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612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docx

植物保护技术害虫部分总表

俗称

分类

为害特点

食性

年发生世代数

成虫

幼虫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成虫主要习性

与环境栽培关系

备注

稻螟虫

三化螟

钻心虫

鳞翅目、螟蛾科

幼虫蛀茎

单一

2—7

可吐丝下垂、转株为害

馒头型卵块

老熟幼虫

稻桩

昼伏夜出、趋光性强,雌蛾喜在生长茂密、嫩绿的稻株上产卵

春季气温回升快慢影响发生的早迟;春季雨水少的年份发生量多为害重

苗期→枯心;破口抽穗期→白穗;灌浆后期→虫伤株

二化螟

鳞翅目、螟蛾科

幼虫蛀茎

较杂

1-6

世代重叠

可吐丝下垂、转株为害

鱼鳞状卵块

幼虫

稻桩、稻草、杂草

与三化螟相似

与三化螟相似

分蘖期→枯心;扬花期→白穗;灌浆至乳熟→虫伤株和半枯穗

大螟

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蛀茎

多食性

可吐丝下垂、转株为害

三种螟虫的危险生育期:

分蘖期、孕穗至抽穗

与二化螟相似;只是第一代不为害水稻,只为害旱地禾本科植物

稻纵卷叶螟

卷叶虫

鳞翅目、螟蛾科

主要为害叶片

多食性

1-11

幼虫转苞为害

散产

季节性迁飞

季节性迁飞

迁飞性、具强趋隐蔽性,具趋向蜜露进行补充营养的习性、趋嫩绿的稻叶产卵

雨量达100-150mm以上,对产卵孵化有利。

凡早中晚熟混栽地区为害重

防治适期就是二龄幼虫高峰期

稻飞虱

褐飞虱

蠓子虫

同翅目,飞虱科

刺吸叶鞘和茎秆内的汁液

褐飞虱单一

 

2-12

南方迁飞

褐飞虱成、若虫均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对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有趋性。

褐飞对水稻有高度的嗜食性,故食性单一。

褐飞虱喜高湿环境。

在长江流域褐飞虱大发生的气象条件是: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

褐飞虱的发生与食料条件也密切相关。

一般矮秆、宽叶、耐肥的品种有利其发生;同一品种以分孽盛期、孕穗至抽穗期营养价值高,且湿度大,又不通气透光,褐飞虱发生严重,而且在营养条件好的时期,短翅型数量明显增加。

除此之外,重施、偏施氮肥,稻苗嫩绿,过度密植,长期深灌,不合理使用农药杀伤天敌等均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

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多食性

灰飞虱

灰飞虱多食性

三、四龄若虫

在麦田、绿肥田、沟边、河边禾本科杂草等茎部、枯叶及土壤缝隙内等处越冬。

引起黄叶以至枯死,还能传播稻、麦、玉米多种病毒病。

灰飞虱主要为害秧田期和分孽期前的稻苗,是三种稻飞虱中发生为害最早的一种。

麦蚜

同翅目蚜科

多食性

10-20

麦蚜在南方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

麦蚜以成、若虫或以卵

在冬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来年春暖开始活动为害。

麦蚜常见间歇性猖撅发生,成灾与气候关系密切。

春季2一3月份气候温暖,降雨较少的年份易引起猖撅为害,而寒冷多雨年份则发生较轻。

麦蚜有多型现象,全周期蚜虫有干母、干雌、有翅与无翅胎生雌蚜、雌性蚜和雄性蚜。

小麦吸浆虫

双翅目缨蚊科

来年春天在土壤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小麦拔节期越冬幼虫破茧上移;孕穗期化蛹;抽穗期成虫羽化经交尾在穗部产卵;灌浆期幼虫吸浆为害;小麦近成熟时,老熟幼虫脱颖落地,人土结茧越夏越冬

1

以成熟幼虫

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

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

在温度适宜时,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发生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影响发生期。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巧%时不化蛹,土壤含水量达20%一25%才大量化蛹、羽化,特别是有雾和露水时,成虫易于产卵,幼虫易于人侵。

在麦收前,老熟幼虫遇雨才能脱颖人土。

如果春季缺雨,土壤板结,小麦吸浆虫很少化蛹、羽化,则当年发生量少,受害轻。

”'

