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城镇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3月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机制
城镇燃气企业经营的燃气种类包括天然气(NG)、人工燃气(MG)、液化石油气等(LPG)。
在我国,天然气从勘探到生产、运输和销售整个业务环节,都受到行政部门多方面的监管。
根据国务院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
城镇燃气行业国家主管部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庆市燃气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为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司受其监督管理。
城镇燃气行业的自律机构是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及各地方城市的燃气行业协会。
2、行业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
天然气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既涉及到规范本行业上中下游生产经营秩序的法律法规,也涉及到其他诸如环保、安全、定价等方面的专项监管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如下所示:
3、行业主要政策
2012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委令2012年第15号),明确“坚持区别对待,明确天然气利用顺序,保民生、保重点、保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的政策目标。
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不同用户的用气特点等各方面因素,天然气用户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在天然气利用顺序中,除分户式采暖用户属于允许类用户外,其他城市燃气用户均属于优先类用户。
与天然气产业政策有关的我国主要文件政策如下:
二、行业壁垒
1、市场准入壁垒
根据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符合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国家禁止个人从事管道燃气经营活动。
在我国,由于天然气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能源,我国的气源供应目前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大型央企掌控。
2、先发优势形成的区域性垄断壁垒
在燃气行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和城市,一般由具有政府投资背景的国有企业承担建设、经营的功能。
燃气基础设施的成本具有沉淀性的,这使得城市燃气的储存、输送、调配、分销具有自然垄断性,表现在同一地区一般不会重复建网,除了对先发者进行股权投资以外,新进入者无法进入已经存在燃气管网的区域。
3、采购壁垒
国内天然气主要供应商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年天然气供应量相对稳定,增长有限。
天然气供应商一般采用长期“照付不议”结算合同,合同期限较长。
因此,后续企业主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取气源。
4、资金、技术壁垒
城市燃气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巨大且建设周期长。
在运营过程中,为了确保用气安全,经营者需要对燃气管网等设施进行及时维护、更新,这都对经营者的资金实力相应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时,城市燃气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城市燃气技术本身是一套复杂且标准要求严格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燃气气源、输配与储气、燃气应用、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诸多环节,需要长期经营的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三、行业市场规模
1、全球天然气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Petroleum,以下简称“BP”)发布的2014年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目前,全球初级能源消费仍然以石油为主。
2014年石油消费占初级能源消费的比例为32.57%,其他能源按消费比例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煤炭、天然气、水电、核能和再生能源,占全球初级能源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0.03%、23.71%、6.80%、4.44%和2.45%(如下图所示)。
2000年以来全球天然气消费占比基本维持在23%~24%之间,石油消费占比则从38.22%下降到32.57%,煤炭消费占比从25.28%上升到30.03%。
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天然气消费占比相对稳定。
总体而言,全球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概况为:
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持续突破、新油气田的不断发现,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持续增加,但全球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衡;天然气生产量与消费量均呈高速增长状态,生产量与消费量总体趋于平衡;发展中国家对于天燃气的消费均呈扩大趋势,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天然气的消费量的差距逐步减小。
具体信息如下:
(1)全球天然气勘探与分布信息
根据2014年版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下将简称为“BP能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天然气储量187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31%,1980~2014年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复合增速为2.87%;同时,根据BP能源统计,2014年全球约74%的天然气储量集中在中东和欧亚地区。
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三国的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天然气储量的49%,其中,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最为丰富,截至2014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达到32.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储量的17.4%。
2014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达2019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贸易量的20%以上,是全球天然气第一出口大国。
从国家天然气产量来看,2014年排名前三名的国家为美国、俄罗斯和卡塔尔。
其中,美国和俄罗斯产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年产量分别为0.73万亿立方米和0.5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21.04%和16.72%(见下图),全球天然气资源分布呈不均衡状态。
(2)全球天然气生产量与消费量均稳步增长,产销总量趋于平衡
1970年以来,全球天然气产量平稳增加,年增长率在2007年以前达到3%左右,2008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天然气产量略有下降。
自1970年至2014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从0.99万亿立方米增加至3.46万亿立方米,期间复合增速为2.88%。
1969年至2014年间全球天然气生产量增长变化图
1965年至201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从0.64万亿立方米增加至3.39万亿立方米,期间复合增速为3.45%,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稳步增长。
200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2.97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57%,这是近十年来天然气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形,主要原因在于北美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以及经济萎缩造成全球天然气需求下降,自此之后,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仅为0.36%。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近十年以来,全球的天然气年产量与年消费量均呈总体上升趋势。
2009年至2012年之间,全球天然气年产量与年消费量均增长了约360亿立方米,2012年的全球天然气年产量与年消费量较2009年增幅均约为12.12%。
2012年后,全球天然气年产量与年消费量进入稳步增长趋势。
此外,2005年至2010年间,全球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总体趋于平衡,而2010年之后,全球天然气产量逐步超过消费量,但两者之差并不显著。
(3)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天然气消费比重中稳步增长
截至2014年年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天然气消费主体,美国2014年年度天然气消费量约为722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天然气消费比例中的五分之一。
目前,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天然气的消费量开始逐步缩减,而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天然气的消费量开始逐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天然气的消费量的差距逐步减小。
2、中国天然气行业与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新疆地区,国内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十个大型盆地,依次为:
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渤海湾、松辽、柴达木、准格尔、莺歌海、渤海海域和珠江口。
