄炎培D.左舜生

51.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A.政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武装斗争问题

52.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C)

A.1949年B.1950年

C.1953年D.1956年

53.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高潮是在(C)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D.中法战争爆发后

5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D)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二、多项选择题

55.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56.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哪部分人起了主力军作用(AB)

A.人民群众

B.爱国官兵

C.清朝政府

D.地主武装

57.在反侵略斗争中,清政府涌现出的爱国官兵:

(ABCD)。

A.关天培

B.史椿荣

C.冯子材

D.邓世昌

5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

其中包括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领导职务的(CD)

A.徐特立B.郭沫若

C.彭德怀D.贺龙

59.参加中共一大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有BC

A.李达

B.毛泽东

C.何叔衡

D.董必武

60.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BCD)ABCD

A.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C.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D.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E.实行国共合作

61.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AD)

A、民主

B、人权

C、自由

D、科学

62.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ABC)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E.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6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下列哪些问题?

ABD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废除科举制度D.要不要社会革命

64.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是()

A.东北解放军B.中原解放军C.华东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

答案BC

65.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AD)

A建立三三制政权B开展大生产运动

C进行整风运动D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66.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的方向是

A.陕北B.陕西C.山东D.山西

答案AC

67.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AB)

A.军事问题B.组织问题

C.政治问题D.思想问题

6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BCD)。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69.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原则包括(ABCD)。

A.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C.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D.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70.中共十五大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在应对来自经济,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一系列严峻考验中稳步前进的.这些考验有(ABCDE)。

A.亚洲金融危机

B.长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C.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D.李登辉抛出“两国论”

E.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和煽动非法聚众闹事

7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有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答案ABC

72.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实现(ABCD)。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7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的障碍主要有()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答案】ABCD

7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有()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答案】ABCD

75.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愿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

A.敷衍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

B.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C.为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制造借口

D.争取时间为进行内战做准备

【答案】ABC

76.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红色政权根据地的政权()

A.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是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

C.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D.政权的主体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答案】BCD

77.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答案AC)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8.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BD)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缺乏对外国列强的清醒认识

79.下列几件大事在2008年中国发生的.是()

A.南方冰灾

B.汶川地震

C.北京奥运

D.神七升空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80.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是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

81.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有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82.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

83.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4.陈独秀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

85.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8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7.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88.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89.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晋绥干部会议。

×

90.1930年6月至9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91.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92.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

93.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B)A.《中苏友好条约》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D.《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解析:

1949年12月毛访问功联。

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2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37个国家的37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号如亚太地区和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保卫世办和平

94.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次明确提出(A)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必须坚持“两个凡是”

D.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解析: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

即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意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95.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D)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解析: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对中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段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96.1895年,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A)

A.严复B.孙中山C.梁启超D.康有为

解析: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制《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

(1898年正式出版)。

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97.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C)

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D.外务部

解析: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

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

98.1956年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99.到1997年,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235个,二类口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00.“乒乓外交”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