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北天目旅游区详细规划.docx
《安吉北天目旅游区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吉北天目旅游区详细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吉北天目旅游区详细规划
一、项目概述
(一)名称:
安吉县北天目旅游区
(二)范围
安吉县北天目旅游区,位于安吉县南界与临安市北界的接壤处;地理位置,处在东经119°30′、北纬30°26′。
旅游区范围涉及安吉县上墅乡董岭村、报福镇石岭村及临安市太湖源镇龙须山村。
规划区块与面积:
1、石岭村,约3平方公里;
2、董岭村,约4平方公里;
3、龙须山村,约1平方公里。
(三)资源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北天目景区地质构造上处于江南地轴南东边缘与钱塘印支褶皱之间的过渡地段,吴兴——临安断裂西侧,属江南古陆台之一部分。
其出露的地层与岩性,主要由侏罗系凝灰石、流纹岩等组成。
在地貌上隶属浙江北部主山系——天目山脉,山峦起伏、切割强烈、断崖峡谷、地形复杂,山脉西南~东北走向,相对高差约为400——1300M,主峰马尖岗海拔1271.4M,是安吉县的主要高峰之一。
区内1000M以上的山峰众多,有羊角尖(1103.2M)、大汉岭(1088.7M),回峰岭、龙须山的高度也有近千米。
(2)气候水文
北天目景区地处浙江省西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的特征为:
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秋季来得早,冬季多严寒。
同时,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且高低悬殊,温度垂直变化和区域差异性明显,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并有逆温带现象。
年平均气温13.93℃,一月均温-1.4℃,7月均温21.1℃,极端最低温-12.2℃;无霜期200天左右;太阳辐射量为107.6千卡/厘米2;年降水量平均为1748.6mm,但降水分布很不平衡,月与月之间的差异很大,从11月到次年1月为少雨月份;3月开始,区内降水量明显增多;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7月中旬到8月中旬,降水减少;8月下旬,又开始增多;9月为秋雨季;10月显著减少。
区内季风盛行,风向季节变化十分显著,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频率占12%;春季风向不如冬季稳定,由偏北顺转为偏东;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时候盛行东南风,平均频率为10%;秋季当北方冷空气加强后,又逐渐转为偏北风。
风速多年平均为1.8米/秒,属风速偏小区,月平均风速最大值为2.2米/秒,出现在3~4月份;最小值为1.4米/秒,出现在10月份。
有些年份可能会出现风、雪、雹等灾害性天气。
北天目景区属长江水系,区内所有溪流全部汇入东、西苕溪,其中有一支流称为龙王溪,又名大溪,源出上墅乡董岭头(海拔829米),其主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22‰,由南向北纵贯上墅乡到递铺镇的笕桥注入西苕溪,西苕溪经安吉、长兴,在湖州与发源于马尖岗南麓水竹坞的东苕溪汇合而成霅溪,注入太湖,成为其主要的源头之一。
(3)生物资源
北天目景区地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又因复杂地形而产生多种特有小气候,且境内山地垂直分布,结构多层,赋予植物生长的多宜性,生物种属南北兼蓄、种类繁多,并富有地带性、多样性、珍稀性。
植物生态呈现演化过程中的古老性、过渡性和复杂性。
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5%,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大体可分五个类型:
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落叶阔叶林,分布在400~500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900米;芒草灌木丛及沼泽地,在羊角尖火山口附近,沿山岗带状分布;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000~1400米山岗坡面或山脊线上。
丰富的植物种类中不仅有为数众多的观赏植物,如黄山松、竹林、枫香、银杏、枫杨、金钱松、天目杜鹃、山茶、紫荆、水杨梅、麦冬、百合、石蒜、石菖蒲等,而且还有效用各异的特产植物,如属高山云雾茶的“天目云雾茶树”,属药用植物类的杜仲树及山核桃、板栗、香榧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区内还有几棵虽然历史悠久、饱经风霜而又枝桠峥嵘、生机勃勃的千年古树,树体高大,树形奇特,十分罕见。
近几年来,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董岭村、西坞村和龙须山村共种植了近两千亩西红柿、长豇豆、四季豆、长葫芦为主的高山蔬菜,远眺,则植株整齐,满目翠绿;近观,则高低参差,硕果累累。
规划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众多,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豹、黑麂、梅花鹿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弥猴、穿山甲、豺、鸳鸯等。
由于环境破坏及不法捕猎,野生动物数量已大为减少。
