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中学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题目: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摸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60X1=60分
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3.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4.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6.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反映了梁启超()
A.宣传实业救国的思想B.主张君主立宪C.受社会契约精神影响D.提出救亡图存的要求
8.胡适认为:
“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
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9.《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
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11.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2.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3.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1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1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17.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18.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9.在古代史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20.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2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6.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27.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28.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9.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
“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3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19世纪,每当英国工人向老板提出要求缩短工时和提高工资时,老板总是威胁说他将以更低工资招聘法、德、比等国工人来取代英国工人。
这一现状促使了工人阶级()
A.进行武装斗争B.探索科学理论C.反对自由放任D.实现国际联合
32.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列宁的思想主张()
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因缺乏群众基础而没有获得党内多数支持D.直接导致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3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5.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36.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3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38.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39.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40.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
A.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B.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41.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P314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
42.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P314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4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P314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4.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请指出以下内容共有几处错误P314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4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P324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46.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
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
……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P324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②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7.1960年至1962年我国三大产业间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表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P327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B.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48.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P327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49.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
对其历史地位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P327
①美国经济势力膨胀的产物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0.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P324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51.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
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5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3.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
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5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55.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56.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57.李贽认为:
“世不我知,时不我容……吾谓当此时,正好学出世法,直与诸佛诸祖同游戏也。
”这体现了李贽()
A开“三教合一”之先河B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C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走向地主阶级的对立面
58.“臣弑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上述答复体现了()
A.中国汉字词性的多变性B.儒家学派克己复礼思想
C.答者对贤明政治的推崇D.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形势
59.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6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二、主观材料阅读题2题总40分
*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力量
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基本特征是“两极化”,即“新的权力天平上只剩下了美苏两国”。
——张小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已经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早在1971年就发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3)这一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推动
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12)
●62、(20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为而民善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
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
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
(4)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6)
(3)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0)
1-10BACBBBCCDA11-20AAABCAAACB21-30ACDCCDCDAA
31-40DAABBCCABA41-50CADCBCDBBC51-60DAAAABBCCC
61.
(1)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