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601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docx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

(一)

一、企业内刊首先要服务于企业

  一个企业创办企业内刊的目的和主旨就是让它很好地服务于企业。

企业上下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亮丽风采的对外展示,企业成长历程的忠实记录,学习氛围的有效渲染,企业凝聚力、企业精神的采集与提炼……等等,这都是作为一份企业内刊应尽的义务。

企业内刊诞生于企业,是企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企业给了内刊以生命的源泉,内刊又反过来向企业渗透滴滴甘霖菁华。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首先必须以服务企业为旨,她才是有生命的、鲜活的、生动的。

  “服务”两字的涵意很宽泛,而企业内刊服务于企业,主要应体现在与企业牵手相携,让企业脚踏实地健康成长、逐步壮大。

有的内刊连篇累牍知识技能介绍,或花花绿绿铺天盖地的产品广告,或太多“云破月来花弄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之类梦啊愁啊的丽句绮文,这虽也是传授经验、推广品牌、促进沟通,是“服务”,但这样的企业内刊更适合称之为培训教材、宣传手册、文学杂志。

  人文类来稿多,反映生产一线及企业的来稿少,这是众多企业内刊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

如何构建好企业内的通讯报道网络、激发通讯队伍的热情,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来自基层作者汩汩而出的源头活水,编者必将很被动,其结果只会有两种可能:

编者亲自披挂上阵疲于奔命,采访、撰写,忙得焦头烂额(在此之前早已是急得浑身冒汗);或是把难及痛痒的一些东西扯过来敷衍了事。

只有相关企业的文章达到一定分量,首先服务于企业这一理念才能充分得以实践。

二、尽量让刊物更具可读性

  企业内刊和一些公开出版物相比,虽发行、流通领域相对较小,读者层面较狭窄,但它也是万紫千红的出版物中的红杏一朵或绿柳一枝,是给人看让人读的。

而刊物可读性的强弱直接昭示着刊物的成功与否,影响着办刊人所要宣导的思想、理念、经验被读者领悟的程度。

  有人认为,企业内刊就要“正统”一些,又不是“故事会”、娱乐报道,编出来的刊物呆板、老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其实是对“企业办刊”的莫大误读。

企业刊物完全可以办得生动活泼、好读耐读,这要靠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企业内刊与其它正规刊物相比,有着一个显著的优点和长处,那就是作者也是读者,刊物所报道的人和事,就在作者和读者之中,刊物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性非常强,也非常及时,三者之间互相影响,所以就此方面而言,企业内刊更有理由与义务让员工读来亲切可感、爱不释手!

  涉及到具体细节方面,点点滴商都会关系到刊物的可读性,如:

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标题,一幅让人玩味不已的插图,文字的简练、流畅、生动,栏目的参与性等等,这都直接关系到刊物的可读性。

假如有半数以上的读者对某一份企业内刊说:

“没什么好看的!

”那这份内刊无论装帧多精美、内容多丰富、编者花了多少的精力,那这份内刊毫无疑问还是一份失败的、有待大力改进的内刊。

  三、副刊内容的定性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大凡报纸杂志都会留有副刊版面,企业内刊也不例外,副刊内容是一份报刊重要的组成部分。

副刊内容大都为文艺作品,不外乎小说、故事、随笔、诗歌、书画摄影等体裁形式,但其内容的定性,直接影响着报刊的分量与风格,是决定报刊成功与否的一个重量级砝码,虽“副”不副。

  企业内刊的副刊内容大多为本企业员工创作的文艺作品,纵观当下的一些内刊,以反映个人情感生活的最为多见,有较强的休闲性,休闲,也似乎成了企业内刊副刊内容的主导。

休闲本是副刊内容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无可厚非,但这其中,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且企业内刊更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在编排副刊内容时,可注意如下方面,以使副刊内容的定性更准确、到位、更有意义:

  1、尽量多一些与企业相关的作品,让企业与员工之间更多一些坦诚交流,作者也会获益匪浅。

  2、多一些励志性、积极的作品,增强员工个人信心和企业凝聚力,描述个人情感世界“抽刀断水水更流”之类的作品不要过多,更不能成为主流。

  3、贴进员工真实生活,更具亲切感。

有的企业内刊嫌本企业员工的稿件不够优美动人或是反映的内容平淡无甚新意,常常从别处“拿来”一些贴到自己的内刊上,美则美矣,但往往与内刊读者——本企业广大员工的生活相去甚远,并不被欣赏或接受。

应尽量多采用本企业一线员工的稿件,他们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很高的文学天赋,文笔可能嫩稚不够优美,但若是源于生活,从心灵出发,即使是朴素的、简单的、粗糙的,也是可读的、新鲜的、感人的。

  四、细节决定成功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功。

这是时下被很多人引用的两句话。

在宏观的架构前提下,对于细节的态度,决定着成败与否,可以说,商场、战场,甚至“情场”,概莫能外,办一份企业内刊,亦同一理。

  企业内刊的细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读者交流的细心,二是版面图文的细致。

  刊物面对读者,应诚心相见,不糊弄、不搪塞、不设防,对员工(读者)关心的问题,尽可能利用刊物的特点优势,展开探讨,对读者提出的相关刊物内容、版式、风格等等意见或建议,无论正确、可行性与否,均给予完全的尊重,尽可能给予回复;适时举行编者、作者、读者座谈会,仔细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各层次的每一个发音。

探讨并收集好的意见,尽快在刊物上具体实施运作,日臻使刊物成熟起来,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逐渐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喜爱。

  有些企业内刊乍一看装帧大气、印刷精良,让人赞叹不已,企业“财大气粗”的实力似乎可见一斑。

但翻了几页,看过几行,一股钦佩欣喜之情便不由得慢慢黯淡下来,甚至不屑一顾;一会儿几个标题是繁体字,一会儿又都是简体字,错别字错得花样百出,一些插图不仅未使文章增色,反而大煞风景……这和编者的素质有关,但更多情况下可能是编辑排版者尚不够“用心”所致。

很简单,一篇绝妙好辞,如果其中哪怕只有一两个错字便会立即让人大倒胃口,犹如周身快畅品尝琼浆佳酿时,却发现上面浮着一只绿头苍蝇!

往往一个小小的疏忽和失误便会使整本刊物大打折扣,在办报办刊的相关词条里,“瑕不掩瑜”这个词不甚适用。

  五、保守、过于谨慎,只会使刊物毫无特色

  许多企业办刊的初衷和意图是记录企业成长印迹,若干时间段后可拿来与现阶段作比较,为“话说当年”提供资料和有效见证,较少注重其它方面,企业内刊成了记叙企业发展的流水账。

似乎企业内刊就该是平淡如水、毫无特色的。

一些并不敏感的问题却不敢拿到“桌面”上交流探讨,怕“越说是非越多”,难以收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栏目、内容毫无新意,认为反正又不是把刊物拿到市场上去卖了赚钱,干嘛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呢?

  其实,企业内刊更有着自身的优势,她没有像正规杂志那样有着作为商品的压力,勿需一味迎合读者的趣味而把自己装扮得春色撩人,企业内刊完全可以按照企业、编者自己的意愿,让刊物办得更有个性。

  企业内刊虽只是面对很少一部分群体的内部交流刊物,却应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坦诚客观面对企业内的人和事,与员工读者之间真情互动,及时汲取各种新的、有益的思想理念,拥抱八面来风,大胆实践于刊物,逐渐成长为本企业背景下一道独特的光彩夺目的文化风景。

  六、编辑者

克服“非专业”局限企业办刊,较少有专业、专职的编辑人员,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让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文字功底较好者兼职,这是许多企业内刊整体素质较低的一个主要人为因素。

他们缺乏较系统的相关技能、经验的学习,他们的文字功底、文学素养、审美情趣,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等,都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反映在经他们之手编辑出版的刊物上。

