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83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docx

教师版文言实词推断基础训练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5技法

语境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思。

如:

2016年山东高考中“下之疾其上甚矣”一句,“疾”有多个义项:

“疾病”“生病”“毛病、缺点”“痛苦”“痛恨”“迅速”等。

根据上下文晏子所述情况来看:

景公“好治宫室”“好游玩”“好兴师”,已经让百姓疲困,财物用尽,身临死境(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了,这种情况下百姓对统治者会十分痛恨,由此可知此处的“疾”为“痛恨”的意思。

[应用体验]

(2016·全国乙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患:

     

(2)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利:

     

(3)尝有使客亡橐中物亡:

     

(4)与盗物民家有间矣间:

     

(5)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比:

     

解析:

(1)结合语境看,“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所以会“担心”镜湖的水泛滥。

(2)语境中上文曾公亮设立了闸门挡水,且将湖水排到曹娥江,这一做法肯定有好处,据此,“利”应理解为“好处、利益”。

(3)结合本句后面的语境:

使者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回答说境内没有盗贼,并且怀疑为同行人所为,果然从同行人那里搜查到东西,由此可知上文“亡橐中物”中的“亡”应该为“丢失”的意思。

(4)结合语境:

曾公亮认为偷取银子的做法与到百姓家盗取财物是有区别的,以此来为偷取银子之人开脱罪责,并且下文中也证实了曾公亮的说法正确,故此处的“间”,应该是“差别”的意思。

(5)结合语境来分析,针对偷取银子一事,皇帝让手下人讨论,如何裁决,最终强盗没有被处死。

“比”若依“比照”之意,则可能有“强盗被处死”的过重处理,只有“按照”法律处理,强盗才得以不死。

参考答案:

(1)担心 

(2)好处,利益 (3)丢失 (4)差别,不同 (5)依照,按照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做会稽县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闸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了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财物,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悉法令条文,久经历练,熟悉懂得了朝廷官府的规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储君,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

“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但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交有关部门讨论,按照抢劫禁物的法律,强盗得以不死。

联想印证法

方 法

示 例

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015年山东高考中“军皆定次,将乃就舍”一句,若判断“次”的意思,可联系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意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

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2016年天津高考中“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一句,若要判断“罹”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罹难”(遇灾、遇险而死),解释为“遭遇、遭受”。

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保留了词语的古义,可以借助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2015年福建高考中“会合不可以期”一句中的“期”,可以联想到成语“不期而遇”,解释为“约定”。

[应用体验]

(2015·广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

“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善射,娴将略          娴:

      

(2)象昇击却之却:

      

(3)逐贼危崖危:

      

(4)象昇提刀战益疾益:

      

(5)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犯:

      

解析:

(1)“娴”可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词语“娴熟”与《屈原列传》中的“娴于辞令”来判断,此处的“娴”应为“熟习”。

(2)“却”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语句“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意为“击退”。

(3)“危”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推断为“高峻”之意。

(4)“益”可联想到课文《师说》中的语句“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意为“更加”;还可联想到成语“多多益善”“精益求精”中的“益”均为“更加”之意。

(5)“犯”可联想到词语“进犯”“来犯之敌”“秋毫无犯”中的“犯”,解释为“侵犯”。

参考答案:

(1)熟习 

(2)击退 (3)高峻 (4)更加 (5)侵犯

参考译文: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熟习用兵的谋略。

(崇祯)六年,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西山,象昇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贼兵逃回西山,包围了冷水村,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兵。

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搏斗,(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失去战马就步行作战。

有一次他在高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战。

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

“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

如:

2015年湖北高考中“则千金有所必割”“则锥刀有所必算”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割”和“算(算计)”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同,由意义相反的角度可推知“割”解释为“舍弃”。

[应用体验]

(2013·安徽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节选自《说苑·奉使》)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讨暴秦,诛强楚      暴:

        

(2)为天下兴利除害利:

        

(3)人众车舆,万物殷富舆:

        

解析:

(1)

(2)(3)中“暴”“利”“舆”皆可根据文言中句式整齐的方法,依前面或后面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来推断。

参考答案:

(1)暴虐的 

(2)有利的事情 (3)众多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等到高祖时期,高祖刚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让陆贾为使者赐给尉佗大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

……(尉佗)接着问陆贾:

“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

”陆贾说:

“您似乎比他们贤能。

”尉佗又问:

“那我和皇帝相比呢?

”陆贾说:

“皇帝从丰、沛之地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辖治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

”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

语法推断法

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如:

2015年重庆高考中“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一句中的“容”,解释为“容纳”。

分析语句“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为名词,作宾语。

若解释为“容纳”,文句不通顺,结合上下文,“容”在此处应解释为“表象”。

[应用体验]

(2015·湖南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

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

     

(2)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知:

     

(3)相时度力,敝者葺之相:

     

(4)即为苟禄,获罪于天禄:

     

解析:

(1)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训”的前面为代词“是(这样)”,“是训”共同构成“有”的宾语,“训”应当解释为名词“训诫”。

(2)本句主语为前面的“事”,句中的“知”虽为动词,但不能作谓语,只能和“所”构成名词性短语共同作宾语,故解释为“知道”。

(3)本句主语为承前省略的“牧民之长”,句中的“相”与“度”均为动词,后面分别带有宾语“时”与“力”,故作谓语,不能当作名词来看待,应解释为“观察、察看”。

(4)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为”是动词,译为“是”,“禄”为名词,若作宾语,可译为“就是苟且俸禄”,语意不通,那么“禄”只能解释为“享受俸禄”。

参考答案:

(1)名词,教导、训诫 

(2)动词,知道 (3)动词,观察 (4)享受俸禄

参考译文:

治官如治家

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个家庭,古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导。

作为一个家庭主事的人,不论事情是缓还是急,是大还是小,都应当知道。

有不知道的情况,就不能治理好(这个)家庭。

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有很多责任集于一身,像学校,像驿站,像粮仓,像监狱,像农田水利,像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总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

观察时机,估量能力,破损的要修理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所没有的要谋划它。

有人说它们不被修治,与我有什么关系,任期很快过去,自找苦吃干什么?