总之,气候宜人、水质洁净、空气清新是北天目旅游区的环境基础,浩翰无际的森林植被,草木峥嵘、群芳竞秀的植物景观是其主要的总体风貌,众多的水体而形成情趣生动的瀑布、深潭、幽谷流水景观是构成其风景的主要素材,奇花异草、古树珍木、灵峰怪石更是对其的烘托点缀,如此形成了引人入胜的大千世界,为生态旅游、高山渡假、休闲观光、探险寻奇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2、人文条件
(1)社会经济状况
北天目景区隶属安吉县与临安市的上墅乡、报福镇和太湖源镇,包括4个行政村(董岭村,石岭村,西坞村,龙须山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2300人。
基本上可归属于“靠山吃山”的农业乡村,如上墅乡全乡总面积77.58km2,其中山林面积为97758亩,耕地9474亩。
199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4.37亿,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
区内的地形、土质、气候、水气十分有利于竹子、桑树、山核桃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这些植物已成为区内主要的林地经济作物种属。
又如石岭村,全村有山林20000余亩,其中竹林16000余亩,年产毛竹20多万支,笋干500担。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林地按人口承包到户,提高了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
80年代以来,随着竹笋、山核桃加工业的兴起,大力开发了竹工艺品、竹保健品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大中城市,不但扩大了产品销售品种,更增加了农民收入。
高山蔬菜及小型水电站是北天目景区内的特色产业。
高山蔬菜因其质优、品佳、无污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需求量大增,从而也推动了山地订单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董岭村,因处于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台地,条件适宜,虽然人口只有463人,但已种植高山蔬菜650亩,年增产值300余万元。
已成为安吉县著名的高山蔬菜生产专业村。
小型水电站是利用山体流水落差而使水势能转为电能,更需完备的地势水源条件。
区内共有小水电站8座(其中董岭村2座、石岭村4岭、西坞村2座),年发电总量为1010万千瓦时,年发电总收入为450万元。
(2)历史沿革
北天目景区大部分在安吉县境内,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祖先居住,从事农业及狩猎等生产活动。
秦统一中国后,于此置鄣郡,郡治在故鄣县治(即今安城镇古城)。
在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置安吉县,取《诗经》“安且吉兮”之义,为安吉县名之始。
县治设天目乡(即今孝丰镇)。
在以后漫长的历史里,安吉县政区与隶属关系几经变更,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县治迁至今马家渡西,另建新城(即现安城镇),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安吉县南部置孝丰县,县治设在今孝丰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北天目景区内的山脉水土,向来以其旖旎诱人的山色风光及山高峰险的战略地位而享有盛名。
作为风景区,区内山秀水美、溪瀑流荡、气候宜爽,令人留连忘返;而在战争年代,由于其地处浙、皖边界,为苏、浙、皖交通要道,再加上区内崇山峻岭、山势险要的战略地形,每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时的文天祥、岳飞、朱元璋,近代的太平军、新四军等都曾在此浴血奋战过。
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固有规律,且与地理位置、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景区地处高山僻处,交通闭塞,技术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山植树、垦荒种田,别无它业。
在建国初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区内农业只有农作物种植,林牧副业很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农民积极性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大有改观。
如今区内农民种植的品种相当丰富,有竹子、山核桃、高山蔬菜,并已有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经济效益显著,还积极发展其它产业,如小水电站、加工业等,收入颇丰,已经步入小康村行列。
所有这些为当地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众多
北天目景区群山连绵,形成了以峰、岩、瀑、高山、植物等为主体的竹乡山区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原始、纯朴、野趣的自然情韵。
地文景观类有羊角尖火山口、回峰岭中古石景区等,水域风光类有著名的神童谷、龙潭瀑布、罗汉石瀑布、小仓坞瀑布群等,生物景观类有分布于各景区的古树名木及野生动物等。
此外,还有特有的高山农业观光以及浓厚的竹乡乡土文化。
这些景观山水结合,相得益彰。
(2)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特色鲜明