  内刊编辑人员“非专业”的局限,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而绝大多数企业出于自身的种种考虑,很少去另聘专业的编辑来坐镇,这就要我们的内刊编辑人员客观正视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努力把编辑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注意以下几点,应该会使编辑工作有更多的亮点:

  1、细心加精心,避免各种谬误与读者见面。

  2、从实际出发,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3、认真听取读者意见,及时尽力改进,虚心接受善意的批评,不浮躁,不意气用事。

  4、多借鉴、多学习、使自身的相关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提高。

  酿得百花成蜜后,虽是艰辛苦亦甜。

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只使刊物日渐丰厚,受益的还有编辑者自身。

一份优秀的企业内刊是怎样诞生的

第五届全国企业报刊年会实战培训企业报刊的内容策划与操作技能

主持人:

王忠均瑶集团品牌文化公关部总监

嘉宾:

刘亚洲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全球通》主编

陈昌华中国宝安集团《宝安风》杂志社社长

范江虹实力传播中国区业务发展与企业传讯副总裁

主持人:

首先有请我们三位嘉宾进行经验交流,跟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更加侧重实战方面。

嘉宾们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亲身经验和体会,包括他们目前的一些困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各抒己见,给他们一些满意的答案。

今天来参加交流的三位代表分别是中国移动通讯有限公司《全球通》的主编刘亚洲。

他其实是北京华瑞家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主编,还负责其它几本不同的杂志。

目前很多企业内刊也是专门交给一些专业公司来管理打造。

第二位嘉宾是来自中国宝安集团《宝安风》杂志社社长陈昌华先生,陈社长同时也是深圳市唐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集媒体人和运作人于一身的背景下,在办刊方面有着自己的经验。

宝安集团是深圳最早的上市公司,在整个运作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宝安集团房地产和医药两个板块有很好的业务发展,我们可以聆听他的一些经验。

第三位嘉宾是来自实力传播中国区业务发展与企业传讯副总裁范江虹女士。

实力传播是一家跨国公司,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他们的一些运作方式有可能跟企业有点不同,它是一家媒体公司。

在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一本原用于内部传播的刊物,最后发展成内刊外做,进一步影响我们目标受众,我们的供应商、合作商等等,在这方面实力传播有很多经验。

下面有请第一位嘉宾,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全球通》主编刘亚洲先生给我们发言。

刘亚洲:

《全球通》杂志主办者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创刊于2003年年底,为双月刊,读者基本上是使用全球通手机的钻石卡客户和金卡客户,也就是全球通手机VIP客户。

听到这里,各位会明白,《全球通》杂志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内刊,而是为一家企业的一个品牌服务的内刊。

作为世界最领先的移动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有三个产品,即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

2003年的时候,三个手机服务品牌,尤其是全球通,其实已经由一个消费品牌向服务品牌过渡了。

在这个背景下,专门为这个品牌服务的一本杂志,也就诞生了。

到目前为止,《全球通》杂志出版发行了15期,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为品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全球通作为一个服务品牌,有三个特性,即“积极、掌控、品位”。

《全球通》杂志创刊伊始,即围绕这三个特性做文章。

限于时间关系,我只讲一下《全球通》杂志的封面与全球通品牌的关系。

《全球通》杂志的封面文章名称,我们希望独特些。

最早叫“我们”,强调的是全球通手机VIP客户,因为他们是个沟通欲望强烈、事业成功的一个群体。

做了一期以后,2004年的时候,全球通品牌为了更好地向服务品牌转化,宣传口号转变为“我能”,彰显的是使用全球通手机的这个群休“积极、掌控、品位”特点。

所以,从2004年开始,《全球通》杂志就把封面文章名称改为“我能”。

2004年是“我能”,2005年还是“我能”。

到2006年,我们觉得“我能”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正好全球通品牌由“我能”纵深为“我能人生”,这样我们适时把我们封面文章主题改为“我能人生”。

三年下来,《全球通》杂志的封面文章,是紧随全球通品牌的变化和纵深发展而变化的。

那么,具体操作上,《全球通》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什么样做的呢?

