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56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docx

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

2018年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5篇

  父爱如山,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已然到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父亲节“父爱如山”征文活动范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歌颂父亲,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穿越时光的隧道

  穿越人性的冥顽

  穿越厚重的黄土

  穿越阴阳的阻隔

  我要向父亲忏悔

  向父亲忏悔

  年少时很不懂事

  把您的叮咛丢在四季风里

  把金色年华虚度课堂之外

  几多变脸,几多顶撞

  一错再错执迷不悟

  向父亲忏悔

  长大后奔波在外

  把您的呼唤丢在五湖四海

  把孝敬孝道搁置生活之外

  没有捶背,没有洗脚

  子不为子无动于衷

  向父亲忏悔

  职场上随波逐流

  把您的恩情丢在九霄云外

  把传统美德淡忘心灵之外

  几多冷落,几多忘却

  今日醒悟惭愧难当

  篇二

  1909年,父亲出生鄂城县(今鄂州市)华客农户家。

奶奶早年逝世,是爷爷将独子的他拉扯大,父子俩靠祖上留下点薄地和几间瓦房度日,勉强维持温饱。

天有不测风云,抗战爆发,武汉遭沦陷,小日本一把火将房子等化为灰烬。

无奈父亲扶老携幼颠沛流离,先后漂泊到汉口、武昌、武昌县(现江夏区)等地。

父亲靠搬运、打工、租种田、垦荒维持全家生计,这期间别说温饱,就连栖身之处也皆无,只有乞住别人的畜生棚或废弃茅草屋。

  父亲是历尽磨难,好不容易盼来解放,苦日子才总算熬到头。

1950年大哥应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1978年转业武昌县)。

土改时,当地政府优待我们家,分得田地和一栋古式建筑房。

解放初期,父亲托人在坊火车站上谋份职业,险遭不测,在一次给车匹装卸货物时,突然发生两列火车相撞,前几节车厢颠覆,造成5死数伤的重大恶性事故,父亲受轻伤躲过这一劫。

俗话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家父不但没有后福,而且含辛茹苦。

在铁路上工作一年,爷爷突发急病卧床不起,父亲为了照顾爷爷,也只好放弃这份工作,不久爷爷逝世,给父亲沉重打击。

  实行人民公社化后,生产队见父有点文化,会写毛笔字。

乡亲们推荐他当生产队仓库保管兼记工员,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他驾鹤西去。

  刚正的品质

  家父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农民,古人云:

“风动一世在品行。

”他老人家的人品酷似他高大身材(米左右)。

他的言传身教,严纪律人,不谋私利,坚持原则,刚强性格,高大魁梧的形象常浮现在眼前,萦绕在脑际。

每当忆起,常常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自抑。

  生产队仓库保管员和记工员是件得罪人的差事,父亲能胜任,不但有能力,而且原则性强,不怕得罪人,不惧人言,不欺暗害,“六亲不认”,就连大小队干部也敢“顶撞。

”大家送他“大炮”一雅号。

不仅如此,他经手的财物、账目,是“小葱拌豆腐”,仓库整理有条不紊。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家也同样严重缺粮,他宁愿让全家人挨饿,采野菜充饥(挖野莲藕),也绝不拿集体一粒粮食。

可有的大小队干部耐不住饥饿,串通一气,盗窃集体粮食私分,引起社员群众敢怒不敢言,只是在背后议论,不久被家父知道此事,于是要向上级汇报。

这伙人做贼心虚,怕暴露,就使出软硬兼施的手法,妄想拉拢父亲入伙,父亲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很快向驻队工作组检举揭发了他们违纪行为。

后来当事人不仅退赔非法所得的粮食,还分别受到不同的处分。

农村“四清”运动开始,父亲更是成了“四清”工作组的骨干,不论大小会,只要他知道的一些不平、违法人或事,不管是谁,他都毫不留情地“放它一炮”。

那期间,他是公社、县两级政府的“常客”。

时不时就去投诉,大小队干部既恨他又怕他。

我家住房在全村显眼,令人羡慕,尤其是住隔壁的大队书记,他企图凭借手中权力,“蚕食”我家房子,并扬言我家门前和一面山墙应归他家所有,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后来父亲一气之下跑到县里找相关领导评理,在两级领导的干预下,这场“官司”以父亲胜诉告终。

  乡亲们有不平的事都愿意向家父诉说,父亲也乐意帮他们说话,过年时还常帮左邻右舍书写对联,深受大家的尊重,在当地名望高。

村里不论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乃至县社领导,都尊称他“军属”。

  父亲的棺葬是经县相关领导批准的,出殡那天,村里举行了唯一追悼大会,村里男女老少踊跃参加吊唁,送行大队书记在会上致悼词,县工作组人员参加追悼会并讲了话。

高度评价他的人品、人气,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无尽的思念

  父亲去世40多年,每当想起往事,总是心潮起伏,对他老人家深感愧疚。

回首1975年6月1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当时,我在沙洋省“五七”干校学习,一天收到家中迟到3天的报丧电报,惊悉父病故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当时心驰神往,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结业。

我归心似箭赶到家中,已是人去床空,我像疯了一样疾跑父亲坟头嚎啕大哭,边哭边想,临行前的离情别绪历历在目:

父亲送我到村东头很远的地方,久久不愿离去,我第一次发现性格一向刚强的他眼含泪水,当我走出很远回头时,目睹父亲还站在原地不动,频频向我挥手,万万没想到这次送别,竟然是父子的永别。

