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docx
《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眩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眩晕相关疾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内耳性眩晕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高血压性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和旋转感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症状。
深入研究眩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提高本症的防治效果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以肝,脾,肾虚损为本,以风,寒,痰,湿,瘀等邪实阻滞经络为标,因此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特点。
治则治法有的以补虚为治,有的以祛邪为主,从临床上看,眩晕以虚为本首当固本,如有瘀血,肝风,痰浊,风湿则配合活血化瘀,平肝熄风,祛痰通络,祛风除湿等方法治疗。
各种方法均有其长处和适用范围,丰富了本病的治法。
1内耳性眩晕
李英顺[1]依据本病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设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进行治疗。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镇静,止吐,抗胆碱能,抗组织胺等药物对症治疗,并采用丹参合剂(丹参注射液1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200u,维生素C500mg),用5%葡萄糖300ml稀释后,1日1次静脉滴注。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过程中,加用中药辨证施治,肝阳上亢型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肾精不足型以左归饮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显效29例,有效17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6.6%(显效17例;有效15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曹胭[2]将68例眩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发病诱因为疲劳过度、失眠、忧郁恼怒、感冒等。
中医辨证分型属痰浊上扰。
治疗组内服导痰定眩饮,方剂组成:
泽泻、钩藤、石决明各30g,天麻、茯苓、白术各15g,制半夏、甘草、天南星、陈皮、威灵仙、生姜、甘草各12g,全蝎6g,白芥子4g,蜈蚣2条。
每日1剂。
对照组内服眩晕停,每次25mg,日服3次,6d为1疗程。
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9.4%。
胡建[3]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内耳性眩晕症42例,设对照组40例。
治疗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姜半夏12g,陈皮10g,茯苓20g,枳壳15g,陈胆星5g,独活20g,石菖蒲10g。
对照组用10%葡萄糖500ml加654一2针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天麻蜜环片,每次1.25mg,1日3次,5天为1疗程。
经2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
谢仁[4]采用自拟方止眩汤(竹沥、半夏、胆南星、竹茹、陈皮、白术、茯苓、石菖蒲、远志、泽泻、车前子)治疗内耳性眩晕症60例,并设对照组30例,止眩汤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
朱建[5]将218例眩晕症病人分为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和西药组(简称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
中药组118例,对照组100例。
清眩汤处方:
黄连12g、竹茹12g、法夏9g、枳实9g、石菖蒲12g、枣仁15g、桂元肉15g、夜交藤12g、珍珠母12g、当归12g、熟地12g、远志12g、茯苓9g、陈皮9g、甘草6g。
中药组清眩汤每日1剂,5剂1疗程,一般1~3疗程。
对照组50%葡萄糖60ml,肌苷300mg,三磷酸腺苷20mg,维生素B6100mg静脉注射,一日1~2次;654-210mg,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谷维素30mg,安定2.5~5mg,,每日3次。
中药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9%。
李[6]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118例,并与眩可平糖浆治疗59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予温胆汤加味治疗。
药物组成:
姜半夏15g,炒枳实10g,姜竹茹12g,陈皮5g,黄连6g,泽泻30g,天麻10g,黄芪15g,山茱萸10g,甘草10g,蜈蚣2条。
对照组予眩可平糖浆治疗,每次10ml,每日3次。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7%,对照组总有效率47.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注射剂治疗
施亥[7]采用刺五加注射液为主治疗耳性眩晕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4例作对照观察,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维生素C2g,维生素B60.2g,辅酶A200u;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250ml内加利多卡因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中加入刺五加注射液(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祝红[8]应用β-七叶皂苷钠静脉点滴治疗该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β-七叶皂苷钠20ml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对照组3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以上两组均用培他定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日1次作为基础治疗,5天为一疗程。
结果全部病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对比有显著异(p<0.05).