2004年我们做的主要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将这些精英们聚在一起,拍摄一组大片,然后选择一张登在封面上,不是每个人照片后再合成。

比如说我们做过一期5个人,都是奥运会冠军,精美的图片加上我们对他们的精神风貌、人生观以及生活态度的采访文章。

我们还做过一些在中国外交官、驻华的首代,做过艺术家,做过企业家。

总之,是四五个行业精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受我们的拍摄。

到2005年,《全球通》杂志封面向纵深发展一下,开始请地方精英上封面。

于是我们从北京出发,然后是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山西平遥、黑龙江哈尔滨,然后是广东广州。

我们的做法是,请当地5个精英的代表人物,有的是文化名人,有的是著名企业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名胜进行拍摄。

比如,做浙江那期,我们请到三位著名浙江企业家,一位著名作家,一位演员,然后在西湖上拍摄照片。

而做四川那期,自然去的是都江堰。

做到2005年最后一期的时候,正好是全球通品牌诞生10周年,那次我们做的比较夸张,做了十个优秀的广东人,包括TCL李东生先生,网易的丁磊,QQ的马化腾,东莞台商协会会长郭山辉,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等等。

2006年,全球通品牌宣传的主基调是“我能人生”,《全球通》杂志的封面也是变成“我能人生”。

我们做了些细分,将“我能人生”划分成“美丽”、“智慧”、“勇敢”、“自由”、“多样”、“善良”等形态,依此去寻找优秀人物。

选择人物上,我们尽量在全国范围寻找有代表性的人物。

比如,今年第三期也就是总第16期,《全球通》杂志的封面主题,是表现“我能人生”的“勇敢”内容的,我们名之为“极限人生”。

我们请了四位嘉宾:

分别是从事登山运动的王石先生、从事冬泳运动的王刚义先生、从事自行车运动的范春歌女士、从事航海运动的王滨先生。

其实,这四个人,主业都不是做极限运动的,王石是著名企业家,王刚义是律师,范春歌是记者,王滨是职业经理人。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20年后,他们作为优秀中国人中的一个,正用自身的丰富性,向世人展示自身的价值,也展现的是中国的崛起。

《全球通》杂志选择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做封面,其实既表现是全球通用户的生活多样性,也鼓励更多的全球通人生活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还会做从事环保、慈善事业的等,力争把“我能人生”做的丰富多彩,展现我们全球通人各方面的精神风貌。

这是《全球通》杂志的一些尝试和体会,说出来与各位同道分享。

主持人:

刚才刘亚洲主编在谈他的办刊经验中提到,封面的故事要很好的策划,有好的对象、好的主题,但是还是要有好的运作。

怎样抓取一个好的新闻点,通过各位的运作,最后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这也是考验在座各位主编真功夫的一个很好的练兵台。

希望明年策划一些案例评比,使我们的活动更富有精彩性、挑战性。

陈昌华:

我今天讲的内容可以用几组关键词串联起来,第一组关键词是企业报刊的三个属性。

企业报刊,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企业报刊是从企业中来,无疑也要回到企业中去,但是它更大的范围是要回到社会上去。

所以,企业报刊的第一个属性就是企业属性,企业报刊姓企,我们各家的企业报刊都打有自己企业鲜明的烙印,无论是老板的烙印,还是这个企业整体的烙印。

比如说我们这两天始终能感受到金威老板叶旭全和金威啤酒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

第二个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一点也容易理解。

我们所有的企业报刊,不仅是在企业内部传递信息,凝聚人心,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上打造和延伸我们这个企业的品牌,让社会更多的人认识你这家企业,认识你这家企业的产品,认识你这家企业的文化。

第三个属性,应该是我们所有企业报刊的同仁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它的商品属性。

因为企业是生产产品的,企业报刊这个产品和我们企业的产品同样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需要得到顾客的认可。

那么我们的企业报刊办出来了,内部的读者爱不爱看,外部的读者爱不爱看,这里实际上有一个选择的问题。

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面对这么多的报纸刊物和公开的传媒,但是,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这份企业报刊能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在你的读者群里,在你的顾客群里能否有一席之地,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这两天华彩公司讲到了定向制作,今天全球通的老总讲到了全球通的操作思路,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专业人士来做一份跟企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企业报刊,是外部专业的人做企业刊物。