俗称

分类

为害特点

食性

年发生世代数

成虫

幼虫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成虫主要习性

与环境栽培关系

备注

黏虫

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咬食叶片,一、二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三龄后才形成缺刻,五、六龄达暴食期,严重发生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多食性

2-8代

无滞育现象

体色呈淡黄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侧圆斑较大,其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

由翅尖向斜后方有一条暗色条纹。

雄蛾腹部尾端经压后,可伸出一对鳃盖形抱握器,抱握器顶端具一长刺。

卵块产,幼虫六龄。

南方迁飞而来

9月上中旬成虫出现,往南迁飞虫源地区繁殖为害,并进行越冬。

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蜜及蚜虫等分泌的蜜露,对糖醋液的趋性很强,。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草丛等处,夜晚出来活动,进行交尾、取食和产卵。

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能力。

成虫一般把卵产在禾本科植物枯黄的叶缘,顶尖或茎部叶鞘。

综合防治;1.诱杀成虫在蛾子数量开始上升时起,用糖醋液(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后加少量杀虫药剂)盛于容器内,放置田间,容器要高出作物30cm,糖醋液保持3Cm深,每天早晨取出蛾子,白天将容器盖好,傍晚开盖诱杀。

5一7天换糖醋液一次,连续诱杀20天左右。

2.诱蛾灭卵自成虫开始产卵直到产卵盛末期止,田间每667mZ插10个谷草把,每隔3一5天更换一次谷草把,将老的带卵的谷草把焚毁。

3.化学防治防治指标与适期麦田平均有幼虫(三龄)25一30头/m2,谷子有虫5头/m2。

防治适期为幼虫低龄阶段(二、三龄为主)施药。

具体措施(l)喷粉。

可用2.5%敌百虫粉剂,或5%马拉硫磷粉剂,或1.5%对硫磷粉剂。

(2)喷雾。

用50%辛硫磷乳油巧,或2.5%氯氟氰菊醋(功夫)乳油,或25%灭幼脉悬浮剂,对水喷雾。

棉蚜

同翅目、蚜科

棉蚜在我国除华南棉区可终年繁殖外,大多以受精卵在第一寄主―花椒、木模、石榴、鼠李等木本枝条上及夏枯草等杂草根基越冬。

棉蚜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16-22℃(平均气温),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以下,高温(平均气温25℃以上)高湿(相对湿度75%以上)均不利于蚜虫的生长发育

棉铃虫

鳞翅目、夜蛾科

每年发生代数由北到南,世代数逐渐增

棉铃虫以老熟幼虫在棉田蜕皮化蛹,越冬蛹在土温达16℃以上开始羽化。

成虫傍晚活动,对黑光灯和杨树枝有较强趋性,喜欢在生长好的棉田及玉米、高粱上产卵,卵产在植株的嫩尖、嫩叶、蕾、苞叶及玉米高粱心叶上。

初孵幼虫先吃卵壳,然后食害植株的嫩尖、叶;二龄幼虫蛀食幼蕾;三、四龄以为害蕾花为主;五、六龄幼虫蛀食青铃。

三龄前幼虫早晚常在叶面爬行,抗药力差,易被药剂杀死,因此,防治棉铃虫应在卵孵盛期开始防治,把棉铃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棉红蜘蛛

蜱螨目、叶螨科

棉红蜘蛛在叶背吸食营养汁液,为害棉株,轻则红叶,状如火烧,重则落叶,造成大面积减产。

12-20

世界性的害虫

黄河流域棉花区在10月中、下旬以雌性成虫开始吐丝结网,群集于向阳处的枯枝落叶内、杂草根际、树皮缝、土壤缝中蛰伏越冬。

棉红蜘蛛适于低湿环境,适宜的相对湿度是35%一55%。

一般6一8月份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时对棉红蜘蛛有抑制作用

地老虎

地老虎是一类为害农作物的大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在我国主要有5种:

分别是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大地老虎。

小地老虎一、二龄幼虫白天和夜间均在地面上生活,大多集中于植物心叶和嫩叶上,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呈天窗状。

