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896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docx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及答案

2014年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17题,每题1分)

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A:

且在邦域之中矣;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

是社稷之臣也;D:

虎兕出于柙

2.“求!

无乃尔是过与?

”中,“是”可以解释为()

A:

判断动词;B:

代词,这;C:

复指“尔”;D:

没意义

3.“不义不昵,厚将崩”出自()

A:

《论语》;B:

《左传》;C:

《礼记》;D:

《战国策》

4.先秦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的是()

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

5.下列成语出自于《庄子·秋水》的是()

A: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

望洋兴叹、祸起萧墙;

C:

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

祸起萧墙、分崩离析

6.《冯谖客孟尝君》通过“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典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对孟尝君的言行描写在这里主要是()

A:

衬托;B:

反讽;C:

隐喻;D:

类比

7.《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句中“过”的意义是()

A:

经过;B;责备;C;拜访;D;炫耀

8.秦王下令驱逐所有的来自异国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为李斯是()

A:

楚国人;B:

韩国人;C:

赵国人;D:

魏国人

9.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

《五代史伶官传序》;B:

《答司马谏议书》;C:

《谏逐客书》;D:

《报刘一仗书》

10.《大同》选自()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左传》

11.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

A:

冯谖;B:

孟尝君;C:

李广;D:

程不识

12.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A:

书信;B:

小说;C:

词赋;D:

奏疏

13.李密的《陈情表》选自()

A:

《蜀书》;B:

《文选》;C:

《玉台新咏》;D:

《花间集》

14.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弃官归隐并赞美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是()

A:

陶渊明;B:

李白;C:

白居易;D:

李商隐

1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化用了“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之意,原句出自()

A:

《老子》;B:

《论语》;C:

《孟子》;D:

《庄子》

16.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

A:

飘逸;B:

慷慨悲凉;C:

自然平淡;D:

沉郁顿挫

17.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司马迁;B:

韩愈;C:

柳宗元;D:

欧阳修

18.《种树郭橐驼传》主要的创作意图是()

A:

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

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

C:

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D:

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

19.李煜的《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千古名句,这一句成功地运用了()

A:

借景抒情的手法;B:

象征的手法;C:

比喻的手法;D:

拟人的手法

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

A:

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B:

南朝故国宫苑中的美丽宫女

C:

昔日宫廷中的王公贵族;D:

暗指昔日身为皇帝的自己

21.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

A:

美景依旧,故人已老;B: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

故国宫殿,令人牵挂;D:

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表现“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词句是()

A:

春花秋月何时了;B: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D: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3.李煜《虞美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是()

A:

爱情的失意;B:

羁旅行役之苦;C: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D:

伤春惜时

24.《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作者所总结的王朝是()

A:

后梁;B:

后晋;C:

后唐;D:

后周

25.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出自()

A:

《旧五代史》;B:

《新五代史》C:

《五代史志》;D:

《资治通鉴》

26.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驳论角度是()

A:

驳斥论点;B:

驳斥论据;C:

驳斥论证;D:

驳斥态度

27.《乐章集》的作者是()

A:

李煜; B:

李清照; C:

柳永; D:

欧阳修

28.宋代词坛上开创豪放一派的作家是()

A:

欧阳修;B:

辛弃疾;C:

柳永; D:

苏轼

2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

悼亡词; B:

中秋词; C:

端午词; D:

爱情词

30.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积极入世思想的词句是()

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出世归隐的词句是()

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中具有转折作用的一句是()

A:

把酒问青天;B:

今昔是何年;C:

高处不胜寒;D:

起舞弄清影

3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富有哲理的词句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4.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

A:

父亲;B:

哥哥;C:

儿子;D:

弟弟

3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6.苏轼《前赤壁赋》主要描写的景物是()

A:

清风、明月、江水;B:

明月、山川、湖泊

C:

江水、孤舟、晚霞;D:

小岛、孤舟、清风

37.苏轼的《前赤壁赋》中以清风、明月、江水构成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抒发了作者()

A:

超越人间烦恼的心志;B:

对造物主的恩赐的感激之情

C:

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愤懑;D:

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快乐

38.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采用的手法有答案()

A:

比喻、对偶;B:

对比、比喻;C:

对偶、对比;D:

拟人、对比

39.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对偶;B:

排比、比喻;C:

对偶、拟人;D:

拟人、对比

40.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A:

时间的推移;B:

感情的变化

C:

事理的逻辑;D:

想象的展开

41.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苏轼

42.号为“易安居士”的作家是()

A:

李煜;B:

李璟;C:

辛弃疾;D:

李清照

43.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A:

采用典故;B:

采用口语C:

用经史语;D:

化用前人诗词成句

44.李清照的词集是()

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D:

《稼轩词》

45.《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最能和首句前后照应,表现作者孤寂的忧郁情绪和陷入

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句子是()

A:

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6.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诗歌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陆游

47.辛弃疾的词集是()

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D:

《稼轩词》

48.辛弃疾《水龙吟》下片所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

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

用典

49.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B:

尽西风、季鹰归未

C: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50.下列词句,表示作者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的是()

A: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B: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C: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51.辛弃疾对宋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

A:

以诗为词;B:

开创豪放词派;C:

采用口语;D:

以文为词

52.曲兴盛于()

A:

唐;B:

宋;C:

金;D:

53.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A:

关汉卿;B:

马致远;C:

张养浩;D:

王实甫

54.人称“曲状元”的元代著名的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集是()

A:

《静修集》;B:

《东篱乐府》;C:

《雁门集》;D:

《乐章集》

5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秋日黄昏行旅图的中心画面是()

A:

枯藤老树昏鸦;B:

小桥流水人家;C:

古道西风瘦马;D:

夕阳西下

5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排比;C:

鼎足对;D:

拟人

57.《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着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

A: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B: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C: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D: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58.《长亭送别》中莺莺最深沉的愁情忧虑是()

A:

张生的金榜题名;B:

今宵的离愁别恨

C:

母亲的干涉;D:

他日的被弃掷

59.《报刘一丈书》的作者是()

A:

马致远;B:

柳宗元;C:

宗臣;D:

李密

60.《报刘一丈书》是一篇()

A:

书信体记叙文;B:

书信体议论文

C:

书信体抒情文;D:

奏章

61.贾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

与小旦琪官交往;B:

淫辱母婢金钏;C:

贾环的拨弄是非;D:

背离封建礼教

62.《宝玉挨打》中描写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说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个人物是()

A:

黛玉;B:

宝钗;C:

王熙风;D:

袭人

63.宝玉挨打后,两个眼睛肿得桃一般,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的人是()

A:

黛玉;B:

宝钗;C:

王熙风; D:

袭人

64.《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A:

1911年辛亥革命;B:

1919年五四运动;C:

1917年张勋复辟;D:

1915年袁世凯称帝

65.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

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B:

辫子事件;C:

张勋复辟事件;D:

六斤裹脚事件

66.《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

A: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B:

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C:

遇事一句口头禅:

“一代不如一代”;D:

夏天吃饭不点灯

67.《风波》开头所描绘的“田家乐”景象的主要意义在于()

A:

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B:

嘲讽文人的不合时宜

C:

衬托后文的风波动感;D:

启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68.《风波》中:

“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说这话的是()

A:

七斤;B:

赵七爷;C:

七斤嫂;D:

九斤老太

69.1921年7月,发起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的是()

A:

鲁迅;B:

茅盾;C:

闻一多;D:

郭沫若

70.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

闻一多;B:

戴望舒;C:

郭沫若;D:

冰心

71.《炉中煤》所运用的拟人化手法体现在()

A:

将五四以后的祖国称作年青的女郎;B:

让炉中煤来倾诉对年青女郎的热爱

C:

作者用炉中煤来作自己的化身;D:

用炉中煤的燃烧来暗示爱国激情

72.《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表达的情感是()

A:

怀才不遇的幽怨; B:

愿为新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

C:

奴仆的谦卑心态;D:

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爱恋

73.《炉中煤》中“我心爱的人儿”指的是()

A:

诗人热恋和追求的对象;B:

诗人的妻子

C:

诗人心中的理想;D:

新生的祖国

74.《炉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这种表现方法是()

A:

托物言志;B:

侧面烘托;C:

象征暗示;D:

对比反衬

75.《炉中煤》中“我年轻的女郎”指的是()

A:

心中的恋人;B:

古老的中国;C:

五四后新生的祖国;D:

未来的理想中国

76.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借代;C:

拟人;D:

拟物

77.《炉中煤》中鲜明地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A: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B: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C: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D: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78.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A:

郭沫若;B:

茅盾;C:

闻一多;D:

老舍

79.被称作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的作家是指()

A:

郭沫若;B:

闻一多;C:

茅盾;D:

巴金

80.《往事》(一之十四)这篇散文通篇是()

A:

景物描写;B:

叙事写景;C:

议论抒情;D:

人物对话

8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时起用的笔名,这部小说是()

A:

《幻灭》;B:

《动摇》;C:

《灭亡》;D:

《子夜》

82.闻一多所属的诗派是()

A:

格律派;B:

自由派;C:

象征派;D:

婉约派

83.闻一多的诗《发现》写于()

A:

“五四”时期;B:

二十年代末;C:

三十年代;D:

抗战时期

84.“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一句出自()

A:

《炉中煤》;B:

《发现》;C:

《我爱这土地》;D:

《再别康桥》

85.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A:

创造社;B:

新月社;C:

文学研究会;D:

语丝社

86.收录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集是()

A:

《猛虎集》;B:

《志摩的诗》;C:

《翡冷翠的一夜》;D:

《云游集》

87.《再别康桥》是一首()

A:

咏物诗;B:

政治抒情诗;C:

借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D:

山水诗

88.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味小说”的源头和杰出代表是指()

A:

王蒙;B:

刘心武;C:

老舍;D:

茅盾

89.老舍的戏剧代表作是()

A:

《骆驼祥子》;B:

《茶馆》;C:

《四世同堂》;D:

《月牙儿》

90.《断魂枪》中的王三胜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

A:

争强好胜,性情外露;B:

豪爽乐观,积极进取

C:

没落保守,孤傲执着;D:

老成持重,谦恭礼让

91.《断魂枪》中老舍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

夸张和对比;B:

烘托和渲染;C:

对比和衬托;D:

比喻和象征

92.《断魂枪》通过塑造一代拳师沙子龙的形象,表现了沙子龙的个性()

A:

豪爽外露;B:

保守孤傲;C:

争强好胜;D:

意气用事

93.《日出》的作者是()

A:

老舍;B:

郭沫若;C:

田汉;D:

曹禺

94.《日出》的主题是答案()

A:

人性的悲剧; B:

家庭的悲剧 

C:

性格的悲剧; D:

对社会悲剧的揭示

95.《日出》的背景是()

A:

30年代中国农村;B:

30年代中国城市;C:

20年代中国城市;D:

40年代中国乡村

96.艾青的成名诗作是()

A:

《北方》;B:

《向太阳》;C:

《大堰河--我的保姆》;D:

《我爱这土地》

97.《我爱这土地》一诗出自诗集()

A:

《北方》;B:

《向太阳》;C:

《大堰河》;D:

《归来的歌》

9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出自()

A:

《死水》;B:

《云游集》;C:

《大堰河》;D:

《北方》

99.称艾青为“吹芦笛的诗人”的是()

A:

胡风;B:

郭沫若;C:

周杨;D:

鲁迅

100.《选择与安排》选自朱光潜的作品集《谈文学》,这是一篇谈写作经验的()

A:

散文;B:

随笔;C:

书信;D:

议论文

101.《论快乐》在驳斥穆勒有关快乐的见解时,引用了“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两个()

A:

比拟;B:

夸张;C:

借代;D:

比喻

102.《论快乐》一文提出:

既然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那么精神的炼金术可以使人们找到战胜痛苦的法宝,因此()

A:

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B:

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C:

可以教人学会休息;D:

能够洗涤灵魂

103.“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说这话的人是()

A:

钱钟书;B:

朱光潜;C:

培根;D:

梁实秋

104.“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

富兰克林;B:

培根;C:

拉封丹;D:

伏尔泰

105.屠格涅夫的《门槛》所赞颂的革命者的主要品质是()

A:

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B:

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

C:

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D:

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106.屠格涅夫的《门槛》中的“门槛”象征()

A:

革命征途的艰难险阻;B:

囚禁革命者的监狱

C:

革命者的秘密组织;D:

敌人设下的陷阱

107.下列作品属于契诃夫的是()

A:

《羊脂球》;B:

《米龙老爹》;C:

《麦琪的礼物》;D:

《苦恼》

108.《苦恼》的作者契诃夫是()

A:

俄国短篇小说家;B:

法国小说家;C:

美国作家;D:

俄国诗人

109.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

这两方面又构成了()

A:

对比关系;B:

类比关系;C:

象征关系;D:

层递关系

110.小说《苦恼》的主题思想是()

A:

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贫困生活;B:

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精神痛苦

C:

反映沙皇统治下上层人物专横跋扈;D:

反映沙皇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111.小说《羊脂球》的作者是()

A:

契诃夫;B:

屠格涅夫;C:

莫泊桑;D:

欧·亨利

112.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作者没有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

倒叙;B:

象征;C:

铺垫;D:

暗寓

113.《米龙老爹》中的米龙老爹的身份是()

A:

法国军人;B:

普鲁士士兵;C:

法国农民;D:

法国市民

114.在下列小说中,两种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的是()

A:

《风波》;B:

《苦恼》;C:

《米龙老爹》;D:

《麦琪的礼物》

115.《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是()

A:

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B: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C:

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D:

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

116.《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

A:

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B:

姚纳和姚尼奇

C:

杰姆和德拉;D:

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

117.下列作家中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这一独特风格的是()

A:

屠格涅夫; B:

莫泊桑; C:

欧·亨利; D:

契诃夫

二.阅读分析题(40大题70小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请回答: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的字词的含义:

(1)是:

(2)以为:

(3)是:

(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请回答:

2.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

(三).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请回答:

3.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

4.说明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四).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请回答:

5.将文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句译成现代汉语:

6.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句的双重喻意:

(五).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这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暱,厚将崩。

请回答:

7.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的字词的含义:

鄙:

贰:

庸:

及:

(六).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这一段文字: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