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009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docx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

网络百科全书管理机制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

许博

2012-10-2616:

24:

01  来源:

《图书情报知识》(武汉)2011年3期

  【英文标题】OnManagementMechanismandPublicParticipationBehaviorsinOnlineEncyclopedia

  【作者简介】许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许博,男,1970年生,博士,讲师。

  【内容提要】网络百科全书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

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依赖于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本研究从网络百科系统管理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社区成员的知识贡献。

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建立了网络百科社区管理机制同成员参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社区认同和义务,以及网络百科社区的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优质词条的评选及积分和等级制度对成员的知识贡献有着显著的影响。

  WiththewidespreadoftheInternet,onlineencyclopediaisexperiencingarapidgrowthasaWeb2.0application.Onlineusers'knowledgecontributioniscriticaltothesuccessofonlineencyclopedia.Thispaperstudiesthemanagementmechanisminonlineencyclopediaanditsinfluenceonusers'knowledgecontributionbehaviors.Theresultsshowthattheprinciples,norms,rulesandrankingmechanisminonlineencyclopediacommunityhavesignificantinfluencesontheusersidentification,obligation,andknowledgecontribution.

  【关键词】网络百科全书/知识贡献/管理机制/实证研究Onlineencyclopedia/Knowledgecontribution/Managementmechanism/Empiricalstudy

  1研究背景

  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网络百科全书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08年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98亿,居全世界第一位。

然而,在中国,网络百科并没有呈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发展。

2003年后,中国陆续出现了包括互动百科和XX百科等在内的一批维基类型网站。

但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参与者规模以及词条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依赖于网络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根据艾瑞网(iResearch)《中国维客发展及营销模式研究报告》,在国内各网络百科全书系统内部,只有3%左右的注册用户具有较高的活跃度,绝大部分用户的参与程度不高。

所以,尽管网民数量庞大,但在网络百科全书系统的构建上,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为推进我国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创造和传播,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资源,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如何促进公众参与。

本研究探究网络百科社区管理机制的特点及其对于用户参与的影响,寻求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的方法,探讨通过加强互联网用户对于网络百科系统的参与和贡献,促进我国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创造和传播。

  2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百科全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维基百科的研究。

Fallis将维基百科和传统的百科全书进行了比较,发现维基百科在信息可靠性方面同传统百科全书没有明显差别[1]。

Stvilia等人分析了维基百科在协同编写过程中如何对信息质量进行保障[2]。

Spinellis和Louridas通过对维基百科数据库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维基百科中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可信度对维基百科的访问量影响显著[3]。

罗志成等分析了可信度危机和政府限制访问等外部因素对维基百科序化的影响[4]。

夏永红通过对维基百科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用户数量的增长和大量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维基百科内容数量和质量提高的主要驱动力[5]。

  作为一种Web2.0的应用,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是网络百科系统成功的关键。

Nov通过对维基百科用户的调研,发现导致维基百科用户参与编写的主要动机包括价值观、社交需要、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对职业的帮助、归属感、个人声望的获取、快乐感和意识形态[6]。

并指出快乐感和对知识自由共享的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促进参与的主要因素。

Peddibhotla和Subramani认为维基百科用户的主要参与动机包括自我表现、个人发展、参与的回报、快乐感、社会归属感、利他主义等[7]。

Okoli和Oh通过对维基百科社区的分析,指出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在及其对参与行为的影响[8]。

目前,中国国内对基于维基的知识系统进行了一些研究。

如焦玉英和袁静研究了基于维基的知识共享和创新平台[9],王伟军等探讨了基于维基的知识服务系统的构建[10]。

但对于公众参与和知识贡献行为的研究很少。

常静和杨建梅对我国网络百科参与者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发现XX百科用户的参与动机包括实用价值动机、兴趣动机、胜任性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动机[11]。

姚灿中和杨建梅采用幂律拟合的方法研究XX百科词条生成网络,证实XX百科贡献者不是随机的生产,更多是在解决遇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完善[12]。