刘智[9]以常规疗法加用丹参治疗的50例内耳性眩晕患者为对照,治疗组71例给予川芎嗪1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日,10d为1疗程,结果对眩晕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3%,对照组66%。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周嘉平[10]予85例内耳性眩晕患者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25mg,稀释于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日,83例均在2d内临床治愈或好转,用药治疗未见任何副作用。
纪军[11]治疗28例眩晕症患者采用天眩清注射液6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同时肌肉注射654-210mg静滴;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654-210mg静滴,疗程7~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2.1辨证施治
张松林[12]将150例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动脉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治疗。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治拟填精补髓充脑,偏于阴虚者滋阴,左归丸加减,偏于阳虚者温阳,右归丸加减。
中气不足,气血虚弱型治拟补气养血益脑,方用八珍汤加味。
心脾两虚,痰湿中阻型治拟补益心脾,燥湿化痰,方选归脾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治拟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选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气虚血瘀,脉络阻滞型治拟益气活血,祛瘀通窍,方以通窍活血汤加减。
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谷维素20mg,VitE0.1g,复合VitB2片,每日3次;西比灵胶囊10mg,每晚1次,两组病例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8%,对照组74.3%,两组比较p<0.01。
刘国安[13]治疗335例,其中本虚为主型149例(44.48%),包括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阳虚型;虚实夹杂型162例(48.36%),包括气虚血淤型,气虚肝淤型;邪实为主型24例(7.16%),即肝阳上亢型。
他指出“治疗先健中”调治脾胃防止痰浊内生,“熄风可缓晕”熄风潜阳防止水不涵木。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疗效评定项判定。
治愈:
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
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
症状无改变。
本组治愈94例,占28.05%。
好转241例,占71.94%。
朱锐平[14]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A组,34例)与补阳还五汤(B组,27例)对眩晕的作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均能改善眩晕症状(p<0.01),A组优于B组(p<0.05);提示两方都有较好疗效,但各有偏重,宜配合使用。
柴晓抗[15]用活血通脉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32例,给予协定方活血通脉汤,处方:
桃仁6g,红花6g,半夏6g,陈皮6g,川芎9g,石菖蒲9g,丹参12g,赤芍12g,川牛膝12g,干地龙12g,炒白术12g,鸡血藤20g。
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0.63%。
沈芳[16]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的眩晕症72例。
均系住院病人,以眩晕为主症,常兼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健忘失眠,舌质淡有瘀斑,脉细或涩。
治疗处方由补中益气合通窍活血汤化裁而成。
药用:
黄芪30g,党参15g,升麻6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0g,甘草5g。
治疗期间嘱患者低脂清淡饮食。
15天为1疗程,服1~2个疗程。
总有效率91.7%。
王和贞[17]从痰瘀论治眩晕60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
基本方:
半夏12g,白术12g,天麻15g,陈皮15g,云苓15g,石菖蒲12g,胆星10g,橘红12g,甘草6g。
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总有效率95%。
张正标[18]观察204例眩晕服消痰定眩饮,(组成:
天麻15g,陈皮,清半夏各12g,茯苓,钩藤,白芍各10g,焦三仙,郁金,菊花,葛根各20g,僵蚕,全虫,蔓荆子各10g),结果治疗组204例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53例,总有效率77.13%。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吴新益[19]将18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天麻、半夏、白术、茯苓`蒺藜、川芎、地龙、僵蚕、决明子各40g,菊花、甘草各20g。
上药按比例共研细末,每次6g,14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
晕复静每次2片,每日3次,或西比灵每晚睡前10mg口服,疗程与治疗组同。
治疗组有效率97.87%。
对照组87.10%。
李毅等[20]采用五虫方加味治疗158例眩晕患者,共观察237例,治疗组158例,对照组79例,五虫方加味:
蚕蛹,僵蚕,蜈蚣,水蛭,全蝎,乌梢蛇,共研粉末,拌匀装胶囊,每次10g,另取生黄芪30g,川芎15g,竹三七18g,天麻10g,升麻12g,加水适量煎汁,每日2次送服胶囊。
对照组服眩可平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48%,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注射剂治疗
黄海忠[21]将112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给刺五加注射液60ml,生理盐水300ml,静点每日1次,西比灵胶囊5mg口服,每12小时1次;对照组50例,给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300ml,静点每日1次,尼莫地平片20mg口服,每日3次。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4%,(p<0.01)。
周祖华[22]以复方丹参治疗的眩晕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刺五加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结果刺五加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6%,(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
