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81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docx

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可研报告《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示范》

 

2008年度广东省科技专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

控制技术示范

专题类别:

重点区域水污染控制及治理示范

专题编号:

1015

申报单位:

深圳市TNND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

电话:

(0755)82945458

申报日期:

2008年4月28日

1项目背景

1.1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分析

2项目研究开发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2.1主要研究内容

2.2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2.3拟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2.4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

2.5项目完成后预期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和经济效益

3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运行机制

3.1管理架构

3.2合作单位间的任务分工

3.3技术推广模式

4项目实施的计划进度

5产学研合作优势分析

5.1承担单位概况

5.2本项目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5.3合作单位之间的存在的优势互补情况分析。

6以往承担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6.1承担国家省部级有关课题完成情况

6.2以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6.3项目获奖情况

6.4与项目相关的专利或版权情况列表

7资金筹措和使用

7.1经费的预算

7.2资金来源与筹措

8相关附件

8.1企业营业执照

8.2法人代码证

8.3合作协议及说明材料2007年度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8.5获奖证书(5份)

●中国环保产业(企业)贡献奖

●广东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深圳市科技创新奖(产业化类)

●宝安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宝安区技术创新奖

8.6专利证书(8份)

8.7成果登记证书(2份)

8.8查新报告

8.9检测报告(水质、饲料级硫酸铜、TBCC)

8.10各类资格、资质、经营许可证(6份)

●国家工程设计资格证书

●国家工专项程设计资格证书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书

●深圳市危险废物资质证书

8.11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ISO9001、ISO14001、职业健康管理认证证书等)

8.12国环境保护产业骨干企业单位证书

8.13国家质量管理与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证书

8.14全国质量先进用户满意单位证书

8.15国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大示范工程证书

8.16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项目证书

8.17农业部认定的重点新产品证书

8.18广东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证书

8.19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8.20深圳市民营骨干领军企业证书

8.21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证书

8.22深圳市首届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证书

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背景

1.1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本项目内容为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水集中治理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电镀是将金属通过电解方法镀到制品表面的过程,常用的镀种有镀镍、镀铜、镀铬、镀锌等,其电镀工艺大体相同,在电镀过程中,除油、酸洗和电镀等操作之后,都用水清洗;电镀废水来源于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镀件清洗、镀液过滤、废镀液、渗漏及地面冲洗等,其中镀件清洗水占80%以上。

电镀废水按成分分为重金属离子废水、酸碱废水及含油脂类废水等,但废水的成份常常是同时含有多种污染物,其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有铬、铜、镍、锌、隔、铅、氰化物、碱、酸、悬浮物、石油类物质、含氮化合物(NH4+-N)、表而活性剂及磷酸盐等,成分复杂、污染指数高。

印制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s,PCB)是现代电子和信息产业的基础产品,近年发展极为迅猛。

在PCB20多道生产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水,含有浓度极高的铜、锡、镍、铅等有价金属及氨氮、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Cr高达到上万个ppm),成分非常复杂。

电镀废水与线路板废水成分相似(实际上线路板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电镀工序),都含有有价金属、氨氮、络合物、油墨等,成分复杂,水质变化范围大、污染指数极高,必须予以综合治理。

深圳市电镀行业和印制线路板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市的95%以上,是深圳有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广东省提出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建设、统一进行污染控制的要求后,深圳市将电镀与线路板企业归为一类,在西部的松岗街道碧头第三工业区、江边工业区以及沙井街道同富裕工业区部分地区,设立了深圳市西部电镀线路板产业基地及循环经济示范园,面积达3.28平方公里,以接纳现有电镀类企业,并不新增专业电镀类企业,削减污染负荷。

符合入园条件的专业电镀生产企业最迟在2010年底前搬迁进入该基地,基地内的电镀企业扩建应满足“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总量控制要求,基地外原则上不再保留专业电镀生产企业。

本项目针对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液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变化范围大、污染指数高的特点,采用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原则设计工艺路线:

1)对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电镀或线路板废液(含铜废液、退锡水等)以及废水处理所生产的污泥(含铜污泥、含镍污泥等)坚决予以回收并集中处理,并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化利用;

2)对剩下的大量无较大回收处理价值的电镀或线路板废液废水,为电镀、线路板企业提供包括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设备安装调试、运营管理以及技术支持、咨询等全方位、一站式环保解决方案。

