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08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检测发现闯关.docx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检测发现闯关

(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解析:

实验中剩余的钠、钾等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常附有CaCO3,可以用稀盐酸除去;少量酒精失火应用湿抹布盖灭,大量酒精失火可用沙子盖灭,水与酒精互溶,若用水会加大着火面积;NaOH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

答案:

B

2.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食盐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解析: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A正确;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液体的混合物的方法,B正确;酒精能溶于水,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可以用与水互不相溶的CCl4和苯,C错误;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正确。

答案:

C

3.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解析:

花生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答案:

B

4.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0.5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必定是11.2L

B.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C.常温常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D.在标准状况下,0.5molCO2所占有的体积约是11.2L

解析:

对于气体来讲,其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故A、C两项不正确。

固体与液体的体积不适用气体的摩尔体积,故B项不正确。

答案:

D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O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molH2O和1molH2的体积都约为22.4L

解析:

A项中,标准状况下,11.2LO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氦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1NA;C项正确;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

答案:

C

6.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

解析:

质量相等时,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CH4、CO2、O2、SO2,物质的量关系为SO2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O2和1molN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B.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H2和1molH2O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

解析:

A项没有指明条件,无法判断;B项,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应是L/mol;C项,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它的体积远小于22.4L;D项,标准状况下,22.4L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又因为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氮原子,因此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

D

8.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待配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浓硫酸稀释后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

解析:

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水,但不能用待配液润洗。

配制溶液时,无论试样是固体还是液体,都不能直接倒入容量瓶中,而要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冷却后方可转移到容量瓶中。

容量瓶上的刻度是在标定温度下的容积,温度改变,容积也会改变,所以在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之前,一定要将被转移的液体冷却到规定的温度,以确保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答案:

A

9.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

B.200mL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64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A项错;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与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相等,B项错;64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2mol,标准状况下,22.4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C项正确;因20%NaOH溶液的密度(设为ρ1)大于10%NaOH溶液的密度(设为ρ2),则

/

>2∶1,D项错。

答案:

C

10.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

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AgNO3):

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C.NaCl溶液(Br2):

加CCl4,分液

D.KNO3溶液(NaCl):

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解析:

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杂质时,应加适量的KCl溶液,然后过滤,如果加过量KCl溶液,会引进新的杂质KCl。

答案:

B

11.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

300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为(  )

A.0.37mol        B.0.63mol

C.0.74molD.1.5mol

解析:

由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可知:

c(MgCl2)=

=2.51mol/L,所以n(MgCl2)=2.51mol/L×0.3L=0.75mol。

因此Cl-的物质的量等于0.75mol×2=1.5mol。

答案:

D

12.[双选题]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则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  )

A.BaCl2、H2SO4、MgCl2B.CaCl2、HNO3、AgNO3

C.CaCl2、HNO3、NaClD.BaCl2、HCl、Na2SO4

解析:

Na2CO3

CaCO3白色沉淀

Ca(NO3)2,再加AgNO3后,Ag+与原溶液Cl-又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Na2CO3

BaCO3白色沉淀

BaCl2

BaSO4白色沉淀,故B、D正确。

答案:

B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

B.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

D.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

解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A错误;等物质的量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C错误;标准状况下,等质量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反比,D错误;求原子数之比,先计算物质的量,再乘以分子所含的原子数,1g甲烷中原子的物质的量=1g/16g/mol×5,1g氧气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1g/32g/mol×2,比值为5∶1,故B正确。

答案:

B

14.[双选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Ba(NO3)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

A.2L溶液中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8NA

B.500mL溶液中NO

浓度为0.2mol/L

C.500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mol/L

D.500mL溶液中NO

总数为0.2NA

解析:

由Ba(NO3)2===Ba2++2NO

知,n(Ba2+)=n[Ba(NO3)2],n(NO

)=2n[Ba(NO3)2]。

所以c(Ba2+)=0.2mol/L,c(NO

)=0.4mol/L,而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则A项,阴、阳离子共有:

(0.2mol/L+0.4mol/L)×2L=1.2mol;B项,c(NO

)=0.4mol/L;C项正确;D项,NO

的物质的量为0.4mol/L×0.5L=0.2mol,故所含离子数为0.2NA,D项也正确。

答案:

AB

15.配制100mL1.0mol/L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解析:

10.6g无水碳酸钠应加入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不能直接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

溶解后的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

然后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

溶解及洗涤所用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100mL。

答案:

D

16.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mol/LB.

mol/L

C.

mol/LD.

mol/L

解析:

由题意知V/2L溶液中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说明该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为a/2mol,故原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为amol,即MgSO4的物质的量为amol;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溶液中SO

的物质的量为2bmol。

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2b-a)mol,所以K+的物质的量为2(2b-a)mol,其浓度为

mol/L。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6分)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

