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802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3,b=4,c=5    B.a=1,b=

c=

C.a=9,b=12,c=15    D.a=

b=2,c=

答案 D D中,a2+b2=7,c2=5,a2+b2≠c2,故选D.

2.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答案 D 当两直角边对应相等时,再由直角相等,根据SAS可以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的(  )

A.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高的交点

答案 B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4.用反证法证明:

“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时,应当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一个内角小于60°

C.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每一个内角大于60°

答案 B 反证法第一步是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

5.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图1-5-1

A.

    B.4    C.2

    D.5

答案 B ∵AD⊥BC,∠ABC=45°,

∴∠BAD=90°-∠ABC=45°=∠ABC,∴BD=AD,

又∵AD⊥BC,BE⊥AC,

∴∠ADB=∠ADC=90°,∠BEC=90°.

∴∠C+∠CAD=90°,∠C+∠CBE=90°,

∴∠CAD=∠CBE,∴△ADC≌△BDH.

∴BH=AC=4.

6.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的长为2,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C的坐标是(  )

A.(0,1)    B.(0,-1)

C.(0,1)或(0,-1)    D.(1,0)或(-1,0)

答案 C ∵OC⊥AB,∠CAB=45°,∴∠ACO=45°.

∴CO=AO=

AB=1,∴C(0,1)或(0,-1).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B.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C.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相等

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答案 A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直角或钝角.

8.如图,△ABC中,∠A=36°,AB=AC,BD平分∠A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2∠A    B.BD=BC

C.△ABD是等腰三角形    D.点D为线段AC的中点

答案 D ∵A=36°,AB=AC,∴∠C=∠ABC=72°.

∴∠C=2×36°=2∠A,A选项正确.

∵BD平分∠ABC,∴∠ABD=∠CBD=36°.

∴∠A=∠ABD=36°,∴△ABD是等腰三角形,C选项正确.

又∵∠BDC=∠A+∠ABD=72°=∠C,

∴BD=BC,B选项正确,只有D选项结论错误.

9.如图,在Rt△ABC中,∠BAC=90°,AC=6,BC=10,过A作DE∥BC交∠ABC的平分线BE于点E、交∠ACB的平分线CD于点D,则DE为(  )

A.18    B.16    C.14    D.8

答案 C 在Rt△ABC中,AC=6,BC=10,由勾股定理得AB=8,∵DE∥BC,∴∠D=∠DCB,∠E=∠EBC,∵CD平分∠ACB,BE平分∠ABC,∴∠ACD=∠DCB,∠ABE=∠EBC,∴∠D=∠ACD,∠E=∠ABE,∴AD=AC=6,AE=AB=8,∴DE=6+8=14,故选C.

10.如图,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结论:

①AS=AR;②QP∥AR;③△BRP≌△CSP.

其中正确的是(  )

图1-5-4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A ∵PR⊥AB,PS⊥AC,且PR=PS,

∴∠BAP=∠CAP.

又∵AQ=PQ,∴∠CAP=∠APQ.

∴∠BAP=∠APQ.

∴QP∥AR.

在Rt△APR和Rt△APS中,

∴Rt△APR≌Rt△APS.∴AS=AR.

故①②均正确.

由已知条件不能得到△BRP≌△CSP.故选A.

二、填空题

1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          ,这个逆命题是    命题. 

答案 两边上的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真

1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7和3,则它的周长是    . 

答案 17

解析 当7为腰长时,周长为7+7+3=17.

当3为腰长时,∵3+3=6<7,∴不能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17.

13.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b)2+(b-c)2+(c-a)2=0,则△ABC是    三角形. 

答案 等边

解析 ∵(a-b)2+(b-c)2+(c-a)2=0,∴a-b=0,b-c=0,c-a=0,∴a=b,b=c,c=a,∴a=b=c.∴△ABC是等边三角形.

14.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D∶DC=2∶1,BC=7.8cm,则D到AB的距离为    cm. 

