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600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5年卫星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5年8月

目录

一、卫星服务业带动卫星产业较快增长4

二、发射服务业5

1、四大发射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6

2、长征火箭,大国重器7

三、卫星制造业10

(1)遥感卫星,高分辨率渐成主流11

(2)通信卫星,大容量、多转发器等成为发展方向12

(3)导航卫星,北斗崛起13

(4)微小卫星,大有作为14

四、地面设备制造业15

1、卫星地面站,增量看北斗地面增强系统16

2、数字音频广播服务设备得到较快推广17

3、掘金北斗产业链硬件设备18

五、卫星服务业21

1、大众消费通信服务22

2、卫星固定通信服务、移动通信业务23

六、重点企业简况24

1、中国卫星25

2、北斗星通26

3、海格通信26

全球卫星产业产值2007年到2014年保持了7%以上的复合增长,随着卫星应用领域的产出空间不断增大,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未来产值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得以延续。

中国作为航天大国之一,目前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总量的7%,最近5年中国航天增速均在20%以上,卫星产业作为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发展卫星制造及服务业的重要性。

卫星发射服务涉及到发射场、火箭两大关键因素。

我国发射场正式形成四足鼎立、滨海与内陆协同、高低纬度互补的框架结构,配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优势,我国发射业务会争得和满足更多客户需要。

2014年中国在轨卫星数目为139颗,超过俄罗斯的134颗迈上全球在轨卫星第二大户,但少于美国的400多颗。

根据中国的航天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会有超过200颗在轨航天器,而俄罗斯计划到2025年将在轨卫星群提高到181颗,未来的十年将是卫星制造和发射的黄金十年,势必拉动整个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地面设备制造业作为整个卫星产业链的第二大产值所在,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在我国地面设备制造业中,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重要增量。

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在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和俄罗斯等国的地面增强站的规划和建成,势必推动北斗产业进一步走出去,提高北斗在整个卫星导航领域的占有率。

卫星服务业包括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遥感服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我国政府的“户户通”工程的实施下、高铁民航领域逐步推行的卫星宽带业务等都为国内卫星服务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2015年中国航天将进入发射大年,计划进行20次宇航发射和将40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卫星产业将迎来相对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未来伴随北斗系统天基、地基系统的逐步推进,位于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地面设备制造业值得重点关注。

一、卫星服务业带动卫星产业较快增长

根据2015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第18版卫星产业年度报告,将整个卫星产业链分成了四大领域,即:

卫星服务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和地面装备制造业,该报告披露的统计资料表明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实现了1952亿美元的总收入,其中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的占比较小,而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占据85%以上的份额。

全球卫星产业产值2007年到2014年保持了7%以上的复合增长,随着卫星应用领域的产出空间不断增大,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未来产值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得以延续。

中国作为航天大国之一,目前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总量的7%,最近5年中国航天增速均在20%以上,卫星产业作为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保持较快增长,有业内人士称,中国卫星产业有望接力高铁、核电产业,成为“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要产业,足见卫星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和重要性。

《中国制造2025》在航天装备提出,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和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讯、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等。

卫星制造及服务业是航天装备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二、发射服务业

卫星发射服务涉及到发射场、火箭两大关键因素。

1、四大发射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航天器发射场是发射航天器的特定区域,通常建在人烟稀少、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气候和气象条件适宜的地方。

在2014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之后(之前已有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三家发射场),我国发射场正式形成四足鼎立、滨海与内陆协同、高低纬度互补的框架结构。

配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发成功,我国将突破发射场铁轨运输条件限制的瓶颈,挑战更大载重发射任务的需求。

甘肃酒泉:

位于戈壁滩,安全性好,地势开阔,是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理想回收着陆场所;能够利用陆上航天测控网;气候干燥少雨,雷电日少。

山西太原:

位于高原,群山环抱,隐蔽性强,安全性高;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适宜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满足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的卫星发射需要。

四川西昌:

纬度低,海拔高,地空距离短,发射倾角好;峡谷地形,安全性高,地质结构坚实;气候变化小,发射窗口长;交通便利,路网发达。

海南文昌:

纬度低,距离赤道最近,发射成本越低;发射场周围是海洋不易造成意外;便于火箭通过海运抵达,不受铁轨限制。

我国四大发射中心均隶属于解放军总装备部,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内和国外卫星商业发射服务。

参考国外发射场的发展历程,都经历了从军事化单极管理逐渐走向军事、民用和商业化管理多极共存的转型过程。

如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就由航天局和航天兵部队共同管理,美国则是军方发射场和商业航天发射场并存,欧洲则是在各国政府支持下采用了商业化运营。

未来中国的航天发射场也存在着转型、改革和进一步市场化的可能。

2、长征火箭,大国重器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按照火箭所用的推进剂来分,可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种类型。

运载火箭是一国航天能力的重要标志。

运载火箭的技术指标包括运载能力、入轨精度、火箭对不同质量有效载荷的适应能力及可靠性。

火箭发射轨道包括低轨道(185km高,需要7.8千米/秒的特征速度),太阳同步轨道(1000km高,需要8.3千米/秒特征速度),地球同步卫星轨道(42000km高,需要10.25千米/秒特征速度)。

长征火箭在国际发射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015年7月25日,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206次发射,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15年中国计划完成20次宇航发射,将有4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次数和航天器数目都创下新高,并且“分导式”多弹头发射卫星技术日益成熟,一箭多星的发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单星发射成本。

目前由于各国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和人力资源成本不同,发射同类火箭的成本也有较大差别,比如我国的长征三号乙型火箭的发射报价为6000万美元,一度体现了极高的性价比。

考虑到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会受到来自欧美私营企业如SpaceX等低报价的挑战,长征系列火箭未来将通过模块化、系列化的研发模式,进一步来降低研发成本。

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三大发射场的火箭发射架由太原重工提供,另外由航天电子提供火箭的控制系统、逃逸系统和遥测系统等配套设备,航天晨光提供运载火箭加注系统和火箭燃料加注车、火箭燃料储罐、航天金属软管,航天动力提供火箭动力系统配套设备。

注:

2015年国内火箭发射数及航天器数量为计划数

三、卫星制造业

卫星制造业包括卫星制造以及部组件和分系统制造。

卫星按照使用用途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遥感卫星,通信卫星以及导航卫星。

此外微小卫星的飞速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兴起是一大看点。

2014年中国在轨卫星数目为139颗,超过俄罗斯的134颗迈上全球在轨卫星第二大户,但少于美国的400多颗。

根据中国的航天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会有超过200颗在轨航天器,而俄罗斯计划到2025年将在轨卫星群提高到181颗。

未来的十年将是卫星制造和发射的黄金十年,势必拉动整个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发展趋势来看,各类别卫星呈现不同的特点。

(1)遥感卫星,高分辨率渐成主流

随着市场对卫星图像需求的增长以及欧美政府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限制的放开,亚米级分辨率方案纷纷出现在民用和商用市场。

2015年5月后,美国公开出售的黑白图像的分辨率限制将放宽到25厘米,彩色图像的限制将放宽至1米。

此举无疑为美国的遥感卫星制造商和图像经销商抢占全球市场觅得先机。

而欧洲政府对此限制的标准为50厘米,空客公司对外销售的军民两用高分辨率卫星指标为70厘米。

此外,2014年全球共有4单共111颗微小卫星订单交付,商业遥感小卫星运营公司提出了各自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试图抢占传统遥感图像市场。

(2)通信卫星,大容量、多转发器等成为发展方向

据预测,2014-2018年间,全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市值增长将超过三分之一,发射总量将超过100颗,国际卫星通信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而全世界的通信卫星转发器,大约有80%在做视频传输及视频广播,2014年美国发射了DirecTV-14卫星,该星将为全美民众提供4K直播电视服务。