北天目景区位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有“春多雨,夏清凉,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项目。
半山以下是郁郁葱葱的竹林,600米以上则是马松、柳杉、金钱松、枫香、紫楠等针叶树和阔叶树,植被茂密,种类繁多,也使动物有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而源于高山的瀑布溪流或缓或急,清澈见底。
白云缭绕、青山绿水的环境加之人为破坏少、空气洁净、水质佳、少污染、气候适宜等优良的生态条件,使北天目景区具备成为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于一体的高水平、高档次生态型风景旅游区,极具开发价值。
(3)区位便利通达,条件优越
旅游区目前距安吉县城地铺25公里,距湖州市区60公里,离主要客源市场的上海215公里,杭州72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快速交通干道建成,去上海将缩短到3小时,到杭州目前只需要1小时的车程。
同时,西北面是安徽省,北部接长兴,南部是杭州和临安,东部是德清,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
(4)高山蔬菜绿色健康,品种多样
景区所在的董岭村和龙须山村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台地,光照足,年太阳辐射量107.6千卡,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748.6毫米,一年中有200天无霜期,很适合蔬菜生长。
同时,偏冷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病虫灾害,即使用残留量极少的农药,也是过药效期后才采摘。
这些优点保证了高山蔬菜的质优和无污染,对人体极有好处。
三个村合计有近2000亩蔬菜,董岭村设有“浙江省无公害蔬菜安吉示范点”,共记650亩蔬菜;龙须沟有270亩蔬菜,天目山药材20亩;西坞村200亩蔬菜。
主要的品种有:
番茄,四季豆,长瓜,缸豆,黄瓜,茄子等,十分丰富。
这些天然绿色食品自然十分吸引城市里人。
(5)农家乐品尝农家菜,避暑休闲
规划区的夏日(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1.1℃,低安吉县城5-7℃,加上昼夜温差大,在此选址避暑休闲,条件十分优越。
董岭村中心区以家庭旅馆的形式让游客住宿和游玩。
游客住在农户家中,既可以观赏云雾缭绕的山头,又可以观赏农民耕作于大片田地的悠然美景,也可与农民一起下地参加劳作,体会采摘的乐趣。
而干净、绿色、鲜美、可口的农家小菜又让人吃得既放心,又舒心,流连忘返。
(四)内容
在“双源深处,山岭人家”总体形象的统领下,分别对石岭景区、罗汉石景区、董岭景区、云顶景区、大汉岭景区、龙须山景区进行布局规划。
(五)功能
以“双源深处,山岭人家”为核心理念,融峡谷观光、寻根探源、农家休闲、高山度假于一体。
(六)总投资:
1亿元
二、建设单位概况
安吉县黄浦江太湖源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
2002年12月,经安吉县旅游局协调,公司股东变更,以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李银松、程堂刚及禹雄乘三人。
李银松,安吉县广泰纸业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安吉县人大代表。
广泰纸业化工公司经济效益连年攀升,截止至2002年12月,公司资产总额达2500多万元,净资产达1200万元。
程堂刚,安吉县竹海宾馆及法人代表,董事长,南京大学婕丽化妆品有限公司浙江省总代理。
截止至2002年12月,共有资产总额达300多万元,净资产达140万元。
禹雄乘,自由职业者,拥有一定的财产。
上述三人不仅具有相当的财力,而且擅长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运作,由他们三人接管黄浦江太湖源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北天目旅游区,条件具备,时机基本成熟。
三、规划依据
(一)技术规范
1、《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005—1999;
2、《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划(试行稿)》,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2002年;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1999)。
(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
3、《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7月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
8、《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15日);
9、《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建设厅,(1996年7月8日);
10、《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建城[1993]号文件);
11、《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1993]23号文件);
12、国家旅游局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2002年。