本项目致力于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在深圳市西部电镀线路板工业园区建设电镀、线路板废水综合处理示范基地对项目技术与工艺、项目科学管理及成功运作的模式进行示范,并对电镀、线路板企业提供独具TNND环保特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处理模式。

本项目致力于实现电镀、印制线路板废液废水集中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标,为电镀、线路板等典型的重污染行业废水综合治理提供一种完全处理及最大程度地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的方案,并通过建设示范工程,带动废水集中治理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创新,推动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向资源节约与环保型转变。

本项目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示范与大范围的推广,将大大促进深圳市、广东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电镀、线路板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1.2.1.1电镀废水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镀厂点约有1万多家,每年排放的40亿m3废水,其中约有50%末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危害。

电镀废水的治理仍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电镀废水的组成成份复杂,其处理技术也是多种多样。

但总的来讲可分为4类,即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化法。

目前以成本比较低、技术比较成熟的化学法为主,同时适当辅以其它的处理方法。

国外对电镀废水的治理90%以上使用化学法,我国约有40%的电镀厂采用此法。

(1)化学法

化学法是借氧化还原反应或中和沉淀反应将有毒、有害的物质分解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或将重金属经沉淀和浮上法从废水中除去。

1)还原沉淀法:

还原沉淀法在电镀废水治理中,最主要的是对含铬废水的治理。

其方法就是在废水中加入FeSO4、NaHS03、Na2S03、S02或铁粉等使Cr6+一还原成Cr3+,然后再加入NaOH或石灰乳沉淀分离。

一些工厂采用水合肼还原法,但要注意pH值的控制,过高时浮起的Cr(OH)3会沾污镀件。

该法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处理量大,但要防止沉渣、污泥造成二次污染。

2)氧化破氰法:

对含氰的废水化学处理方法有很多,如碱性氧化法、过氧化物法、水解法、臭氧处理法、电化学氧化法等。

而又以碱性氧化法应用最广,即废水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氯系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漂自粉和液氯等)将氰化物破坏转化成为无毒无害产物,较彻底地解决了氰化物的污染问题。

但本法应用时必须对pH值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采用二次调节pH值法,处理前先调节pH>10(10~12),然后再调节pH至8。

这样既可使不完全氧化反应加快,又可使少量残留氰化物彻底氧化,并不产生二次污染。

3)化学沉淀法:

向废水中加入药剂(NaOH,石灰等),使水中重金属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然后把氢氧化物和水分离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每种重金属离子都有自己沉淀的最佳pH值范围,但废水中往往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共沉淀作用会改变pH值,应根据实际废水投加中和剂的试验作出的水的pH值与残留重金属浓度的关系曲线,来确定废水pH值范围和中和剂投加量。

4)中和法:

中和法主要用来处理电镀厂的酸洗或碱洗废水。

常有自然中和法、投药中和法、过滤中和法和滚筒式中和法等。

另外用电石渣作为中和剂处理酸废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5)腐蚀电池法:

腐蚀电池法是基于电化学中的的腐蚀原理来处理电镀废水中的氰或铬离子。

具体又可分为微观和宏观腐蚀电池法,前者是指在金属表而存在许多极微小的电极而形成的电池,后者是指山肉眼可见到的“大电池”。

采用铁屑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特别是焦炭一铁屑法,因阳极碳不仅有吸附能力,而且其具有的催化作用可使重金属离子变成颗粒粗、比重大、易沉降的絮状产物,表现了极佳的处理效果。

但该法缺点是处理时间长,铁屑容易结块,影响处理效果。

6)化学气浮法:

其原理是利用压力容器工作水骤然减压释放的大量微气泡,与加药混合后产生的凝聚状物粘附在一起,使其比重小于水而浮到水面上成为浮渣予以排除,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一般所加药剂为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絮状物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铬,浮渣定期过滤脱水,另作处理。

(2)物理法

1)蒸发浓缩法:

蒸发浓缩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蒸发手段减少镀液中的水分,从而达到浓缩镀液的目的。

但蒸发浓缩法并不直接去除污染物,需要进一步处理。

2)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的原理简单,是种采用半透膜进行高压过滤的浓缩分离技术。