  我曾多次埋怨小妹,为什么父亲病重不早告知。

她说是父亲不让告诉,怕我分心,影响学习、工作,舍不得花费我那微薄工资,更担忧背上债务。

这就是我的父亲,宁愿自己忍受病笃折磨,直到临终也不愿拖累儿子。

他将爱子、念子深深埋在心灵中。

父亲的病逝,我虽有预感,但没想到来得这样突然。

连日来的极度悲丧,精神几乎要崩溃,我愧对父亲,生前没尽孝心,尤其是在他病危期间,也未能在病榻陪伴,直到如今还不知道患的是什么疾病。

更使我终生不安的是父亲的遗像也没留下,这是儿子的无知和粗心大意,我无法原谅自己,只能对父亲的亡灵说一声对不起。

  父亲膝下有5个儿女,3兄弟中我最小,父亲对我的笃爱不胜言表。

少儿时代的我老实听话,能吃苦,干事踏实,从未挨过父亲的打,父亲对我不但疼爱有加,而且我还深受乡亲们的喜欢。

记得我10岁那年,正赶上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这年冬天也是历年最为寒冷的,滴水成冰,不幸的是我遭到病魔侵袭,一连几天高烧不退。

父亲背着我,冒严寒、顶风霜,艰难地行走在那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田埂小道上,好不容易将我背到县医院,因病情严重要住院治疗,父亲陪伴我熬过了那漫长的日日夜夜,终于将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如果没有父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父亲一生很俭朴,他连照相馆都没去过,也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也就是武昌城区,成年也很少进城,每次进城也是安步当车。

在我结婚的前一年,接父亲进城小住,顺便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没想到他老人家住不习惯,勉强呆了一天。

那天晚上,父子俩促膝长谈到天明,这次陪聊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父亲虽然没有留下不名一文(那栋土改房,我和大哥主动让给二哥遗孤),我不但不怨恨他老人家,而且感谢他的养育之恩,更要感谢他给我留下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况且我的每点进步和成绩也是与他的教诲、影响分不开的,他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我要将父亲的高尚品质传承儿孙。

  这次写父亲,是我追思、缅怀、反省的过程,每当写到难过伤心处,总是含悲忍泪。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命中注定。

这辈子做父亲的儿子没做够、做好,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儿子。

  篇三

  父亲的脊背,总是在第一时间

  把清晨站直

  又总是在最晚的时候

  把夜幕卸下

  父亲的双手,总是在不停地摸捏

  像极一位艺术大师

  雕琢着,一个个不同的日子

  父亲的脚步,总是在不断地奔走

  似乎有一条很长的路

  在他面前,总也走不尽,走不完

  这就是我

  一直把名词当动词用的父亲

  用他满茧的手

  把一个个日子装订成的岁月

  从厚撕簿

  当一部字典带着白发找到父亲时

  父亲常常使用的一些动词

  不再听他使唤

  我找来一些副词和形容词

  照顾着父亲

  不想让父亲,有那么一天

  在字典里睡着

  再把动词,永远地还原成名词

  篇四

  11月末的早晨。

  儿子探亲归队,长途车还没启动,儿子打开车窗:

爸,回去吧,外面太冷了。

  尽管儿子上大学与家人聚少离多,现在又独身远行,面对陌生环境,部队训练艰苦……不禁心生伤感和不舍。

  寒风中,汽车渐行渐远,消失在的视线中,这时才觉得风是刺骨的凉。

蓦然觉得这就是30年前的情景再现啊,历史竟然如此巧合:

  1987年的11月末,清晨大雾锁门。

父亲早早起床了,送我到集中乘车点去部队。

十几里,父亲一路默不声响,使劲地蹬着自行车,坐在后面的我,几次下车欲换父亲,父亲执意不肯,即便是上坡,父亲仍坚持着气喘吁吁地蹬上去。

父亲头发上结满雾珠,不知是汗水还是雾珠,顺着父亲的脸颊,滑到脖颈,流到父亲的衣襟和脊背。

父亲的外套抱在我怀里,上衣的肩头早被汗水煮透,紧贴在脊背上。

  父亲目光温和,好像有些不知所措,一会摸摸我的手,一会摸摸我的脸,一会拉拉我的衣襟,一会捋捋我的裤脚;转过身从自行车上取下一个布袋:

这是你妈给你路上吃的煮鸡蛋,还有你最还吃的糖炒花生;爸妈不在身边,全靠自己照顾自己了……隔着汽车的玻璃窗,寒风中的父亲,脸冻得青紫,头发蓬乱,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去,直至汽车启动,父亲手举在空中,消失在雾中……

  篇五

  苦难深重的父亲

  从小就没了爹爹

  奶奶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

  送他给无子的叔父做干儿

  无耐的送养

  简直是雪上加霜

  责骂和鞭打中

  父亲像青松一样成长

  抗日的烽火烧遍了大江南北

  参战的指标落在奶奶的手上

  父亲毅然抛下哺乳期的母亲

  替他的二哥扛起杀敌的钢枪

  机智是父亲的天赋

  勇敢是父亲的秉性

  抗战的历史记录了父亲的冲锋陷阵

  罪恶的子弹打在了父亲的后脖颈上

  英勇的故事成就了父亲的一世英名

  红色残废证承载了父亲的爱国之情

  父亲去世的十八年里

  我把父亲的残废证视如瑰宝

  时不时拿出来

  听一听正义的呐喊

  晒一晒战争的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