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877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docx

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评价检测

单元评价检测

(二)

(第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4·宜宾中考)如图所示为一枚古银币。

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

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一种本质特性,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是利用音色;回音是声音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故C正确。

2.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响度的理解。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闪烁其辞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与响度无关,故选A。

3.

(2015·深圳龙岭期中)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

C.响度D.音色和响度

【解析】选A。

由于敲击长短不同的铁护栏时,铁护栏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将会发生改变,故选A。

4.(2014·常德中考)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选D。

5.(2015·孝感孝南区期末)家住三楼的王欣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B.王欣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王欣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欣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解析】选A。

叫喊声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王欣听到楼下的叫喊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通过音色判断出喊王欣的是李娟,故C正确;下楼脚步轻些是为了减小噪声,避免影响到邻居,故D正确,故选A。

6.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配备了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dB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该设备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

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

可以听到这种声音,说明此声音既不是超声波,也不是次声波。

分贝是声音强度的单位,“150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当钢琴与长笛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人们还是能辨别它们,原因是它们的强弱不同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的综合知识。

钢琴与长笛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声体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是通过音色辨别它们的。

8.(2014·陕西中考)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解析】选B。

本题综合考查声学知识。

“悦耳动听”是说明声音的音色好,不是响度大,所以A选项错误;“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所以B选项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大雪过后,万籁俱寂”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9.

(2015·泰州附属中学期末)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

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当高脚酒杯中的水量增加时,音调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使杯子边缘振动发出声音。

当水量增加时,杯子和水振动的频率会减慢,音调降低。

答案:

振动 降低

10.(2015·盐城明达月考)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

这说明    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    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    (选填“快”或“慢”)。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人的耳朵听不到声音后,可以通过硬棒、牙齿等固体将声音传递到大脑中。

诱鱼器发出声音,通过液体传播到鱼的耳朵里,鱼就被吸引了过来。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答案:

固体 液体(水) 快

11.

2014年1月3日19:

30,原创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在央视三套震撼亮相,刘欢、杨坤、周华健、蔡健雅四位音乐导师将挑选12支金曲收入各自制作的“原创专辑”。

当晚来自云南丽江的歌手周三演唱的《一个歌手的情书》,以真情的流露和如同念白的演唱手法“唱哭”了几位导师,在微博上也引发网友热议。

周三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调成振动,目的是在    处减弱噪声;我们可以感受当时周三唱歌时心情的失落和无奈,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

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从周三的歌声中能感受到一些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

音调 声源 信息

12.(2015·江苏丹阳吕城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⑥时,音调可以改变,从而可以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

【解析】

(1)竹笛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时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答案:

(1)空气柱 

(2)a c

13.

(2014·徐州中考)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

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解析】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

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

振动 空气 能量

14.(2015·河南商丘八中月考)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15.(9分)

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提出两个与手机相关的声学物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回答。

(知识点不能重复)

例如:

问: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

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问:

 

答:

 

(2)问:

 

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

(1)问: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入耳朵的?

答: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2)问:

手机的来电音量调大时,是在改变什么?

答:

改变声音的响度。

(3)问:

接听手机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根据的是什么?

答:

根据声音的音色我们很容易判断出熟人的声音。

(4)问:

在月球上,宇航员可以用手机联系吗?

答:

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手机即使接收到信号,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任选其二)

答案:

见解析

16.

(10分)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具体关系是         。

(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解析】

(1)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膜左右振动。

(2)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到声源的距离有关,具体关系是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且能引起肥皂膜的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1)肥皂膜左右振动 

(2)振幅 (3)到声源的距离 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能量

17.(9分)(2015·江西赣州期末)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杰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

在认真观察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

②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杰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根二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

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

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杰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2)小杰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将小杰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的实验。

(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

(5)据此可知,弦乐器的音调的高低是可以调节的,当弦越紧时,弦发出的音调越    ;当弦越粗时,弦发出的音调越    。

【解析】

(1)小杰在实验过程中,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2)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在粗细和松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弦的长短,改变音调。

(4)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使弦的其他因素均不变,只改变弦的粗细即可:

使琴弦的粗细不同,但长度、材料与实验中弦一样。

(5)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当弦的张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粗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答案:

(1)低 

(2)控制变量法 

(3)改变弦长、改变音调

(4)增加粗细不同但长度、材料与实验中弦一样的琴弦

(5)高 低

四、计算题(8分)

18.(2014·贺州中考)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

“我爱你……!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解析】

(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仙姑瀑布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2=1360m,由v=

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t=

=

=4s。

(2)因为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0.1s,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答案:

(1)4s 

(2)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