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77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乙酸乙酯(分子结构式如图)是制药工业重要原料,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C.乙酸乙酯中含有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

4:

1

D.乙酸乙酯分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8

m

6

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

6

4.某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

2X+Y=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X的用量/g

Y的用量/g

生成X2Y的质量/g

1

7.4

1.6

8.0

2

9.6

3.2

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A.4:

1B.3:

1C.2:

1D.37:

8

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

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

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

D.反应后生成15gZ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8.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9.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10.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11.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C.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

1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3个硝酸根离子:

3NO3-B.2个铝原子:

Al2

C.五氧化二磷分子:

O2P5D.标出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3.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1

1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A和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B.11gC.9gD.14g

1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16.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

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7.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X

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  )

A.NH3B.N2H4C.HNO3D.NH3•H2O

18.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中的3表示3个氨气分子

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C.2N表示2个氮原子或2个氮元素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

19.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20.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1

2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22.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2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

3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24.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

2:

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2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

7

27.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

的质量比为14:

11

C.该反应中

的分子数之比为7:

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28.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29.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3:

1

30.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

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

1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

由分子结构式可知,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

【详解】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

(16×2)=3:

2≠2:

1,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中含有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

8:

2=2:

4:

1,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乙酸乙酯分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D

【解析】

A、根据图可知:

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根据图可知:

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故正确。

点睛:

化学反应的实质一般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聚集构成新物质)。

3.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C.m=1-1=0,错误;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

0,错误。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0g﹣9.6g=2.4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g:

2.4g=4:

1.故选A.

5.D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g﹣0g=4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g﹣10g=2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g﹣1g=14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g+2g﹣4g=12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g=9g。

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g﹣10g=2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g+2g﹣4g=12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g∶12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g﹣1g=14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

故选B。

10.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

1,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A、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7)=2:

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

H:

N:

O=36:

7:

14:

3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2.A

【解析】

【详解】

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相应的数字,3个硝酸根离子:

3NO3-,此选项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铝原子:

2Al,此选项错误;

C.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在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故五氧化二磷分子:

P2O5,此选项错误;

D.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x+(﹣2)="0"x=+1;故A不正确;B、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金属钠与酸根组成,属于盐;含钠元素的盐可称为钠盐;故B正确;C、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1;故D正确;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4.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

1,则可判断6gA和8g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

故选A。

15.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

D、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

6g=2:

1,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7.A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选A。

18.D

【解析】

【详解】

A.NH3中的3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有3个氢原子,此选项错误;

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3C+4NH3

2N2+3CH4。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

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20.C

【解析】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

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

,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1.C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

25g=6:

 5,正确。

故选C。

22.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

a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10.0g-6.4g=3.6g,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4.0g-7.2g=6.8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6.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6.8g-3.6g=3.2g,该反应是:

b=a+c。

A.b是反应物,错误;B.x=3.2+3.2=6.4,错误;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d可能是催化剂,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3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

(3×2)=22:

3

D.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选C

24.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

2:

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