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5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化学周练试题49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承智班政化学周练试题(4.9)

一、选择题

1.下表第I栏与第II栏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第III栏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选项

第I栏

第Ⅱ栏

第Ⅲ栏

A

往少量NaOH溶液中投入铝片

往过量NaOH溶液中投入铝片

2Al+6H2O═2Al(OH)3-+3H2↑

B

往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往Fe2(SO4)3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Fe3++3OH-═Fe(OH)3↓

C

NaHCO3溶液滴入Ca(OH)2溶液

Ca(HCO3)2溶液滴入NaOH溶液

Ca2++OH-+HCO3-═

CaCO3↓+H2O

D

往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CO2+OH-═HCO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HC1、H2S、NH3都是电解质

C.强酸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

D.FeBr3、FeCl2、CuS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3.下列分散系中具有丁达尔现象的有()

A蔗糖溶液BFe(OH)3胶体C蛋白质溶液DNaCl溶液

4.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B.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5.下列关于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B.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电子数多

C.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D.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ⅤA族元素的几种气态氢化物中,NH3是稳定性最高的氢化物

B.由于C22—和O22+为等电子体,所以可以判断O22+的电子式为

C.含离子键的纯净物一定存在金属元素

D.某反应X(g)+Y(g)

Z(g)△H<0分两步进行:

X(g)+Y(g)

W(g)△H>0和W(g)

Z(g)△H<0,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

7.已知反应:

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B.①中KCl是氧化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

C.③中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D.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

8.2010年底欧盟通过一项禁令:

2011年3月1日开始,含有双酚A的塑料被禁止用于儿童奶瓶的生产,因为它的结构类似雌性激素,可能影响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双酚A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消耗6molH2

C.既可以和浓溴水生成沉淀,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它的分子式为C15H16O2

9.由—

、—OH、

、—COOH四种基团两两组合而成的有机物中,其水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有

A.5种B.4种C.3种D.2种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溴水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A.甲烷、乙烯、丙烯B.苯、甲苯、二甲苯

C.甲醇、乙醇、苯酚D.己烯、苯、苯酚

1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现象不一致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①中现象

A

酚酞溶液

浓氨水

无色变红色

B

湿润红布条

饱和氯水

红布条褪色

C

稀氨水

浓硝酸

溶液变浑浊

D

NaAlO2溶液

浓盐酸

有白色沉淀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B.NH4HSO4C.CH3COONH4D.NH4HCO3

13.wg含双键的不饱和烃X能与VL氢气(标准状况)完全反应,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O,则1molX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

A.MVNO/22.4wB.wVNO/22.4MC.wVNO/MD.2VNO/Mw

14.塑料废弃物约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5%~14%,它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下列综合整治“白色污染”的各种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热分解或熔融再生利用B.直接填埋或向海里倾倒处理

C.积极寻找纸等纤维类制品代替塑料D.开发研究可降解塑料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1.2LH2和14gN2所含原子数相同;

③28gCO的体积约为22.4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相同;

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⑤⑥B.②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

16.下列装置(必要的夹持装置及石棉网已省略)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是实验室制乙烯

B.②是实验室制乙炔并验证乙炔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C.③是实验室中分馏石油

D.④中若A为稀硫酸,B为碳酸钠,C为硅酸钠溶液,验证硫酸、碳酸、硅酸酸性的强弱

1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反应X(g)+2Y(g)3Z(g),b的压强一定比a大

B.图2表示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图3表示反应CO+2H2CH3OH,其中温度T1>T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平衡正向移动,氢气浓度增大

D.图4所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I表示盐酸,II表示醋酸,且溶液导电性c>b>a

18.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④润滑油⑤花生油⑥石蜡

A.①②B.④⑤C.①⑤D.①③

19.在AlCl3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NaOH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b处NaOH的体积为1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NaOH的浓度为0.6mol/LB、在a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在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D、图中线段oa:

ab=5:

1

20.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池.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1.12LO2(标准状况下)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4H2O+4e﹣=2H2↑+4OH﹣

C.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O2+4H++4e﹣=2H2O

D.c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二、实验题

21.铝是一种重要金属,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等)中冶炼Al的工业生产流程如下图:

(1)沉淀B的化学式为,溶液A中含的阳离子主要有。

(2)写出步骤II生成溶液C的离子方程式,

步骤I、II、III都要用到的分离方法是。

(3)生产过程中,除CaO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4)生产中曾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则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经分析,a吨铝土矿可以冶炼出b吨的铝(假设各生产环节中无损耗),则原铝土矿中Al2O3的纯度(质量分数)(用含a、b的最简式表示)。

22.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右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提供化学药品:

铁屑、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中(填写仪器名称)。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将仪器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关闭开关、打开开关就可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为。

