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349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9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的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亚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

(2)

引导:

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

(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

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

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

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

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

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

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

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

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

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

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

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

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板书设计: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亚洲的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教学后记: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2.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

复习回忆:

(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

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

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

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

  

(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3)风向如何改变?

项目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6-9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

为什么?

(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P8活动

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析疑点拨: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气候特征

气温

气温年较差

降水特点

成因

冬季

夏季

大陆性

海洋性

拓展训练:

讨论:

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

(见课本P8图6-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归纳:

亚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两大特点: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

(2)内流区面积大。

讨论:

欧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的影响形成什么特征?

析疑点拨:

亚洲河流特征成因。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大洋。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内流区面积大。

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因此,亚洲内陆河流大多为内流河。

例如:

锡尔河、阿姆河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航运价值高

指导学生读图6-15,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列举。

(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放录像。

学生看录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分析某一大洲的气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骤,即:

气候以哪个温度带为主,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哪类气候在世界上分布典型等方面来分析。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非洲第1课时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

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一)国家最多的大洲

讲授新课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请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介绍。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教学后记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

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

第二节非洲第2课时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

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4、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讲授新课

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读图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读图6-24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

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

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

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

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6-25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

读6-26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

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

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

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

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丰饶的资源

读图6-27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

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

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

非洲的主要农产品:

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

通过阅读“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及对气候、景观的复习,对照地图册列举非洲的野生动物。

如有学生熟悉这方面知识,请他为同学介绍,树立目标。

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

讨论。

列举。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

通过阅读课文总结: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

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

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

简单介绍非洲的粮食作物(玉米)

虽然非洲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

亟待发展的经济

通过一些调查结果说明非洲贫穷落后的经济现状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有较多的直观资料,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己总结较多的地理知识,积极主动的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锻炼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较好。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三节美洲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

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教学难点:

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讲述新课: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

1、气候特征(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根据书25页图6-41和图6-42分析美洲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6页图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6页图6-44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

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

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

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

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28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

2、河流(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

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3、简单介绍。

美洲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

(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人口与经济

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

通过书上29页阅读材料分析

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

(2)语言

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

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

(3)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清晰。

(4)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②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

③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④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⑤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

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

课堂小结

让学生把美洲的知识能够穿起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总结一下,以互相提问的形式展开,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课 题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知道时间早晚和时区的含义

2、能熟练的进行区时的换算

3、能真正理解区时和北京时间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仪进行演示,感知不同地点的时间早晚

2、利用世界时区图,仔细观察图,感知24个时区

3、设疑探究法:

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时区和区时的理解,学习地理对我们生活有用。

教学重点

时区的概念、区时的概念

区时的换算

教学难点

区时的概念

什么是“北京时间”

教学方法

1、地理演示法:

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2、观图感知法:

观看世界时区图,感知24个时区

3、画图讲解法:

利用北京时间讲清区时的含义

4、设疑探究法:

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教具、实验情况

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演示地球仪

 

设疑

 

讲述

 

过度

 

出示世界时区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疑

 

过度

 

画图讲解

 

出示世界时区图

 

例题

 

活动

 

出示世界时区图

 

小结

 

课外思考

观看题目

家住北京的小明,得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比赛。

比赛时间为当地时间15时。

小明在北京15时打开电视机,可是中央电视台并没有播放这场球赛。

小明的问题出在哪里?

 

观看演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东边地点的时间早于西边地点的时间

 

“早”的含义

1、两个同学论“早”。

一个同学说:

“我今天6点起床的。

”另外一个同学说“我5点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