正在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有望带来大数据传输、商业娱乐需求大幅提升,为卫星制造和发射提供了较大市场。

2014年,清华大学和信威集团联合研制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发射成功,该星主要开展多媒体通信和其他载荷试验,并且实现了覆盖区域内卫星手持终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移动物联网业务,为我国建设星座通信系统迈出关键一步。

(3)导航卫星,北斗崛起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要超过4000亿元,北斗贡献率将达到60%。

而2014年,中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不到2000亿元,其中北斗卫星导航占比仅10%左右。

我国对北斗导航系统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2014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的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我国的北斗系统列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

这一决定正式确定了北斗成为GPS和GLOASS后获得承认的第三个海上作业系统,突显了国际官方机构对我国三步走战略前两步成绩的一种肯定。

(4)微小卫星,大有作为

通常把重量为100千克~5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重10千克~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卫星,介于1~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卫星。

微小卫星具备体积小、重量轻、研制周期短、成本低、轨道低、发射方式灵活等特点,可用于通信、对地遥感、行星际探测、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等领域。

它不仅能单独工作,还可通过多颗小卫星星座组网、集群飞行等方式形成“虚拟大卫星”,以新的工作体制提高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实现低成本的对地实时监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航天器发射数量的40%为各种小卫星,达到近2000颗。

2014年3月美国新闻记者扎克〃罗森伯格在其文章《即将到来的轨道革命》,提出了“轨道革命”的概念。

快速发展的小卫星技术和低成本运载技术降低了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成本门槛,越来越多国家和非航天企业能够参与到航天产业中,从而引发“轨道革命”,国内目前有多家公司,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了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射。

我国2012年到2014年发射的实践九号等近40颗小卫星中,就有27颗由航天五院旗下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占有率接近70%。

根据预测,2014~2016年,全球皮卫星和纳卫星的发射总数将达到650颗以上,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投资机会。

四、地面设备制造业

地面设备制造业作为整个卫星产业链的第二大产值所在,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在我国地面设备制造业中,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重要增量。

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在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和俄罗斯等国的地面增强站的规划和建成,势必推动北斗产业进一步走出去,提高北斗在整个卫星导航领域的占有率。

地面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地面站等)及大众消费设备。

1、卫星地面站,增量看北斗地面增强系统

卫星地面站是指在地球表面(包括陆地、水上和大气层中)的通信站、其功能是向卫星发射信号,同时接收由其他地面站经卫星转发来的信号。

按照站址分类,可以分为固定站、移动站(舰载、机载和车载)以及可拆卸站。

未来卫星地面站增量还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和铺开以及在东盟国家的推广和使用。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为总体研制单位,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底前将建成框架网和部分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提供米级精度的定位服务;到2018年底前将建成全国范围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提供分米、厘米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位臵服务。

到2015年7月3日已完成了由31个框架网基准站和14个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组成的基本系统,预计全国150个框架网基准站的建设目标。

卫星互联网推动甚小口径卫星地面站发展,甚小口径卫星地面站(VSAT)天线口径小、设备结构紧凑、安装容易,且能满足数据及视频等多种业务传输。

随着卫星通信系统向Ka高频段的发展,卫星大容量转发器的普及,卫星通信的速率和带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随着卫星寿命的提高,使得转发器的租赁价格相对下降,将使得VSAT的产品将更加普及。

2、数字音频广播服务设备得到较快推广

数字音频广播(DAB)是广播技术从模拟向数字时代变迁的革命,是继调幅和调频后的第三代广播系统。

DAB的推广能够极大改善音频的质量,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并且能够为数据提供附加通道,传输图片、文字等诸多的媒体信息。

当前,在西欧国家数字音频广播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覆盖率,全球约有3亿人收听了数字音频广播。

在我国,广电总局组织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CDR。

该系统在北京和广州进行了初期的试验,效果良好,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15-2016年,国家财政计划投入5个亿在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设数字音频广播发射系统,实现数字音频广播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目标。