三龄后白天躲在表土层下,夜间活动为害,造成豆粒大小的洞孔或叶缘缺刻。

四龄以后为害时咬断幼苗嫩茎。

五、六龄幼虫食量剧增,每头一夜可咬断幼苗3一5株。

多食性

地老虎各地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播作物的幼苗。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一45mm,额部平衡无突起,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部分呈黑褐色,肾形斑、环形斑及剑形斑位于其中,各斑均环以黑边。

在肾形斑外,内横线里有1个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内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斑,三个楔形黑斑尖端相对。

小地老虎成虫日伏夜出。

在温暖、无风、湿度较大的黑夜最活跃。

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

小地老虎是一种适于中等温度发生的害虫,最适温度为18-23℃,对湿度要求较高,在土壤含水量15%一20%的条件下,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为害严重。

防治地老虎,一般应以第一代为重点,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早春产卵的主要场所,是幼虫向作物迁移为害的桥梁,因此,在春播前,进行春耕、细耙的整地工作,可消灭部分虫卵和早春的杂草寄主。

2.诱杀成虫可利用黑光灯、糖醋液诱蛾杀虫。

3.化学防治防治指标小地老虎当棉花、甘薯地每平方米有幼虫(或卵)0.5头(粒),玉米、高粱或谷苗地每平方米有幼虫(或卵)1头(粒).具体措施实施化学防治,要在第一次防治后,每隔7天左右再治1次,连续2一3次。

对一、二龄幼虫可喷粉、喷雾或撒毒土,对高龄幼虫可撒施毒饵。

(1)在幼龄幼虫集中在植株心叶而尚未分散人土以前,用辛硫磷乳油,或敌百虫晶体或敌敌畏乳,对水往作物幼苗和杂草上喷雾。

(2)药剂拌种。

用甲胺磷乳油对水喷洒在的种子上,拌匀堆闷1小时,然后播种。

(3)撒施毒土、毒沙。

此法多用于大田作物定苗后,以及移栽的果菜类蔬菜,以条施或围施的方法保苗,用药种类及剂量:

辛硫磷乳油,加适量水,喷拌在细土中,(4)撒施毒饵。

多用于防治三龄后幼虫,饵料可用麦数、豆饼、棉籽饼、鲜草等,用敌百虫晶体对水喷在炒香的饼粉上,制成毒饵,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撒施毒饵或隔一定距离堆施,或在作物苗际附近围施。

俗称

分类

为害特点

食性

年发生世代数

成虫

幼虫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成虫主要习性

与环境栽培关系

备注

大豆食心虫

小红虫、大豆蛀荚虫

鳞翅目、夜蛾科

初孵出的幼虫先在豆荚表面活动一段时间,后在豆荚边缘结一白色丝网,咬食荚皮穿孔进人。

每头幼虫平均取食2颗豆粒。

一年发生一代,

大豆食心虫在田间的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主要和气候条件、大豆品种、耕作栽培措施等因素有关。

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茧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

,在豆株上部0.sm处飞舞,雌雄进行交尾,交尾后第二天即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黄昏。

卵多产在豆荚上,少数产在叶柄、侧枝及主茎上。

产卵对豆英的部位、大小品种特性、植株生育期等有明显的选择性。

每荚上多为1粒,其次2一3粒。

产卵期为2-8天。

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消长,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

从品种来看,一般英毛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荚毛少的品种着卵少,受害轻

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构有关。

另外,和播期的早晚、连作情况等也有关。

(三)综合防治对大豆食心虫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虫品种。

(2)适当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

(3)合理轮作。

(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越冬基数。

2.化学防治每用嗅氰菊醋乳油或杀灭菊酷乳油或百树菊醋乳油,对水喷雾。

但混灭威药效期短,应间隔2一3天喷一次,连施2一3次。

3.生物防治(l)利用赤眼蜂灭卵。

在成虫产卵盛期赤眼蜂

(2)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

4.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可用20一40w黑光灯诱杀成虫,每3hm2耐一台,效果明显。

豆荚螟

蛀虫、红虫、豆板虫

鳞翅目、螟蛾科

初孵幼虫先在豆荚表面爬行一段时间,后在荚面吐丝结一白色小丝囊,藏入其中,咬穿表皮蛀人荚内。

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为害基本相同,但豆荚螟幼虫的蛀人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而食心虫的脱荚孔多在豆荚一侧。