它的特点是完全用物理操作,在运转中产生部分浓缩液或回用或综合利用,稀液回用于漂洗,此外并无其它废弃物。

该法的关键是应用具有选择性和透水性好的半透膜,而且由于膜对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小同,长期运行在漂洗槽可能有杂质离子累积的问题,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防止膜堵塞。

国内先后将反渗透法用于镀镍镀铜、镀锌等清洗水的回收处理,现在又扩展到镀铬和含镉废水的处理。

(3)物理化学法

1)活性碳吸附法:

活性碳吸附法是处理电镀废水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含铬、含氰废水的处理。

国内初步认为活性碳在pH=3~4时能吸附重铬酸根离子,在pH=2时对六价铬起还原作用,除了活性碳本身具有还原作用外,它所吸附水溶液中的氧分子、氢离子、阳离子后产生的过氧化氢也能起还原作用,饱和活性碳可用稀硫酸使之再生。

2)液膜法:

液膜法一般采用水包油包水双重乳液体系,液膜为煤油(或添加适量减二线组分油)和表而活性剂或添加剂,内水相为NaOH溶液,外水相为待处理的含氰或铬废水。

它包括制膜、分离、净化及破乳过程。

溶液中的氰化物与水生成HCN,它可溶入油膜并渗入内水相与NaOH反应生成NaCN,NaCN不溶于油膜不能返回外水相,从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氰并在内水相中富集NaCN的目的,适用于规模不大、浓度较低、呈游离状态存在的含氰废水的处理。

乳液可用电破乳法破乳分层,煤油可回用于制膜,NaCN可回收用于制造Na4[Fe(CN)6],而含铬的内水相可再生出浓缩的铬液回用。

该法优点是工艺简单,设备占地而积小,净化效率高,耗能少,投资低等,但要注意防止油的二次污染。

3)离子交换法:

最常用的交换剂是离子交换树脂,柱子饱和后可用酸碱再生后反复使用。

对于含氰废水,可先将自由氰离子变成金属离子的络离子,然后使废水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柱,用无机酸使之再生,再生液用碱中和。

对于含铬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可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六价铬,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二价铬、铁、铜等离子。

此法具有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循环用水和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是实现电镀含铬废水强制性闭路循环的有效手段之。

该法曾一度在我国广泛使用,但它技术要求较高,一次性投资大,并且在回收的铬酸中有余氯,影响回用。

4)电解还原法:

电解法是利用电解作用本身处理或回收重金属,也有利用电解产生的金属氢氧化物的凝聚作用。

一般应用于浓度较高的和单一的电镀废水。

在国外主要用于回收浓废液中的金、银、铜、锡、锌等金属,一般不用于电镀含铬废水的治理。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消耗电力和铁材,污泥也多,目前已较少采用,但由于回收纯度高,用于收贵重金属还是不错的。

5)电渗透法:

利用阴阳离子膜的特性,在通电后使废水分成浓、稀两种,浓缩废水回收重金属,稀液或者回用或经离子交换等其它方法处理排放或回用。

该法用来处理氰系、镍电镀废液都是非常有效的。

(4)生化法

主要是用微生物来治理电镀废水的技术。

氰化物虽然剧毒,但因其分子是构成微生物代谢生长过程所需的两种主要营养而使含氰废水具有生化可行性。

目前活性炭—生物膜法由于将活性炭的富集作用和生物膜的降解作用相结合,可望成为处理含氰废水较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1.2.1.2线路板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1)线路板废水的来源与类型

印制线路板生产工艺有单面生产工艺、双面生产工艺,还有多层板生产工艺,而对废水来说,在印制板工艺生产中排出的废水概括起来可分成以下几类。

1)脱膜、显影、油墨废水:

脱膜、显影、油墨废水来源于照相制板,显影、去膜、丝印、溶剂清洗等工序,废水中主要含有大量的有机光致抗蚀剂、铜、高浓度有机物,COD高(有上万个ppm),由于脱膜是用NaOH的溶液去膜的,所以它的pH值较高。

2)非络合酸性含铜废水:

非络合酸性含铜废水主要来源于除油、微蚀、浸酸、活化等工序。

主要含有高浓度铜离子及COD。

3)络合废水:

络合废水主要来源于孔金属化和化学镀铜工序,废水中主要含有络合铜及能与铜等金属离子络合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的络合剂(酒石酸钾钠)、EDTA等。

4)碱性含铜废水:

非络合碱性废水主要来源于碱性蚀刻,内层氧化(黑化)和孔内去腻污等工序,废水中含有铵盐和铜。

5)铜粉废水:

铜粉废水主要来源于沉铜车间的粗、细研磨工序。

废水中含有铜粉和研磨沉淀物。

6)一般含铜废水:

主要来自沉铜、板面电镀、线路电镀工序。

废水中含有铜、镍等重金属离子。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路板废水成份非常复杂,污染严重,必需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线路板废水的现状处理方法

印制板废水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厂不一定是相同的,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臭氧法等等。

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沉淀物质。

目前也有不少用离子交换法。

为了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理想,我们通常在工厂设计时就对生产排放的废水进行分类。

按废水不同的性质分别用管网集收送至废水处理站,不同的废水池,以便进行分类处理。

1)脱膜、显影、油墨废水的处理方法

这种废水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物,COD高,pH>10,此种废水在酸性条件下,pH<5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析出上浮。

浮渣通过括泥机撇除。

一般在废水中加入酸(盐酸、硫酸)以降低pH值,控制pH在2~3范围内,使有机成份析出。

COD可降低62~72%,然后再加入H202和FeSO4利用催化氧化法将废水中未分离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也有的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锰酸钾废液排入本系统,因高锰酸钾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利于降低脱膜显影废水中的COD浓度。

2)非络合酸性含铜废水的处理方法

此种废水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铜离子及COD,一般投加NaOH或Ca(OH)2,调pH8~11范围,使废水中Cu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再投加絮凝剂与高分子混凝剂使固液分离。

3)非络合碱性含铜废水的处理方法

该废水主要含有按盐和铜。

处理方法:

一种是脱氨,调pH至13以上,鼓风使铜氨络合离子离解,使气逸出,铜在碱性条件下被沉淀而去除。

即:

Cu(NH3)4Cl2→CuCl2十4NH3↑

CuCl2十OH-→Cu(OH)2↓十2Cl-

另一种就是就是向废水添加Na2S直接沉淀出铜。

4)络合废水的处理方法

络合废水主要含有EDTA或酒石酸钾、钠的络介剂,无法用中和沉淀法去除,要进行破络,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是氧化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破坏络介物结构,使重金属变得简单化,还有氧化处理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中的COD。

一般先酸化,调pH至2~3,络合剂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

再加入碱NaOH或Ca(OH)2调pH至8~9,使Cu2+成为氢氧化铜沉淀。

也有加次氯酸钠或双氧水等氧化剂使络合剂破坏。

将Cu2+离解出来,再加入NaOH或Ca(OH)2生成Cu(OH)2沉淀,也有用硫化物沉淀法通过电位ORP控制仪控制投加过量的Na2S,调pH至10~11范围,使Cu2+与S2-反应生成更稳定的硫化铜沉淀析出,过量的S2-通过投加Fe2+去除,再投聚凝剂沉淀去除水中的Cu2+。

5)铜粉废水的处理方法

主要含有研磨粉铜粉,可用固液分离法,沉降法,离心分离法等处理。

6)综合废水的处理方法

是将一般废水以及经预处理后的络合废水,脱膜、显影废水、非络合的酸、碱废水集中进行处理。

采用氢氧化合的原理,使剩余的铜等金属离子(也有用PFS)成为氢氧化合物沉淀,最后再附以硫化物沉淀法将废水中的剩余铜离子和镍等金属离子沉淀分离。

1.2.1.3现状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无论是电镀废水还是线路板废水,现状处理技术与方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1)处理不完全,电镀废水或线路板废水处理后,重金属元素转移到污泥中,对于重金属污泥的处理,并没有给出科学合理的终端处置技术与方式;

2)电镀、线路板废液废水或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浓度极高的有价金属元素,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现状处理方式并没有提供一种有效的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技术;

3)工艺技术较单一,组合化、集成化程度低,处理效果与效率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1.2.2电镀、线路板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体现循环经济理念,革新生产工艺,开展综合治理

电镀、线路板生产与所有工业生产一样,都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利用。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电镀废水的治理己从单纯的“治废”转变成综合治理,即既要防治,又要回收资源。

这就要求革新电镀或线路板生产工艺,推广应用各种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技术,减少污染源。

