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快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609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快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企业快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企业快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小企业快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小企业快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快报.docx

《中小企业快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快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快报.docx

中小企业快报

 

中小企业快报

第1期

郑州市中小企业局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九日

郑州市2009年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2009年,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以谋发展、调结构、促增长为主线,以抓引导、抓扶持、抓服务、抓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解决民营企业在融资、发展环境、市场开拓、扭亏增盈、自主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继续增长,投资规模扩大,消费品市场旺盛,对财政贡献加大”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目标,为“十一五”最后一年2010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2009年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226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GDP比重达到67%;完成产值5432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销售(营业)收入5290亿元,同比增长18.6%;累计实现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税收31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上缴国税179亿元,同比增长4.1%,占国税入库税金的68%,上缴地税132亿元,同比增长20%,占地税入库税金的86.4%;完成出口14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占全市出口总额71%;民间投资完成1420亿元,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民营经济组织达到329405户(家),注册资金总额达920亿元,其中企业74315家,个体工商户255090户;从业人员167万人。

郑州市2009年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亿元、户

指标

2009年

2008年

同比%

增加值

2268

1874

18.5

总产值

5432

4752

14.3

营业(销售)收入

5290

4460

18.6

实现利润

507

466

8.8

完成出口(亿美元)

14

16

-12.5

上缴税金

312

283

10.2

民间投资

1420

1023

3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180

887

29

企业数

74315

71368

4.1

表1

二、2009年民营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一)民营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

2009年,我市民营经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扩大内需等手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二季度末,民营经济见底回暖,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充分利用经济企稳回升的大好时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战下半年,全力保增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截止到2009年底,我市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226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GDP比重67%,较2008年底提升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

郑州市2005年--200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

 

民营经济总量按产业划分,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23%。

郑州市200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一、二、三产业构成

单位:

亿元

 

(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加快,拉动作用明显增加。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广大民营工业企业加大在项目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在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步伐,加强在产业和产品结构方面的调整力度,工业经济自下半年起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发展态势趋向良好,确保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

截止2009年底,我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98亿元,同比增长16.3%,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较2008年底提升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4%。

郑州市2005年-2009年民营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额

单位:

亿元

 

此外,2009年,我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97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销售收入2650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8.2%。

(三)民间投资高速增长,成为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主体。

2009年,我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420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民间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完成637亿元,同比增长37%;房地产投资完成380亿元,同比增长25%。

2009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市民间投资继续沿着高速增长态势运行,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在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增幅较快,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投资运行态势基本正常。

民间投资已经成为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可行的途径。

郑州市2005年-2009年民间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

亿元

 

(四)税收收入稳步增长,贡献逐步加大。

2009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是我市民营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比重继续逐步加大。

截止2009年底,我市民营经济累计上缴税金311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市入库税金总额的75%,较2008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上缴国税179亿元,同比增长4.1%,占国税入库税金的68%,是公有制经济的2.2倍,上缴地税132亿元,同比增长20%,占地税入库税金的86.4%,是公有制经济的6.7倍。

郑州市2005年-2009年民营经济税收完成情况

单位:

亿元

 

(五)民营经济成为整个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支撑。

2009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其中,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95亿元,批零贸易业完成零售额854亿元,其它行业完成131亿元。

民营经济对保持我市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六)民营经济数量与规模扩张继续加快。

2008年下半年以来,民营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虽然出现了部分企业亏损、停产、倒闭的现象,但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研究出台了一揽子鼓励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全民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民营经济组织的数量与规模在总体上继续保持增长。

截止200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组织达329405户(家),注册资金达920亿元,其中企业74315家,新增2947家。

民营经济数量的稳步增加,为我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进入2009年以来,在全市积极创业的推动下,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67万人,较2008年底新增12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农民工进城务工以及再就业等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并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2009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2009年以来,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市中小企业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针政策,及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针对民营经济在“战危机,保增长”中发展的现状、困难和问题,市中小企业局班子成员深入企业开展“送关怀、送办法、送服务,问生产、问发展、问市场、问困难、问建议”一对一式服务企业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工作,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可行性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依据,确保民营经济运行在新的、复杂形势下得到及时调整。

(二)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

2009年,在市中小企业局的努力下,推动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的意见》(郑政〔2009〕19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预案的通知》(郑政〔2009〕40号)。

