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536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docx

心理诊断学背诵整理应用心理学071502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诊断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节心理诊断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心理诊断的内涵

心理诊断是根据心理症状学知识,综合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并分析来访者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心理问题定性并归类,同时对相似的问题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

简述心理诊断的对象。

1、要研究非健康人的心理和行为

2、要研究心理问题的诊断规律

3、特别强调心理诊断的具体技能和病因的研究

理解:

心理诊断与心理评估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估在方法、原理及技术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差异:

1、心理诊断要对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强调结果和确定性;而心理评估是一个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强调过程性。

2、心理诊断是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作出判断,而心理评估是对来访者的全面的心理评价。

3、在对象上有所不同。

心理诊断更多指向心理不健康及其以下人群,而心理评估更多指向心理健康人群。

4、两者目的性不同。

心理诊断目的是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诊断服务,而心理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企业、政府等进行人才选拔。

心理诊断的核心功能是判明心理问题的性质

心理诊断的任务

1、收集并整理来访者的资料

2、异常精神活动的排除诊断

3、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

4、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

5、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异常精神活动的排除诊断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容与现实具有统一性。

2、一致性原则。

大脑整合各种心理活动,使心理活动之间保持协调一致性。

3、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个性发展变化缓慢,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在心理诊断时,三条原则中任意一条遭到破坏,都可作为异常精神活动的征兆。

按严重程度,心理活动的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主要特征是近期发生、内容未泛化、反应不强烈、人格完整等。

2、严重心理问题,主要特征使初始反应剧烈、持续久、内容充分泛化等

3、神经症,主要是已经确诊的各类神经症

鉴别诊断:

是要对相似的症状进行仔细研究和区分,与相近或相似的诊断进行比较鉴别,使诊断完整

第二节心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学基础

理解:

心理诊断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2、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原则3、经济性原则4、系统化原则5、客观性原则

6、分解性原则7、过程性原则8、综合性原则

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原则:

在诊断时,能够定量的尽量不能停留在定性诊断水平上。

是在不能做出定量诊断的,至少要进行一个定性诊断。

经济性原则:

指在心理诊断中,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经济,快速达到明确的诊断。

经济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

时间上的经济、精力上的经济、费用上的经济。

系统化原则考察三个要素:

1、组成要素,2、元素之间的关系,3、系统具有新的功能。

这样由若干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技能的整体就是一个系统。

客观性原则:

就是遵循实事求是,即根据来访者心理现象做出其心理问题本质的判断。

客观性原则注意事项:

1、收集资料时,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来访者的情况,不可以用自己主观体验与感受代替客观观察到的事实。

2、在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整理时应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

3、在做结论时,要根据客观的事实下判断,不要做出过分的推论。

过程性原则:

包括开始、细节性阶段和结束。

开始阶段主要包括诊断关系的建立、基本信息的收集等。

细节性诊断是诊断者专业知识的运用,在细节性阶段,测验理论、诊断测验和诊断周期等都起着作用,结束阶段是对问题的解释过程。

综合性原则就是寻求心理诊断的各个部分、侧面、因素的内在联系,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的原则。

应用:

心理诊断的方法学问题

1、联系观点、2、历史思维的方法学、3、因果决定论的方法学

1、联系观点:

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联系的客观性:

指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联系的普遍性:

指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多样性:

指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3、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2、历史思维的方法学:

历史思维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

3、因果决定论的方法学:

心理诊断的因果决定论要求心理诊断的重要成分是探索心理问题的病因。

第三节心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古代“四诊心法”:

在诊断过程中使用望闻问切四种基本的方法来判断疾病

理解:

心理诊断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1、心理诊断发展与心理测验的发展紧密结合

2、心理诊断手段由单一向多样化过渡

3、心理诊断对精神学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4、诊断领域分化越来越明显

5、诊断方法的综合作用

6、诊断技术的实用性

7、诊断的准确性提高

第二章心理诊断过程

第一节初诊、复诊、会诊和转诊

诊断的类型:

心理诊断的过程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初诊、复诊、会诊和转诊。

识记:

1、初诊的内涵:

初诊主要指诊断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求诊者的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对求诊者的初步诊断。

2、复诊的内涵:

复诊是在初诊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认或修正初诊的结果,而进行的进一步诊断。

3、会诊的内涵:

会诊主要是在心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思考仍然不能对求诊者做出明确诊断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同行专家或相关临床专家进行集中讨论,共同提出诊断结论的方式。

4、转诊的内涵:

转诊主要指依据神经症和精神病诊断标准进行比较、衡量并给出诊断,把不适合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求诊者转介给适合的相关部门。

理解:

初诊的特点;

1、初诊的直觉性。

2、初诊信息的非全面性。

3、初诊更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影响。

4、初诊的快速性

应用:

初诊的步骤;

1、做好诊断前的准备;2、见面接待;3、见面询问;4、询问后表态;5,向来访者说明心里咨询的性质;6、向来访者介绍心里咨询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7、试探性提问,找到诊断谈话的突破口;8、确定咨询方式;9、形成初步诊断;10、做好初诊的结束小结。

诊断接待注意问题(初诊)

1、情绪紧张问题;2、语言控制;3、保密措施;4、功能有限性原则

5、行为规范性;6、动机引导;7、共同信息的了解尽量清楚

复诊过程的特点

1、复诊是初诊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因此要求有更翔实的诊断信息资料,需要更深入的信息加工,也需要更全面的资料信息分析。

2、复诊是对初诊的回溯。

3、复诊不是对初诊的简单重复。

逻辑推论:

咨询师根据求助者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论,应道求助者人事其思维和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

复诊步骤

1、审阅初诊记录。

2、对初诊进行再推理,并分析材料与初诊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分析无关证据,看是否能够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4、再次诊断,否认原诊断或支持原诊断。

复诊注意事项

1、复诊要注意初诊对复诊的影响

2、要考虑到初诊结论改变的顽固性

3、复诊过程也是对初诊信息的利用分析和补充,是对初诊逻辑过程的分析,会提高初诊的可靠性、准确性。

行为证实偏差:

指人们对某人的社会行为总有一定的图式,这种既有图式会使咨询师在复诊时倾向于做出符合初诊结果的行为。

会诊的价值:

1,会诊是对来访者负责的表现。

2、会诊是咨询师学习提高的过程。

会诊的形式:

1、同行专家会诊。

2、非同行专家会诊

同行专家会诊程序

1、向专家提出会诊申请;2、叙述诊断过程;3、突出会诊要点;

4、专家发表意见及讨论;5、会诊总结;6、干预建议。

同行专家会诊的注意问题

1、有准备的会诊。

2、要虚心地会诊。

3、要求同存异地会诊。

4、要尊重的会诊。

非同行专家会诊程序

1、会诊前准备;2、明确会诊目的(转诊的会诊,明确诊断的会诊);3、申请者的叙述

4、面询病人;5、信息的综合;6、提出咨询方案。

非同行专家会诊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理解生理和心理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具有躯体疾病心理表现的知识。

3、面询来访者,应征得来访者同意4、注意任务的合理分配。

5、治疗方案也要考虑生理因素。

6、面询过程要尊重和维护会诊专家和来访者。

7、说明本次会诊结果的建议性。

转诊的价值

1、转诊尊重了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治疗的局限性。

2、转诊是为了不耽误对来访者的咨询治疗。

转诊的类型

1、不属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来访者。

2、欠缺型。

3、忌讳型。

4、冲突型。

5、不信任型

转诊步骤

1、判断是否转诊和转诊类型

2、与来访者就转诊问题进行沟通

3、联系接诊的咨询师

4、与接诊的咨询师办理资料移交手续。

转诊的注意问题

1、转诊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咨询师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3、转诊和面子

4、转诊不是简单地推荐接诊咨询师

第二节心理诊断的过程

应用:

心理诊断的过程:

1、建立心理诊断的同盟关系

2、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寻找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4、定性和定量诊断

5、病因诊断

6、鉴别诊断

建立心理诊断的同盟关系的影响因素

1、使来访者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

2、使来访者受到尊重

3、使来访者产生认同作用

对来访者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常见方式

1、提纲式整理方式。

2、成长史整理方式3、三维整理方式(当前精神、生理和社会工作方式进行)4、主要症状整理

对来访者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另一种分类

1、时间维度;2、思维与情绪的维度3、思维与行为的维度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遵循结构性原则和激活性原则。