这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商业属性,他们是把企业报刊做到了极致。

应该说我们企业报刊将来发展的趋势,就是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就是定向制作。

当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在考虑企业报刊的企业属性、社会属性的时候,我们从现在开始,的的确确要把商业属性,提到我们办刊的议事日程上来。

也许老板没有这个要求,但是我们要有这种自觉意识。

象川威公司的情况,深圳也有,前几年有些老板已经把企业报刊试图往市场化的方向推。

三九集团的李延国是全国著名的作家,在三九集团做宣传部长,三九老总让他做文化传播公司,实际上也是把他往市场上推。

第二组关键词,是企业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级阶段,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的企业报刊也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背景,实际上企业报刊的初级阶段有多长,不可能做出一个准确的划分。

你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现在中国最权威的理论家也不可能告诉你这个初级阶段何时结束。

我们企业报刊的初级阶段也是相当漫长的。

有人说《四通人》是八几年创办的,是最早的企业刊物,实际上比它早的还有,据有人考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天津。

企业报刊初级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

是喉舌,就是记录企业成长。

我们所有企业报刊创办的时候和很多媒体有相似之处,比如这些公开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党的喉舌,实际上我们企业报刊就是企业的喉舌。

这个阶段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给企业代言,给企业立言,给企业传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企业报刊在这个阶段就是做企业的留声机、照相机、摄像机,就是忠实的记录企业发展的足迹,成长的道路。

我们很多企业报刊,现在做的最多的事情仍然是这个范畴里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阶段是一个自在的阶段,就是自我存在,存在既合理。

企业报刊为什么这么多,深圳现在有150多家,这是在册的,不在册的还有几百家,存在就是合理。

它有它存在的理由,有它成长的土壤。

企业报刊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到了品牌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企业报刊的一个中级阶段。

如果套用体操术语来讲,我们第一个阶段做的更多的是标准动作,是企业老板规定你必须做的,也就是企业需要你做的。

但是,到了第二个阶段,企业报刊的中级阶段,这个时候是需要我们企业报刊人,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老板对你的期望值,就是我们要做自选动作。

企业报刊从初级阶段能不能成长为一个品牌,不完全取决于你这个企业的品牌,有很多好的企业报刊和它的企业品牌其实是不对应的。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很多一流企业做的报刊并不是一流的报刊,但是反过来一些二流企业,甚至不是著名的企业,做的报刊相当不错。

象当年《南德视界》,牟其中做的报纸,那个时候南德集团是在全国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但是《南德视界》这张报,都感觉确实不错。

说它不错,就是说它有它自己显著的品牌特征。

这张报纸的政治情节一目了然。

所以,企业报刊到了品牌阶段,就是它的品牌特征非常显著。

它做得好的是跟企业品牌融为一体,如果企业自身品牌打造的不是那么著名的话,它自身也会成为一个品牌,一道企业自身的风景线。

品牌阶段跟初级阶段的自在对应就是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信马游缰,随意性极强,而是说它一旦成长为一个品牌的时候,它有非常广阔的操作空间,当然这里面需要有企业文化给你提供可以驰骋的疆场,可以表演的舞台,然后把握企业给你提供的机遇,任意发挥,自由发挥。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报刊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是比较难的,也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

第三个阶段就是它的自立阶段。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是记录企业成长,第二个阶段是推动企业成长。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是说我记录企业成长就不推动,也推动,但是你是被动的推动。

到了第二阶段,一定是主动推动企业成长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自力更生成长。

我原来更多的是以企业报刊人做自己这份报刊来考虑,来探讨企业报刊的走向。

但是实际现在专业媒体的人,过去传统划分讲我们企业报刊是游击队、土八路,我们讲公开出版的是正规军,是解放军、野战军。

但是早已有一部分专业媒体的人在操作企业报刊,这就是我们企业报刊的整体转型和转业。

我们往那转?