试分析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

(3)实验时为防止仪器2中铁粉通过导管进入仪器3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4)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摩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①为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②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

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用字母ac表示).上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A.往少量NaOH溶液中投入铝片、往过量NaOH溶液中投入铝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Al+2OH-+2H2O═2AlO2-+3H2↑,A错误;B.往硫酸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OH-═Fe(OH)3↓,而往硫酸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O42-+3Ba2++2Fe3++6OH-=2Fe(OH)3↓+3BaSO4↓,反应还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的离子方程式不同,B错误;C.NaHCO3溶液滴入Ca(OH)2溶液以及Ca(HCO3)2溶液滴入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为Ca2++OH-+HCO3-═CaCO3↓+H2O,C正确;D.往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OH-═HCO3-,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2OH-═CO32-+H2O,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反应物过量情况对生成物的影响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

2.A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Al2O3、Fe3O4等,正确;B、NH3不是电解质,错误;C、强酸是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错误;D、Fe与Br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Br3,Fe与FeCl3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2,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3.BC

【解析】丁达尔现象是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束的方向能看到明亮的光路,是胶体特有的现象,A、D都是溶液,B、C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选BC.

4.C

【解析】

5.C

【解析】考查电子云的概念及有关理解。

小黑点并不是电子,而是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小,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6.C

【解析】

试题分析:

A、第ⅤA族元素的几种气态氢化物中,N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所以NH3是稳定性最高的氢化物,故A正确;B、根据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O22+的电子式

,故B正确;C、铵盐是含离子键的纯净物,但是不存在金属元素,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

X(g)+Y(g)

W(g)△H>0和W(g)⇌Z(g)△H<0,两个过程相加,可以得到反应X(g)+Y(g)

Z(g),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的能量,所以该反应△H<0,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等电子体的结构以及化学键、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7.A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由①得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的氧化性,②中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的氧化性,③中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KBrO3>KClO3>Cl2>Br2,正确;B、①中氯气是氧化剂,所以KCl是还原产物,KBr是还原剂被氧化,错误;C、③中氧化剂是溴酸钾,Br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到0价,所以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是5mol,错误;D、反应②中氧化剂是氯酸钾,还原剂是HCl,其中参加反应的HCl5/6被氧化,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5,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氧化剂的判断,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转移电子的计算

8.A

【解析】A错,。

双酚A分子结构中只含有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因为酚羟基的酸性弱于碳酸;

B正确,该分子结构中存在2个苯环最多消耗6molH2;

C正确,酚羟基的存在可以和浓溴水生成沉淀,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正确,它的分子式为C15H16O2

9.C

【解析】从所给的四种基团上看,能使石蕊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由此结合方式有:

—COOH分别可与—

形成乙酸;与—OH形成碳酸;与

形成苯甲酸;所以正确选项为C;

10.D

【解析】A错误,乙烯、丙烯鉴别不出

B错误,苯、甲苯、二甲苯现象都相同

C错误,甲醇、乙醇鉴别不出

D正确,褪色的是己烯,上层是橙红色的是苯,出现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A、浓氨水挥发出的NH3是碱性气体,遇酚酞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B、饱和氯水挥发出的氯气,与水生成HClO,HClO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不符合题意;C、稀氨水、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NH4Cl溶于水,不会出现浑浊,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AlO2-+H++H2O=Al(OH)3↓,①中有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B

【解析】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B.NH4HSO4中氢离子抑制其水解,C.CH3COONH4D.NH4HCO3中阴离子促进其水解,A中正常水解,浓度最大的为B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个碳碳双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1分子氢气。

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X的物质的量是

所以1molX中含有的双键的物质的量为

÷

=MVNO/22.4w,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有机物中碳碳双键数目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

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14.B

【解析】

答案:

B

B.直接填埋处理,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向海里倾倒,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对舰船航行造成安全隐患。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标准状况下,1LHCl的物质的量为1/22.4mol,但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①错误;

②标准状况下,1gH2的物质的量为1/2=0.5mol,14gN2的物质的量为14/28=0.5mol,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其体积相同,故②正确;

③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若在标准状况下,28gCO的体积为28/28×22.4L/mol=22.4L,故③错误;

④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即物质的状态不确定,体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④错误;

⑤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故⑤正确;

⑥由pM=ρRT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⑥正确;

故选B.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计算。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明确物质的状态、所处的状况,明确pV=nRT、pM=ρRT即可解答。

16.D

【解析】A.制备乙烯需要加热只170℃,图中缺少温度计,不能完成实验,故A错误;B.乙炔中混有硫化氢,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检验乙炔,应先利用硫酸铜除杂,再利用高锰酸钾检验,故B错误;C.分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烧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D.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由装置及发生的反应可知,酸性为硫酸>碳酸>硅酸,故D正确;故选D。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无论是增大压强还是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都不移动,因此b的压强不一定比a大,A错。

