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43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docx

0067《现代汉语》期末考试指导

0067《现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现代汉语》是高等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十门专业必修课之一。

它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法令,依据语言学普遍原理,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适度的练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汉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言语要素确定的,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个部分。

其中语音、词汇、语法是最基本的,是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在现代汉语中的体现。

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有7种题型: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将涉及到的题型包括:

题型一:

填空题(共15分)

题型二:

选择题(共20分)

题型三:

判断题(共5分)

题型四:

改错题(共16分)

题型五:

名词解释(共8分)

题型六:

问答题(共12分)

题型七:

分析题(共24分)

说明:

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了解语言的基本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

二、掌握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熟悉汉语七大方言区的名称及其代表地区

现代汉民族方言按主讲区域划分,大致有七类: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闽方言分布在福建、海南、台湾,以及广东、浙江的部分地区。

闽方言又分五个次方言,即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

粤方言又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第二章:

语音

一、掌握语音的基本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1、物理性质:

语音人的发声体振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这种物理现象具有四个要素,那就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振动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

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就越高;振动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它取决于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它取决于振动体振动延续的时间。

振动延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色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音质”。

它取决于音波振动的形式。

造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2、语音的生理性质主要是由人的发音器官体现出来的。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呼吸器官、口腔和鼻腔、喉头和声带。

3、社会性质:

语音不同于一般声音,它在社会交际中代表一定的意义。

这种种音义的结合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

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一旦确定,就不能任意改动。

语音的社会性质还突出地体现在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上。

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素与元音、辅音,音节与声母、韵母、声调

1、音素:

语音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个最小的各具特色的单位,即音素。

2、元音、辅音:

元音是声带振动,气流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如:

a、o、e等。

元音又称母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

d、t、n、l等。

辅音又称子音。

3、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4、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是音节的开头部分,主要由辅音充当;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

三、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

1、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

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七类。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也称平舌音)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也称翘舌音)zh、ch、sh、r

舌面音 j、q、x

舌根音 ɡ、k、h

2、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可以从阻碍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声带颤动与否三个方面来分析。

  

(1)阻碍的方式

  根据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不同方式,普通话声母可分为以下五组:

  

(1)塞音 b、p、d、t、ɡ、k

  

(2)塞擦音 z、zh、j、q、c、ch

  (3)擦音 s、sh、r、h、f、x

  (4)鼻音 m、n

  (5)边音 l

  

(2)气流的强弱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还可以根据发音时呼出气流强弱的不同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如p、t、k、q、c、ch;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如:

b、d、j、ɡ、z、zh,这种分类只限于塞音和塞擦音。

  (3)声带颤动与否

普通话声母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普通话声母中除m、n、r、l四个浊音外,其余的17个都是清音。

四、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气克服阻碍,因此气流较强。

五、掌握单元音韵母的发音及其分类、复元音韵母的分类及其发音特点、鼻音韵母的分类。

四呼:

按汉语传统音韵学的作法,可以根据韵母开头元音发音的口形将韵母分为4类,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

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韵母;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韵母;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韵母。

1、单元音韵母

根据发音时舌头作用部位和方式的不同,单元音韵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韵母、舌尖元音韵母和卷舌元音韵母三类。

(1)舌面元音韵母,普通话舌面元音韵母有7个。

ɑ[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γ]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韵母

-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卷舌元音韵母

er[]卷舌、央、中、不圆唇韵母。

2、复元音韵母

普通话共有13个复元音韵母,根据韵腹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

(1)前响复元音韵母,共有ɑi[ai]、ei[ei]、ɑo[ɑu]、ou[ou]4个。

(2)后响复元音韵母,共有iɑ[iA]、ie[iε]、uɑ[uA]、uo[uo]、üe[yε]5个。

(3)中响复元音韵母,共有iɑo[iɑu]、iou[iou]、uɑi[uai]、uei[uei]4个。

3、鼻音韵母

普通话里带鼻音韵母共有16个。

(1)前鼻韵母。

共有ɑn、en、in、ün、iɑn、üɑn、uɑn、uen8个。

(2)后鼻韵母。

共有ɑnɡ、enɡ、onɡ、inɡ、iɑnɡ、ionɡ、uɑnɡ、uenɡ8个。

六、掌握声调、调值、调类等基本概念及其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

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具体的高低升降形式。

调类是声调的分类。

、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的声调有4个基本调值,即有4个调类,依次称之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七、掌握音节的构成,声韵调的配合。