有可能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往文化产业这个方向转。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我们是怎么操作我们自家这本刊物的。

《宝安风》杂志创刊于1994年元月,到去年11月出了200期,由开始的半月刊,到后来的月刊,《宝安风》的发展,现在到了什么阶段?

也就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内。

我们试图想缩短这个阶段的周期,但是首先是因为自身的努力还不够。

在《宝安风》的起步阶段,我们当初的定位是宣传企业的发展和业绩,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

这两句话确确实实是我们1994年创刊的时候提出来的,其实这两句话放在现在来看,也应该不能算过时,至今我们也没有完全脱离这个定位,很多企业报刊至今还是围绕这两句话的定位在做。

但是,当时我们在办这份刊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企业报刊虽然是一份企业自己内部的东西,但是不能停留在企业内部来做,一定要跳出来,这一点我们当时不是有先见之明,但是确实感觉到企业报刊要吸引企业内外的读者,一定不能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这一条我们是明确的。

第二个阶段,是探索阶段,我们提出了新的定位,是用企业的视角观察社会,用社会的目光审视企业。

这个定位比第一阶段的定位有所调整,或者是有所提高。

就是说我们站在企业内部看待一些社会,尤其是经济现象,然后又从经济背景,社会背景来反观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所处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位置,我们这个行业背景是一个什么样在不断变化的行业背景,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这些东西的的确确,如果做好了,我们企业的老板和管理层,包括我们企业有头脑的员工,是会愿意看到这一类的文章和这一类的分析的,会对他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

第三个阶段,我们调整的定位是关注财经热点,探索管理真谛。

这个定位和企业一些基本概念靠的更紧一些了,从原来的是审视、观察,到了探索。

当然这里面不能截然分开,应该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到第四个阶段,我们提出来现在杂志上的8个字,叫“经营智慧,管理人生”。

这个定位是我们经过几个不同阶段的调整,最后定位成这8个字的。

这个应该是在我们2000年的时候提出来的。

后来,我们深圳有一本很著名的《经理人》杂志,他们的老总跟我开玩笑,说你们抢先一步,把我们定位拿走了。

所以,到后面有一个阶段,我们也曾经试图想把《宝安风》办成一份跟企业关联度不高的一本完全白领时尚手册,我们是在2000年左右做了将近一年。

当时开设的栏目就是白领观点,白领智业,白领兵法,白领时尚,白领文化。

恰恰《宝安风》就是在这个阶段,只有最后几个页是宝安集团内部的东西,其他大部分的东西都是社会的。

但《宝安风》却从一本地域性的刊物,发展到在全国的企业报刊里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跟这个阶段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阶段给我们写稿,无论是经济界的,还是新闻界的,有一些很著名的经济学家给我们写稿。

所以,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具体来说我们的操作,第一,是写好一个卷首语,卷首语是画龙点睛的,现在最好的,国内最顶尖的几本刊物,《中国企业家》、《环球企业家》、《南风窗》等等,每一期的卷首语都是非常精辟,提纲挈领,引起一个话题,无论是财经热点、社会热点、政经热点。

所以,写好一个卷首语非常关键,我们各个企业报刊的主编,这个卷首语一定要亲自动笔,因为只有主编才能驾驭、把握这期刊物的总体走向,所以这个卷首语你来写,它既是对你能力思考的一次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企业所关注的问题的一个立言。

深圳有好几家刊物,大家知道原来的那个《大鹏证券》,那位主编写卷首语就写的非常精辟,引起当时他们的掌门人非常关注。

还有几家,都是卷首语写的非常好,非常老道,而且跟企业实际结合的非常紧。

那么卷首语怎么写,思路上一定要跟企业这个阶段、企业发展的重点紧密结合,老板在想什么,企业在干什么,一定和这个要搭界。

而且卷首语还不能写成一般性的不疼不痒的,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这里一定要有你自己观察和思考,比如说老板的话,你可以演绎,但是你不能老是引用,引用老板的思想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