每年发生的代数在各地不同,但各地均以老熟幼虫在豆田和晒场周围土表下3一6cm处结茧越冬,有的地区也可以蛹越冬。

卵孵化时间因地而异,成虫羽化时间也因代数而不同。

成虫白天多栖息在豆株叶背、茎上或杂草间,夜间活动,对黑光灯趋性较弱。

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隔日开始产卵。

每荚上一般产卵1一2粒,每雌虫平均产卵88.1粒。

卵多产在荚毛多的豆荚上,荚毛少或无荚毛的豆荚上很少产卵。

产卵部位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少数可产在叶柄上。

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高,尤其在越冬期间,如果土壤饱和水分达到50%以上时,越冬幼虫多不能结茧而死亡,越冬率和土壤湿度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江苏农民有“旱年生虫,雨年虫少”的说法。

同时,虫害的发生程度还与品种特性等有关,一般结荚期长的品种受害重,英毛多的品种受害重,旱田比水旱轮作的受害重,中间寄主多的地区受害重,此外还与天敌的种类、数量等有关。

(三)综合防治对豆荚螟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l)合理轮作。

避免与寄主作物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2)灌溉灭虫。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秋、冬多次灌水,促使越冬幼虫死亡。

也可在开花期灌水,杀死土中幼虫。

(3)适当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可减轻为害。

(4)尽可能利用抗虫品种。

可选用结荚期短、荚上无毛或毛少的品种。

2.化学防治对豆荚螟的防治应在成虫盛发期或卵孵化盛期前施药,以毒杀成虫和初孵幼虫。

同时在老熟幼虫脱荚人土前进行土表用药,减少人土幼虫。

用倍硫磷乳油、杀螟硫磷乳油或澳氰菊醋乳油对水喷雾。

也可在成虫盛发期用敌敌畏熏蒸。

3.生物防治可在卵期释放赤眼蜂,也可在老熟幼虫人土前,田间湿度大时施用白僵菌防治幼虫。

花生蛴螬

我国为害较重的有大黑齿爪鳃金龟、暗黑齿爪鳃金龟和铜绿异丽金龟。

鞘翅目、金龟科

生活习性1.大黑齿爪鳃金龟两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

2.暗黑齿爪鳃金龟,均以老龄幼虫在土中越冬。

成虫产卵有选择性,一般丛生型花生多于蔓生型花生,地势高的花生田多于地势低的花生田。

3.铜绿异丽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三龄幼虫在土中越冬。

俗称

分类

为害特点

食性

年发生世代数

成虫

幼虫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成虫主要习性

与环境栽培关系

备注

玉米螟

玉米钻心虫

鳞翅目、螟蛾科、多食性。

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群集在心叶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被害心叶展开后形成透明斑痕,幼虫稍大后,可把卷着的心叶蛀穿,故被害心叶展开后呈排孔状。

玉米抽雄后,幼虫蛀人雄穗轴并向下转移到茎内蛀害。

在玉米穗期,幼虫除少数仍在茎内蛀食外,大部分转移到雌穗为害,取食花丝和幼嫩子粒,故玉米心叶末期,幼虫群集尚未转移前,为化学防治玉米螟的关键。

玉米螟每年发生的世代数自北向南有1-7代不等。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秸秆、穗轴及根莞兜中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食甜物,有趋向高大、嫩绿植物产卵的习性。

卵多产在叶背靠主脉处,每雌可产卵300一600粒。

玉米螟的发生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

因抗虫玉米植株中含有抗虫素,抗虫素有甲、乙、丙三种,可抑制低龄幼虫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其中抗虫素甲又称“丁布”(DIMBOA)。

玉米螟的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还与虫口基数、温湿度、天敌、栽培制度等密切相关。

(三)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育抗虫品种;②处理秸秆,压低虫口基数;③改进耕作制度,缩小春播玉米,扩大夏播玉米,切断第一代桥梁田。