1、音节的构成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种成分构成,韵母又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

2、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关系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规律性不强,简单地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普通话里m、n、l、r四个浊音声母的字很少有读成阴平调的,只限于口语常用的字,如:

“扔”rēnɡ、“妈”、mā、“溜”liū。

(2)普通话里b、d、ɡ、j、zh、z这6个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同鼻韵母配合时,基本上没有阳平字。

八、掌握轻声,儿化的概念。

1、轻声

在词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2、儿化

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自成音节时常用的只有“儿、而、尔、耳、二”等几个字,此外,er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后面,同前面的韵母结合起来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产生儿化作用的韵母就叫作“儿化韵”。

儿化韵的音节,用汉语拼音拼写时,只在原音节末尾加r表示,例如huāpénr(花盆儿)。

r并不是独立的音素,只表示卷舌动作。

3、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单念或在句中、句尾停顿时念本调,其他场合均有变化。

1)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5。

2)上声在原为上声的轻声字音前,则有两种情况,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声。

3)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变读为“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

4)如果连续的上声字不只两个,则可以根据词的意义适当分组,按上述规律变调。

(2)“一”“不”本调不同,但音变规律基本相同。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即读本调。

2)在去声前一律读阳平,调值变为35。

如: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律读去声,调值为51。

4)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4、语气词“啊”的音变

前面音节末尾的因素

“啊”的音变

汉字写法

举例

ɑ、o、e、ê、i、ü

妈呀小鸡呀

快写呀唱歌呀

大鱼呀这么多呀

u(包括ɑo、iɑo)

多好哇真妙哇

真苦哇

N

难哪亲人哪

nɡɑ

真香啊好听啊

-i[]

字啊几次

-i[]er

是啊小二啊

快吃啊

九、标点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第三章:

汉字

一、要求熟悉汉字基本知识。

1、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文字大致可以分成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类。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表意是汉字的本质属性。

2、汉字的特点:

数量大;笔画多;二维展开;方块布局;笔画以直线为主;超时空性。

二、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和各种字体。

1、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汉字的形体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

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

大篆又称籀文,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

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

它与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一脉相承。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它的出现改变了古文字象形的传统,奠定了现行汉字的基础。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

2、掌握“六书”的概念。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小篆字系,为六书作出了明确的界说: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拻,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讲的是用汉字记录汉语的六种表词法。

3、现代汉字的各种字体

现代汉字的字体都属于楷书。

常见的有:

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行书等五种。

三、掌握《简化汉字总表》中的简化字,了解《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四、掌握常用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并能自觉纠正错别字。

笔画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第四章:

词汇

一、掌握词和词汇的概念,了解词和词汇的关系。

1、词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汇就是词的总汇。

2、词和词汇的关系:

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与具体的词及固定短语之间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二者不能混淆。

二、掌握语素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包括替换法、剩余法和音义法),了解语素的不同分类。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基本单位

2、语素确定的方法:

替换法、剩余法、音义法

3、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分类

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按功能分类

按功能分类主要是根据构词能力对语素进行分类,因为语素是一种构词的单位,构词是语素的主要功能。

据此,汉语语素可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4、词、语素、字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字是书写单位。

有的词是一个语素构成的,例如天、葡萄,有的词是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例如火车,有的词写出来是一个字,如:

大,有的词写出来是两个以上的字,如:

汽车。

有的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如:

火,有的语素写出来是两个以上的字,如:

葡萄。

还有的同一个字,可分别在意义不相干的词语里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例如:

车“把”、“把”门。

5..词、词组、句子之间在结构上的一致性:

词、词组、句子,同属于汉语结构单位,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一致性。

比如联合、偏正、主谓、动宾、补充结构在词、词组和句子中均能找到,联合结构:

朋友(构词),政治经济(词组),风停了,雨住了。

(复句);偏正结构:

汽水(构词),木头房子(词组),三年后的一个晚上。

(句子,非主谓句);动宾结构:

站岗(构词),清点人数(词组),下雨了。

(句子);补充结构:

认清(构词),了解清楚(词组),美极了。

(句子);主谓结构:

国营(构词),人员流动(词组),人来了。

(主谓句)。

三、掌握从音节和意义结构两方面划分出的词的类别。

1、从语音形式的角度,词可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

双音词和多音词可统称为复音词。

(1)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2)双音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

(3)多音词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2、从意义结构的角度,词可区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这种单纯词由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构成。

主要包括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可拆分的词)、音译词、叠音词和拟声词。

(2)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构成的。

分析合成词内部语素与语素的结构关系、组合方式,可以将合成词区别为以下3种:

复合组合联合式(又可分为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附加组合、重叠组合。

注意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词:

第一,叠音词属于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重叠型属于合成词,由两个语素构成。

第二,叠音词拆开来不能单用;重叠型合成词拆开来能单用,依然是个词。

四、掌握词义的性质、词义的构成、词义的分解等。

1、词义的性质:

客观性、概括性、社会性、模糊性、演变性。

2、词义的构成

词义有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两大类。

语言意义是指词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固定的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词在具体使用时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语言意义又分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类。

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属于词汇意义,是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语法意义是词在语法系统中的关系意义。

3、词义的分解

(1)义项与义素义项与义素是词义的两级单位。

(2)单义词与多义词

注意:

在词典中,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下面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要多加分析对两种不同性质的词加以判断:

1)是一个词还是两个以上的词,多义词又称一词多义,同形同音词是两个以上的问。

2)看意义上有联系还是没联系,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形同音词的意义则毫不相干。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必须抓住两点:

一是一个词还是两个以上的词.同形同音词是一组词,是多词一音;多义词是一个词,又称一词多义。

二是看意义上有联系还是没联系,同形同音词的各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3)本义与转义

六、掌握同义词的概念及其辨析。

1、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词汇系统中形成同义聚合,同义聚合中的各词彼此间互为同义词。

2、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包括求同和察异两个方面,察异是主要方面。

由于词义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不同方面,因此辨析同义词的差异也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入手。

(1)概念意义方面

同义词之间在概念意义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范围大小不同。

2)程度轻重不同。

(2)色彩意义方面

有些同义词之间在表达概念意义上是相同的,但是所附加的色彩意义却不同。

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

(3)用法方面

同义词之间的差异还可以从用法的角度去辨析。

1)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2)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七、掌握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概念。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语的总汇,是词汇的核心。

基本词汇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体现了语言特点的本质。

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是一般生活交际中最必需的、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

一般词汇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成分,是词汇中所有非基本词语的总汇。

八、熟悉基本词汇的特征,了解一般词汇的组成部分。

1、基本词汇的特征:

(1)历史悠久,具有稳固性;

(2)社会普遍使用,具有全民常用性;

(3)成为构造新词语的基础,具有能产性。

2、一般词汇的组成部分:

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等。

九、掌握熟语及其各类别的不同特点。

1、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常用而定型的现成用语;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它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但又具有词的特性,造句功能与词相同。

2、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及谚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些荣誉极容易出错,例如:

孺子可教、张皇失措、不胫而走、一筹莫展。

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短小定型,意义有所引申的习用性短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广泛流传的精炼通俗、寓意深刻的固定语句。

第五章:

语法

一、了解语法的特点:

概括性;生成性;相对稳固性和民族性。

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缺少严格意义的词的形态变化。

(2)语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3)在现代汉语里,词的结构方式、短语的结构方式、句子的结构方式大致相同。

