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64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docx

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稿

2012年第2期建筑认证杂志“能源管理体系”专题

编者按

能源管理体系自2009年实施以来,受到了各界的普遍重视,推广力度逐渐加大。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布后,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对建筑业节作了能降耗的要求,这为在建筑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从政策和战略上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本文通过介绍能源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架构和公共建筑行业能源管理的基本情况,使读者了解源管理体系,并对建筑行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感性的了解。

应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和缓解能源与发展之间矛盾的需要,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成熟体系的经验,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为用能单位系统地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我国将通过用能单位自行建立运行以及认证等方式推广这一国家标准,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目录

————————————————————————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思想

能源管理体系基本概念/构架

贯彻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与各类能源管理活动的关系

公共建筑行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问题。

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

但由于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造成能源管理脱节。

使能源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能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现象,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前瞻的组织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

实践证明,在能源管理中,单纯的依靠节能技术并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等问题,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于是,这些组织就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应用于实践,帮助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样就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诞生,也推动了许多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如丹麦的DS2403:

2001、瑞典的SS627750:

2003、荷兰的SenterNovem:

2004、爱尔兰的IS393:

2005、英国的Pas99:

2006、韩国的KSA4000:

2007、美国的ANSI/MSE2000:

2008,欧盟也已经完成了区域性能源管理标准EN16001:

2009的研制工作,泰国、巴西等国的能源管理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2002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在多年致力于能源政策和规范研究、实施及推广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并开始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2006年底确定了标准草案。

2007年上半年,标准草案在一定范围内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并根据意见对标准草案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

在2007年3月、5月和2008年4月,起草组分别参加了相关国际组织召开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国际研讨会,并根据研讨会的情况及国际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08年7月,召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讨论会,对标准条款内容及表述方式等进行了完善,并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2009年3月29日,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正式发布,并于同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为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ISO/PC242-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委员会,由美国、中国、巴西和英国共同承担该委员会的相应职务。

2011年6月15日,国际标准ISO50001:

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正式出台。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思想

全过程控制思想

应用系统理论和过程方法,以低成本、无成本的管理措施,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有机结合,针对组织用能全过程(能源采购、贮存以及使用等)和生产运营全过程(生产运营、管理运用和生活运营),对组织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运用PDCA理论

充分运用PDCA理论,借鉴和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方法和节能实践,不断提高组织的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的特点

将能源管理的特点充分体现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各项具体要求中,如将能源统计、节能技术、最佳实践方法与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能源管理中将能源基准和标杆的概念融合进来;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努力与现行的能源管理体系方法结合。

充分借鉴现有的管理体系标准

遵循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惯例、发展趋势和一般要求,借鉴ISO9000、ISO14000等成熟国际管理体系标准的理念和方法,在标准构架、相关表述和要求方面与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相协调。

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都遵循共同的管理原则,不同点在于管理的对象及目的不同,因此,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不同的管理体系进行协调或一体化整合,以提高效率。

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与组织现有的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而不应与现有管理体系相冲突或矛盾。

不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标准要求组织承诺遵守与其能源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但并不因此说就减少了组织应负的法律责任。

节能是有条件的,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环境和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将组织承诺遵守的法规和要求作为认证的基本要求。

不对组织的能源管理绩效提出绝对要求,也不保证组织取得最佳效果

能源管理体系不是一个绩效标准,并不对组织提出能源管理绩效方面的要求,无论组织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标准要求即可。

因此从事相同活动的组织,都符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但并不说明他们的能源管理绩效都一样,同样,也不保证他们的绩效取得最佳,绩效水准完全取决于组织根据其经济能力设立的能源管理指标并借助具体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实现。

未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中的能源因素提出要求

产品的耗能情况和能源利用率本身就有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如空调冰箱的能效标识制度等,所以标准不再重复提出更多要求,只倡导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产品本身的能耗或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体系构架与运行模式

 

项目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核心概念

能源管理体系是以“能源”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组织通过识别能源因素、确定具体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并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因此,能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活动、产品和服务”识别能源因素,围绕“产品实现全过程以及减少外部影响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来确定相关的管理要求。

控制范围

组织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涉及到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因此,能源管理的控制范围也会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由于与组织运行相关的管理运营(例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等)和生活运营(职工食堂/咖啡厅,淋浴房等)也消耗能源、也同样存在节能潜力,因此也应在能源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

虽然组织的能源消耗通常都发生在组织内部,但组织的能源供应商会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产生很显著影响。

因此,组织的能源供应商应在能源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

同时,如果零部件和服务供应商对组织的能源消耗有直接影响,这些供应商通常也应在能源管理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

