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731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复习《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典型例题】

一、阅读《岳阳楼记》中的几段文字,然后答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写出与画线句子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2、文中加线字“进”指的是,“退”指的是。

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文中所说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5、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汉语。

(1)前人之述备矣。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画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景色)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

C.然则(然而)北通巫峡D.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

7、末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

8、文中不详尽描述“岳阳楼之大观”的原因是什么?

用课文原句回答。

9、选择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反面表达古仁人的襟怀磊落、豁达。

B.“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出作者忠君的思想。

D.“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志向坚定不移。

10、选文出自文章《》,作者是。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迁客骚人:

(2)而或长烟一空:

(3)或异二者之为:

(4)若夫:

(5)霏霏:

(6)冥冥:

(7)景:

(8)薄:

(9)郁郁:

(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1)或异二者之为

(12)先天下之忧而忧

12、填课文原句

(1)文中作者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2)文中表现作者阔大胸怀的句子是:

□□□□,□□□□。

13、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请列举我国现代具有作者这种思想的人。

14、一、二两段文字描写从岳阳楼上看到的景色,其写法和景物有哪些特点?

15、作者写一阴一晴两个场景的意图是什么?

16、作者认为“古仁人”跟“迁客骚人”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感受是不同的,“古仁人”的感受是什么?

17、“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还是虚写?

18、文中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9、文中的“古仁人”指的是:

                 ,“古仁人之心”指的是:

              。

“二者”指的是         ,“二者之为”是指         的两种心情。

20、比较“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异在何处。

(简答)

答:

                                  

答案:

1.…其喜洋洋者矣

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此文是先苦后乐,《醉》与民同乐,此文境界更高

5.

(1)前人的叙述已经很详细了。

(2)早晨阳光灿烂,傍晚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

(4)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一块璧玉。

(5)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6)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6.C

7.议论;点明主旨

8.前人之述备矣

9.D

10.岳阳楼记;范仲淹

11.

(1)诗人;

(2)有时候;(3)可能/心理活动

(4)像那(5)雨繁密的样子

(6)天色昏暗(7)日光

(8)迫近(9)形容香气很浓

(10)曾经(11)可能

(12)在……之前

12.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点明主旨,表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先苦后乐,先公后私的政治理想。

14.用大量的骈句,景物形成对比,情景交融。

15.写出迁客骚人的喜悲心情,为下文与古仁人对比作铺垫。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虚写

18.与古仁人对比,突出古仁人的胸襟抱负。

19.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以物喜,以己悲

迁客骚人

20.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二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思想相反。

二、《岳阳楼记》一、二段

1、滕子京在取得怎样的政绩后,才开始重修岳阳楼的?

(用原文回答)

2、重修岳阳楼后的变化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3、表达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4、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有同义词的一句是(  )

A.唐贤今人B.前人之述C.政通人和D.迁客骚人

5、第二段中,“予”指    (人名),具体描写“巴陵胜状”的句子是。

6、与“大观”相照应的词是    ,“前人之述”指上文所说的        。

7、下面句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的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北通巫峡,南极潇湘D.唐贤今人,迁客骚人

8、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乃重修岳阳楼:

(3)越明年: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9、指出下面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说明滕子京不以贬谪为意,并赞赏滕子京的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段话是全文的引子,从内容上看交代了。

12、文中画线的两个“此”,前者指;后者指。

答案: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D迁客骚人

5.范仲淹;衔远山……气象万千

6.胜状;唐贤今人诗赋

7.C

8.

(1)封建王朝的官员降职或远调

(2)就

(3)到

(4)在

9.

(1)俱

(2)嘱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写作的缘由

12.衔远山……气象万千,洞庭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②人恒过

③而后作④而后喻

所以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

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

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在外面,指国外。

4.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战于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6.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7.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翻译这句话

9.文章侧重论述。

10.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

自古雄才多磨难,

11.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各填四字)

1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14.翻译句子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选文首段列举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作者写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孟子二章》

2.

(1)使…错乱

(2)常常犯错误

(3)奋(4)明白

(5)通过…途径

3.C

4.D

5.B

6.A

7.B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9.生于忧患

10.纨袴历来少伟男

11.敌国外患

12.更应该发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13.略

14.A.心里困惑,思虑堵塞,这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B.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外部的忧患。

C.用来使他的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他的才能。

15.经历过艰难困苦,成就了伟大事业,举例证明生于忧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7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强挺立的一种树。

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chuò()。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了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_____________;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______________;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已经挣脱和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____________;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_____________。

A.普渡众生的情怀

B.深重的责任感

C.冷静的人生选择

D.历史性洪钟巨响

3、按要求默写。

⑴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⑵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境颇为相似、诉说诗人烦愁难解的一句是           ,            。

4.将下列句子排列通顺、连贯,把答案写在题后的方格内。

①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

②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③因此,读书必须有所选择。

④然而,也无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书读了只能使人精神颓废,受到毒害。

⑤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播。

⑥而且能帮助养成优美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人们健康成长。

⑦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

正确顺序是:

□□□□□□□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6.语文课上,老师出示两则以小草为题材的哲理短语,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写法,自己创作两则以小草为题材的哲理短语。

①沉默的小草,往往被春雨滋润得多。

②小草若长得像树那样高,还会叫人怜爱吗?

答:

7.根据语境,补出丙同学未说完的话。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就课业负担减轻的话题展开讨论。

甲说:

“现在作业少时间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啰!

”乙说:

“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的吗?

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

”丙说:

“你们说的都太片面了,我认为        。

8.读文答题。

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我说,天哪!

