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解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98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殖系统解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殖系统解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殖系统解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殖系统解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殖系统解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殖系统解剖.docx

《生殖系统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殖系统解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殖系统解剖.docx

生殖系统解剖

授课

对象

系别:

护理系

层次:

高职高专

班级:

教学

方式

讲授√

讨论□

示教□

其他□

课程

类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其他□

题目

生殖系统解剖

课时

安排

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一)熟悉骨盆的组成及骨盆分界、标记。

(二)熟悉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及内生殖器的功能。

(三)比较内生殖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提问/举例/教具

第一节外生殖器

一、定义

二、组成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内生殖器

一、阴道

二、子宫

三、输卵管

四、卵巢

第三节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

第四节女性骨盆

 

*

 

#

2

8

10

30

10

10

5

15

自制多媒体课件

内外生殖器模型

骨盆模型

提问:

子宫峡部的定义?

讨论、思考题、作业:

对照图谱说出各生殖器的名称,并简要描述内生殖器的特点。

参考书目: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元姣曹来英主编《新编妇产科疾病诊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组成:

外生殖器、内生殖器、邻近的脏器(膀胱、直肠、尿道等)、相关的组织等。

第一节外生殖器

一、定义

是指暴露于体表的生殖器官,又称为外阴、女阴。

二、组成及特点

1、阴阜耻骨联合上方,其下为脂肪垫,其上有阴毛分布,女性呈倒置的三角形。

2、大阴唇

两股内侧纵形的皮肤隆起,其下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易受伤形成血肿。

左右大阴唇合拢处上方为阴唇前联合,下方为阴唇后联合。

阴唇的内侧皮肤似粘膜,外侧似皮肤,其上有阴毛分布,两者的分界常为外阴手术的切口处。

3、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的皮肤皱襞,似粘膜,左右小阴唇之间的区域为阴道前庭,小阴唇的上端包绕阴蒂头(其上为阴蒂包皮,下为阴蒂系带),小阴唇的下端形成阴唇系带。

小阴唇上有大量的神经分布,可传导性感觉。

4、阴蒂

为海绵体组织,分为脚、体、头三部分,脚起自耻骨下支骨膜,延伸至耻骨联合下方,变为阴蒂体,阴蒂体长约4厘米,呈圆柱形,位于坐骨海绵体肌的深面,正常情况下只能见阴蒂头,呈碗豆大小,其上有大量的神经分布,在性兴奋时可勃起。

5、阴道前庭

位于小阴唇的内侧,呈菱形,其上方有尿道口,下有阴道口,阴道口与阴唇系带间称为舟状窝。

6、前庭大腺

位于大阴唇后方,黄豆大小,腺管长约1.5~2厘米,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小沟阴道外口中下1/3的交界处

功能:

性兴奋时分泌黄色液体,润滑阴道口。

7、尿道口及其尿道口

8、阴道口及处女膜

未婚处女膜完整,仅有一可容一指头通过的圆孔(少数可呈半月型或筛型),第一次性生活后呈放射状破裂,而在分娩后则呈处女膜痕迹。

处女膜的结构为:

两层鳞状上皮,中间为结缔组织、血管及神经末梢。

第二节内生殖器

一、阴道

1、功能

(1)性交器官

(2)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

2、大体特点

(1)阴道可分为阴道前、后壁,两者紧贴,前壁长约7~9厘米,其上与膀胱、尿道紧邻,后壁长约10~12厘米,与直肠子宫陷凹、直肠、会阴体紧邻。

(2)阴道上皮有大量的横形皱襞。

(3)围绕宫颈部的阴道部分称为阴道穹窿,可分为前、后、左、右四个,其中后穹窿最深,与子宫直肠陷凹紧邻,对临床疾病有较大的诊治意义。

3、组织学特点

阴道壁由内侧的粘膜和其下的平滑肌、大量的弹性纤维构成,其内有大量的静脉丛,阴道粘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呈淡红色。

白带:

经阴道口排出的白色液体,包含阴道粘膜的渗出物,阴道脱落的上皮细胞、宫颈粘液(为主要组成成分)、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的分泌物及其脱落的细胞等。

