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391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docx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一答案及解析

云南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模拟题

(一)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7月26日召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布会,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

人才强国战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7.【答案】B。

8.【答案】B。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9.【答案】A。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10.【答案】C。

解析:

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南南合作”太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建立的政治,经济优势,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旧秩序。

11.【答案】D。

解析: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答案】C。

解析: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就已经结束。

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答案】D。

解析: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14.【答案】B。

解析: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答案为B。

15.【答案】D。

解析:

列宁对阶级的定义是:

“阶级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获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社会集团。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解析:

(1)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影响作用。

第一,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二,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的国家的社会的发展。

(3)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有三: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二,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或生产过程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故选C。

17.【答案】A。

18.【答案】C。

解析:

精神经济时代由于财富构成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也由传统的物质产品变为精神产品,各种精神内容含量高的商品贸易迅速发展。

人们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不再主要是用万吨巨轮和集装箱运输的物质商品,而是精神性的无形商品。

电影属于精神性的无形商品,答案为C。

19.【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植根于人们的实践之中,是对实践中主观和客观辩证关系的抽象概括。

离开了实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将变得不可思议,因为实践既是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产生的根源,又是解决思维和存在之间矛盾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真正科学地、直接现实地解决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矛盾,只能靠人们的实践活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20.【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它们的关键。

(3)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认识工具。

21.【答案】B。

解析:

阿利森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22.【答案】B。

解析:

从广义上讲,决策就是做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23.【答案】C。

解析: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局,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制有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就婚前或婚后财产的归属作出约定,没有特别约定时,除了法律规定属于个人所有的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属于夫妻共有。

《婚姻法》第17、18条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都属于个人财产,只有知识产权的收益作为夫妻共有财产。

因此,本题的答案应当是D项。

2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外资企业解散后清算委员会的成员。

根据规定,外资企业的清算委员会应当由外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债权人代表以及有关主管机关的代表组成,并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参加,因此,选项D外国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出任清算委员会成员。

26.【答案】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6条规定“被执行人为无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该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

27.【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按照通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可见,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必然是法院。

28.【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第2款规定:

“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是崔某,而实际经营者是赵某,所以二人是共同被告。

故选D。

29.【答案】A。

解析:

逐级行文:

向直接的上级或者直接下级行文。

越级行文:

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或下级行文。

多级行文:

向直接上级并呈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转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

30.【答案】A。

解析:

通知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二、多选题

1.【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荀况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试题原文是说,天道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它不因为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相反,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倒行逆施,违背天道,就要遭殃。

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上,旬况能够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具有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在人类认识上抹掉了“神”和“天”的神秘主义色彩,揭示了“神”、“天”范畴对天道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猜测。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和C选项。

2.【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三种基本形式内在包含的关系。

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生产实践。

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的活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

第三,科学实验。

这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的准备性活动。

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处理的是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分析与应用。

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以善辩著称。

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是因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

”也就是说因为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只是说颜色而没有说形状,因此白马就不可能是表现形状的马,即白马非马。

很显然,公孙龙的这一观点,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就是对各种不同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4.【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理论、精神武器,特指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

“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际的革命行动、物质武器,特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革命理论的作用时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理论批判与现实的革命运动都是人类解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强调了物质力量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辩证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武器的批判所需要的现实的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5.【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有联系的: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因此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6.【答案】ABCD。

解析:

《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六个必须”的指导原则。

这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7.【答案】ABCD。

解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8.【答案】ACD。

解析:

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党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党的要求和衡量标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战略机遇期的发展目标,与题意不符,所以B项排除。

9.【答案】AB。

解析:

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

如果离开社会主义民主讲法制,法制就可能改变性质,甚至导致专制;如果离开社会主义法制讲民主,民主就会失去强有力的保障,就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无政府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紧密结合,两方面的建设要同步进行,互相促进。

(一)民主是法制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也有重大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

第三,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第四,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

10.【答案】ABCD。

解析:

ABCD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1.【答案】ABC。

解析: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主要内容如下: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答案】AB。

解析:

第一顺序继承人为父母、配偶、子女。

13.【答案】ABCD。

解析:

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处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据客观事实,不能以主观臆断为根据;只能以国家法律为标准、为尺度。

决不允许另立标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依法承担平等的义务。

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存在。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有两层含义:

一是法律规定,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二是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对于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正确适用法律,防止特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4.【答案】ABC。

解析: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所谓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现法律的活动。

所谓司法,也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好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5.【答案】ABC。

解析:

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内旅游业面临较大压力,所以不选D项。

16.【答案】ABCD。

解析:

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在粮食生产环节减税负、增补贴,流通环节实行最低收购价。

国家于2007年12月份取消对主要粮食品种的出口退税。

因此四个选项全选。

17.【答案】ABC。

解析:

对外开放与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不选。

18.【答案】ABCD。

解析:

《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六个必须”的指导原则。

这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19.【答案】ABCD。

20.【答案】ACD。

三、判断题

1.【答案】错

2.【答案】对

3.【答案】对

4.【答案】错

5.【答案】对

6.【答案】对

7.【答案】错

8.【答案】对

9.【答案】错

10.【答案】对

11.【答案】对

12.【答案】对

13.【答案】错

14.【答案】错

15.【答案】对

16.【答案】对

17.【答案】对

18.【答案】错

19.【答案】对

20.【答案】错

三、判断题

1.【答案】错

2.【答案】对

3.【答案】对

4.【答案】错

5.【答案】对

6.【答案】对

7.【答案】错

8.【答案】对

9.【答案】错

10.【答案】对

11.【答案】对

12.【答案】对

13.【答案】错

14.【答案】错

15.【答案】对

16.【答案】对

17.【答案】对

18.【答案】错

19.【答案】对

20.【答案】错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B。

解析:

王某未超过赔偿请求期限。

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违法行为的确认依据是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

时间是2005年9月2日。

从这一天起2年内王某有权提出赔偿请求。

2.【答案】AB。

解析:

王某向县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请求是正确的。

本案中,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是共同赔偿义务机关,王某可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求赔偿。

3.【答案】BCD。

解析:

王某的赔偿请求不合理。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主要对当事人直接损害、物质损害给予赔偿,对王某精神损害的赔偿不应予以支持,王某的误工损失每日赔偿金应按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题中情形下应当为王某恢复名誉。

4.【答案】ABC。

解析:

王某可在10月12日之前向市检察院申请复议。

市检察院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2个月内不作出复议决定或对其复议决定不服的,王某可向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委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5.【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形;

(1)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4)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6.【答案】BCD。

解析: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7.【答案】CD。

解析: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8.【答案】AC。

解析: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9.【答案】ABCD。

解析: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10.【答案】ABC。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或状态。

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事物原有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表现为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等。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以及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量变的这种准备既包括对质变发生所必须的数量基础的准备,也包括对质变发生的方向和性质的准备。

所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指,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

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当旧事物的度已成为量变继续下去的桎梏时,质变就会发生并突破旧事物的度,从而使量变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

同时质变使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度的范围内,量变又有了新的展开空间,新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简言之,事物的量变超出了事物的度,就会导致质变,出现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如此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在理论上,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只讲量变,否定质变作用与意义的庸俗进化论和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只讲质变,否定量变作用与意义的激变论和左倾冒险主义。

在现实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方面,要懂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脚踏实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