张晓艳[23]运用刺五加注射液合化痰活血治疗眩晕患者80例,并设50例对照组,治疗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刺五加注射液40~80ml(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静滴,每日1次;同时应用化痰活血方(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各10g,焦白术,当归,川芎各12g,天麻,甘草各6g,赤芍15g,葛根30g)。
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川芎嗪注射液40~80ml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休息5天后再行第2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刘云霞[24]对治疗组40例,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34例用尼莫地平片20mg,3次/日。
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总有效率73.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张捷[25]报道应用灯盏花素治疗124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血脂变化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唐云[26]应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1次/日,治疗62例眩晕患者,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作对照,两组均治疗14d,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刘南[27]用参麦注射液治疗68例,采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液体静滴,1次/日,对照组用西其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甘照儒[28]对52例眩晕患者给予血栓通粉针剂4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48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连续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15%,对照组62.1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宋明星[29]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眩晕72例,总有效率94%。
对照组42例进行辨证施治,总有效率77%。
吴志光[30]将黄芪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眩晕18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
3高血压性眩晕
眩晕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大部分高血压病病人的眩晕可随着血压的有效控制和对症治疗而消失,但有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虽经降压、对症治疗,其眩晕症状仍不能缓解,予辨证论治疗效较好。
杨辉[31]治疗高血压患者68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
两组均采用波依定降血压,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内服天麻钩藤饮:
天麻15g,钩藤15g,菊花10g,石决明20g,黄芩10g,栀子10g,川牛膝10g,杜仲15g,桑寄生18g,夜交藤20g,茯神12g。
每日1剂。
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在西其汀、西比灵等药物中任选一种口服,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34例中21例获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18%。
对照组34例中的相应数字为13例,14例,7例及79.41%。
两组疗效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王倩[32]用醒脑延寿片治疗高血压性眩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10月,试行本)中诊断标准。
治疗组给予醒脑延寿片,每次6片(相当生药含量0.3g),每日3次,饭后30分钟口服。
对照组给予牛黄降压丸,每次1粒,每日3次,醒脑延寿片由黄芪、川芎、龟甲、制何首乌、地龙、牛膝、豨草、葛根、广郁金、石菖蒲、法半夏、菊花、人工牛黄、生山楂、冰片等组成。
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降压疗效达8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郭英[33]用自拟升清运脾法治疗高血压眩晕80例。
血压低压超过12.6kPa,高压超过16kPa。
辨证分型:
风阳上扰型8例,痰浊上蒙型41例,气血亏虚型20例,肝肾亏虚型11例。
升清运脾汤药物组成:
柴胡10g,葛根15g,白芷10g,石葛蒲15g,党参15g,云菩15g,炙远志10g,炒扁豆50g,泽泻10g,制首乌15g,丹参15g,怀牛膝15g,炒山植15g。
结果总有效率92.50%。
另外,张银增[34]分别采用了温阳利水法,祛风化痰法及补血填精法对124例妇女更年期出现眩晕症的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将124例眩晕病例随机分成3组,温阳利水法者54例,祛风化痰法者36例,补血填精法者34例,温阳利水法主方五苓散,药用:
桂枝15g,桂皮9g(后下),茯苓15g,泽泻15g,猪苓15g,白术15g,祛风化痰法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补血填精法主方当归四物汤合左归丸,以上3方均以20d为1疗程。
有效率温阳利水法72.22%,祛风化痰法33.33%,补血填精法44.11%。
表明采用温阳利水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眩晕症的有效率(72.22%)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疗法,与两者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分别为p<0.01和p<0.05,有显著性差异。
4述评与展望
从文献报道来看,无论古方、自拟方等,临床有效率大都在90%以上,但也存在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4.1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从目前治疗眩晕的临床报道来看,很多资料只有中医的辨证分型,没有西医的病因病性诊断,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眩晕的病情和预后。
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特点,不以西医所见论病机,而以中医症状辨证施治,谨守病机。
若能在西医病因、病性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将有助于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