雷雪等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了维基社区知识共享行为,认为技术机制、组织文化、社区成员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结果预期会影响其共享行为,并基于分析提出了促进知识共享的建议[13]。

但缺乏实证支持。

  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百科参与者行为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于参与者行为动机的分析,即网络用户出于何种原因会参与百科的编写,而对于如何通过网络百科社区的管理影响和促进用户的参与行为,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无法对促进我国网络百科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所以,本研究在综合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网络百科全书的现状,研究网络百科系统的管理机制及其对成员知识贡献的影响。

  3研究模型与假设

  网络百科全书的编写是一种基于虚拟社区的组织模式。

虚拟社区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的开放式的组织模式,同传统组织结构有着很大区别。

社区成员和社区之间没有传统组织和成员之间的那种受明克法律或经济合同约束的关系,对于成员的行为无法采用传统组织中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控制。

因此,网络百科的成功需要社区成员能够具备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义务感,自觉和自愿地参与社区活动和贡献知识。

  在传统组织中,员工的知识贡献是一种组织公民行为,因为知识贡献是对组织有利的行为,不受正式工作要求所规定,也不由组织内正式报酬体系所引起,但可以支持和促进任务绩效的完成,并在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认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是组织中社会交换的结果,是由组织成员的组织认同感和义务感引起的。

本文研究网络百科社区的管理机制,包括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优质词条评选以及积分和等级制度对成员的社区认同和义务感及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

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3.1社区认同和社区义务

  组织认同感是连接成员和组织之间的社会和心理关系纽带。

组织认同的产生源于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即认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分子。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证实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会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包括知识贡献和对企业事务的自觉参与。

在网络百科社区中,由于成员和社区之间社会交换的存在,成员会产生类似于传统组织中的对于社区的认同感,而认同感的产生会促进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积极的自觉的知识贡献和参与。

  图1研究模型

  假设1:

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认同与成员的知识贡献正相关。

社区义务指的是成员对社区的承诺。

社区义务的产生也是网络百科社区中社会交换的结果,社区成员在参与编写的过程中对社区管理机制和来自社区的支持感到满意,会产生对社区回报的愿望,从而导致对社区义务感的产生。

成员的社区义务会促使其将对社区的参与和贡献作为自身义务,从而激励其知识贡献行为。

  假设2:

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义务与成员的知识贡献正相关。

  3.2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

  在某些网络百科系统,如XX百科和互动百科中,都有百科协议和词条编辑原则来规范成员的编写行为。

在XX百科中,百科协议要求参与者必须遵从XX百科系统制定的规则,服从XX百科的统一管理。

相关的规则包括对不符合要求词条的删除原则和处罚方法。

XX百科规定含有暴力、色情、恐怖、人身攻击、反动内容的,含有违背伦理道德内容的,具有广告性质和恶意性质的词条都会被删除,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办法,包括扣分、封禁帐号等。

XX百科中也规定了词条的编辑原则,对词条名称、内容、图片、分类和参考资料等的格式和标准都做了详细规定,并对词条的修改、同义词的添加、编辑冲突的处理等做了详细规定。

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规范了用户对网络百科的编写,对保证网络百科系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组织中,成员对组织的满意程度是决定组织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在网络百科全书系统中,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直接影响到成员的编写和在百科社区中的切身体验。

系统管理员在实施和执行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过程中的水平和效率也直接影响到成员对百科社区的满意度,从而影响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社区认同。

  假设3:

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同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认同正相关。

组织行为学认为员工心理契约的满足是产生组织承诺的基础。

组织承诺是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和对于继续留在组织中并为组织做贡献的义务感。

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的实施关系到成员对百科系统的期望,即心理契约的满足,从而影响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社区义务。

  假设4:

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同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义务正相关。