再下一步,国家财政还将投入48亿资金在全国建设2562个无线台站,每个站2部发射机,共计6293部发射机,实现县级以上发射台站的全覆盖。

3、掘金北斗产业链硬件设备

根据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北斗的应用领域业已扩展至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救灾减灾和手机导航等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在空间段,最新发射的两颗北斗卫星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8%。

大量上星设备,特别是有效载荷核心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成功使用,印证了我国北斗卫星的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地面段和用户段,和芯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定位关键技术及SoC芯片产业化应用》通过初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卫星导航基带芯片已经实现规模化的产销,打破了国外芯片厂商在北斗导航芯片领域的垄断,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

伴随北斗地面增强系统的铺开和相关北斗芯片研发成功和量产,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得到巨大提升,同时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将极大的改善用户体验,有望迎来产品的爆量。

行业相关数据也有力的佐证了北斗产品的放量趋势。

截至2015年4月,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导航型基带、射频芯片/模块销量已经突破600万片;高精度板卡销量9万套,占据国内30%市场份额。

从全球来看,个人终端和车辆导航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4年我国国内手机产量为14.6亿部,其中99%的位臵服务市场被GPS占据,北斗产品份额还很小。

预计在2015年底到2016年一季度将推出带国产导航芯片手机,而到2016年底,采用自主四合一高集成度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将有望超过2000万部的规模应用,手机终端的用户普及有望打开。

在车辆导航领域,交通运输部于2012年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国将在2014年至2015年两年时间内,在江苏、安徽等9省市以及珠三角地区试点强制“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双模北斗导航设备,其后在全国推广。

今明两年内会有数百万台营运车辆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终端。

在“两危一高”试点铺开的同时,北斗卫星导航模组的价格变得更加亲民,性能也逐步增强,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正式有望进入“大众化”的时代。

附注:

表中上标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

(1)北斗星通

(2)同洲电子(3)海格通信(4)中国卫星(5)中国电子(6)大唐电信(7)四创电子(8)海格通信(9)华力创通(10)超图软件

五、卫星服务业

卫星服务业包括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遥感服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

其中,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包括卫星电视业务、卫星音频广播业务和卫星宽带业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包括转发器租赁协议和管理网络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包括移动数据业务和移动话音业务。

1、大众消费通信服务

卫星直播业务正逐步迈入高清时代,在整个卫星服务业领域,卫星直播业务占比最大,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美国在2014年末首次推出了4K高清直播频道,带领全球卫星直播迈入“4k”时代。

而在我国政府的“户户通”工程的实施下,从2002年到2015年“户户通”的用户业已超过2248万,“村村通”的用户超过2025万,外加渔船上开通的“渔船通”用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星直播平台。

下一步在民航客机和高铁上或能实现观看卫星直播的功能,给卫星直播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卫星宽带业务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4年中国共有8亿人次乘坐高铁出行,民航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9亿次,高铁加民航总计接近12亿人次的乘客周转流水,蕴含着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其中一项由中国北车研制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未来乘坐高铁观看卫星直播电视和享受卫星宽带上网也将由构想变成现实。

在航空航班方面,工信部亦批准东航、南航、国航、东航获批开展机上卫星宽带上网验证运行,接入速度达到理论50M/s,上网快速且稳定。

高铁与民航的卫星宽带上网“星地信息高速公路”的成功开通,将不仅为卫星宽带业务提供新的盈利模式,而且也为极大的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为高铁和民航进一步拥抱互联网提供了入口支持。

2、卫星固定通信服务、移动通信业务

我国的卫星固定通信服务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卫通公司负责运营,2014年合并收入取得同比3.97%的增长,并在2014年进入全球10大卫星固定通信业务运营商行列。