中国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气田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
根据BP能源统计,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在过去30多年里增长迅速。
1980年,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仅为0.73万亿立方米,而该数值在2000年已上升至1.41万亿立方米,20年间增长了93%。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46万亿立方米,较2000年增长了145%,占全球天然气储量的比例为1.85%。
1980~2014年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复合增速为4.70%;2014年我国天然气储量。
目前,我国天然气行业与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发展特征:
(1)我国天然气产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由下图可见,我国天然气年产量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从2000年开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天然气产量2000-2014年的复合增速达11.83%,为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2014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约为1345亿立方米,约为1970年年度产量的45倍,期间复合增速为9.06%。
此外,虽然原煤、原油合计依然占据我国的能源生产比重中的最大权重,但是两者的比例均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天然气的产量在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图:
1969-2014年我国天然气产量
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应总体过剩,淡季压产导致冬季供应紧张而面临调峰保供的压力。
但与美国近年以来的产量对比,我国的天然气生产量仍然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天然气勘探、开采技术较为落后的原因(见下图)。
(2)我国天然气生产仍以中国石油集团为主
截至2014年,中国石油集团的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西南油气田仍然是中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3各油气田,三者在2014年的天然气产量分别为381.5亿立方米、235.5亿立方米和137.3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4.7亿立方米、12.7亿立方米和11.2亿立方米,其中,西南油气田产量增幅最大,长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产量增幅较上年减小。
三者合计产量约为754.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58.8%。
(3)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放缓、消费结构优化,对外依存度仍有提升
由下图可见,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自1964年至201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10亿立方米左右增加至1855亿立方米左右,整体增长了约185倍,期间复合增速为10.96%;从2000年开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4年复合增速达15.29%。
其中,2004年至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约12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约为20.8%,201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174亿立方米,增长率为13.2%。
2015年,受经济增速放缓、气价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已明显放缓。
受市场需求紧缩的影响,我国在夏季和采暖季均未出现气荒,特别是在非采暖季资源量供应出现宽松。
并且,天然气的消费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也逐步上升。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初级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利用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
未来5年我国天然气行业增速将依然维持高速增长。
但是,截至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占比为5.6%,而根据BP能源统计,2000年以来全球天然气消费占比基本维持在23%-24%之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城市燃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主导力量,相对的,工业燃料用气、发电用气和化工用气占比逐年下降,天然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012年10月发布的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天然气利用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燃气领域,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年均气化人口在3000万人左右,全国城镇化率将在2020年达到60%以上,天然气将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燃料。
并且,在交通运输领域,天然气将成为大多数中小城市出租车的主要燃料。
在工业领域,天然气工业燃料置换的进程将全面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结构转移、大气污染防治等都对此有所促进。
预计到2020年,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应用将占到用气总量的60%以上(如下图)。
图:
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却并不能完全自给自主(见下图),对外依赖度较高,因此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进口大国之一。
2014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量约1,345亿立方米,而消费量约高达1,855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产能供应略显不足(见下图)。
2014年,我国全年天然气进口量达到595亿立方米,较2013年增加59亿立方米,增长11.0%,增速相比2013年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以及BP能源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仅为5.52%,2009~2014年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至31.7%,比2013年增加0.6个百分点。
(4)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差异较大
由下图可见,我国天然气消费目前存在区域差异性,北京、上海、四川、新疆、陕西、广东、重庆、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区是目前国内的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域,且上述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大体都呈逐步增长趋势。
其中,新疆、四川地区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故天然气消费量较大;而北京、上海等地区并不富有油气资源,其巨大的天然气消费量应归结为发达的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益增加的城市交通工具、购买商品房的居民都将直接增加天然气的消费,这一趋势也将在我国其他城市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的区域逐步得以昭显。
(5)天然气管道发展迅速
我国幅员辽阔,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市场则相对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国内的天然气输配基础设施短缺,阻碍了将天然气由供应源头输送至最终用户,输气管道的建设对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2004年以来,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一直处于高峰建设阶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以及陕京线系统、忠武线等管道为骨干,兰银线、淮武线、冀宁线为联络线的国家级天然气基干管网。
天然气管网已将四川、长庆、塔里木和青海四大气区以及中亚地区天然气与国内主要消费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应格局。
2014年,我国管道建设维持以往“气快油稳”的节奏,天然气管道不断加快建设,原油、成品油管道稳步发展。
而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境内(除台湾省)已建成油气管道约11.7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6.9万公里,原油管道2.7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1万千米。
与天然气消费大国比较而言,我国的干线输气管道还是很少,严重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截止2014年底,美国干线输气管道约50万公里,集气管道约3.2万公里,配气管道约305万公里,总长度接近360万公里。
高度发达的管网,保证了天然气产品能及时进入市场。
未来无论是开发天然气田,还是从中亚、俄罗斯进口都需要建设新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故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住建部发布的《2014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就城市燃气而言,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共2.9万公里,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43.5万公里,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长度1.1万公里,分别比上年减少4.7%、增长11.9%、减少18.2%。