同时,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对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帮助广大民营企业渡过危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市)区也加大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其中巩义市出台《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意见》、新郑市出台《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高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经开区出台《百户重点企业帮扶工作方案》。

(三)做好民营经济运行监测,把握运行情况。

为加强对民营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建立全市中小企业数据库和民营企业项目建设数据库,目前数据库软件系统已经完成,正在对全市7万多家中小企业数据进行录入。

同时,通过对月度、季度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全市民营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并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阅。

4月,省委、省政府驻郑州经济运行督查组到市中小企业局督查调研后,编发了第六期《督查郑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对我市中小企业运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待献专门就此作出重要批示:

“中小企业局抓的好,效果也好。

请市直处、事业处阅知,近期要注意‘促发展、保增长’工作中的好班子、好班长”。

(四)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2009年,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主动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在3月份银企洽谈会上,推荐给金融机构254个贷款项目,中国银行等13家银行与市中小企业局分别签订了“金融合作服务框架协议”,授信180亿元,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

有15家企业分别与13家银行和2家担保公司签订了贷款合同或协议,合同金额6.37亿元。

7月份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会议上,中国银行等12家银行分别与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等12家重点担保机构进行了签约,授信金额达136亿元。

10月份组织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合作签约会议上,有8家银行与10家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合同、10家担保公司又与22家企业签订反担保合同,共有22个项目进行签约,合同总额达到7.35亿元。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银、担、企洽谈会,积极推进政、银、担、企合作,建立了政府、银行、担保、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制度,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五)通过组织中小企业国内外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形式,加大融资力度。

2009年,市中小企业局不断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境内外证券市场的上市工作。

同时,筛选后备企业,形成上市梯队,加快中小企业上市步伐。

其中,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郑州市神阳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鸽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4家企业共募集资金超过11亿元人民币,取得良好融资效果。

为鼓励企业上市,市政府分别奖励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0万元、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60万元,对郑州市神阳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鸽瑞复合材料公司分别奖励260万元。

同时,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推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信托投资计划,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六)构建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意见》,建立郑州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根据《郑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每年注入5000万元,对担保公司担保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实施风险代偿、补偿以及奖励。

截止11月底,全市新注册成立担保机构共152家,注册资金31亿元。

市中小企业局审核的担保机构有70家,注册资金24亿元。

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共10家,5千万至1亿元的共5家,3千万元至5千万元的共29家,3千万元以下共26家。

目前住所在郑州的信用担保机构已由2004年的8家发展至292家,注册资金由3.6亿元增加到85.4亿元,年担保能力由15-30亿元增加到400多亿元,逐步形成了以各级政府投资担保机构为引导,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市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到11月底,累计为全市948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20笔,为下岗人员担保780多笔,直接创造岗位5800个,累计担保金额34.7亿元,为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郑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开展了第一批担保行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评选工作,共有24家担保机构获得1194.19万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和170万元的奖励资金,109家企业获得总额为420.65万元的担保费用补贴。

同时,我们组织13家担保公司申报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信用担保业务补助,我市3家担保机构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470万元。

为加快推动市、县两级担保机构建设,充分利用省财政注入8亿元和各地配套资金增大的机遇,要求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政府注资不低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着力构建、完善覆盖全市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七)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步伐。

2009年,按照《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做好各县(市)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申报和集中报批工作,切实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补充作用。

截止目前,我市已有登封市融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郑州市金水区金水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郑州市惠济区宋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3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得省工信厅批准设立,登封市融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10月15日挂牌,金水区郑州市金水源小额款有限公司12月26日挂牌,正式营业。

另外,我市还有3家小额贷款公司材料正在审批过程中。

(八)积极争取、利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国家和省级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争取上级的资金资助。

上半年组织6家民营企业共申请国家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791万元。

同时,做好我市2009年3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两批申报、评审和拨付工作,对前景看好的企业项目给予支持,力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扩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落实《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九)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局抓住当前沿海省、市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更新思想观念,重新确立招商引资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工作思路,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

目前全市39个产业集群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2600亿元,18个集群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为鼓励企业集群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级产业集群奖励50万元、省级奖励30万元的扶持政策。

