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700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docx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A.万事万物的总和

B.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2.《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3.寓言“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荒谬的

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荒谬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万有引力规律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普遍下落,但人可以造出各种飞行器向上运动。

这说明()

A.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越南流行一句谚语: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下列的格言、警句体现了相同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②劈柴不识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相似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8.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D.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9.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

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

这表明()

A.意识有目的性B.意识有计划性

C.意识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有自觉选择性

10.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的根本任务是要()

A.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发挥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作用

C.摆脱各种束缚,获得自由 D.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1.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应该这样理解()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造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12.同学之间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讨论。

一位同学认为,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另一位同学就此提出反对意见,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第二位同学的观点()

A.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标准的局限性

B.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所不能检验的问题

C.没有理解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没有理解实践标准与其他标准是结合在一起的

13.排球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些边界球,人们凭视觉观察很难判定这些球是在界内还是界外,需要通过高速摄像机回放才能准确判定其位置。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4.“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

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5.自1998年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的变化过程。

从认识论上看,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

 

二、非选择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16.辨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17.哥本哈根会议涉及各国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世界必然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

我国W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W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

 

18.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更加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请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工作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共有属性的最高抽象和概括。

2.B

解析:

慧能的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看成是心,是精神,脱离了运动的物质主体。

3.C

4.A

解析:

物体向上飞并没有改变规律,恰恰是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5.A

解析:

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6.D

7.B

解析:

杜甫诗句表明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8.D

解析:

这句话表明人的精神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9.D

解析:

学生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写作,体现了意识反映事物的自觉选择性。

10.A

解析:

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使思想能够和变化着的实际相符合。

11.C

解析:

艺术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故选C。

A、B、D错误。

12.C

解析: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不能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随着实践的发展,各种理论都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但实践又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不可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检验所有的理论,这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相对性。

13.C

解析:

速度太快,看不清楚,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

14.D

解析:

见到了草却不知入药,见到了木却不知做屋,说明没有让认识服务于实践,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5.C

二、非选择题

16.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2)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如果超出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真理绝对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夸大其相对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17.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某市提前洞察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必然趋势,率先布局。

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某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某市把握必然趋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硕果。

18.

(1)实践决定认识。

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会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念的创新,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

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5.泰戈尔说: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

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1.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五个迈入“月球俱乐部”的国家。

据此回答12-13题。

12.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目标——绕月飞行,接下来我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就是要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及对未来的展望说明   (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

这表明   (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

V+F-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简单多面体有多少?

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

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简单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

这表明   

A.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        B.规律具有一般性、稳定性

C.感性认识是凌乱的、不可靠的     D.真理等于科学的理性认识

15.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

”这表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     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6.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17.继神六之后,我国神舟七号航天载人飞行再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8.俗话说: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9.席勒说: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20.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有人说:

“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22.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理念,这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这表明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建筑理念对建筑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D.继承传统理念是做好建筑的前提条件

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5.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

由于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所以改革进程既慢不得,也急不得;“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有路线图”,既必须统一部署,又不能“一刀切”。

其中“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有路线图”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认识和改造世界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6.“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2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非选择题:

28.材料一: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

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9.辨析: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因此,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30.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31.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

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

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C4D5B6B7C8C9D10D11D12B13D14B15D16D17A18C19C20A21D22B23A24D25B26C27C

二、非选择题:

28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9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因此,辨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带来消极的作用,使实践陷入误区。

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③因此,认为“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真理以指导实践活动,避免盲目的实践活动。

30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3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