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指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选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寻找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步骤

1、把资料按照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谈话、临床观察、心理测验结果等方面罗列整理

2、分析临床症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3、根据关键点的涵义确定关键点。

定性诊断:

是在先前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在已有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加工,并且依据一定的判别标准或理论模式确定心理问题类型。

心理诊断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联系

心理诊断过程的六个方面是一个内在逻辑整体。

同盟关系的建立是诊断过程的起点。

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诊断过程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寻找关键点是心理诊断过程的关键环节,定性诊断和定量诊断是心理诊断的中心环节,病因诊断是心理诊断的深入环节,鉴别诊断是提高心理诊断质量的主要补充。

第三章心理诊断的基本理论

识记:

简述“四成分”的内容。

1、心理测量理论

2、个体差异、情景与环境差异,以及人的发展的理论

3、测验、工具与程序

4、诊断过程

三水平理论

1、常识性水平;

2、心理学的理论概念水平,由大量的心理学理论、构想和概念等组成的;

3、行为的数学模型水平。

信度是指测量程序与结果的可重复性,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信度:

测量一致性的程度(简单版)

效度:

测量它预计要测量东西的程度(简单版)

经典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是大多数智力与人格测验的基础,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程序与结果的可重复性。

经典测量理论的信度主要用于测量工具与观察中的误差。

它是一个关于误差的理论。

误差的来源是人、测量条件和项目。

经典测量理论能够解释测验误差,因此具有特殊的价值和特点。

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

1、经典测量理论和信度都是关于测验总分的,总分是相加的结果。

2、信度评价对测验的总方差来说是敏感易变的。

3、对平均数的回归现象是经典信度定义的一个逻辑结果。

4、测验根据经典理论原则设计,这就需要用常模来解释得分的意义。

信度的经典概念的不足

1、测验得分假定为有一个间隔水平,但没有任何研究支持者一假定。

2、从不同测验所获得的被测者的成就不能进行独立比较。

3、测验假设在能力和人格结构每种水平上测量的标准误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缺乏实证检验。

现代测量理论

现代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包括大量的项目反应模型;项目反应模型的基本单位是某人对一个项目的回答。

项目反映理论两个主要的代表模型是拉什模型、莫肯模型。

应用:

经典测量理论和现代测量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经典测量理论和现代测量理论各不相同,一个是关于测量误差的理论,另一个是对某项目做出回答的数学模型。

从发展的角度看,经典测量理论仍将存在一段时间,而项目反应理论将会缓慢地接受更多的心理学的建构。

但是,项目反应理论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优越于经典测验理论。

项目反映理论(现代测量理论)的优越性

1、模型的公式化能够检验测量的特性。

2、不同测验在测量统一特质时所得的分数可以比较。

3、同一量表的每一个值的信度是不一样的,平均分数通常比落在量表开始和结尾时所得的分数要有更高的信度。

项目反映理论(现代测量理论)的局限性

1、项目反应理论比较复杂,非专业人员很少运用它。

2、项目反应理论要求测验项目要具有某些特定的特征

3、项目反应理论模型是关于真实现象的数学模型,它与现实还不是一回事

经典测量理论的独特之处

1、测量得分必须要有信度

2、测量分数还必须要有效度

3、信度对效度来说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心理测验是一种系统的分类或测量程序,它通过有目的地使被试对许多精心选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并将这些反应与代表性样本做比较,从而对一个人在某特定的非测验行为上的一种或多种基于实证和理论的特征做出评价。

第二节实验周期理论和诊断周期理论

应用:

德.格鲁特的实验周期理论

德.格鲁特将科学研究和诊断活动联系起来对心理诊断作出解释,实验周期是对实验科学中队研究、思维和推理活动进行逻辑-方法学考察的基本方案,它包括五个阶段

1、观察,收集实验数据并分类,形成假设

2、归纳,使具体假设公式化

3、演绎推理,对假设进行检验并从中得到结果

4、用新材料验证假设

5、结果评价与建议

威斯腾伯格和库尔的诊断周期理论(六个过程)

1、要诊断的问题。

2、相对非结构的信息收集。

3、假设的确切陈述

4、有结构的数据的收集。

5、假设验证。

6、导出诊断

Kiat和Tak的诊断周期理论(七个步骤)