中国卫通共有10颗卫星资源,提供卫星转发器的长期租用服务和临时租用服务,并为境内343套电视节目及230套广播节目提供卫星节目传输服务,同时公司也承揽了我国的陆地和海上通信业务。

此外,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亦提供卫星移动通信服务。

六、重点企业简况

2015年中国航天将进入发射大年,计划进行20次宇航发射和将40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卫星产业将迎来相对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服务业在卫星产业中占比最大,相应收益最大。

未来伴随北斗系统天基、地基系统的逐步推进,位于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地面设备制造业值得重点关注。

在卫星制造领域,微小卫星及小卫星星座将是将来空间卫星研制、发射的重点领域。

我们判断参与微小卫星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以及合作公司,将充分受益微小卫星产业的迅猛发展,比如中国卫星、信威集团、华力创通、奥普光电;在北斗导航领域,随着北斗地面增强系统的全面建成铺开,北斗卫星新增组网卫星,北斗导航系统将可以与GPS系统相媲美,用户体验得到不断提升,建议关注深耕在北斗导航领域上中游产业链中,具有优秀产品性能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公司,比如北斗星通,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华力创通。

此外,我们还建议关注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科研院所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比如航天电子,航天动力。

1、中国卫星

公司背靠航天五院,拥有航天核心技术积累和大量的高科技人员,研发力量雄厚。

公司致力于1000公斤以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研制与生产,拥有:

CAST100、CAST968(CAST1000)以及CAST2000为代表的三类小卫星柔性平台并,采用基于工业级现货式产品的整星研制模式。

公司2014年7月成功签订了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合同,成功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整星出口的第二单。

公司2014年发射小卫星10颗,发射数量创下新高。

随着2015下半年密集发射期的到来,今年公司卫星研制业务将极大受益。

近期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方案评审获通过,公司作为微小卫星领域的排头兵,将代表中国航天“走出去”分享国际卫星市场的蛋糕,同时提升国际化水平。

近年公司坚持卫星研制和卫星应用服务双主业并举,毛利率得到稳步提升。

大股东航天五院承诺增持公司股份2%,彰显大股东对于行业的信心和对公司的看好。

2、北斗星通

作为北斗导航上游基础产品领域领导者,自身技术能力强大,在国家权威机构组织的基础产品测评中多次名列前茅,公司产品覆盖面广,包括板卡、射频模块、GNSS芯片、天线等产品,可谓又红又专。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公司坚持内外兼修,以做大做强为目标。

一方面,公司深耕已有的市场,在汽车电子、板卡以及军工业务方面均取得15%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在行业内不断并购整合,依托资本市场的再融资为自身做加法。

2015年7月,完成对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资产交割,至此公司成为产业链上游集大成者,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根据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盈利承诺,2015年将承诺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800万元、2915万元,并表后累计增厚EPS达0.36元。

2015年8月12日,公司停牌宣布定增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管理层有远见、有战略、敢担当,后续资本运作值得期待。

3、海格通信

公司在北斗产业、卫星通信产业方面颇有建树,通过“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在北斗导航领域,形成从“基础产品-终端-应用服务”全价值链服务产业平台,2014年收获订单4亿元。

公司在北斗军品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未来随着定型项目不断转化为新订单,公司业务发展后劲十足。

在无线通信领域,公司具有承担军方大型系统总体项目的能力,2014年新增订单超过8亿元。

在卫星通信领域,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获得军方科研合同,S频段的民用终端也在推进当中。

公司作为民用卫星通信市场主流供应商,2014全年订单查过3亿元。

未来5年,公司通信业务将持续受益军队信息化建设,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此外,公司的频谱管理、船舶电子、气象雷达、通信服务、模拟仿真、数字集群等民用业务也稳健发展,将助推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新的增长点。

集团作为广东国企改革典范,大胆变革。

公司2015年上半年完成员工持股计划,大股东、高管团队和核心员工利益绑定,有利于公司长期的稳定发展。

公司收购的广东怡创挂牌新三板,给公司带来新的融资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