2009年我市回郭镇铝加工业等9家被认定为第三批“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共奖励资金270万元。

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18个,市级产业集群40个,发展前景广阔。

(十)引导中小企业科学发展。

为构建符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引导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不断优化工业增量结构,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十一)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科技水平,促产品升级和转型。

2009年,市中小企业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快技术进步、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

全年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0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

培训内容涉及信息化、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宏观经济等方面。

为加强我市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4月14日,在“郑州市首届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武汉大学等15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543项科技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现场签订了5个项目合作意向,15个项目进行了意向沟通。

同时,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指导,我们组织了“中小企业专家服务团”,准备邀请有关企业管理等15个行业的30名专家,免费为中小企业巡诊服务,逐步引导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

(十二)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组织民营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为搭建民营企业经贸交流与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市中小企业局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2009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豫粤产业转移合作共赢洽谈会等经贸交流、项目洽谈活动,支持广大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经贸洽谈、科技交流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9月17日至18日,我局牵头组织9家企业赴江油市开展产业项目对接考察。

郑州宇晨电缆电线公司、郑州市豫立实业公司、郑州市华中建机公司等均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11月23日举行的“绵阳、江油灾后重建投资说明会”上签订了总额为6.2亿元的投资合作意向。

通过交流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引进合作项目,开创产业合作发展新局面。

(十三)组织召开全市民营企业表彰大会。

为贯彻全省民营经济表彰大会精神,10月28日市中小企业局组织召了开全市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对社会贡献大、成长迅速的50家优秀民营企业、50家高成长型民营企业和2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表彰,并对其中20家优秀民营企业、20家高成长型民营企业和1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各奖励“帕拉丁”轿车一辆。

同时,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在会上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从7个方面出台了25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十四)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中小企业局以“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以谋发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以解决企业在融资、发展环境、市场开拓、扭亏增盈、自主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两转两提”要求,切实转变部门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确定100家重点服务企业,开通中小企业服务热线,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服务,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2009年,我市民营经济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调整。

一是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受自然禀赋影响,我市民营经济中初级产品比例大,原材料、初加工、资源性产业占总量的60%。

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发展空间受限,后劲不足。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

工业品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高、精、尖、优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成本高,利润低;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多数私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粗线条制度,资产不明晰,没有引进现代化管理方式与手段;产品研发能力滞后,科研经费所占比重不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

三是企业融资能力狭窄,资金“瓶颈”依然突出。

全市融资平台、信用体系、投融资体系建设尚不健全,企业自身直接融资能力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不足,加之部分民营企业对诚信经营缺乏深刻认识,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企业扩大生产的能力弱,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四是土地供应紧张问题日益突出。

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扩张发展,在国家宏观土地政策影响下,各地建设用地指标少之又少,而且建设用地规划相对集中,直接制约企业规模扩大,尤其是部分土地实行招拍挂后,企业征地成本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个别部门仍然存在办事拖拉、手续繁杂以及“吃、拿、卡、要、报”等问题,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意识、氛围尚未全面形成。

六是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

2009年,我市民营经济中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约400亿元,仅占总量的17.6%。

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尽快在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更大规模和更高带动效应的产业链,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和投资机制,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五、2010年民营经济发展展望

2010年,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全市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按照“总量快速扩张、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带动、区域协调推进、发展模式转变”和整体发展思路,加大力度发展民营经济。

(一)2010年民营经济预期发展目标:

1、民营经济总量完成2670亿元左右,增长18%,占全市GDP比重超过70%,民营经济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对全市经济贡献进一步加大。

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50亿元左右,增长16%。

3、民间投资完成1600亿元左右,增长20%。

4、税收收入350亿元左右,增长12%。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500亿元左右,增长20%。

6、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从业人员达到175万人。

(二)主要措施

1、贯彻国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2、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加大民营工业经济的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民营工业经济增长的整体素质和内在活力,推进“双百、双五十”企业做大做强。

3、加大民间投资规模,引导资金投向高附加值产业、第三产业、环保行业等朝阳产业,利用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缓解融资难题。

4、协调金融部门、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5、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金信贷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7、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繁荣民营经济消费品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8、增强、提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经营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报:

市四大班子领导,市政府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送:

县(市)区政府,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发:

县(市)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中小企业局,非公有制经济管理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