而对于县城燃气,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在2014年达到8.88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5.2%,大于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长度增幅。
(6)天然气在我国燃气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
城市燃气的利用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缓解石油供应紧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上游输配管道长度的不断增加和下游用气需求量的持续攀升,我国的城市燃气行业工业总产值呈连年递增态势。
我国加快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也为城市燃气行业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我国燃气供应情况,在2014年,人工煤气供气总量64.5亿立方米(其中:
城市56.0亿立方米,县城8.5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1057.0亿立方米(其中:
城市964.4亿立方米,县城92.6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318.0万吨1350.8(其中:
城市1082.7万吨,县城235.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8.51%、增长7.57%、减少2.43%。
由此可知,我国天然气供应量逐年快速上升,在我国燃气供应行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014年,我国城市用气人口4.21亿人,燃气普及率94.56%,比上年增加0.31个百分点,我国县城用气人口1.15亿,燃气普及率达到73.23%,比上一年增加2.32各百分点。
这也说明随着燃气普及率的持续增加,我国天然气行业能够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7)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市场潜力巨大
从能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来看,由高碳、中碳能源发展到低碳能源是必然的趋势。
此外,环境污染的治理也使得低碳能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低碳能源时代的到来,天然气的利用是实现清洁能源的最佳选择。
由下图可知,与煤炭和石油相比,使用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化物都是最低的。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能源结构改革的中坚之年。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2020年将提高到10%以上。
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将成为天然气消费最主要的推动力。
四、行业风险特征
1、地缘政治风险
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仍然有着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天然气的进口受到国际政治关系变动的影响较大。
并且,我国天然气进口源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较为单一。
如果相关地区出现重大地缘纠纷或者战争,我国天然气供应将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我国燃气生产和工业行业潜藏着较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2、政策风险
虽然我国正不断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向市场化靠拢,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的燃气采购定价仍然受到国家发改委限制,燃气费和接驳费受到物价局监管,而物价的变动也需要有关部门批准。
因此,燃气行业企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政策变动也是风险来源之一。
3、管道运输和安全生产风险
我国燃气气源分布不均,燃气生产地多集中在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区,而燃气消费地主要为经济较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的中东部地区,这种错位加深了管道运输的战略作用。
一旦管道由于重大事故或者自然灾害而损坏,燃气的供应就会受到较大威胁。
此外,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燃气设施设备产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燃气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首要工作重点。
4、市场风险
虽然工业用天然气市场刚刚启动,部分重工业行业,如钢铁、玻璃、陶瓷等由于工艺要求而对天然气的刚性需求刚刚开始,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增速正转档为中高速并出现了周期性调整,可能会出现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用电量减小、天然气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下降等情况,使得用户结构中工业用气占比高的燃气公司面临天然气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业绩增速降低的风险。
5、面临其他能源竞争的风险
随着环保压力逐渐增大、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政府对城市燃煤限制的加强,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竞争优势稳步增强。
但是近年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生物能源发展迅速,这些新型能源有可能成为天然气的替代品。
终端用户会根据成本、方便程度、安全及环境等因素做出选择,不能保证天然气会继续成为现时及未来终端用户的必然选择。
五、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目前的城市燃气销售价格由省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对于居民用户,销售定价一般以当地政府核准价为准,对工商业用户的销售价格最高价由当地政府确定,但燃气企业通常有一定比例的浮动权利,可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掌握。
管道燃气价格实行全成本定价和联动机制,即管道燃气价格由进货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税金、利润四部分组成。
然而,由于同一市场下多气源,“成本加成法”会导致市场价格多轨,供气管道网络化使得“成本加成法”无法结算,有一定缺陷。
2011年12月,发改委在广东、广西省开展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试行“市场净回值法”,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
2012年,《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把天然气气价改革列入“十二五”期间资源产品价格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求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2013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自2013年7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推广天然气价格改革,将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对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进行改革,对未来消费的天然气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对居民用户逐步推行阶梯气价。
2014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起调整非居民用气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
2015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决定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将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引入了浮动价格机制。
2015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决定自2015年11月20日起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降低后的最高门站价格水平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自2016年11月20日起允许上浮;同时,明确了天然气公开交易工作,要求非居民用气应加快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由供需双方在价格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开交易形成具体价格,力争用2-3年时间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
总体而言,天然气价格正加快走向市场化、透明化。
六、行业竞争状况
城市燃气行业关系民生且投资大,初期大多由政府出资的地方国有天然气公司投资并独家运营,由于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不可复制的自然垄断性,因此地方国企背景的城市燃气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特定的区域内占据相对垄断经营的地位,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区域实行独家特许经营,主要是本地企业经营本地城市燃气供应,同时城市管道燃气是城市基础设施,为广大居民及工商业主提供燃气供应服务。
200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燃气、热力、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
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文件规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将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原市政国企、外资、民资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特许经营。
2014年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