这样的念头一旦萌生,那么各种政务都会懈怠。

前人说过,公家的事务,有一丝一毫不尽心尽力,就是苟且享受俸禄,要遭到上天的惩罚。

通假推断法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

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如:

2016年山东高考中“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一句,“说”若按照“陈述、诉说”“说法、主张”“劝说”等意思解释,显然文意不通,由“众说”的搭配,可以从通假角度考虑,根据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点推断“说”通“悦”,意思是“高兴”。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议曰: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安国曰: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于是上许和亲。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死灰独不复然乎    然:

      

(2)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

      

(3)则人马罢罢:

      

(4)虏以全制其敝敝:

      

解析:

(1)据上文“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用“死灰会复燃”的道理来回应狱吏的羞辱,“然”不能解释为“这样”,但本身没有“燃烧”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燃”,解释为“燃烧”;

(2)据上文“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语句,可知大行王恢议论匈奴和亲的做法,最终会背弃、违背盟约,此处若将“倍”理解为“更加”,放在句中解释,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下文“今匈奴负戎马之足……难得而制也”,可推知此处的“倍”应作通假解释,通“背”,意为“背弃、违背”;(3)根据前句“汉数千里争利”,那么人马就会疲惫,而“罢”本身没有“疲惫”之意,只能从通假来解释,通“疲”;(4)从上文两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来分析,此句应为敌人会全力以赴地来对付我们的弱点,而“敝”没有此意,若把它看作通假,通“弊”,解释为“弊端、缺点”,则文意就能讲得通。

参考答案:

(1)通“燃”,燃烧 

(2)通“背”,背弃、违背 (3)通“疲”,疲劳 (4)通“弊”,害处、缺点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

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

“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

“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

大行王恢议论说:

“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

”韩安国说:

“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我们得到他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文言实词”基础强化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

重赞少从军,有武勇。

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

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

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

使者致而去矣。

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

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

俄改泰宁军节度。

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与重赞有隙      隙:

      

(2)使者致而去矣致:

      

(3)延正具白重赞白:

      

(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擢:

      

(5)俄改泰宁军节度俄:

      

参考答案:

(1)隔阂 

(2)送达 (3)禀告、告诉 (4)提拔 (5)不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译文: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译文:

 

参考答案:

(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关键点:

“市”“构逆”“夷”)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关键点:

“驰”“禽”“鞫问”“弃市”)

参考译文: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

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

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

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

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

陈延正把情况告诉了白重赞,重赞不置一词,将制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使皇上知晓此事。

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

(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

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

乾德四年,重赞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

“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3.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     游学:

      

(2)恂奇融才奇:

      

(3)道殣相望殣:

      

(4)灭无赀之躯赀:

      

(5)圣贤不坠坠:

      

参考答案:

(1)外出学习 

(2)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3)饿死的人 (4)估量,引申为“高贵” (5)放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译文:

 

参考答案:

(1)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关键点:

“据”“刎”“所以”、状语后置)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关键点:

“以为”“宜”“寝”“从”。

“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

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

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外出学习,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

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

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

“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

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

”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

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

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

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

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

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

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

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

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

“闻鼓不进者斩。

”既鼓,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

明年,迁蜀。

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

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曰:

“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

”因系诏狱。

俄释之,还镇益州。

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注]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行方惧,奔京师,得免。

(选自《新唐书·窦轨传》,有删节)

[注] 隐太子:

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

5.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使略地渭南     略:

      

(2)次黄钦山次:

      

(3)更拔其次代之拔:

      

(4)身拥数百骑殿殿:

      

(5)又坐对诏坐:

      

参考答案:

(1)攻取 

(2)驻扎 (3)提拔 (4)跟在后面 (5)因……获罪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

译文: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译文:

 

参考答案:

(1)他的部下有不听从命令的就被杀掉,犯了很小的过失也要被鞭打至流血,人们见到他都害怕得大腿发抖。

(关键点:

“用命”,听从命令;“鞭棰”,被鞭打;“股栗”,大腿发抖)

(2)窦轨将诏书藏在怀中,韦云起问诏书在什么地方,窦轨不肯拿出来给他看,并趁机捉住韦云起杀了他。

(关键点:

“内”,通“纳”,收入;“诏安在”,宾语前置句,应为“诏在安”;“示”,给……看;“执”,捉拿、捉住)

参考译文:

窦轨,性情刚直果断有威严,大业年间,任资阳郡东曹掾,辞官回家。

高祖起兵,窦轨招募一千多兵众在长春宫迎接拜见。

皇上非常高兴,赐给他十匹良马,派他在渭南一带攻取地盘,拿下永丰仓,聚集士兵五千人,跟随皇上平定京城。

匈奴贼兵五万人侵犯宜春,高祖下诏让窦轨征讨贼兵。

军队驻扎在黄钦山,遇见贼人从高处万箭齐射,士兵因此退却。

窦轨斩杀了十四位部将,再提拔他们的副手代替他们,亲自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