  3.3优质词条评选

  在XX百科和互动百科等系统中,定期进行优质词条的评选。

优质词条包括优质版本和高质量版本两个级别。

高质量版本要求词条基本满足优质词条的特征要求,或在原有旧版本的基础上质量有较大提高。

优质版本要求词条在高质量版本的基础上有更大提高,全面满足优质词条的特征要求。

贡献高质量版本和优质版本的编辑用户,被评为“突出贡献者”,并获得积分奖励。

优质词条的评选流程是由词条编辑者自荐,然后经过百科社区审查。

其他用户如对评选的优质词条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异议。

  百科社区通过对优质词条的评选,对编辑者的贡献予以肯定。

社区成员通过优质词条的编辑,可以获得社区的认可,提升自己在百科系统中的地位。

根据以往对于网络百科参与动机的研究,网络用户参与百科编写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网络声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优质词条评选过程的高效和公正可以提高社区成员的满意度,使得成员更加乐于融入到百科社区中,成为社区的一员,形成对百科社区的认同感。

  假设5:

优质词条评选同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认同正相关。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组织对成员心理契约的满足会激发成员的组织承诺或义务。

在网络百科社区中,优质词条评选是成员关注的事件,其评选的合理和公正是成员对系统管理的要求,也是成员和社区间心理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优质词条的评选对于百科社区成员的社区义务会有重要的影响。

  假设6:

优质词条评选同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义务正相关。

  3.4积分和等级制度

  在XX百科和互动百科中都有积分和等级制度。

如在XX百科中规定了用户积分增加或降低的原则。

用户可以通过创建和编辑词条获得积分,积分同词条的质量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反,如果用户在编辑中有违规行为,则会受到积分降低的处罚。

在XX百科中将编辑用户定为十五个等级,从最低的实习小编到最高的编委会主席。

用户的等级是由其积分决定的,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限。

获取积分和更高等级是网络百科成员参与贡献的重要动机。

  在网络百科系统中,积分和等级制度的合理有效实施可以提升成员对社区系统的满意度,增强成员对于社区系统的信任和依赖,从而激发他们对干百科社区的认同感。

  假设7:

积分和等级制度同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认同正相关。

积分和等级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可以使社区成员感到自己的贡献被尊重和被认可,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产生回报社区的愿望,形成对百科社区的义务感。

  假设8:

积分和等级制度同网络百科成员的社区义务正相关。

  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标准的用户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问卷采用李克特七分量表。

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首先进行了试测来检验其测试效果。

  4.1数据采集

  本研究调研对象主要为XX百科参与者。

XX百科是著名的中文网络百科全书,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网络百科全书之一。

共回收问卷297份,其中有效问卷288份。

研究中的样本特征归纳如下:

男性208人,占72.2%,女性80人,占27.8%;年龄分布中18岁以下8人,占2.8%,18~24岁105人,占36.5%,25~30岁87人,占30.2%,31~35岁38人,占13.2%,36~40岁21人,占7.3%,41~45岁15人,占5.2%,46~50岁7人,占2.4%,50岁以上7人,占2.4%。

在学历分布上,高中及以下占11%,大专占14%,本科占53%,硕士以上占22%。

因而样本代表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青年群体。

在职业分布上,学生占33%,专业人士(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医生、教师)占28%,工人/普通职工占6%,自由职业者占10%,一般文职/业务协事人员占13%,高级行政人员(总裁、总经理、董事等)占10%。

样本中超过60%的人使用互联网在5年以上且每日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

由此可见,网络百科编写的参与者主要是对于互联网使用比较熟悉的人员。

  4.2数据分析和结果

  本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s)进行数据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是一种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能够在数据样本较小的情况下,对测量指标的信度、效度,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测试。

  依据结构方程模型,首先评估测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通过CompositeReliability(CR)反映,效度通过AverageVarianceExtracted(AVE)和因子负载反映。

如表1所示。

  由表中看出,所有的CR均大于临界值0.7,说明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

所有因子负载均大于0.7,AVE均大于临界值0.5,说明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效度。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4.3结果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将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网络百科全书编辑用户的社区认同和社区义务正向影响他们对网络百科全书的参与编写和知识贡献,且影响显著。