1、通告,接纳,筛选。

2、小组讨论,形成初始印象。

3、广泛收集可以了解来访者的数据

4、信息整合。

5、制订收集特殊资料的计划。

6、干预。

7、评估。

范·斯特林的诊断周丽理论

与实验周期比,范·斯特林的诊断周丽理论所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

1、诊断周期所强调的第一个要点是辨明来访者的问题

2、诊断中使用理论的建立。

五个步骤:

1、问题2、诊断3、计划4、干预5评估

德·布里安的诊断周期理论

主要观点:

1、心理诊断就是一个决策问题

2、诊断活动既有课重复的、标准化的一面,同时也有思辨的一面。

3、诊断周期存在明确的步骤性

诊断程序如下:

1、对来访者的主诉进行分析

2、以经得起考验的科学分析来阐述这些问题

3、诊断

4、说明治疗方案

诊断周期理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共同性:

1、都认为心理诊断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过程来解释

2、都认为信息收集在心理诊断中起主要的作用

3、在心理诊断中,如何提出问题,界定问题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4、都认为心理诊断是个假设检验过程。

假设检验只是诊断周期或者实验周期的一个环节,但都很重要,几乎是心理诊断的核心过程。

差异性

最大的差别是心理诊断过程是否包括治疗和评估。

有相对一部分观点把治疗方案纳入了心理诊断周期的范畴,也有一些理论把评估纳入了心理诊断的范畴。

治疗和评估是心理诊断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如果把治疗与评估纳入心理诊断过程也许有时候又会损害心理诊断的独立性。

第三节其他心理诊断理论

假设检验模型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对假设进行检验。

诊断应该遵循什么步骤、什么步骤最佳,是假设检验模型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假设检验模型的步骤

1、主诉中反映出来的倾向

2、查明问题

3、提出相互独立的假设,作为对问题的解释

4、选择收集资料的工具和持续来验证假设

5、提出建议和干预方案

多属性使用模型主要观点

1、要对一个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说明

2、在进行心理诊断时候,多属性使用模型必须考虑多种可能性

3、在进行可能性选择时,重点要考虑决策需要考虑的属性

决策树理论

决策树理论主要几种在诊断人员的信息处理方面,其基本步骤和技巧如下:

1、对问题必须加以明确的表述和筛选

2、诊断人员必须决定在诊断中开展工作的相关要素

3、诊断人员已经把所有相关步骤都画在一个树状图上

4、诊断人员必须决定是否干预

决策树的优点

1、决策树理论使诊断任务的决策结构化,结构化增强了决策诊断的操作性,同时也使得整个决策过程时时纳入心理视野之中

2、决策树理论能较及时地判定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信息还需要补救。

第四章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第一节临床资料的收集

马隆和沃德的收集提纲

12个题目的收集提纲,其中六个如下:

1、外表和行为

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

3、思维内容

4、认知过程及功能

5、情绪状态

6、灵感和判断

桑德伯格的资料收集提纲

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诊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

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

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6、对未来的看法;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桑德伯格的资料收集提纲采集来访者资料要注意

1、来访者需要对大量事实进行回忆,而他们的回忆过程可能组织起来较乱,所以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要有耐心才能完成上表中的项目。

2、咨询师通常是在会谈结束后对内容进行回忆整理,桑德伯格的提纲内容量大,对咨询师准确、完整整理来访者信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桑德伯格的提纲涉及内容量太大,通常一次会谈无法完成,一些地方显得琐碎,降低了操作性。

应用: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收集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

1、来访者的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和成长史)

2、主诉与个人陈述

3、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优点:

信息维度简单明了,收集资料快速简洁,所搜集资料利用率高。

第二节来访者资料的整理

理解:

资料整理的原则:

(1)条理清楚;

(2)简明扼要;(3)尽量全面。

来访者资料的整理方式:

(1)按照“基本提纲”整理资料;

(2)按照成长史进行资料的整理;

(3)按照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整理资料;

(4)按资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5)按个体情况、环境情况及专业评价进行整理。

按照“基本提纲”整理资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求助者生活状况;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5、社会交往