答案 2.6

解析 ∵AD平分∠BAC且∠C=90°,∴点D到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BD∶DC=2∶1,BC=7.8cm,∴CD=

×7.8=2.6cm.故答案为2.6.

1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E,交AC于点D,且AC=16,△BCD的周长等于26,则BC的长为    . 

答案 10

解析 ∵MN垂直平分AB,∴AD=BD.

∴△BCD的周长=BD+DC+BC=AC+BC.

∴16+BC=26.∴BC=10.

16.如图,在△ABC中,∠A=45°,∠B=30°,CD⊥AB,垂足为D,CD=1,则AB的长为    . 

答案 1+

解析 ∵CD⊥AB,∴∠ADC=∠BDC=90°.

又∵∠A=45°,∠B=30°,

∴∠ACD=∠A=45°,BC=2CD=2.

∴AD=CD=1,BD=

=

=

.

∴AB=AD+DB=1+

.

17.如图,D是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BC=60°,则∠ADC=    . 

答案 120°

解析 连接BD并延长.

∵D是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AD=BD=CD,∴∠1=∠2,∠3=∠4,

∴∠1+∠2+∠3+∠4=2∠ABC=120°.

又∵∠5=∠1+∠2,∠6=∠3+∠4,

∴∠ADC=∠5+∠6=120°.

18.如图,在△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是    . 

答案 

解析 过点A作AE⊥BC于点E,因为AB=AC=5,所以BE=CE=

BC=3,所以AE=

=

=4,所以S△ABC=

BC·AE=12.易知BP的最小值是

=

.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求BN的长.

答案 设BN=x,由题意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NBD中,x2+32=(9-x)2,解得x=4,即BN=4.

20.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CD、CE三等分∠ACB,CD⊥AB.

求证:

(1)AB=2BC;

(2)CE=AE=BE.

证明 

(1)∵∠ACB=90°,CD、CE三等分∠ACB,

∴∠1=∠2=∠3=30°,∴∠1+∠2=60°,∴∠A=30°.

在Rt△ACB中,∵∠A=30°,∴AB=2BC.

(2)由

(1)知∠A=∠1=30°,∴CE=AE.

又∵∠B=∠BCE=60°,∴△BCE为等边三角形,

∴CE=BE.∴CE=AE=BE.

21.如图,在△ABC中,AB=8,AC=4,G为BC的中点,DG⊥BC交∠BAC的平分线AD于D,DE⊥AB于E,DF⊥AC交AC的延长线于F.

(1)求证:

BE=CF;

(2)求AE的长.

答案 

(1)证明:

连接DB、DC,易知△BDE与△CDF均为直角三角形.

∵DG垂直平分BC,

∴DB=DC.

∵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F,

∴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Rt△DBE≌Rt△DCF(HL),∴BE=CF.

(2)∵DE⊥AB,DF⊥AC,∴∠AED=∠AFD=90°,

又∠DAE=∠DAF,AD=AD,

∴△ADE≌△ADF.

∴AE=AF=AC+CF.由

(1)知BE=CF,

∴AE=AC+BE=4+BE.

∴AE=4+8-AE.∴AE=6.

22.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在AB、BC边上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P=2cm/s,vQ=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边三角形?

(2)当t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 由题意可知AP=2tcm,BQ=tcm(0≤t≤3),则BP=AB-AP=(6-2t)cm.

(1)若△PBQ为等边三角形,已知∠B=60°,需BP=BQ,即6-2t=t,解得t=2,即当t=2时,△PBQ为等边三角形.

(2)当PQ⊥BQ时,

∵∠B=60°,∴∠BPQ=30°,∴BP=2BQ,即6-2t=2t,

解得t=1.5;

当PQ⊥BP时,同理可得BQ=2BP,即t=2(6-2t),

解得t=2.4.

综上可知,当t为1.5或2.4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