2.生物防治施放赤眼蜂,在始卵期施放,每天一次,共3次。

施用苏云金杆菌在心叶末期前3一5天,每用100亿活芽抱悬浮剂,加水或拌潮沙土灌心叶3.化学防治防治适期卵孵高峰期。

防治指标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时。

(l)在玉米心叶末期防治,施药于玉米喇叭口内。

敌百虫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

用晶体敌百虫灌心叶,

(2)穗期防治主要采用灌穗或喷雾方式。

用晶体敌百虫或敌敌畏乳油倍液,药液灌雌穗。

4.注意事项玉米穗期防治,在玉米收获前7天停止使用。

在施用丙硫克百威药时土壤应有较大湿度,有利于发挥药效。

高粱条螟

鳞翅目、螟蛾科

幼虫蛀食寄主茎秆,被害茎秆常被风折,造成严重损失。

也为害叶片和穗部

幼虫在高粱、玉米、甘蔗及其他作物茎秆内或叶鞘内侧越冬。

高粱条螟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

高粱条螟为害习性与玉米螟大体相似,初孵幼虫常群集在心叶上为害,其不同之处是高粱条螟幼虫不把心叶咬成排孔,而是咬食叶肉和中脉,只留一层表皮,当被害心叶展开后,被害处呈不规则透明斑痕。

三龄后从叶鞘蛀人茎秆,蛀茎早的造成枯心,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而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蛀人。

一般上部茎内虫量最多,一处常有几条到十几条幼虫为害,造成腐烂易被风折。

(三)综合防治为害高粱和玉米时,其防治方法同玉米螟。

采用化学防治的有利时期,是卵孵高峰期。

要注意高粱对敌百虫和敌敌畏很敏感,易引起药害,不能使用。

为害甘蔗时,其防治方法同甘蔗螟虫

桃小食心虫

鳞翅目、桃蛀果蛾、桃蛀虫

桃小食心虫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一年发生一代和部分个体发生第二代;河南黄淮平原地区一年发生2一3代,山区一年1一2代。

各地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

世代重叠现象。

卵多散产在果实萼洼里,卵期1周左右。

幼虫孵化后在果面上爬行一段,觅到适合部位蛀人,多数直达果心,蛀人孔多在果实胴部。

综合防治对桃小食心虫应采取树上与树下防治相结合,园内与园外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苹果树与其他果树相结合的策略防治。

1.掌握有利时机,搞好地面防治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幼虫出土时进行地面防治。

使用的药剂有:

用甲基对硫磷乳剂或甲基异柳磷乳油或地亚农乳油,对水喷施于树冠下;2.做好树上防治在做好地面防治的基础上,还要搞好树上防治。

测报可用桃小性诱剂诱扑器监测成虫发生期。

每一果园挂5个诱扑器,以橡皮诱芯或聚乙烯管为载体,每诱芯含量为500ug,每天检查一次,记载诱蛾数,在诱蛾盛期使用化学防治。

药剂有:

每嗅氰菊醋乳油,或功夫乳油,或天王星乳油,或灭扫利乳油,对水\喷雾。

喷药要均匀周到,以果实为主。

3.加强管理要及时摘除虫果,尽可能将果实套袋。

4.园外防治做好园外有可能遗留大量越冬幼虫场所的防治,加强其他寄主防治。

 

梨小食心虫

桃折心虫、东方果蛀蛾

鳞翅目、小卷叶蛾科

梨小食心虫各地发生世代不同。

在3一4代区,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体上翘起裂缝中越冬,也有幼虫在树干基部近土面处及仓库和果品包装器材中越冬。

春季世代主要为害桃树等的新梢,秋季世代主要为害梨果,夏季世代一部分为害新梢,一部分为害果实。

成虫白天多静伏在叶、枝和杂草等处,黄昏后开始活动,对糖醋液和果汁以及黑光灯有强烈趋性,羽化始期趋化性比较明显。

在桃树上卵多产于桃梢上部嫩梢第3一7片叶的背面,每梢上产卵一粒。

在梨树上卵多产于果面,尤以两果靠拢处最多。

梨小食心虫有转移寄主的习性,因此在桃、梨混种的果园受害较重。

同时在雨水多的年份,湿度高,成虫产卵量大,为害重。

综合防治(l)在建立新果园时,要尽量避免和其他寄主混栽:

已混栽的果园要加强其他主要寄主的防治。

(2)消灭越冬幼虫:

①在早春果树萌发前,对梨、苹果、桃等有越冬幼虫的果树进行刮皮,将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②处理果实包装运输器材,消灭越冬幼虫;③在越冬幼虫脱果前诱杀。

(3)利用黑光灯或诱集剂诱杀:

诱集剂可用5%的糖水加0.1%黄樟油或八角茵香油配成。

(4)化学防治:

目前常用的药剂有:

用澳氰菊醋乳油、氰戊菊酷乳油、甲氰菊醋(灭扫利)乳油,对水喷雾。

注意梨树一般从7月中下旬开始防治,8月份为防治重点。

桃树应从第一代卵发生至采收前施药。

敌敌畏和敌百虫在苹果树上早期不能使用,容易发生药害。

(5)生物防治:

尽可能利用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治。

俗称

分类

为害特点

食性

年发生世代数

成虫

幼虫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成虫主要习性

与环境栽培关系

备注

葡萄透翅蛾

鳞翅目、透翅蛾科

初孵幼虫先取食嫩叶、茎蔓,然后蛀人嫩茎中,蛀人孔处常有虫粪。

节间部被蛀害则节间呈紫色,这是识别该虫为害的重要标志。

幼虫蛀人枝蔓内后,先向嫩蔓先端方向蛀食,使嫩蔓很快枯死。

当蔓尖枯死后向果穗以下新蔓基部方向蛀食,致使果实脱落,被害新蔓枯死。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

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在葡萄枝蔓中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飞翔力

强。

雌蛾能释放信息素,吸引雄蛾。

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翌日开始产卵。

卵单产于当年生新梢的芽腋、嫩茎及叶柄上。

综合防治1.农业防治结合冬季修剪,注意剪除节间变紫色的被害枝条,集中烧毁,压低越冬基数,减少来年虫源。

生长期结合田间管理,及时剪除被害枝梢,消灭其中幼虫,防止其继续转移为害。

2.化学防治于成虫产卵盛期及初孵幼虫蛀害嫩蔓时喷药,消灭卵和初蛀人幼虫。

常用农药有:

用杀螟硫磷乳油、氰戊菊醋、敌敌畏乳油、乐果乳油、对水喷雾。

葡萄十星叶甲

葡萄金华虫

鞘翅目、叶甲科。

湖北一年发生一代;湖南、江西一年二代,部分一代;重庆二代。

均以卵在枯枝下或蔓基部附近土中越冬。

在南方温暖地方有以成虫潜人石块、篱笆、墙壁或树皮缝隙里越冬的。

成虫白天活动,强光直射下则躲在叶背面或荫蔽的茎叶上,有假死性。

雌虫在枯枝落叶下产卵成块。

初孵幼虫先在土面爬行,后沿葡萄茎部上爬,多集中为害下部叶片或幼芽;到三龄才逐渐分散到上部的叶片为害,此时的幼虫有假死性。

老熟幼虫入土3。

m左右深处化蛹。

(三)综合防治(l)结合冬季清园,清除枯枝落叶及根际附近的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

(2)初孵幼虫集中在下部叶片为害时,可摘除虫叶,集中处理。

(3)在化蛹期及时中耕,可消灭蛹。

(4)利用成虫和幼虫的假死性,以容器盛草木灰或石灰接在植株下方,震动茎叶,使落人容器中,集中处理。

(5)在成虫或幼虫发生期,喷敌敌畏乳剂、辛硫磷、杀螟松、对水5喷雾。

菜蚜

同翅目、蚜科。

、菜蚜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蚜虫有:

菜绕管蚜(萝卜蚜)、桃蚜(烟蚜)和甘蓝蚜。

菜蚜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十字花科作物的幼苗、嫩叶、嫩茎吸取汁液,使叶变黄蜷缩,为害严重时植株矮缩,甚至枯死。

油菜、留种白菜、萝卜抽荃后,蚜虫又集中为害花梗和荚果,影响开花结实和产量。

蚜虫除了本身吸食汁液造成为害外,还传播病毒病。

特别是对北方的大白菜、萝卜和南方的油菜、青菜,因传毒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害绝不亚于蚜害本身

主要以无翅雌蚜在菜心叶上越冬,桃蚜还可在桃、李、杏等果树枝条上产卵越冬。

世代重叠。

春秋两季气候温暖,最适于它们的生长繁殖,一头雌蚜能产70一80头小蚜虫,。

小蚜虫发育最快的经过5一7天就能繁殖,数量发展很快,特别是干旱条件下,能引起大发生。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一年中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上有两次虫口高峰,即秋季和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