氰化物是电镀行业危害最大的污染项日,开发无氰和低氰工艺有很大意义,如日前在镀锌工艺中,氯化物镀锌和碱性锌酸盐镀锌己占主导地位,氰化镀锌工艺只占20%左右(主要在有特殊要求的军工产品上使用);在镀铜工艺中,焦磷酸盐镀铜和酸性光亮镀铜已部分取代了氰化镀铜的使用。

电镀废水的80%来自镀件漂洗,对清洗工艺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极为重要,如采用多级逆流漂洗,更新水槽设计,改变镀件吊挂方式等,可以大幅度减少了镀液的排出,减少电镀废水产生量。

采用经济可行的电镀、线路板废液、废物(污泥、渣等)资源化技术,如离了交换萃取分离、膜分离等以回收利用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是日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

(2)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或排除电镀、线路板污染

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办法,是微观层面的循环经济。

实现清洁生产的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推进。

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以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电镀、线路板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我国己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准备用一年时间摸清各个企业生产工艺、装备及三废产生、处理和排放的详细情况,然后结合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制定出一系列实施细则,以切实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

(3)进行社会化治理

强化电镀、线路板等重污染行业的规划和管理,尽可能地把电镀厂(点)、线路板厂集中在工业园区内,使生产中产生的电镀污泥及浓废液量达到一定规模,从而便于实现电镀、线路板废液、废水、废弃物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和资源化利用;也可以考虑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集中建立电镀污泥和电镀废液的回收再生中心,这祥,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变废为宝,同时还能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2006年广东省环保部门出台了《广东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

该《意见》为污染治理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要求从2006年起,新建专业电镀项目(指对外提供电镀加工服务、非附属配套生产的电镀项目)全部进入统一定点的电镀工业及基地建设、生产和运营。

到2007年底,全省专业电镀企业全部集中进基地,实现清洁生产,废物全面综合处理,废水重复利用率达60%以上,全省电镀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2年减少15%以上。

为落实该计划,深圳市规划并建设了西部电镀线路板产业基地及循环经济园示范区,以接纳深圳市已有的电镀及线路板类企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建设、集中控制及综合治理污染。

(4)采用多元组合化、集成化技术治理

在电镀废水、线路板废液废水的治理中,单一的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种方法的组合化、集成化治理将逐渐代替单一的处理方法。

从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来看,趋向于以化学方法为主,再辅以其它组合处理技术和自动监测控制手段是一种发展方向。

它既能处理成份复杂的混合电镀废水、线路板废液废水,回收其中的有价组分,又可以使流程和设备小型化、集成化,节省处理成本。

1.3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分析

目前,全国拥有电镀企业上万家,污染治理问题非常突出。

广东是电镀工业生产的集中区,也是电镀表面处理技术与设备的高新区,电镀加工业规模大。

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广东现有电镀企业1191家,从业人数259668人,固定资产总值358亿元人民币,年产电镀产品302亿件,电镀面积333433万平方米,产品341万吨,年产值331亿元人民币。

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镀企业达1020家,占全省电镀企业的85.6%。

而1191家电镀厂家中,有666家是对外提供服务的专业电镀厂,另525家是五金、灯饰、电子等厂家配套的电镀工序,主要集中在深圳。

与电镀行业类似,线路板行业的污染治理同样不容乐观。

线路板作为电子、电信的基础产品,近年发展极为迅速。

2005年我国PCB总产量达到了1.5亿m2,总产值达868.67亿元。

目前,我国线路板加工总量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PCB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与长三角一带。

线路板废液废水的治理问题一直是令生产厂家头疼的问题。

电镀与线路板厂家目前普遍受到行业技术发展现状的限制,缺乏必须的先进治理手段,无论是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还是治理设施的系统配套及安全适用性均急需提高,还有企业经济实力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原因,环境治理问题非常严峻。

本项目针对电镀、线路板行业废液废水特点,采用的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原则设计工艺路线,统筹兼顾废液废水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问题,提出了电镀与线路板废液废水的完全处理方案,并在电镀与线路板企业集中区建设示范工程,为电镀、线路板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解决方案与服务。

本项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实施内容极具针对性。

面对当前电镀、线路板废水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的瓶颈与困局,本项目的实施有望提供一整套系统的、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成熟的产业化、商业化模式与科学的营运体系。

项目申报与实施单位已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与产业化布局,拥有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