4.2重视对古方的整理和研究资料显示中药注射剂使用方便,疗效确切,起效快捷,得到广泛使用,。
古代治疗眩晕多强调治脾、治肝、治肾及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等,而从上述统计资料来看,也说明古人所立的方药,尤其是经方其疗效是肯定的。
因此,重视古方的挖掘和应用,对于眩晕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重视规范及深化相关的科学研究临床报道中,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出在临床辨证分型及理法方药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似有规范不足、灵活有余之嫌,建立规范、合理的科研设计方案,寻找切实可行的客观性指标,确立统一而全面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是今后科研中应当注意的。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规范中药的使用,把握中医临床精华,寻求稳定,可靠,安全,有效的治法和方药,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研制出中药新剂型,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李英顺.丹参合剂配合中药治疗内耳眩晕病疗效观察[J].ACMP.2003.10.(31).5
[2]曹胭莉.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3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3,3.(19)2:
24
[3]胡建松.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内耳性眩晕症42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6.(22)3:
36~37
[4]谢仁广.止眩汤治疗美尼尔综合征6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2:
22
[5]朱建军.中药治疗眩晕病218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1998.8.(20)4:
731
[6]李毅.刘占文.林青.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118例[J].河北中医.2004.6.(26)6:
448
[7]施亥时.鞠红萍.刺五加注射液为主治疗内耳眩晕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3.9(14)9:
368
[8]祝红明.曹晓琳.β七叶皂苷钠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学院报.2004.10.(16):
5
[9]刘智献.王丽.李晓辉.川芎嗪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1999.7(4):
159.
[10]周嘉平.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治疗美尼尔氏病85例观察[J].吉林中医.2001.(3):
34.
[11]纪军.周志红.王康.天眩清注射液合654-2治疗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症.2002.11(3):
182.
[12]张松林.曾松庆.辨证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7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0(15)5:
391
[13]刘国安.老年眩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12.46~49
[14]朱锐平.海宁.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9(37)9
[15]柴晓抗.活血通脉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32例[J].江西中医学院报2004.10.16(5):
36~37
[16]沈芳.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的眩晕症72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1:
12~13
[17]王和贞.从痰瘀论治反复发作性眩晕60例[J].江苏中医药.2002(23)6:
15
[18]张正标.李鲤消痰定眩饮治疗血管痉挛性眩晕204例[J].四川中医.2003.(21)11:
57
[19]吴新益.天平散治疗顽固性眩晕94例[J].山西中医.2003.4.(19)2:
13
[20]李毅.伍彩霞.林青.五虫方加味治疗眩晕158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4.6.(26):
29
[21]黄海忠.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硬化眩晕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04.7.(12)7:
5
[22]周祖华.刺五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9.
(1):
68.
[23]张晓艳.杨万里.刺五加注射液合化痰活血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04.(25)7:
597
[24]刘云霞.冯莉.黄美健.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3):
180.
[25]张捷.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4例[J].天津中医.2001.18.(4):
14.
[26]唐云.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缺血性眩晕62例[J].新中医.2001.33.(3):
55.
[27]刘南.左峻岭.杨杏园.参麦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
138.
[28]甘照儒.血栓通粉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J].广西中医药.2000.23(5):
36
[29]宋明星.用脉络宁治疗老年眩晕72例[J].中国中医急诊.1997.(6)2:
68
[30]吴志光.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治疗急性眩晕185例[J].吉林中医.1999.(3):
12.
[31]杨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眩晕34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5)17:
15
[32]王 倩.用醒脑延寿片治疗高血压性眩晕100例[J].中医药信息.2001.(18)1:
25
[33]郭英.自拟升清运脾法治疗高血压眩晕80例[J].国医论坛.1999.(14)3:
32~33
[34]张银增.陈武山.温阳利水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眩晕疗效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5: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