(三)相关成果
1、《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2》,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9月;
2、《浙江省安吉黄浦江太湖源顶旅游区总体规划》,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年12月;
3、《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4、《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5、《浙江省湖州市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湖州市旅游局;
6、《安吉县风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吉县旅游局,1996年。
四、规划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是检验规划是否可行的试金石,旅游规划必须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场特征,把握市场动态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才能保证产品与市场不脱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旅游市场方兴未艾,本规划将高山度假作为本旅游区的拳头产品,与市场走势相一致。
(二)因地制宜原则
本规划区面积较大,约有16平方公里,区内资源与开发条件各有千秋,故在功能分区中,始终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如董岭的农家休闲、罗汉石的峡谷观光、大汉岭的高山度假、大汉岭的柳母寻根等等,从而使规划区内各区块的开发,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整体协调的作用。
(三)可操作性原则
作为详细规划,可操作性是最基本、重要的要求,本规划在投资估算、旅游设计、产品组合等方面,均以可操作性作为基本准绳,尽量做到细化、量化,以期起到指导作用。
五、功能分区
1、布局思路
根据规划区旅游资源特性,结合旅游开发的现实基础和市场开发目标,确定本区的布局思路如下:
以村庄组团为基础,以层层推进为结构,上下汇聚,突出重心,形成以董岭为中心、以石岭为突破口、以大汉岭为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战略格局,即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
2、功能分区
根据上述布局思路,将本区的旅游功能在空间上作如下分区:
(1)中部高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区,即董岭中心景区,位于董岭村;
(2)西北方农家休闲度假区,即石岭景区,位于石岭村;
(3)西北部峡谷瀑布观光旅游区,罗汉石景区,位于石岭村;
(4)北部高山探险观光旅游区,即云顶景区,位于董岭村;
(5)东南部高山休闲度假区,即大汉岭景区,位于龙须山村;
(6)东南方高山农家休闲度假区,即龙须山景区,位于龙须山村。
3、旅游线路组织
(1)近期旅游线路组织
由于石岭村市场条件初步具备,虽未开发,但2002年、2003年已接待上海休闲度假游客近万人次,且交通与区位条件,相比之下较为理想。
因此,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近期开发以石岭村作为突破口,并将景区主入口设置在石岭村,此举可减弱投资风险,增强投资者开发建设整个景区的信心。
故特组织近期旅游线路如下:
石岭景区——罗汉石景区——董岭景区——云顶景区。
(2)中远期旅游线路组织
从各方面来看,董岭村的发展潜力、接待容量、资源条件等,要比石岭村优越得多,高山生态休闲度假更是名副其实。
因此,在近期期末与中期第一年,随着上董公路改造完工,整个景区的中心应调整至董岭村,此举不仅可确保安吉高山生态休闲度假游产品总体品位与档次,而且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期期末,可开发大汉岭及区内第一高峰——马尖岗。
故在中远期,整个景区的主入口设置在董岭村,中远期的旅游线路如下:
石岭景区罗汉石景区董岭景区云顶景区大汉岭景区龙须山景区。
4、规划期限与目标
(1)规划期限
本项目将分三个建设时期:
近期:
2003年6月——2004年12月;
中远期:
2005年——2007年。
(2)规划目标
1)近期:
2003年底,开发建设石岭景区、罗汉石景区、董岭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
道路、水电、植被、景观、环境保护等。
到2004年年底,接待游客达19.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752.2万元。
2)中远期:
2005年,完成石岭景区、罗汉石景区、董岭景区各个特色区块的建设,为配合效益型旅游的发展,开发大汉岭景区与龙须山景区,并开发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观光农业,大幅度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使本旅游区食、住、游、购特色初步呈现。
2006年,完善大汉岭景区与龙须山景区,强化人文环境建设,积极宣传推广高山生态旅游度假概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整个旅游区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
到2007年底,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6950万元。