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①文中“这一切”指的是             。

②文中“太高太高的代价”指的是     。

③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二、阅读:

(一)彩色的风暴

如果你在朔风凛冽、雪花飞舞的冬季到内蒙古草原作客,淳朴殷勤的主人会同你谈论起草原上的白毛风。

居住在白毛风卷起的雪浪中的小屋,仿佛是在大海的浪尖上颠簸的独木舟。

那满耳的山呼海啸,实在惊心动魄。

其实,这寻常所见的白毛风,只不过是风吹雪,是强风吹舞地面上的积雪,积雪飘舞空中的天气现象。

真正的白毛风学名叫雪暴,是由西伯利亚寒潮引起的。

白毛风除了在内蒙古草原出现外,我国的新疆、黑龙江以及河北的坝上高原也有出现。

如1962年2月在坝上的康保县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白毛风天气。

白毛风和风吹雪达10天之久。

淹没了道路,公路积雪最深处达1米以上,交通断绝。

不少房屋被埋没,羊群因缺草、严寒而大批被冻死。

除了发生在冬季的白毛风,在大地春意正浓的4—5月,当你兴致勃勃地在著名古丝绸之路的甘肃河西走廊旅游时,有时会突然遇到挟着大量砂石和尘土的狂风。

顿时,太阳失去了光辉,天空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所以,人们把这种风暴叫做“黑风”。

黑风是中纬度内陆戈壁沙漠地带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

黑风的发生过程是这样的:

在晴朗的午后,远眺西方,有一抹抹的黑云,过了2—3分钟,再抬头看时,就会发现黑云已变成一条十分宽广的黑幕。

接着,它迅速地膨胀扩展着,犹如无数条烟龙所组成的灰褐色烟幕。

烟幕的前锋好像由众多的龙头拥挤在一起翻滚着,并不断从原有的龙头爆发出新的龙头,以惊人的速度争先恐后地窜过来。

令人惊奇地是,如此巨大的烟幕移动和激烈的烟龙翻滚,人们却丝毫听不到它的声响。

当你觉得凉风扑面而来,树枝摇曳起来时,高数千丈的烟幕犹如高山倾倒,铺天盖地压来。

黑风愤怒地吞噬着空间的一切,室外伸手不见五指,这时离最初看到的一抹黑云一般不超过5分钟。

黑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色妖魔。

1977年4月22日,甘肃省张掖市发生了一次黑风,翻滚的尘幕前呼后拥,狂风在耳边呼啸,令人胆颤心惊。

10多名小学生被吹落水渠不幸丧生;上万亩良田的表层沃土被刮得一干二净,顷刻间砂石满天飞舞。

黑风的破坏力如此巨大,能量来自何方?

原来,冷空气从新疆北部翻越天山向南疆盆地倾泻时,由于冷空气迅速下沉,锋面坡度急剧减小,使大量位能转化为动能,发生了黑色风暴。

1.形成黑风的条件是什么?

2.本文用了大量的比喻。

说明文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本文哪个比喻句用得最好?

3.比较“白毛风”和“黑风”有哪些异同?

4.第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文章为了说明“彩色风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用了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请选出一处,用横线在原文标出。

并谈谈由“彩色的风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二)人间第一爱

文/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ǒ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īn),甜蜜和温(xī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ì)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

①年高德劭:

年岁长,品德高。

劭(shào),(品德)美好。

②醍醐:

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庶:

shù,几乎,差不多。

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____(文体名)。

2.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抄录原文回答)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í()补抖sǒu()温xīn()pì()美

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不超过2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

(多项选择)()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xīn),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7.“《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恨”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末段说: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亲在家等我

文/林夕

星期三下午,学校老师照例要开会、学习,学生们上了两节课就放学了。

他和班上的两位同学欢蹦着走出校门,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离家不远的森林公园。

他们一直玩到天黑,还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嘿,想不想吸支烟?

”回去的路上,他突发奇想。

“好哇。

”两位好友齐声赞成。

三个人停下来,把衣兜里的钱都掏了出来,买了一包“阿诗玛”。

他们拿了香烟,跑到路边拐角处。

他把烟盒撕开,给两位同学一人一支,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到嘴上。

这才发现,刚才忘了买火。

他冲伙伴们耸耸肩,然后把视线投向路边,张望着。

正是日暮时分,路上不时有行人匆匆走过。

他想上前借火,又觉得有些唐突。

正在这时,他发现,在路的那一端,有一个小亮点,在夜幕中闪着微弱的光,向他这里慢慢移动。

他不禁心中一喜,仿佛已经嗅到了诱人的香烟味。

那个小亮点终于走近。

他走上前去,说:

“哥们儿,借个火!

那个人停下来,把手中燃着的烟递给他,他接过来,把自己的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抬起头,把烟还给这位行人。

这时候,他才看清他的脸。

刹那间,他惊住了。

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那个人缓缓地伸出手,接过他手中的烟,凝视了他一会儿,又把视线转向他旁边的两位同伴。

然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

“_______________”。

他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好友有些不解地问:

“为什么?

“因为,”那个人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你的父亲在家等你!

”说完,转身走了。

那个人的背影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他还直愣愣地站在那里。

两位同伴用手碰了一下他的胳膊,问:

“你怎么了?

他转过身来,看了看两位同伴,把手中的烟扔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灭。

“把烟捻灭回家去!

”他语气十分坚决。

两位同伴看着他,又看看手中冒着缕缕香气的烟,不约而同地说:

“为什么?

“因为,我的父亲在家等我。

“你怎么知道?

他看着两位同伴,低下头来,声音有些哽咽:

“刚才那个借火给我们的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