当用户感觉自己是网络百科社区中的一员时,他会更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百科全书的编辑当中,为其做出贡献。

同样的,当用户感觉自己有义务为网络百科社区做贡献时,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百科全书的编写中,为其贡献力量。

  图2假设检验

  

(2)在网络百科系统中,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是成员在参与词条编辑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定。

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的公正、合理和有效,以及社区管理人员对于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的正确执行都会对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义务感产生正面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为百科全书的编写贡献力量。

  (3)在网络百科系统中,会定期对用户编辑的词条进行优质词条评选,优质词条的编写者获得积分奖励和“突出贡献者”称号。

优质词条评选流程的公正、合理和有效,以及社区管理人员对优质词条评选流程的正确实施都会对成员的社区认同感和义务感产生正面影响,激发他们对于百科全书编写的积极参与。

  (4)网络百科系统中的积分和等级制度对于成员有着重要激励作用。

积分和等级制度的公正、合理以及正确实施会促进成员的社区认同感和义务感,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和自愿地为网络百科的编写贡献知识。

  5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网络百科全书系统的管理机制对成员参与百科全书编写和知识贡献的影响。

结合网络百科全书在系统管理上的基本特点,以及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理论,建立网络百科全书成员知识贡献的理论模型。

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针对网络百科全书编辑用户进行调研,根据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网络百科社区成员对百科社区的认同感和义务感正向影响在网络百科全书中的知识贡献,且影响显著。

与此同时,网络百科系统中的管理机制,包括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优质词条评选、积分和等级制度,通过影响成员的社区认同和社区义务而影响他们对百科系统的知识贡献水平。

  本文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研究如何促进网络百科全书的发展。

网络用户对网络百科全书的参与和贡献虽然是自发和自愿的行为,但百科系统管理者依然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机制对其知识贡献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公正、合理、有效的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优质词条的评选以及积分和等级制度的正确实施都会对网络百科成员的知识贡献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基于XX百科这一目前国内比较成功和先进的网络百科全书系统,对我国的网络百科发展和系统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促进网络百科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应在征求社区成员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社区协议、编辑原则、积分和等级制度。

通过这些协议、原则和制度的有效实施,规范社区成员的参与行为。

同时通过优质词条评选等激励方法,促进成员对百科社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地为网络百科全书的发展贡献知识和力量。

  网络百科社区成员自觉和自愿的参与和贡献是网络百科系统成功的关键。

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实施,可以激发成员的积极贡献,从而促进网络百科全书系统的发展,为我国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FallsD.TowardanepistemologyofWikipedia.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8,59(10)

  [2]StviliaB.,TwidaleM.B.,SmithL.C.,GasserL.Informationqualityworkorganizationinwikipedia.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8,59(6)

  [3]SpinellisD.,LouridasP.Thecollaborativeorganizationofknowledge.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8,51(8)

  [4]罗志成,付真真.外部因素对维基百科序化过程的影响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8(3)

  [5]夏永红.Starlogo对Wiki演化过程模拟探悉.图书情报知识,2008(3)

  [6]NovO.Whatmotivateswikipedians.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7,50(11)

  [7]PeddibhotlaN.B.,SubramaniM.R.Contributingtopublicdocumentrepositories:

Acriticalmasstheoryperspective.OrganizationStudies,2007,28(3)

  [8]OkoliC.,OhW.Investigatingrecognition-basedperformanceinanopencontentcommunity:

AsocialcapitalperspectiveInformation&Management,2007,44(3):

240-252

  [9]焦玉英,袁静.基于WIKI的群体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研究.情报科学,2008(5)

  [10]王伟军等.基于WIKI的知识服务系统研究.情报科学,2008(9)

  [11]常静,杨建梅.XX百科用户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8)

  [12]姚灿中,杨建梅.幂律拟合的进展及其在产业网络中的应用.管理学报,2008(3)

  [13]雷雪等.基于社会认知论的Wiki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