六、分区规划
(一)石岭景区
选址:
石岭村
功能:
以农家休闲、寺庙祈福为主
内容:
1、罗家费水库
罗家费水库是游客进入石岭景区的前奏和序曲。
水库汇聚上游神童坑及罗汉石两条峡谷的溪流,出大坝,进入西苕溪,奔向太湖,再流入黄浦江。
罗家费水库为非水源保护水体,可为发展旅游所用。
(1)翼然亭
水库大坝远离公路一侧,有一座小山,山顶上修建一亭,命名为“翼然亭”;翼然亭飞檐翘角、四角造型;占地40平方米,三面设置座席,可供游人休憩。
(2)指示牌
可将大坝坝体作为指示牌用,上书“北天目旅游区”,以吸引游客,营造景区入口氛围。
字宽3米,高5米;黑底白字,用黑白两色鹅卵石镶嵌而成。
2、停车场
石岭村小学改建成停车场,面积800平方米;停车场采用空格砖植草铺装,小树丛做隔离栏。
3、普渡桥
停车场临溪一侧修建固定式索桥,该桥命名为“普渡桥”,桥宽3米,桥长20米。
过桥进入到石岭接待中心区域。
4、石岭接待中心
经“普渡桥”,游客进入石岭接待中心,这里有游客接待服务处、售票处、检票房、商业、住宿等设施。
(1)木鱼石街
主要通道为“木鱼石街”,以出售土特产和纪念品,重点突出该景区的佛教文化氛围,木鱼石街从普渡桥起往上游、临溪延伸。
街长35米,宽8米,街面卵石铺成,体现一种古朴、浑然天成的风格。
街上各种商铺计有100套,每套上下两层,建筑面积50平方米,共5000平方米。
(2)农家旅馆
木鱼石街街面房,底层为商铺,楼上为农家旅馆,提供住宿服务。
计有40间标准房,共80个床位。
5、高升桥
木鱼石街尽头,与普渡桥相对,修建一座仿古式廊桥,该桥命名为“高升桥”,桥宽3米,桥身高达7米,桥长20米;上下两层,低层凭栏观桥下水景;上层通往徐家庵。
石基木构,双孔拱型桥;跨越山溪和公路,与徐家庵山门相连。
6、徐家庵
石岭村徐家庵,现有的寺庙规模很小,对周边的香客、游客没有吸引力。
规划将徐家庵进行扩建,庵仍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
(1)游步道
游步道宽2米,由条石砌成。
游步道上山起始处,为徐家庵山门。
山门石质,清代牌坊式样,宽3米,高5米;镌刻楹联。
(2)庭院
徐家庵的附属建筑是观音大殿前的院落,院落围墙高1米,占地500平方米,院落比大殿门槛外的屋基低6个台阶(垂直高1米左右)。
院门檐廊下挂一口钟,钟高1米,直径50公分;命名为状元钟。
院中央位置放香炉,直径1米、高2米。
院落地面青砖铺成,留出6~8处土面,以栽种竹丛。
院落大门高5米,宽3米,门为木质,做旧处理。
大门门槛高0.3米,用条石砌成。
(3)大殿
徐家庵建筑主体是观音大殿,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外墙装饰成黄颜色,屋顶为红色琉璃瓦,坐西面东。
大殿正中塑一尊6米高的观音菩萨像(含莲花座高度);两侧为善财童子和龙女塑像(左为善财、右为龙女),各高2米,童子面向观音,双手合十,形态天真活泼,穿红色肚兜;观音菩萨慈眉善目,雍容大度。
(4)紫竹林
徐家庵后山上,栽有毛竹;规划将这片竹林命名为“紫竹林”,以与徐家庵的观音菩萨相呼应。
在竹林中修游步道,直至山顶平缓处,游步道宽1.2米,条石砌成;坡度不宜太大。
(5)慧泉
紫竹林中,游步道旁,引溪涧水(作一定的净化处理)设计一口泉眼,并将其命名为“慧泉”,寓意儿童饮后可增加智力、启迪智慧。
(6)清凉轩
紫竹林山顶,建亭,命名为“清凉轩”,供游人休憩与观景。
清凉轩为五角形,环轩有栏杆和坐凳,顶为攒尖式,钢筋混凝土骨架,覆以翠竹。
清凉轩占地面积30平方米。
注:
徐家庵庭院及清凉轩,是观赏山岳溪谷风光的理想平台;俯瞰,可观赏溪谷水景;平视或仰视,可观赏对面的寿桃山、观音石、马头石和青蟹石。
7、深加山瀑布
深加山下,临公路布置人工飞瀑景点。
景点对面的茶叶地,可作为该景点发展预留停车场用地。
面积约3000平方米。
8、石岭村小学及收购站
根据村镇规划,石岭村小学及收购站将要搬迁。
搬迁后,可作为景区发展的预留用地。
面积约6000平方米。
9、沙蚌坎山货市场
将沙蚌坎附近的滩地及坡地控制起来,作为景区今后发展的山货市场用地。
(二)罗汉石峡谷景区
选址:
石岭村罗汉石峡谷(原名:
搁梯石峡谷)
功能:
以寻根探源、峡谷观光为主
内容:
1、圆石题刻
离桥约50米处,垒石成门楼状,作为景区的主入口。
圆石题刻景区名称,石上绿叶野藤爬满,整体风格清新朴素,又有着自然野趣,“山、石、水、绿色”等元素的组合,反映景区的自然特色环保意识。
2、小广场
道路西侧,是一处小广场,供游客集散,布置若干休息设施。
临溪布置售票处、旅游厕所、小卖部等旅游服务设施。
3、接待服务中心
过桥往东,越过双溪及湖,便是接待服务中心处。
在布局上,设置综合楼,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3层建筑物;远景目标中,再往南,临溪靠山,设置十幢山乡风格的休闲度假别墅。
4、小吃茶食一条街
往水电站方向,临溪岸而上,布置小吃茶食一条街;长约130米。
5、检票处
布置在水电站前,检票关口可采用竹结构进行布置。
检票处的建筑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外立面用竹子进行装饰。
6、停车场
停车场布置在公路桥以北、公路东侧临溪的空地上,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其中,路的西侧,约有300平方米的面积,可以安排成备用或小车停车场。
7、藤桥(又名:
彩虹桥)
彩虹桥,石质,单孔拱型桥;要求做旧处理。
桥长30米,宽3米,护栏高0.7。
彩虹桥不仅起着沟通的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8、电站厂房立面改造
建议电站厂房外立面改造成竹楼式样,厂房顶部加盖坡屋顶。
9、回望台
在离水电站约100米处,建一台,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采用石构,并命名为“回望台”;在建造时要因地制宜,台宜小不宜大,要和整个环境相协调。
人们在此停留,蓦然回首,透过两边的山林,形成一条长长的视廊,远方的山林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