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2.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4.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5.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一战前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下列对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的胜利,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振兴工商的措施,激发投资热情
C.一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D.近代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其中钢铁行业发展最为迅速
7.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8.“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军事上四渡赤水使红军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其意义是( )
A.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B.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打乱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计划
9.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互联网查询D.考古发掘
10.如表是《195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图表中的现象能够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品种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产
比历史最高年增产
钢
134万吨
750%
46%
煤
6649万吨
105%
4%
粮
6亿吨
42%
3%
棉
130万吨
193%
53%
工农业总产值
827亿元
5%
20%
A.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建设热情
B.国家基本统一,经济建设具备良好环境
C.土地改革完成,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11.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
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公投”等言论,落得民心背弃: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蔡英文当局频繁搞“台独”分裂活动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引发游行示威活动和要求其下台的呼声………这些事实证明了( )
A.台湾岛内不存在搞“台独”和破坏祖国统一的人
B.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运用武力是解决台海问题唯一正确的途径
D.台湾问题十分复杂,仅仅依靠中国人民和政府无法解决
12.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评述经济全球化时说: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里的“不合理和荒唐”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
A.会造成新的国际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B.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
D.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
13.“三权分立”即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
下列文件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是(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美国1787年宪法
14.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15.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B.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C.推动了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D.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16.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
“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B.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C.有利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
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思想武器
17.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这最能反映危机( )
A.涉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D.来势比较猛烈
18.假如战国时期一个楚国的农民给远在齐国的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什么材料上?
( )
A.纸B.青铜器C.竹简D.丝帛
19.1950年艾奇逊在谈到美国政策时说,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
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调整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②是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在亚太地区的反映
③遏制日本成为世界强国
④缓和与日本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竞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小亮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了以下资料: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运输机械的革命”“互联网与虚拟生活”“科学与人类的未来”。
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蒸汽时代的开始B.电气时代的变迁
C.信息时代的来临D.科技发展的历程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1分)
21.中国历史上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省的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判断对错)
22.元朝是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时期。
由于汉族长期与一些少数民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维吾尔族。
(判断对错)
2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
24.开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判断对错)
25.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
2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27.(2分)北宋时期,司马光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主要记述的是从战国时期到五代的历史
判断:
;改错 。
28.(2分)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战役;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 。
29.(2分)200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中国在 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 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6分)
30.(6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不少于3条)
31.(6分)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
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仲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
(1)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一个伟人的荡胸怀】
1979年4月,那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已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
(3)请列举出一个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的作用。
【一位老人的智慧】
邓小平明确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请问是哪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42亿元
第15名
1990年
18668亿元
第10名
2000年
99215亿元
第6名
2010年
362181亿元
第2名
(5)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2.(6分)探究问题。
欧洲百年史,前50年是战争伤痛,后50年走向联合。
战争与和平在这个世纪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材料一:
欧洲历史大事记
1914年﹣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美国国力迅速增长。
欧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中心地位被削弱了。
1939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受到“致命重创”,以致完全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打破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这一区域集团的目标是“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
“执行共同贸易政策”,建立一个确保商品自由流通的关税同盟,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就业条件。
1993年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盟的战略目标是把欧洲建设成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欧盟的另一跨世纪战略是东扩。
这是一项推进欧洲统一、实现欧洲持久和平与稳定的历史性工程。
材料二:
“欧洲统一之梦”虽然美好,但要把它变为现实的确困难重重。
欧盟是由国情各异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组织,无论是制订共同的经济政策、防务政策还是进行欧盟机构改革,都涉及各威员国的切身利益。
然而几十年来,尽管一体化道路充满坎坷和讨价还价,欧盟始终都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
因为,建设强大统一的欧洲是几代欧洲人的梦想,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共同心愿,也是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具体体现。
﹣﹣﹣摘自《世纪观察》欧洲50年的战争伤痛50年走向联合》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盟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促使这一战略目标制定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欧盟的上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判断?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的演进.
【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个图片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
故选:
A。
【直击中考】详解本题需要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图片和选项,注意需要寻找最大共性.
2.【分析】本题以“仁”的思想为依托,考查的是儒家学说的知识。
【详解】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的思想学说。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以“仁”的思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说对儒家学说思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甲骨文的主要史实。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
【详解】为了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5.【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详解】据所学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故选:
C。
【直击中考】《马关条约》是考查重点,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6.【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且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
【详解】对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繁荣”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近代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其中钢铁行业发展最为迅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进入了“黄金时代”。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在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反侵略和求民主过程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包括近代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内容,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
经济方面工业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
A项中的“新政”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继续,虽与现代化相关,但缺乏政治现代化方面实质性表现,故排除。
B项中晚清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线索是从器物现代化到制度现代化再到观念的现代化,与这一线索吻合。
C项虽然可以说明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但不能说明中国自身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排除。
D项中太平天国运动有自己的反封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明显有近代化特点,而义和团运动则除了反帝外,带有封建迷信和盲目排外色彩,没有近代化特点,因此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来看,无法体现近代化趋。
故排除。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结论和历史规律的能力;涉及的考点有近代化、晚清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学生要正确总结中国晚清时期近代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
8.【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详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故选:
D。
【直击中考】掌握红军长征的时间、路线、重要会议和意义。
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古发掘.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详解】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考古发掘。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考古发掘的作用与地位.
10.【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影响。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是土地改革的影响。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故选:
C。
【直击中考】建议学生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与影响。
11.【分析】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详解】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
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公投”等言论,落得民心背弃: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蔡英文当局频繁搞“台独”分裂活动引发台湾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引发游行示威活动和要求其下台的呼声………这些事实证明了维护国家统一是包括台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措施,缓和两岸关系。
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等,这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详解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
【详解】在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经济全球化容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以世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点。
【详解】美国1787年元首,宪法规定: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国会和最高法院享有立法和司法权利。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思想。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1787年宪法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
【详解】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此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以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中期爆发的,启蒙运动是在17世纪末才开始兴起的,故关于启蒙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推动了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启蒙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
16.【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详解】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方向,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据题干材料可知,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而《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以《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以及意义.
17.【分析】本题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说明这场经济危机波及的地区特别广。
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说明这场经济危机波及的行业特别广,因此题干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广的特点。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内容。
18.【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书写载体的演变.
【详解】A.纸张是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才开始流行开来,战国时期的楚国农民不可能在纸上书写。
故A项正确。
B.商周时期,人们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青铜器多用作礼器,用青铜器写信邮寄是不可能实现的。
故B项错误。
C.竹简是战国至魏晋时代比较流行的书写材料,成本相对低廉,是造纸术发明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战国时期的楚国农民给远在齐国的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竹简上。
故C项错误。
D.丝帛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书写载体,与竹简相比,成本较高,一般平民不会用丝帛书写。
故D项错误。
故选:
C。
【直击中考】重点识记我国古代书写载体演变的历程表现与原因.
19.【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
【详解】由材料“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
”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把日本纳入其防线范围,这说明调整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由“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冷战政策。
③④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可排除。
故选:
A。
【直击中考】注意对材料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发展的历程。
【详解】材料中“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运输机械的革命”指在运输领域的革新,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轮船和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车和飞机等。
“互联网与虚拟生活”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据此我们推断,小亮研究的主题不是具体的某一次科技革命,而是整个科技发展的历程。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三次科技革命。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1分)
21.【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通西域,把握西域的范围。
【详解】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题目中的“两个关隘”即是玉门关和阳关。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准确识记和把握西域的范围。
本题旨在考查两汉时期西域的地理范围,只要识记住基本知识点即可。
22.【分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