6、娱乐活动;7、自我描述;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9、其他

按照成长史进行资料整理

1、婴幼儿期;2、幼儿园期;3、小学期;4、初中阶段;5、高中阶段;6、大学阶段;

7工作或读书结束后的情况

按照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整理资料

1、生理状态:

1、来访者年龄、性别、睡眠情况等;2、求助者近期的体检报告

2、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的情况;2、情绪过程的情况;3、意志;4行为表现;5、人格状况

3、社会功能状态:

1、工作情况;2、交往情况

按照资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主要可以分解为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

按个体情况、环境情况及专业评价进行整理

1、个体方面;2、环境条件;3、专业评价

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

1、对咨询师而言,收集资料属于基本功,而资料整理更是重要的基本功。

因此,对资料的整理必须严格按要求操作,不能怕麻烦。

2、资料整理也是对咨询师思维品质的训练,所以在操作中应主动体会各类资料间的逻辑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临床资料的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的顺序;

1、分析时首先考虑与治疗直接相关的行为资料

2、分析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资料

3、分析与咨询师看法有关的资料

资料可靠性分析的原因

资料的可靠性主要指资料的可信度。

在心理诊断中,获得来访者资料的方式不同,资料的可靠性也存在差异。

资料可靠性分析的方法

1、补充提问法:

指在对来访者的资料陈述,为验证资料的可靠性,咨询师可以补充提出一些问题,通过来访者对补充提问的回答,来看来访者提供资料的可靠性。

2、问卷和心理测验法:

指运用自编问卷或者已有的标准化量表对来访者的信息资料进行检验的方法。

3、不同来源比较法:

指咨询师可以借用信度的内涵,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看这些不同来源的关于相同内容的资料是否一致。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

1、咨询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

2、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

3、求助者可能会出现阻抗

4、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会影响诊断

资料意义解读:

指资料本身没有意义,资料的意义都是咨询师来解读。

解读方式常见有三种

1、就事论事方法:

就现象而分析的方法

2、寻找相关法:

对来访者出现这个结果的所有可能相关因素都进行假设性考虑。

这个假设性考虑不是天马行空的思考,而是与这个结果和现象相关的思考。

3、迹象分析法:

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进一步去寻找原因。

实质上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分析方法。

简述职业倾向对资料赋予心理意义的影响。

1、普通观察者的偏差

2、医学背景的咨询师的偏差

3、教育职业倾向的咨询师的偏差

4、生物学职业倾向的心理咨询师的偏差

5、生态学职业倾向的心理咨询师的偏差

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注意事项(过去有接受过咨询的人员)

1、了解当时咨询师的诊断以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2、对以前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二者的关系如何

3、对来访者过去的诊断和咨询进行详细的询问

4、对来访者现在咨询的问题与以前的问题进行仔细的鉴别和区分

5、要注意结果咨询后问题加重的情形

症状细分分析:

主要是指咨询师分析出来访者的主导症状,并进一步细分行为症状、情感症状、生理症状、心理症状等等。

主导症状:

指使来访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

资料分析的注意问题

1、未考察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必须考察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资料的分析不能主观随意,要符合逻辑。

3、获取资料和对资料分析,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保证客观性。

4、在获取与分析资料期间,不得给来访者任何关于诊断的暗示,以免增加资料收集的偏差性。

 

第五章心理诊断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心理诊断的摄入性谈话与倾听

谈话法的分类:

1、摄入性谈话2、鉴别性谈话3、治疗性谈话4、咨询性谈话5危机性谈话

摄入性谈话主要是收集来访者有关资料信息谈话,通过咨询师拟定的会谈的提纲,从多个方面了解来访者的情况,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诊断提供详细、全面的资料的会谈方式

鉴别性谈话:

主要指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或者在会谈中抓住具有鉴别意义的症状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使对来访者的诊断与近似的诊断相区分。

治疗性谈话:

主要指针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进行的矫正性谈话,主要采用作业性的资料性技术对来访者实施的深入干预与治疗的会谈方法。

(如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系统脱敏法等,主要针对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等程度比较严重的问题)

咨询性谈话:

主要是指采用咨询关系的建立技术、影响性技术和参与技术等,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比较初步的干预的会谈方法。

(一般涉及来访者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