控制对象

能源管理控制的对象主要是“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即通过管理,将能源消耗控制到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

该目标包括组织的“纵向比较目标”以及同行业的“横向比较目标”。

在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组织的自身需求,因此,应依据组织的自身需求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

控制程度

能源管理在满足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同时,更强调控制的“相对性”,更注重不断挖掘节能潜力、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控制方法

能源因素与组织提供的产品以及生产产品的工艺设备紧密相关,因此,能源管理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同样也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

另外,能源管理除要控制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外,还要更加关注设备以及系统间的合理匹配。

适用范围

能源管理体系可广泛应用于硬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行业,而软件行业属于微耗能行业,因此应用较少或需要管理的内容较少。

组织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实现下列需求:

用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将现有的政策和措施、能源标准、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等与组织的能源管理活动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经济合理的降低组织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够实现所声明的能源方针;

证实其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能源因素。

管理绩效

能源管理绩效是指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对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合格与否,更应关注节能潜力的不断挖掘,通过与自身历史情况比较、与同行情况比较,实现“量控”。

虽然本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能源绩效的要求,但组织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监测、测量和评价、管理评审等活动衡量组织的能源绩效,以实现持续改进。

贯彻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由于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能源供给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家宏观能源政策导向下,虽然能源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组织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缺乏全过程系统的科学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

为了切实地加强组织的能源管理,促进节约能源并降低组织生产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便是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

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组织内部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手段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期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

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提供保障。

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

(4)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5)通过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6)有助于克服技术性贸易堡垒,甚至可以与国外相互认可,得到外商的青睐,扩大国际营销渠道。

能源管理体系与各类能源管理活动的关系

目前,节能规划、能源审计等众多的有关能源管理的要求和方法使得用能单位在工作中无所适从,难以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类能源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和统一,获得最大的节能收益。

能源管理体系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工具和管理手段,体系本身就基本整合了目前国家对用能单位的众多要求,如下表“能源管理体系与各类节能管理活动的关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条款

各类节能管理活动

4.1总要求

节能规划

4.2.1管理承诺

4.2.2能源方针

节能规划

4.2.3职责和权限

4.3策划

能源审计、节能诊断、清洁生产

4.3.1能源因素

4.3.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3.3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

4.3.4能源目标和指标

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节能规划、能源限能、自愿节能协议

4.3.5能源管理方案

节能规划、合同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建筑节能

4.4.1资源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

节能技术项目改造奖励制度

4.4.4文件和文件控制

4.4.5记录控制

4.4.6运行控制

节能产品认证、节能产品采购、需求侧管理、建筑节能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强制淘汰高耗能设备设施

4.5.1监视、测量与评价

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清洁生产、节能监测、建立“节能警察”队伍

4.5.2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3内部审核

4.6管理评审

 

建筑业相关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

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

2009年10月9日,认监委发布了《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认可[2009]44号),明确提出自2009年11月1日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展认证试点工作,并明确了试点工作中主要的工作要点和要求。

根据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试点企业通过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对体系建立前后及运行过程中的综合能源消耗进行监测、评价、分析和改进,以收集和积累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监测和改进的经验。

参与行业试点的认证机构、试点认证企业以及相关方面共同实现,并最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管理体系各行业认证实施规则》,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提供依据。

建筑业相关的能源管理及试点

为指导和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2011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于2011年8月18日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

基本建立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的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同时,《规划》强调,“十二五”建筑业的发展要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工作,强化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十二部委于2011年12月联合制定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

2012年1月30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明确提出“十二五”建筑节能的重点任务,分别是提高能效,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深入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和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推广绿色照明应用。

2012年2月,根据上述规划方案的要求,认监委发布《关于扩大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范围的通知》,正式开展公共建筑的认证试点工作。

我中心根据通知要求,已编写上报了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申请试点。

后续工作也将在试点正式开始后陆续展开。

 

公共建筑行业能源管理基本情况

背景:

————————————————————————————————————————————

万家企业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

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共有17000家左右。

万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

抓好万家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是实现“十二五”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约束性指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一、万家企业范围

纳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均为独立核算的重点用能单位,包括:

(一)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二)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客运、货运企业和沿海、内河港口企业;或拥有600辆及以上车辆的客运、货运企业,货物吞吐量5千万吨以上的沿海、内河港口企业;

(三)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宾馆、饭店、商贸企业、学校,或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宾馆饭店、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商贸企业、在校生人数1万人及以上的学校。

————————————————————————————————————————————

公共建筑行业主要类别

1)公共建筑:

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的分类:

根据该国标附录的条文说明中的定义,公共建筑可分类为:

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

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

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

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

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

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桥梁等)。

注: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都属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合称建筑。

目前仍未明确定义商住楼归属公共建筑还是居住建筑。

3)CNCA能源管理体系试点规范文件的“公共建筑”涵盖商贸企业、宾馆饭店、学校。

此外,还将交通运输类建筑作为独立进行能源管理体系试点的行业类别,故本文“公共建筑”将不包含交通运输行业,但交通运输客运站楼可包含在内。

公共建筑范围广、数量多,节能潜力巨大,推行公共建筑节能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碳排放,促进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组织、服务类企事业单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国家和企业形象,增强全体国民的节能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的良好氛围都有很大的裨益。

公共建筑行业能耗水平

目前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如果考虑建筑建材生产和建筑物施工所耗能源,这个比例将更高,约为全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发展,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而最终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达到33%左右,而我国这一指标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99%的建筑是高能耗建筑。

目前我国有5亿m2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为70~300kwh/m2·a,为住宅的8~15倍。

在公共建筑中,尤以办公建筑、大中型商场,以及高档旅馆饭店等几类建筑,在建筑的标准、功能及设置全年空调采暖系统等方面有许多共性,而且其采暖空调能耗特别高。

我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

由于不同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能耗特点各不相同,但存在相同的规律,即在能耗水平上,大型公共建筑、普通公共建筑和住宅之间存在相对清晰的分界线,并且都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要远高于普通公共建筑和住宅。

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电耗指标高,大型公共建筑在民用建筑总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

对全国而言,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大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总量约为5亿m2,消耗民用建筑总用电量的30%以上。

由于能耗指标高,改造1m2的大型公共建筑所能取得的节能效果相当于改造10~15m2的住宅,而对某个大楼节能改造的可操作性比改造某个数千户家庭在内的居民小区要容易得多。

特别是实施政府机构公共建筑节能,不仅可以减少公共财政开支,有效推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而且通过政府机构率先垂范,搞好自身节能,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因此,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摸清能耗现状,对应用在新建和改建项目中的节能技术产品和节能政策标准都具有良好的示范展示和宣传推广作用。

在公共建筑中,办公楼、商场和宾馆饭店的比例比较大,而且不同的建筑功能由于其各自的使用特点,能耗差异较大。

通过对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特点的分析可知:

办公楼建筑全年使用时间约为250天,每天工作8小时,设备全年运行时间为2000小时左右,由于办公楼中人员数量决定电脑等设备的开启数量,室内照明相对固定,故写字办公楼类建筑室内热扰与人员数量密切相关;商场营业时间每天长达12个小时以上,且全年营业,由于内部发热量大,空调开启时间也较其它公共建筑长,因此其单位建筑面积的电耗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是最高的;宾馆饭店建筑与商场和写字楼不同,虽然营业时间长,但由于受到旅游季节变化和入住率波动的影响,多数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工作。

表1不同类型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年均能耗指标

城市

区域

单位建筑面积年均能耗指标(kWh/m2)

办公楼

商城

旅馆

哈尔滨

严寒地区A区

189.7

NA

NA

北京

寒冷地区

52~108(政府机关)

60~120(综合写字楼)

200~300

100~150

上海

夏热冬冷地区

126

300

155

重庆

夏热冬冷地区

85~149

173~334

146~310

深圳

夏热冬暖地区

47.5~156.9(国家机关)

43.7~184.5(写字楼)

100.9~443.2

110.3~249.0

——数据来源: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

而在空调采暖这部分能耗中,大约20%~50%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夏热冬暖地区大约20%,夏热冬冷地区大约35%,寒冷地区大约40%,严寒地区大约50%)。

从目前情况分析,这些建筑在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照明方面,共有节约能源50%的潜力。

表2各类型建筑空调能耗

办公楼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指标(kWh/m2)

商城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指标(kWh/m2)

旅馆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指标(kWh/m2)

哈尔滨

采暖:

86.9;空调:

55

北京

76.4

130.5

80

深圳

65

124

74

重庆

59

119

68

数据来源: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以北京为例,虽然大型公共建筑的面积只占民用建筑总面积的百分之五点四,但是,这百分之五点四的大型建筑耗电量却等于北京住宅的总耗电量。

如今,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搞大玻璃幕墙,而不考虑遮阳、隔热措施,导致热量过大。

还有建筑的超大体量不跟室外相连,无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温,导致建筑内部发热量非常大,电耗惊人。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中,风机跟水泵的电耗占采暖空调电耗的五成以上,根本原因在于选型不当,导致运行能耗偏高;另外,大多数风机由于灰尘堵塞,阻力增大,实际风量远远小于设计风量,效率也仅在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