图2表示CO与压强发生生成CO2的反应过程,由于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高,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对。

由图像在温度是T1时首先达到平衡,由于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可知温度T1>T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即增大了体系的压强,由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总的来说氢气浓度是增大,C对。

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由于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产生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化小,pH变化也小,所以I表示盐酸,II表示醋酸,溶液的pH越大,离子浓度就越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弱,所以溶液导电性c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①根据油脂的定义,故正确;②通过结构简式,醇不是甘油,故错误;③酸不是高级脂肪酸,故错误;④润滑油是烃,故错误;⑤花生油是油脂,故正确;⑥石蜡是烃,故错误;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油脂等知识。

19.C

【解析】由沉淀的量可知原溶液中AlCl3和MgCl2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在a点两金属离子恰好全部沉淀,耗NaOH0.5mol,b点处氢氧化铝全部溶解,耗NaOH0.1mol,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NaAlO2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A、a极为电解的阴极,H+得电子生成H2,错误;B、b极为电解的阳极,H2O电离出的OH‾失电子生成O2,电极方程式为:

4OH‾—4e‾=2H2O+O2↑,错误;C、气体X为H2,在d电极上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

H2—2e‾=2H+,错误;D、c极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极为原电池的正极,d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及应用。

21.12分)

(1)SiO2(1分);Al3+、Fe3+、H+(2分,有错不得分,漏选得1分)

(2)Al3++4OH-=[Al(OH)4]-(2分)过滤(1分)

(3)CO2、NaOH(2分)

(4)2Al+Fe2O3高温Al2O3+2Fe(2分)

(5)17b/9a或(17b/9a)*100%(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硅和盐酸不反应,所以沉淀B是二氧化硅,溶液A中含有H+、Al3+、Fe3+。

(2)加入过量的烧碱则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溶液C是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

步骤II生成溶液C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H)4]-。

步骤I、II、III都要用到的分离方法是过滤。

(3)生产过程中,除CaO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NaOH。

(4)铝热反应的方程式为2Al+Fe2O3高温Al2O3+2Fe。

(5)Al2O3中Al的质量分数为:

9/17或(9/17)*100%,故原铝土矿中Al2O3的纯度(质量分数)为17b/9a或(17b/9a)*100%。

向D中通入过量的CO2,则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白色沉淀。

氢氧化铝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则生成单质铝。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硅和二氧化硅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点评:

本题以框图题形式考查铝的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中等,清楚提取的操作过程原理,是对知识迁移的综合运用。

22.(共13分)

(1)分液漏斗

(2)BA(或“AC”)白色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3)可以改铁粉为铁块或铁钉

(4)①D

②MnO4-+5Fe2++8H+=Mn2++5Fe3++4H2O

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100%(2分)BC(2分)(其余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液漏斗能用来控制稀硫酸的流速,三颈烧瓶是反应装置,所以稀硫酸应放在仪器1,即分液漏斗中。

(2)利用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开关B,两个三颈烧瓶的气体不再连通,三颈烧瓶2内氢气逐渐增大,压强增大,打开开关A或AC,因为压强差,三颈烧瓶2内的FeSO4溶液进入三颈烧瓶3中,FeSO4与NaOH反应生成Fe(OH)2沉淀;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空气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3)防止三颈烧瓶2中铁粉通过导管进入三颈烧瓶3中,可以改铁粉为铁块或铁钉。

(4)①因为(NH4)2SO4·FeSO4·6H2O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为了防止晶体的损失,所以用90%的乙醇溶液洗,故D项正确。

②MnO4‾在酸性条件下把Fe2+氧化为Fe3+,Mn元素转化为Mn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

MnO4-+5Fe2++8H+=Mn2++5Fe3++4H2O;滴定终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再滴入KMnO4溶液,溶液不再褪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第一次滴定的结果与其它两次相差较大,舍去,第二次和第三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平均值为25mL,n[(NH4)2SO4·FeSO4·6H2O]=n(Fe2+)=5n(MnO4‾)=5×0.025c=0.125cmol,样品中(NH4)2SO4·FeSO4·6H2O物质的量为0.125cmol×500mL/25mL=2.5mol,所以产品纯度=2.5mol×392g/mol÷ag×100%=

×100%;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造成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测量结果偏小,会导致样品纯度偏小,错误;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造成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测量结果偏大,会导致样品纯度偏大,正确;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样品残留在瓶壁上,消耗高锰酸钾溶液偏多,会导致样品纯度偏大,正确;D、三次使用的高锰酸钾溶液相同,不可能出现一次的结果明显大于其它两次,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误差分析。

【名师点晴】解答该类题应先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再依据化学原理、物质性质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解答,确定各装置的作用。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