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720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

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第六战略专题调研组(组长:

郝克明、张力)

继续教育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教育领域,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称“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根据这一定义和我国国情,继续教育是面向已结束了初始的学校教育之后走上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①,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的教育和非职业导向即以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

大力加强和发展继续教育是广大社会成员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7.69亿从业劳动者,有2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再就业的劳动者,有1.44亿的老龄人口。

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及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的要求,广大社会成员对接受一定阶段学校教育后的继续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

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任务在我国尤为复杂和艰巨。

一、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素质、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了适应他们各种需要的学习机会。

一是为因各种原因错过接受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提供了补偿性教育。

30年来,成人小学毕业生累计超过1亿人,成人中学毕业生累计达到2591万人②。

二是为数千万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知识和学历水平。

30年来,成人中专毕业生累计达到1877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超过2342万人③。

至2007年底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进行学习的学生,累计达到5000余万人次,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00余万人。

三是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

仅面向农村的农民中专和农民技校所进行的培训累计达114274.4万人次④。

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万人次左右,全员培训率逐年增长,2007年达到45%⑤。

截至2006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⑥。

社会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提高专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满足社会成员特别是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各种教育活动,也在蓬勃展开。

2.继续教育的提供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手段在继续教育中被综合运用,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数字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等远程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

3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万人。

2007年,电大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接近30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占96%以上;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达11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占86.5%⑦。

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也正在为我国社会成员逐步实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创造条件。

3.初步形成政府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我国继续教育的提供主体日趋多元化。

在发挥各级政府作用的同时,注意调动和发挥各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各类学校等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和配置教育资源优势、作用和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

4.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近年来,各地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资源统筹、学习型组织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国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截至2007年,全国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已达114个,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级社区教育实

验区达300多个⑧。

学习型组织也正在遍布各行各业。

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社会成员科学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对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发展,还很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由于对其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继续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当前我国继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继续教育的参与率较低,影响了劳动者的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高

我国对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从总体上说还比较薄弱,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都比较低。

根据2004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9个省份的154个企业近万名员工的调查显示,进入企业前未接受过培训的占61%;员工两年内在职培训参与率约为45%,其中生产、服务第一线和具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员工在职培训参与率分别只有34%和25%。

据农业部有关调查,农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年培训率分别只有9.27%和13.1%。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也十分薄弱,例如全国县乡共100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中有51%没有接受过在岗的专业培训。

这不仅影响我国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从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而且成为影响我国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继续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很不适应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首先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是全国和各个地区缺乏全局性统筹、协调机构以及有效的推进机制。

由于继续教育涉及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和所有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管理上存在部门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和低效现象。

继续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

继续教育机构的审批、资质认证、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质量保障、管理和评估制度等,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3.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不仅数量不足,在质量上也很不适应社会和学习者发展的需求

这些年来,我国社会成员的学历补偿教育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年限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从业人员和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存在着教学过程管理缺失、教学环节弱化、考试要求和文凭发放审核不严格等问题。

适应广大社会成员学习需求所进行的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和培养模式方面,有照搬学历教育的倾向,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4.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还未很好建立起来

我国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大量通过非学历、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的途径进行。

而学习者在这方面的学习成果得不到足够重视,在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等方面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成才的“立交桥”尚未形成,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在社会各个领域已经和正在建立的劳动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许多专业领域,尚未建立继续教育制度。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继续学习和提高。

5.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各类学校作用的发挥不够充分

各类学校面向社会成员的开放性不足。

各种教育机构在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自成体系、封闭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适应广大学习者对各类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亟待建设和发展。

此外,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优质继续教育资源不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充分等问题。

二、新时期我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转型和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面向广大社会成员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对发展继续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加强继续教育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我国劳动者队伍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从总体说还比较低。

2007年全国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仅占18.3%,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9%的水平,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占80%左右⑨。

全国农业劳动者中,文盲和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50%左右,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43%以上,高中阶段文化程度者占4.8%,大专以上仅占0.2%⑩。

全国9800万技术工人队伍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3%,高级技工占18.3%,而初、中级技工约占78%。

全国39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只占5.7%。

我国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亟待优化,创新能力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等能力亟待提高。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人才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补充、持续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交替的结果。

在知识经济兴起和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包括一大批能进入世界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前沿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继续教育特别是培训还具有周期短、针对性强、传播新知识和新技术较快的特点,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有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才能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才能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2.加强继续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劳动力在产业、行业、职业岗位间的流动和转换的机会将持续增大。

应对最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更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取决于广大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素质和创造能力。

未来十几年,我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一直处在70%上下的高位,这既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优势,又将带来全球最大的就业压力。

所有这些,不仅对我国继续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加强继续教育是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实现全民学有所教、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进展,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教育需求正在持续增大。

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全市5万多名社区居民的调查表明,人们的学习需求呈多元化特征,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状态的人,均想各有所学,而且对学习内容、学习组织形式均有不同的要求。

其中,39.2%的市民对各类职业培训有需求,30%的市民对学历教育有需求,39.8%的市民对保健养生教育有需求,35.3%的市民对家政、理财等生活教育有需求,27.6%的市民对休闲教育有需求。

此外,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44亿人,64岁以上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的7.1%增加到2010年的9.0%,2020年将达到13%。

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特点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终身学习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继续教育类型正从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向终身化的继续教育目标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