(4)汉语有丰富的量词。

三、掌握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三条标准:

词的句法功能;词的组合能力;广义的词形变化。

四、掌握现代汉语实词、虚词的类别及各类词的语法意义、语法特点及其再分类,并注意总结各类词的异同,基本能够判定词的词性。

1、实词主要有:

名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

2、虚词主要有: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连词和副词通常被笼统称为关联词语。

五、掌握词的兼类和活用的定义:

1、词的兼类现象

有些词在词汇意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的语法特点,就是词的兼类现象。

也就是在词汇意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同一个词在某一语句中属甲类词,而在另一语句中又属乙类词。

2、词类的活用现象

人们在用词时,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将甲类词用为乙类词的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六、了解短语的性质和两种主要分类及其他分类,熟悉五种基本短语的定义、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了解三种特殊短语的定义及其分类。

1、短语在语法上的两种主要分类

(1)按照短语的内部结构关系给短语分类,可分出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同位、连动、兼语、介词、的字、方位、数量、指量、紧缩等短语。

其中,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五种短语具有最基本的结构关系(这类关系在词、短语、句子里都存在,可称为“基本结构关系”),又是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我们称之为“基本词组”;而其他各种短语,我们统称为“特殊短语”。

掌握各类短语充当不同句子类型的能力,如主谓词组能充当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

(2)按照短语的语法功能给短语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

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3)短语的其他分类

1)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这是根据短语的内部成分是否固定来划分的。

2)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这是根据短语所表示的意义是否单一来划分的。

七、了解多层短语的定义,熟悉层次分析法及其两种图解方法(阶梯式图解法和树形图解法)。

1、什么是多层短语

多层短语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短语。

各种基本词组、各种特殊短语都有层次复杂的情况,因此,多层短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短语种类,而是各种短语的复杂化形式。

2、多层短语的分析方法

语言结构是有层次性的,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十分鲜明,多层短语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分析多层短语就应该揭示它的层次性,并且分析好每一个层次上的结构关系。

这也就是分析多层短语的两个任务。

要完成好这两个任务,只有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图解方法有两种。

一种叫阶梯式图解法,是一种从最外层向最里层不断切分的方法,也就是由大到小的分析方法。

上例采用的就是这种图解法。

另一种叫树形图解法,则是从最里层向最外层步步组合的方法,也就是由小到大合成的方法。

八、主语和谓语的类型

主语的类型:

施事主语、受事主语、中性主语

谓语的类型:

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性谓语

九、能辨识句子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其结构。

现代汉语单句句型主要有:

(一)基本句型

1、主谓句

(1)形容词谓语句(你好!

(2)名词谓语句(他高高的个子。

(3)动词谓语句(文件。

1)带宾动词谓语句(我们学习)

2)无宾动词谓语句(你说。

(4)主谓谓语句(这件衣我穿了不合身。

2、非主谓句

(1)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对!

(2)名词性非主谓句(蛇!

(3)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4)叹词句或拟声词句(啊!

轰隆隆!

(二)特殊句型

1、连动句(他走进来坐下看书。

2、兼语句(大家选他当工会主席。

兼语句与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的区别:

(1)构成兼语句的条件是做全句谓语的动词是使令义,或谓语是“有”或是“是”,一般为使令义动词带兼语;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则没有这些条件。

(2)兼语句动词谓语支配的仅仅是它后头的宾语,命令仅支配战士,而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动词谓语支配的是整个后头的主谓词组。

兼语句的形成与几种动词谓语的关系:

兼语句的形成与做该句主要谓语的动词有关,能带兼语的动词有三种,一是使令义动词,如:

“命令”,二是“有”;三是“是”。

例如:

连长命令战士出发。

江边有座山叫龟山。

最奇的是海上出现的幻景叫海市。

3、双宾句(老师教我们怎样做人。

4、把字句(我们一定要把工作搞好。

5、被字句(经理被坏人骗了。

6、存现句(墙上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