正常白带无色无臭味,其性状随体内激素水平而呈周期性变化。

二、子宫

1、大体特点

子宫位于骨盆的中央,呈前倾前屈位(屈:

宫体与宫颈间夹角为170度,倾:

宫体与阴道间夹角为90度),子宫长约7~8厘米,宽约4~5厘米,厚约2~3厘米,呈倒置的梨形,容量为5毫升,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宫颈外口在坐骨棘平面以上,底平骨盆入口平面以下。

子宫体与子宫颈的长度比例随年龄不同而不同,成人约为2比1,婴幼儿为1比2,老年期为1比1。

2、功能

(1)孕育胎儿

(2)形成月经

(3)精子的通道

(4)分娩的动力

3、子宫颈

正常宫颈长约2.5~3厘米,分为阴道上段和阴道段,其内为宫颈管;

宫颈外口可分为前唇和后唇,外口在未分娩时呈圆形,分娩后呈“一”字型或鱼口型;

宫颈主要为由纤维组织构成,内含平滑肌、血管、弹性纤维;

宫颈管粘膜由两种粘膜组成:

高柱状上皮(分布于宫颈管内,呈碱性,受激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以及复层鳞状上皮,此两种上皮的交界于宫颈外口处,可受激素的影响而发生移动,该区称为移行区,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子宫体

(1)峡部宫颈与子宫体之间最为狭窄的部分为子宫狭部,其上为子宫解剖学内口,其下为组织学内口,非孕时长约0.6~1厘米。

(2)子宫壁从内至外可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内膜层:

又分为功能层(包括致密层即上皮层、海绵体层即腺体层)、基底层。

肌层:

为平滑肌组织,呈内环外纵中交叉的方式排列,非孕时厚约0.8厘米,妊娠时有2.5厘米厚,其间有血管穿行。

浆膜层:

即腹膜反折形成,使子宫表面光滑。

并形成子宫直肠陷凹和膀胱子宫陷凹,其中子宫直肠陷凹为盆腔的最低处,为盆腔积液的常见部位。

5、子宫韧带功能:

保持子宫正常的解剖位置。

(1)圆韧带

起于宫角,经腹股沟内环,耻骨前面,止于大阴唇的后方。

(2)阔韧带

由两层腹膜构成,位于子宫的两旁,其上缘包有输卵管、圆韧带、血管及神经。

它包括:

输卵管系膜(输卵管、卵巢间的系膜)和卵巢悬韧带(又称为骨盆漏斗韧带)

(3)骶韧带

起至宫颈内口处的后侧壁,向后止于骶2~3筋膜上。

(4)主韧带又称为横韧带

其间有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交叉处。

三、输卵管左右各一,长约12厘米。

1、分部间质间(宫角部,其管腔最窄)、峡部(3~6厘米)、壶腹部(5~8厘米,为受精的部位)、伞部(有拾卵的功能)

2、组织学特点从内至外其管壁可分为:

粘膜层、肌层、浆膜层。

粘膜层:

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可分为分泌细胞、带纤毛细胞、楔形细胞及未分化细胞,其内无腺体,有纵行的皱襞。

肌层:

为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排列。

浆膜层:

腹膜覆盖而形成。

3、功能:

精子、卵及受精卵的通道,受精的场所。

四、卵巢

1、功能:

分泌性激素并提供卵子。

2、大体特点:

大小为4×3×1厘米,呈扁椭圆形,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

3、组织学特点:

从内至外分为:

髓质(内含血管、淋巴及神经)、皮质(由卵泡、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卵巢白膜及生发上皮。

第三节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

一、尿道

紧贴阴道前壁下半部,女性尿道一般较短且直,故易感染。

二、膀胱

空虚时位于骨盆内,充盈时可上升至腹腔,膀胱的后面与宫颈和阴道贴近。

三、输尿管

输尿管长约30厘米,从肾盂处起,沿腰大肌前下行,跨过髂总血管末端,至阔韧带底部,再向前内方行走,至宫颈管2厘米处与子宫A交叉。

四、直肠

直肠长约15~20厘米,位于盆腔的左及中下方,其下部无腹膜覆盖,并与阴道后壁中段紧邻,末端与阴道间隔以会阴体,直肠与子宫之间形成子宫直肠陷凹,为盆腔的最低处。

五、阑尾

阑尾位于右髂窝内,长约7~9厘米,有时可异位或变长进入盆腔,临床上女性病有右下腹疼痛时应排出阑尾炎。

第四节女性骨盆

产道:

胎儿娩出过程中所经历的通道。

产道可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

一、骨盆的功能:

1、联系躯干与下肢。

2、支持躯干并承托部分脏器。

3、其形态和大小与分娩直接相关(产科作用)

二、骨盆的组成(利用骨盆模型示教)

1、骨骼:

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2、骨髂的骨性标志:

耻骨联合(长约4厘米),骶骨岬、坐骨棘、坐骨结节、耻骨弓角度等。

三、骨盆的分界

1、骨产道又称为:

真骨盆、小骨盆

其四壁的组成为:

前壁:

耻骨联合、耻骨、坐骨下支、闭孔

侧壁:

坐骨、坐骨切迹、骶棘韧带的骶结节韧带

后壁:

骶骨、尾骨

2、假骨盆又称大骨盆

四、骨盆的关节

1、耻骨联合:

为纤维软骨,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可松驰稍分开,使盆腔更大,有利于胎儿的入盆及通过。

2、骶髂关节:

髂骨上有耳状关节面,呈犬牙交错状。

3、骶尾关节:

妊娠后随激素水平的变化,其周围的韧带可松驰,其活动性比正常非孕时更明显。

一般可向后移动2厘米。

五、骨盆的韧带

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上韧带、耻骨弓状韧带

六、骨盆平面及其径线(骨盆平面均为假想平面)

1、入口平面

组成:

前方的耻骨联合上缘、两侧的髂耻线、后方的骶骨岬上缘。

重要径线:

前后径(又称骶耻内径/真结合径)是指从骶骨岬上缘的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

11厘米。

2、最小平面(又称中骨盆平面)

组成:

耻骨联合下缘,至两侧的坐骨棘,至后方的第4~5骶椎间。

主要径线:

坐骨棘间径,正常值为10~10.5厘米。

3、出口平面由两个平面组成:

前三角及后三角

(1)前三角:

由前方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两侧的耻骨下支及坐骨结节构成。

(2)后三角:

由后方的骶尾关节,两侧的骶结节韧带,前方的坐骨结节构成。

(3)径线:

坐骨结节间径:

8.5~9.5厘米

七、骨盆的倾斜度

是指正常直立位时,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女性角度为50~60度。

过大或过小,常可影响胎儿的入盆。

八、骨盆轴

1、定义:

连接骨盆各个假想平面的中心的曲线,又称产轴。

2、方向:

先向下向后,再向下,再向前向下。

九、女性骨盆的特点

女性骨盆短、宽,盆腔浅,骨质薄,倾斜度大,入口近乎圆形且较宽大,耻骨弓角度较大,坐骨结节距离宽,骶骨宽短(11.8厘米)且弯曲度小,骶骨岬不过分前突,坐骨棘平伏,坐骨切迹也较宽。

十、骨盆底

由三层软组织封闭,有尿道、阴道及直肠贯穿。

浅层:

由浅筋膜及其肌肉组成,包括骨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

中层又称泌尿生殖膈、三角韧带(封闭出口的前三角),包括尿道外括约肌、会阴深横肌

深层又称盆膈,是盆底三层结构中最坚韧的一层,包括:

肛提肌:

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坐骨尾骨肌

会阴

定义:

广义上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

狭义上指阴裂后端至肛门之间长约2~3厘米的软组织。

作用:

支持盆底。

 

 

强调广义的定义

 

结合前庭大腺炎的处理原则进行解讲。

 

举例疾病时白带的改变

 

解释假性糜烂。

 

结合宫外孕讲解

 

简单解释卵泡的相关知识

 

骨盆模型

 

重点强调入口平面

 

解释分娩时会阴的变化,以及保护会阴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