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aO+H2O===Ca(OH)2,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

(1)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乙醇,下列做法中最佳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2)在你选择的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

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作热源在加热过程中要适时调整酒精灯的上下或左右位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aO、Ca(OH)2是不溶于酒精、难挥发的固体,酒精是易挥发的液体。

由蒸馏的原理可知,采用蒸馏的方法最佳。

(2)蒸馏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为了确保馏出的蒸气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中通冷却水,然后才能加热。

冷却水一般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3)进行蒸馏操作时,要根据组分沸点,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保持恒温。

温度的显示靠温度计,温度的调节可通过控制热源的强弱来实现。

答案:

(1)B 

(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 使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18.(6分)

(1)用14.2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2)若从中取出5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3)若将这5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解析:

(1)n(Na2SO4)=

=0.1mol,

c(Na2SO4)=

=0.2mol/L。

(2)从中取出50mL溶液,浓度仍为0.2mol/L,溶质的质量为:

m=n·M=c·V·M=0.2mol/L×0.05L×142g/mol=1.42g。

(3)5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据c(浓)·V(浓)=c(稀)·V(稀),Na2SO4的浓度变为原来的

,即0.1mol/L,故Na+浓度为0.2mol/L,SO

浓度为0.1mol/L。

答案:

(1)0.2 

(2)0.2 1.42 (3)0.2 0.1

19.(8分)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其分子式完成下列各题:

(1)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g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_____(用含NA的式子表示)。

(4)配制100mL1mol/L的稀H2SO4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浓H2SO4(密度为1.84g·mL-1,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________mL。

解析:

(1)等质量的O2和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则所含分子个数之比为3∶2,原子个数之比为1∶1。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即O2和O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1,则原子个数比为2∶3,质量比为2∶3。

(3)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则cg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V=

·Vm=

×22.4L/mol=

L。

(4)该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8.4mol/L。

据稀释定律得:

100mL×1mol/L=18.4mol/L×V,解之得V=5.4mL。

答案:

(1)3∶2 1∶1 3∶2 

(2)1∶1 2∶3 2∶3 (3)

L (4)5.4

20.(10分)用18mol/L浓硫酸配制100mL3.0mol/L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稀释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

A.10mLB.25mL

C.50mLD.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

解析:

(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V(H2SO4)×18mol/L=100mL×10-3×3.0mol/L,得V(H2SO4)=16.7mL,量筒大小尽量与所盛的液体的体积相近,故选用B。

(2)第③步是浓硫酸的稀释,由于其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在溶解浓硫酸时要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定容时的关键是加入的蒸馏水不能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否则就必须重配。

故在接近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选项A由于浓硫酸变稀,故所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偏小;选项B容量瓶中残留有少量的水,对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无影响;选项C由于烧杯、玻璃棒未洗涤,上面粘有的硫酸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故所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偏小;选项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故所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偏大。

答案:

(1)16.7 B

(2)先向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A.偏小 B.无影响 C.偏小 D.偏大

21.(10分)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

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CO

、SO

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

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②、③、④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3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解析:

SO

检验除加BaCl2溶液外,还需加稀HCl,排除CO

的干扰,同样,Cl-的检验需加稀HNO3酸化的AgNO3。

答案:

(1)过滤 蒸发 

(2)B (3)搅拌,加速样品溶解 引流,防止滤液溅到漏斗外 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滤液飞溅 (4)①气泡 CO

 ②白色沉淀 SO

 ③白色沉淀 Cl-

22.(12分)欲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amol/L的氯化钠溶液,设计了下面的操作方案。

根据方案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粗盐样品mg,在托盘天平左盘上放________,右盘上放________。

(2)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漏斗里液面应________。

(3)蒸发操作时应将液体放在________中加热,等加热至________时即停止加热。

(4)在样品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配制100mLamol/L的NaCl溶液时,应从Wg固体中称取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配制时应在__________中进行定容。

解析:

(1)称量时左物右码;

(2)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3)蒸发在蒸发皿中进行,当加热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4)Na2CO3是除杂试剂,加入过量的目的是把杂质除得更干净;(5)盐酸也是除杂试剂,用于除去所加的过量碳酸钠;(6)用WgNaCl配制100mLamol/L的NaCl溶液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100mL×10-3L/mL×amol/L×58.5g/mol=5.85ag,配制溶液时应在100mL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答案:

(1)粗盐(放在称量纸上) 砝码(放在称量纸上)

(2)靠在烧杯内壁上 低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皿 剩余较少液体 (4)使钙离子完全形成沉淀而除去 CaCl2+Na2CO3===CaCO3↓+2NaCl

(5)除去过量的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6)5.85ag 100mL容量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